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教育部认错?   作者:燕子笺   在中国社会语境特别是政治语境中,政府是不会有错的,所以,我们被喋喋 不休地教导和灌输,要相信政府、相信领导云云。譬如,关于高校扩招吧,本来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有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这个是谁都知道的,突然的大幅扩 招必然引起相关的连锁反应,像教育质量下滑、硬件设施不足、甚或毕业生就业 困难等等。按常理说,这些必然产生的相关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也不是什么 大不了的事情,扩招虽然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它的必要性从来 没有人怀疑过,虽然扩招的时机与扩招幅度都有再商议的余地。但是有人就硬要 切断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说什么大学生就业和扩招无关的屁话,特别是教育部, 近十年来时时处处表白,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于扩招这个政府决策的“拥护” 与“一致”,那种奴才心态一览无余。不过,前几天让人大跌眼镜,教育部竟然 承认这种联系了,有评论说,“以死硬著称的中国教育部终于低下一次高贵的头 颅”,它竟然也会认错了。   10月9号上午,教育部在发布会上首次表示,高校扩招太急促,高校扩招使 得大学生就业更为困难(http://news.qq.com/a/20081010/000628.htm)。教育 部的这一表态使得社会对高校扩招利弊的物议有了一个阶段性的结论。要教育部 表这个态还真不容易,从1999年大学扩招到现在已经过去十个年头。直至去年, 教育部长周济还死硬地说,大学生就业困难不是因为扩招 (http://news.qq.com/a/20070309/000105.htm)。   十年间,由于扩招,生源素质与大学教学质量都同比下降,同是大学生却难 以找到和过去相当的工作。应该说,这都是扩招后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必然表 现而已,不必讳言,也没有必要讳言。大众化高等教育有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 观,它是不能用精英教育的质量观来比较衡量的;同样,精英化高等教育的就业 环境也难以同步推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普及过程。这样,存在大学生失业、存在 大学生从事一些大众化的就业岗位现象,也就是一个当然的、正常的过程,是不 必大惊小怪的。因为,民众强有力的高等教育需求,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强大动 力和终极合法性根源。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必要否认、讳言这个事实。   一般认为,1999年的扩招,是朱镕基政府面对出口受阻、内需乏力引起经济 增长下滑态势而仓促作出的决策。当时,为了确保当年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就 是常说的“保八”),中央银行面对中国极高的储蓄率,接连几次降息,甚至最 后还推出20%的利息税,希望藉此方法促进居民消费,增加内需。但是出于对未 来收入预期的信心低落,特别是农民增收渠道有限,即使这样降息居民仍然不愿 意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去买消费品,内需仍然乏力,对经济的影响有限。面对这 个情况,不少经济学家给出许多解决策略,世界银行的某个经济学家提建议说, 中国人虽然节衣缩食,不愿消费,但是如果让他们送子女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 大学教育,他们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是愿意的。——因为,在科举制传统十分 浓厚的民族性格氛围中,特别是1949年以后的大学录取与分配体制,上大学就意 味着“中举”,吃上了“官饭”,这个对于民众特别是农民还是极有诱惑力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1999年的大学扩招以及与之同时进行的高等教育收费 “并轨”改革,其教育学意义之外的目的就是变着法子从居民口袋里往外掏钱, 事实证明这种策略还是大大成功了。   回想起1999年5月间,当年全国的招生计划早已经确定,即从1998年的108万 人增加到1999年的130万人,即扩招22万人,扩招比例为20.3%。但是“国务院立 足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科技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的重大决策”,在原来扩招的基础上再扩招29万人,当年录取规模达到159万人, 增长幅度为48%。其实,当时在执行这一政策的时候也不是没有阻力,诸多教育 专家都发出了反对的声音,高校也不全都是这一政策的“举双手欢迎”者。笔者 作为高校招生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当时扩招过程的一名亲历者,那时候不是高校 讨价还价扩招不扩招的问题,而是扩多少的问题。当时一个口号,“抓扩招是一 个政治问题”使多少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相反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一些重点高 校就坚持不扩招,有的仅仅是扩招几十个人,地方高校承担了完成扩招任务的主 体)头疼万分,不得不强行吃进了校园内根本容不下的学生数。当然,随后出现 的校舍紧张、师资短缺、质量下降、就业困难就是后话了。   实际上,要全面评价扩招的是与非不是一篇小文所能够涵盖了的,但是有关 扩招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谁也不可能在当时经济增长7%的同时, 高等教育规模一下子增长48%的对比中找到什么教育发展规律,但是讳言这种联 系只不过是证明“一贯正确”的表象而已。在中国的政治语境中,向来缺乏的就 是一些独立、自主的判断声音,都是正统与主流的的宣泄,如果有那么一点不顺 流而下的小浪花,我估计只能是暂时的一瞬。但是从这一点上说,这个也算是在 中国政治文明难得的一点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会有多大呢?随后教育部的辟谣 不就是说明了这个吗? (XYS20081016)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