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我看高等教育(二)   段建中   二.教书育人质量差的表象背后   I. 凤凰进去鸡出来?   十多年前,某大学党委书记在大会上讲:有很多学生家长来信抱怨,我家孩 子上大学前很乖,自从到了你们学校,就逐渐变成了混帐,早知如此我们绝不让 孩子上什么大学。十多年过去了,学生的德育素质有所提高了吗?我不敢说每况 愈下,但改观不大却是事实。   至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我的观察和考证(我经常到工厂去)是:1/10 的学生的确不错,将来会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其余的:1/3的学生算基本合格, 胜任技术工作问题不大,其中的大部分经过几年的实践也会成为技术骨干;1/3 的学生半成品,但只要安心能在岗位上干三五年,不要胡折腾,也能成为企业的 有用之才;1/3的学生基本上在大学混了四年(比如一学期只上过几次课的学 生),啥专业知识也没有学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我认为7-8分的责任在国 家的有些政策、学校当局的不作为和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及学术水平,2-3分在 学生本人。道理很简单: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入大学前还'不行'的中学生经过 几年的塑造变成'行'的专业人士。舍此而专注其它堂皇之事,却一味抱怨现在的 学生素质差,纯属托词。如果所有学生入学前素质都很高了,还要大学干什么?   II.教学生(道德,业务)已沦为大学之副业   大概在任何大学都可看到这样的景观:最荣耀,风光的教师是拿科研经费最 多的人(经费数目大=将来的科研结果重大?英雄不问出处,只要能搞来钱就是 爷,骗来的也算,靠人际关系搞来的更算。不服?有本事你也弄个百儿八十万瞧 瞧?)。于是领导呵护,众人簇拥,成了小范围的明星。至于'科研大款'教学如 何,也无人想起这档子事。在'钱就是爷'的制度氛围里,谁也不愿当孙子。于是 乎为了钱,教师们就得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找钱的活动中,哪有多少功夫想教学 的事儿?   某著名高校实行的年薪制其核心内容就是把教师的工资收入与教师能搞来的 科研经费的多寡挂钩,这就从制度上把教学卑女化。我的结论是:现在教书育人 仅仅是高校存在的理由而非目的。教学名义上是大老婆,但已经人老珠黄,上不 了台面。真正受宠的,能拿得出手的却是科研这个妾。因为它能用钱数来衡量, 听起来吓人。据到外地高校学习取经的人介绍:越是科研经费多的吓人的学校, 教学越是应付,因为科研大款们没有精力备课。他们的毕业生声誉高,其主要原 因之一是生源质量高(拔的是中国的人尖子)。宁夏大学机械学院的新生录取分 数大约比它们低将近200分,其中还有照顾少数民族的20分(我是汉族,但十分 赞同给少数民族考生加分)。   大约20年前,我记得广播上介绍大科学家唐敖庆的事迹:一门已经教了几十 年的课,但每次上课前唐教授还要认真准备几个小时。现在的哪个'科研大款'敢 拍胸脯说,我和唐敖庆一样对待讲课?我敢武断地说:几乎没有。我的感觉是: 现在高校的大多数款儿们,不论是德还是才,与五十年代回国的优秀科学家比已 经相去甚远。这可以从新雨丝网站上揭露出的铁证如山的众多案例中得到印证。   不用说,主要的根源是高校的政策导向所致,(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有不可 推卸的责任。)他们压根没把教学生真正当回事儿,自然也就不会把好好教书的 老师当回事儿。现在高校教师中流行的'文化'是:在教学生上下功夫是傻瓜蛋。 如果说还有人多少把教学当回事儿,那起作用的也不过是教师们仅存的一点良知。 久而久之教学就变成了糊弄事。从商业的角度,侍候学生是高校最要紧的事,学 生应该是学校的上帝,但实际上这个上帝是最被边缘化的一个群体。如果嫌我说 的过分了,我愿意当面和任何一所大学的校长'理论'。   宁夏大学机械学院实抓教学(尽管离满意还差得远),在重要教学环节上下 大功夫(如毕业设计等),严肃学纪,致使2006届50%的毕业生没拿上毕业证。 但得到的下场却是同僚的鄙视(说他们傻,不会来事儿),学生的抱怨:别的学 院都很松,为啥偏整我们?更为遗憾地是,我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学校领导在公开 场合对这件事情做出正面评价。我感觉到的却是学院领导为此背上了很大的思想 负担。同学们,我认为这是学院领导的良心还在,不想把你们推到社会上去受罪, 也为了不让以后的学生继续混。学院领导们又不能拿你们的毕业证当饭吃,也不 可能由此得到什么政绩。你以为那些轻松拿上毕业证的学生真的毕业了吗?       为了使教书育人成为高校真正意义上的主业,我建议:   1.高校立即废除工资与科研经费挂钩的'工分'制(文革期间,人民公社计 量农民每日获取报酬的一种量化方法。)。使教师把大量跑钱的工夫用在教学上。 也使教师不再沦为科研项目的奴隶。   2.教育部应该把对高校科研经费总量的考核变为软指标。因为科研经费庞 大并不意味着科研结果一定重大。