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从教授罢招想到的   guayfz   近日来,北大法学院著名教授贺卫方先生由于不满北大法学硕士的入学考试 方式而决定停招硕士研究生,一直被媒体热炒着。贺教授为何停招,一开始的说 法是,由于北大法学硕士入学考试是不分专业的,全用的是综合A和综合B两张卷 子,全面考查法学本科主干课程,因而贺教授的法律史专业招不到有特长的学生, 贺教授因此要求改革考试科目,但学校的行政机构不同意,导致了教授以罢招来 对抗。但在媒体不断深入的报道下,我看出贺教授似乎有借题发挥的意思,意在 强调招研方式选择上教授应有足够的权力。如果这样的话,这次罢招事件引发的 讨论其实只是去年“阿甘考博”事件的延续,没有任何新鲜的成分。   对贺教授论证教授权力的观点,我们本都可以讨论,但我想贺教授不要否认 或试图掩盖某些事实。当记者问贺教授如何看待北交大欧阳教授的“索身”事件, 贺教授竟然说,这是个案,并且是中外任何制度都无法避免的。而我们则认为, 无论是贺教授“罢招”,陈教授“辞职”,欧阳教授“索身”,还是甘德怀“考 博”,夏世德“考博”,都不是个案,它们反映了现行的教育体制不能让教育的 提供者和教育的需求者双方满意的普遍现象。只不过是个别人胆子大一点,或者 说是脾气大一点,挺身而出公然指责,从而形成了所谓的“个案”。德怀门尚能 引起关注,世德门已吊不起世人的胃口,欧阳门由于桃色成分尚能吸引眼球,以 后的阳欧门不知还能不能刺激人们的好奇心呢?如果把这些都当成个案,并认为 是不可避免的,不利于我们反思现有的教育体制问题,只能让中国的学术界一直 腐败下去。附带说一下,阿甘考博事件后,我已在文章中即提到了“女的献身, 男的献金”的口谚(这不是我的发明,而是考生中流传的),北交事件只是一个 印证而已;另外,有网友指出,阿甘虽然遭受不公,但其初试成绩是真实的,但 好多学校连初试成绩都是假的,并预言在阿甘揭黑后,会有更多教授采用“初试 成绩59分”这一坑人于无形的手段的,事实上,不少专业考生真切地感受到考博 想要及格比前更难了。关于新近有网站上提出了法学界“男盗女娼”现象,我对 此只能表示无语。社会常识告诉我们,如果推测和预言有那么容易被印证的话, 那它就有存在的必然性,决不是偶然发生的个案而已。   在承认教育体制问题引发的研招不公是普遍性现象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 继续与贺教授探讨招生质量问题。并且我们认为,通过腐败所招的学生其质量是 难以保证的。这样,招生的第一步是消除体制性腐败(正如贺教授所言,对于个 案,我们要去预防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成本太高)。我们认为,消除腐败不能仅 仅靠靠道德自律,而主要是靠制度。有学者提出,美国学校有自主权,教授招生 的权力很大,但他们非常自律,所以很少有学术腐败问题。我们不想否定这一点。 但是因为美国教授天生就比中国教授讲良心吗,我看未见得。有一个活生生的例 子。我们当地一高校与美国一高校合作办学,美方派一负责项目的教授(美籍港 人)来我方交流,同时选拔一学生去美方读研,给予全奖。当时,参予接待的一 漂亮女生被该教授认为是最合适人选,并坚持不需要看别的学生档案了。当然, 这个提议被该学生拒绝,她不想去那里读书。我想,中国人和美国人本性是一样 的,自私应由制度去制约,在此前提下,才可能谈到通过道德去强化的问题,良 好的道德自律机制应该是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创造出来的。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后,回顾以前的历史,我们意识到:一般而言,充分竞争 达到高效率的均衡,垄断则助长寻租现象和孕育道德风险。我国教育界中的种种 腐败现象主要产生于垄断,如学科点评审权的垄断,招生指标的垄断,论文发表 权的垄断等,其后果前人已有足够的阐述。涉及到招生问题,则主要表现为受教 育的机会由于垄断成为稀缺资源,供不应求现象极为严重。这时候,如果掌握资 源的一方实行教授自主权或是学校自主权(最终也会体现为某些人的自主权), 寻租的空间非常巨大,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马克思都好象曾经说过类 似这样的话:当有300%的利润时,人会不惜去冒被杀头的风险。马克思发现了这 个规律,并没有说它在受马克思主义崇高理想教育下的中国学者身上不起作用。 在我国,对教育需求已经达到饥渴程度,其实人们所需求的已不再是教育本身了, 而是那张硕士、博士文凭了。教育本身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但中国现在社会中好 多资源分配不是以素质来进行,而是文凭持有与否来决定。关于学位变成钱位、 官位,读学位成为卖学位的现象,前人已有太多表述。我们只想说,不能一味责 怪这种现象,其背后原因是中国学术水平评价体制的缺失,你没有钱去疏通出版 社和权威杂志,你的学术成果就没人知晓,你的水平就不会有人知道,怎么对你 进行评价?于是,社会代之以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凭来评判一个人,就成为情 理之中的事了。有人说:“博士放个屁都是香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高校 招生的目的已不是挑选谁最适合于接受该专业的教育,而是让考生竞争获得能给 他带来升官发财希望的文凭的资格。从这个意义上说,贺教授的招特长以便于教 育的说法更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了。打破这种垄断的办法是允许民间力量来办教 育,取消学位点评审等反市场的作法,扭转供求失衡的局面,让教育回归提高人 的素质的本来面目,由社会和市场来评判某个学校的学位点是否合格。这其实可 以称为“教育产业化”,但这里我们不用这个词,因为,现行的畸形产业化已把 这个词给亵渎了。   