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杨遵宪的《自检报告》不真诚   正和   杨先生在《自检报告》中批评在下没有把杨先生的大作看仔细。在下承认没 有字斟句酌地拜读杨先生的数万言大作,但在下也并非在细节上找您的问题,我 指出的是,杨先生的大框架有问题,有盲点。   高等教育到底是不是生活必须品?杨先生在大作中写道:“但对丧失劳力的 病残家庭、对一文不名的灾区灾民来说,却只能靠国家或慈善组织无偿提供食品; 这时的食品就不能再作为商品,否则,就会产生人道灾难,这是文明社会所不允 许出现的。”   这与“贫困生”网友举的“住房再贵也得买”的例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这 样的类比论证隐含高等教育是衣食住一样的生活必需品,否则就是不当类比。我 相信杨先生和“贫困生”的类比论证不会这么差,因此两位都应当是认同“在目 前的中国高教是生活必需品”的。使高教成为生活必需品的原因,本是问题的关 键,杨先生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自检报告》也对此仍并无自觉。而“贫 困生”倒是醒觉到“高教是生活必需品”需要论证,只惜他的论证恰恰表明高教 是满足高层次的“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的非必需品。而本人对此论点的论证很 简单:目前高教是通往社会保障之门的唯一“大道”(走后门、发财自保等“小 道”不在此列)。   杨先生在《自检报告中》断章取义地反驳在下:“大学‘即使学习无用的东 西,IQ高、自律强的人也占优势,从选拔的角度来说,教学的内容并不重要。’ 这话让我感到惭愧。如早有这觉悟,我还批评高等教育干什么!”   完全无视下文中一个转折带出的真正意思“当然,学校教育不能只起选拔作 用,否则就把自己降格为企业的招聘考试了”。   杨先生在《自检报告》中还写道:   “缩招不是一个口号,还有配套要求,其中包括要提高高校淘汰率,实行教 师学生双向淘汰。正和先生如能耐心读完原文,就会找到答案了。   应试教育的问题,对中等、高等教育从来都是负面的,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拙论的重点在大学。如果大学不问题多多,会纠正应试教育产生的问题的。正和 先生能把因果关系倒过来解读,其逻辑水准令人感佩。   正和先生还善于发现因果关系,譬如大学生苦学精神要靠就业压力。因此, 只有继续扩招,让更多大学生失业,中国大学生才能拼命学习!而像欧美国家某 些就业压力小的大学里,大学生们肯定天天旷课,夜夜狂欢。像西南联大的大学 生之所以刻苦学习,则是因为他们毕业即失业——此种高见,确是我的认知盲点, 佩服、佩服。”   想不到杨先生如此健忘。本是杨先生自己提出“大学伊甸园”一说的:“拙 文的观点是,由于违反高教规律,由于大学问题多多,所以,许多大学生‘在经 历了6年应试教育的磨难后’,会把大学校园‘作为补偿往昔峥嵘岁月的伊甸园, 积极享乐、消极厌学’,连高中时的优秀品质都丧失了。网上已有大学生跟贴, 支持我的观点。这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反对高教大跃进的关键所在,也是我认为 高教大跃进‘误国害民’主要理由所在。”   我在《再论》一文中只是指出,“缩招”后应试教育磨难增加,就业压力减 小,按杨先生的逻辑“大学伊甸园”现象会更突出。如果“缩招”后按杨先生的 宏策“积极管理”使“伊甸园现象”比扩招前减弱,那也改变不了按杨先生的逻 辑得出“缩招增加伊甸园现象”呀,因为另一个强力因素的介入可以改变“结果” 却不能改变“因果”。而且,杨先生反驳的,其实是您自己的观点:   “而且,中国学生的刻苦精神远超过荷兰——荷兰孩子上一般大学不需要考 试,毕业也不愁工作,所以,也往往表现散漫。中小学生,则课余时间疯玩, ‘自由’得一塌糊涂。但荷兰却一直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流的科学家。这不 能不引起我的反思。找不到别的解释,只能说中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本身 有问题。于是,我想到了中国大学生的‘两难’,想从这里入手,梳理中国大学 的问题。”   倒是本人的文字清楚地指出:各种证书、资格考试和考研走俏校园,表明在 校大学生仍在积极而盲目地适应市场需要。而“散漫”“自由”并非大师的敌人。 绝大多数大师,是以宽松自由的环境作外因、以兴趣而非功利作内因造就的。象 中国这样苦大仇深以教育为致富手段、以论文数量和经费数量论英雄、论主仆, 要出大师,不是缘木求鱼吗?   由于杨先生的盲点,致使杨先生的建议完全是闭门造车。“师生双向选择” 早就被用过且被证明无效、反效。而本人的建议是在新的框架下形成更大范围内 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学生和学校、教师和学校、企业和学校的双向选择、“用脚 投票”,而不是在校内一隅的“师生双向选择”。   杨先生还写道:“只是关于‘招生规模只能顺其自然’一说不敢苟同,因为 高教招生从来就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否则,就不会有‘大跃进’了。至于 拙文建议是否是一个扩大‘权力和寻租机会的建议’,仍请再读拙文原文,恕不 解释。”   事实上,在下对“大跃进”总是加引号使用的,正是因为在下认为此“大跃 进”是缓解升学压力、纾缓社会矛盾的不得已之策(当然是“下策”,但“上策” 的实行更难更缓:比如扩大社保到中学毕业生、到农村人口)。杨先生也没有回 答其政策建议在高校之外的社会影响:缩招后会不会以四届复读代替四年大学? 复读的社会效益是否更低?尤其是考虑独生子女多的现实。   至于扩招之下教育资源跟不上以及利用效率低,是高教行政垄断体制的必然 结果。体制改革才是关键,而扩招缩招与这个体制改革没有多少相关性,不改革 体制则是“进亦忧退亦忧”,此观点早已讲过,不再赘言。   杨先生的《自检报告》不真诚,不惜曲解在下白纸黑字的意思为辩护而辩护。 这倒在其次,杨先生无视“真问题”才是真问题。由于本人精力有限,就先写到 这里吧。 (XYS2007021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