◇◇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看许志永仗义执言有感:对甘朱事件的保守主义评论   大象   忍了很久,许志永先生为老师的辩护终于让我想说几句。   许志永在孙志刚案上的作为就算不上高明,那时候我就说了,很多法律界人 士指控收容遣送政策违法是无视基本的法律条文,宪法(尽管他不是个好宪法) 清楚地规定了公民有劳动的义务。在这件事上能够争论的也就是围绕自然法了。 许志永以此来说明他是个仗义执言的人,但我却感觉中国的司法界普遍有着不讲 理的荒诞恶习,不仅旧的法律系统蛮横无理,而且很多新派或进步派律师教授们 也是如此,他们的言论总是游走于种种偏锋之上,或充满道德义愤,激情四射, 或死咬着程序之类,大义凛然,诸如此类,感觉中国老祖宗的文化真传依然在发 扬光大,理不重要,逻辑可有可无,辩论不是为了把问题澄清,而是用又臭又长 的家伙把大家搞晕,如此没有结果的混战,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文人的饭碗保 住了!现在,有不少文人志士又祭起文化保守主义大旗,你们能说出今天中国的 人文教育和过去有什么不同吗?内容再时新也是换汤不换药,科举之性质不改, 中国人文教育没有前途。怎么改?一服药为古希腊式教育,一服药是贵族化或非 职业化教育。离题了,不多说。   甘朱事件,很多人围绕程序正义争论不休,这实在可笑,如同科举制度的发 明和维护不是表明中国人如何注重理性和制度建设,而只表现了我们文化根深蒂 固的实用情结。这件事上,人们对程序的热衷除了教条的偏执,更多还是科举意 识在作怪。选拔博士那样的高级人才,考试程序真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中国博 士生招考制度本身就应该进行改革,导师应该被赋予更大的自主权。这样的改革 只会让导师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声誉,现行的制度维持的仅仅是表面的程序正义, 但实际的结果既不能遏制招考过程中愈演愈烈的失德趋势,也无法改变今天的考 试制度的科举本质,两相叠加,更强化了中国文化的虚伪性。   由此看来,问题的根本不在与是否合乎程序,就程序问题的指控对于本来就 认为它没有价值的人来说毫无效力,反过来说,如果真的认定违背招生原则,甘 同学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显然,核心的问题是甘朱事件的结果不符合常 识,很难服众。朱教授没能有效地说明另两位女考生确实有着明显超过甘同学的 研究水准和能力,如此,违背了人们的基本常识。就一般性或概率来说,诸多因 素决定了女性难以在学术上与男性有同样的发展前景,同样的知识水平下,女性 因为生育和照顾家庭导致无法在学术研究中投入同样的精力,女性的思维习性在 理性思辩领域也处于相对劣势。朱苏力的行为不像一个正常导师的思维结果。这 就够了,哪怕人们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们的不满情绪、怀疑的眼光以及习惯性偏 见都是合乎情理的。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程序而是博导的声誉,脑力劳动的特殊性本来就不能 简单地依赖制度规范,而对个人道德品行趣味有更高要求。即便没有现行的书面 考试制度,朱教授的选择也会损害他的声誉,尽管很难从程序上进行指控。相反, 如果这次事件被录取的是两位男性考生,那么,至少对于学术圈来说,也很难加 以评论,尽管还会有人在招生程序上吹毛求疵。   我的这番说法肯定让有些人大大不满,除了女权主义的可以理解的愤怒外, 那些热中反腐败的人士也会跳起来,他们会说,对程序的冷淡只能为腐败开绿灯。 对此我只能说,腐败问题已经触及中国社会政治的根本,因此不可能从具体的方 面加以解决,更不能从维护旧的坏的制度思维上抨击腐败,就像朗闲平对国企改 革的议论从本质上是反动的一样。中国人今天的反腐和公正诉求很大程度还是一 种传统趣味,太多的实用主义和形而下关注损害了我们对未来的视野。表现在此 次甘朱事件上,很少有人从学术研究和选拔人才角度进行讨论,这是真正令人奇 怪的。   回到许志永的辩护上,与其说那是一种辩护,不如说是一份可怜又无效的人 格证词。他在收容遣送问题上表现的思维混乱又一次显现出来了。他不是说明朱 老师选拔的学生如何的优秀,朱老师如何热中举贤关心人才,反而竭力去证明朱 教授绝不可能腐败。这太可笑了,难道任人唯亲需要以腐败为前提吗?这位曾经 以道德义愤为武器而抛弃自己的职业标准的法律人士,今天却对人们的道德义愤 神经过敏了。这,也算是一种报应吧? (XYS2004091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