我不敢象有的学者那样断言在美国就是教授自主权、教授自律等言论,但我 在这里准备大胆地预测美国的教育状况(不对之处请指正):美国教育资源不是 垄断的,在学校间进行充分的竞争,那个学校或教授敢搞腐败或进行逆向筛选人 才,它的文凭就会贬值,就会被淘汰,对于如同废纸的文凭,没有人会花人力、 物力去求取。哈佛大学也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如果它也来几个考博事件,只招差 生的话,我想它不要多久就要全美排名倒数第一了,说不定还要破产关门。如果 中国的大学也是这样竞争生存的话,学者不“自律”行吗?其实,这里不是自律, 而是他律。有他律的环境下,美国的学校或是教授可以有足够的“自主权”,因 为不怕你自主到那里去。上文所提到的美国教授,我不知道他是否敢在美国高校 里用所谓的奖学金去追逐漂亮女生?也不知道被追逐的女生在美国控告他也会象 在中国一样不了了之,甚至象我们欧阳门中的女主角那样被人骂为贱?在这里我 想帮中国的某些学者们说句话,你们总是那么小心地说,在中国本科招生就必须 按成绩来决定,而研究生招生则要讲学校自主和教授自主,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 教育特点所决定的,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其实,你们真是太小心了,按照 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本科生招生也是学校和教授自主权,所以你们大可鼓吹取消 高考,本科招生也由教授说了算。如果社会不认同的话,你们就罢教嘛。你们为 什么不呢,你们在害怕什么,还是试图在掩盖什么?   让我们回到招生的质量这个话题。贺教授强调只有教授自主权,才能保证招 到好学生。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撇开腐败的教授自主招差生的情 形不谈,从美国的招生制度中我们也很难得出这一结论。在美国,招生权从法律 意义上讲属于学校,是学校自主权,至于学校是否让教授自主,以及自主权有多 大,完全是学校的事。各学校有自己选拔人才的偏好,这种不同的偏好也就是我 们所称的自主权。但是没有一个高校敢说,在它自己这个偏好所决定的招生模式 下,申请入学者中被接受的学生都比被拒绝的要优秀。许多高校承认,自己的自 主性招生标准有时并不客观,对人才的评价甚至往往是错误的。事实也证明这一 点,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成功人士的比例未必比别的高校高出多少,许多未被哈 佛接纳的学生在别的学校学习后取得的成就高于哈佛的毕业生。所以,无论是学 校自主权或是教授自主权,都不一定招到最优秀学生;反言之,通过成绩录取的 学生,并不一定是高分低能。这两种模式只能保证基本上招到好学生,很难证明 孰优孰劣。贺教授所提供的破格招收的好学生的例子我们并不否认,但是,也请 贺教授留心一下那些高分录取的好学生的例子。既然两种招生模式的优劣尚未有 分晓,为什么美国人不试图去证明一下呢?其实,他们可能根本证明不了,因为 答案或许是:各有优劣。所以,中国名校毕业的高考高才生们去留学他们予以优 待,同时他们在国内招生往往却会“拒收状元”。他们也没有必要证明哪种方式 更科学一些。供求平衡下的教育给大家都提供了机会,哈佛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那些被名校拒绝,去了很一般的大学,最终成为名学者,又被名校请去做教授的 例子,恐怕不会是一个两个吧。美国总统在教育政策上,总是强调“给每一个孩 子机会”,对招生中自己认为不公正的行为采取司法行动,从来没有因为某些学 校没把所谓的“天才”招进来而大动干戈;他是强调公正的,认为公正解决了, 教育的质量就解决了。所以,中国的教育,只有充分竞争问题解决了,腐败问题 和质量问题也都可迎刃而解。   竞争提供了足够多的教育资源,从而解决了供求失衡问题,并尽可能地消除 了腐败,一个新的问题就产生了。那以后中国的博士、硕士太多了怎么办?现在 还在搞垄断的情况下,博士、硕士都已泛滥成灾了。是啊,国外的博士比我们质 量高,大家却并不拼命去混一张文凭,中国的博士越不值钱,大家却非要想办法 去搞,而且是不惜代价,不择手段。我们认为,靠控制数量最终只能导致招生中 的“汰优”机制盛行,不能解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良好的学术评价机制 和人才评价机制的整体环境的形成。当大家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的时候,人 们不会因为一个人有一纸文凭而对他另眼相看,也不会因为有才华的人没有文凭 而予以埋没,这样,人们在追求文凭的时候,就会考虑是否合算,就会估算成本 收益问题。据说,在美国,拥有博士学位者在资源分配上并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这个有点象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你越不让人生人就越要生,而美国没有计划生 育政策反而人口增长率低,这恐怕不能简单归因于“中国人喜欢生小孩”这一 “民族劣根性”吧。   讲了那么多的闲话,实际上问题也没有解决。中国教育竞争和学术评价机制 的形成,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在现有的体制下,我只能说,研招和本科招生 应采取同一模式,实行阳光工程,严格集体出卷,密封评卷制度,取消被奉为灵 丹妙药的“面相”(面试),录取时从高分到低分依次进行,让教育有个公平的 规则,千万不要沦落为前文我建议隐去的那四个字所描述的游戏规则吧。 (XYS200507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