在舆论导向上要强调某高校的某成果对国防或 经济建设起了多大作用(当然必须是真的),而不要大肆渲染某高校每年搞了多 少钱。应该大力宣传那些没花很多钱但有原始创新的且不在媒体上胡乱吹牛的老 实人。目的是使得高校的科研文化变成重结果,而不是炫耀一年拿了多少经费。   3.教育部应该对高校投入到教学软环节中的经费作出硬性规定,以保证培 养质量。这一项作为评估的指标之一。   4.把师/生比提高到1/8或最少1/10,以利于教学上的'精耕细作'和组织有 成效的实践活动。   5.高校和教育部应该立即取消纸上谈兵的各类花样教改立项及教改论文的 撰写活动。据我观察绝大部分是些毫无意义的空谈。    III.教学要'精耕细作'   教学差的第一个原因是教师过少。以宁夏大学机械学院为例,学生1000过一 点,在岗的专任教师(含双肩挑的教师)40来名(一个教师对大约20来名学生)。 我教课的班上140多名学生(制造技术基础),也无助教帮忙。这是一门需要实 践的课程(这是我现在的做法,以前也是照本宣科)。但如此多的学生,实践活 动的组织就极为困难。更难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细致指导。结果只能是大概知道 学生一学期干了点啥。   在我以'照本宣科'方式组织教学的时候,一学期下来几乎叫不上一个学生的 名字。我自己都感觉是在应付。难怪学生不来听课,即使听课也是听的云里雾里。 后来发现,我教的这门课根本用不着大讲特讲。学生多到工厂去看就会明白。但 学校却没有这笔经费支持实践教学。   多年与学生打交道的经历告诉我,现在学生逃课现象严重,作弊猖獗,都与 课程设置(有些课是毫无意义的),老师的教法,考核方式以及讲授内容的无用 关系甚大。去驾校学车的人肯定不会逃课,因为它实用,而且是以实践的方式在 学,学车的人感到有刺激和乐趣,学员每天的长进自己也能看得着。反观大学的 教学模式,很大一部分是中学的继续--满堂灌,听的学生由不得打瞌睡。为了提 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乐趣,我建议:   1.重提毛泽东教育思想(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往往不是先学好了再干,干 就是学习,而且是最重要的学习。),全面贯彻'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教师 的任务从课堂的'讲'转到如何教学生'做'。工科可以这样做,文科也未必不行。 学习无非是个模仿与实践。我倒不相信,中文系的学生把文艺理论背熟了就能写 出好文章?归根到底还得'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总体来说,现在的教 学与'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硬要让一天象棋也没下过的人,首先研 究象棋的理论,这种学习不枯燥才怪呢。   凡能考上大学的学生,没有看不懂教科书的,用不着教师啥都讲。加上现在 国外生产的涉及很多课程的虚拟软件(如工科用的Mathcad, Matlab, Labview等, 涵盖了高等数学,物理学,力学,电工学到专业课的大部分内容。现在的学生不 是喜欢玩电脑吗?那就让他们好好玩。玩熟了这些软件,不但知识掌握的牢固, 而且还能产生创意。)以及各高校现有的很多硬件设备,将大部分课程的教学方 式改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是有可能的。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当 服务员的角色,学生是参与者和操作者。参与的好处就是使学生把学一门课当成 自个儿的乐趣,而不是应付老师的作业和考试。   2.彻底改革考试方式。在设计考试制度时,一定要想到,时代变了,必须 摆脱现有的考试方式和'监考'思路。几万个大活人,层出不穷的作案工具,你如 何监得住?到头来是个笨猫抓不住精老鼠。   根据我试过的经验(研究生3次,本科生1次),把考核变成做课题,每人一 个题目,想抄也抄不上。有人要问,学生多,哪有如此多的课题?第一,是我上 面提到的,增加老师数量,每个老师侍候的学生不要超过50名(本科生)。第二 就要看你的业务本领了,如果这事儿也犯难,你就要更努力地钻研业务,首先自 己多实践。顺便说明一点,为了避免下一届的学生直接拿上一届学生的课题充数, 每年的课题必须不一样。   3.严肃学纪。   第一条是学校当局不得明确地或暗示地规定及格率,迫使教师和基层作假 (比如,不及格的人多了就给每个分数上乘大于一的系数)。为了矫枉过正,在 目前形势下及格率不得作为评价教学单位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   第二条,实行严格的淘汰制,纯粹不学的学生必须开除。根据我访问大量学 生的结果,学生们的一致说法是:只要第一次开除掉10个不学的学生(1000人), 第二次开除就会只剩下5个,以后就会逐渐少。纲纪松弛是目前高校一大公害, 几个老鼠害了一大锅汤。   开除的学生多了不利于稳定,这纯属学校当局不做为的借口。难道把不合格 的学生都推到社会上就有利于稳定了?这和把自家门口的污染转移到大街上有什 么区别? (XYS200702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