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等级森严的大学   陈吉德(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作为人类知识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大学应该是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地 方,它的大门上应该写上四个金灿灿的大字:平等自由。可如今的一些大学却是 那样的等级森严,充满着各种清规戒律,条条框框。   在大学,等级主要体现为职称,即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一切利益都 与此直接相关,比如住房、工资、资金、福利。有的大学规定,职称不同,讲课 费就不同。也就是说,只要你是教授,不管你课讲得多差,哪怕差得像《围城》 中丢了讲稿的方鸿渐一样,“大麻、梅毒……”地乱吹一通,照样可以拿很高的 讲课费;如果你是讲师,即使课讲得再好,讲课费也不及教授的二分之一。其实, 讲课费的多少应该与讲课质量直接挂钩。否则,谁还愿意在讲课质量上多下功夫 呢?   担任硕士生导师的必须有副教授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担任博士生导师的必须 有教授职称,副教授职称以下的不能担任导师,这在全国早已是明确的规定。这 种规定的潜台词是教授的学术能力就必然高于副教授,副教授的学术能力就必然 高于讲师。我看也不尽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钱谷融先生当年发表《论文学是人 学》的著名论文时是讲师职称,论文质量之高是一般教授的文章所不及的。由于 在评定导师时依据的不是学术能力,而是职称,有时难免会闹一些笑话。我所在 的学院硕士研究生多得带不过来,于是,一位副教授尽管学术能力很差,差得只 能在学报的增刊上花钱发文章,但是由于他是副教授,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硕士生 导师。在指导一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时,竟然几次把该生本没有错误的论文 打了回去重做,弄得该生无所适从,哭了好几场。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实行了岗位津贴制。虽然岗位津贴的评定有一个原则: 竞争上岗,但私下不成文的规定却是:多来论资排辈,少来出类拔萃。所谓的论 资排辈,就是按职称定位置。我所在的大学在设置岗位津贴时有一种科研型关键 岗,主要是针对国家项目的主持人而设的,其目的是为完成国家项目提供一定的 帮助。作为国家项目的主持人,我兴冲冲地申报了科研型关键岗,结果败下阵来。 问其故,学校答曰:你是讲师职称,不够格。但是,有一位省级重点项目的主持 人,就因为是副教授职称,却申报成功了。问其故,学校答曰:省级重点项目, 学校可视为国家项目。我想,省级重点项目尽管视为国家项目,但也仅仅是“视 为”而已,本质还不是国家项目。后来,我戏言,国家项目的主持人打不过省级 项目的主持人,就好像当年国民党的正规军打不过土八路。这分明是一出闹剧, 一出因职称的等级而造成的闹剧。   由于一切利益均与职称挂钩,所以职称的评定非常严格,严格得简直是触目 惊心。比如一些大学规定:硕士毕业生只能当助教,2年后自动升为讲师;博士 毕业生只能是讲师,2年后自动升为副教授;就一般情况而言,讲师升为副教授 需要5年,若破格,最短不能超过3年;副教授升为教授需要5年,若破格,最短 不能超过3年。严格是好事,否则就会出现混乱局面。问题是严格的依据要合情 合理。上述的种种严格规定,其依据主要是时间和学历,而不是学术能力。其实, 学术能力才应该是评定职称最主要的依据。在我看来,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只 能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就可以享受到很高的待遇。   正因为职称与学术能力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有的大学已经打破了教授终 身制。据悉,上海大学在实行岗位聘任时,就有几位教授由于没有学术能力,只 好高职低聘。   打破等级区别,引进竞争机制,唯才是举,任人为贤,这才是大学发展的根 本动力,只有做到这一点,大学才能真正充满活力和朝气,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知 识的摇篮和文明的发源地,否则,大学就成了“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一沟 绝望的死水。”(闻一多诗) (XYS200608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