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恐怖的北大   汪平   一、“活着的理由”   网上看到这样的账单式的文字:   2004年4月16日 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   2004年5月18日 中国政法大学男生半夜跳楼自杀   2004年7月1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坠楼身亡   2004年7月15日 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能歌善舞的大二女生中午从宿舍楼九 层一跃而下   2004年8月30日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楼前一女研究生坠楼身亡   2004年9月15日 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新生教学楼跳楼自杀    2004年9月22日 北京大学女博士从13楼坠下身亡 是否自杀尚无定论   2004年11月7日 北京林业大学18岁女大学生先割腕后跳楼自杀身亡   2004年11月11日 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身亡    2004年12月19日 中国矿业大学 一名21岁的女子在科技楼坠楼身亡   2005年2月18日 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楼身亡    2005年4月22日 北京大学一女生在理科2号楼天井内跳楼身亡    2005年5月7日 北京大学数学系博士跳楼身亡    2005年7月25日 北京大学一男生从33号宿舍楼5楼跳楼身亡    2005年9月14日 北航一博士跳楼身亡……   这是一行行的血泪,让人窒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这样猝然离开,这些 人姓名、背后的故事尚待悉心察考,但他们就是我们的学弟、学妹,他们为何选 择自杀?这个名单到底有多长?我们能为他们的家人做什么吗?    在89年以后,大学生的非正常死亡已经不再是新闻,但4月22日自杀的北大 女生邱君的死还是引起了小小的波澜,原因之一是她死前在BBS上的遗言:   我列出一张单子    左边写着活下去的理由    右边写着离开世界的理由      我在右边写了很多很多      却发现左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写的      回想20多年的生活      真正快乐的时刻,屈指可数      记不清楚上一次发自心底的微笑是什么时候      记不清楚上一次从内心深处感觉到归宿感是什么时候 ……       是的,比起任何一个还要忍受饥饿、干渴、瘟疫的同龄人   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但这是相对的    二十年回忆中真正感到幸福的时刻屈指可数     我不明白     为什么小学的时候无比盼望中学,曾经以为中学会更快乐     中学的时候无比盼望大学,曾经以为大学会更快乐     盼望离开欺负与讥讽自己的人     盼望离开被彻底孤立的环境     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最后,充满了难以再继续下去的悲哀     不得不靠环境的彻底改变来终结     难道说到了现在    已经走到了终点……     如果人死的时候可以许一个一定会实现的愿望     我也许会许下让所有人更加快乐吧    人应该有选择死亡的权利 ……    读着这凄美的文字,我心如割。在我们的孩子的心里,活着的理由竟然如此 难以找到!面对一个想自杀的人,我们可以说:“自杀是肮脏的。”然而面对一 个又一个已经自杀的人们,我们是否可以说:我们寄居的这个社会是肮脏的。十 余年前,当我们祭奠卧轨自杀的北大诗人海子时,我说,孩子死了,我们要检讨 我们的房子是否适合孩子们居住。十余年后,孩子却还在说:“活着,没有快乐, 没有希望。”。是谁夺走了她们的快乐和希望?又有什么能给她们以快乐和希望? 是什么提升了她们对生命的质量要求?又是什么钢化了她们生命力的韧度?又一 次想起先生的话:“肩住黑暗的闸门,放年轻一代到辽阔光明地带,从此幸福地 度日,合理地做人。”又想起海子在诗中吟唱:“从明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 人。”可谁知道,明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个问题的好奇,也许是无数的人活 着的理由之一。   尼采说,让我们筑窠于未来的树上,老鹰到时会给我们这些绝望者,带来食 物。    二、“死亡的权利”    一位胖胖的高中生和我讨论这位北大女生的死,讨论人有没有选择死亡的权 利。我这样写道:   逝去的人不可承受生命之轻,活着的人却分外品味出死亡的重量。我们再一 次与青春的哈姆雷特相遇,他还在追问:生存,还是毁灭?   独秀先生说:“青年如初春,如百花之萌动,如利刃之发于硎”。如今含苞 未放的花儿已经凋零,十余年磨出的宝剑却如此自断!这也算是青春---轻舞飞 扬的青春的一种结局?   然而,正是死亡,以自身的黑暗反衬出生命的光亮。死神是简单的,它只是 对鲜活的生命轻篾的一瞥。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 的璎珞编织你们……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生 的绚烂却需要我们用心编织,需要更多的激情、勇气和智慧。对死亡权利的选择, 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无法抵挡那轻篾的一瞥。   青春是什么?狄更斯说: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   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    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   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愚昧、怀疑、黑暗、失望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但是我们也有一种力量,让我 们走向智慧、信仰、光明和希望。   那是爱的力量,那是知识和信仰的力量。一个自爱的人更应该懂得去关爱他 的亲人、朋友,以及他赖以生存的社会,在追求和谐的家庭、社会中,追寻自身 生命的和谐和生命的乐趣。    我写上这样诗歌,放在左边。   在我的生命的帐单上    第一笔是妈妈十月的负重前行    是医生护士的汗水    还有爷爷奶奶焦急的眼神    我还记得 叔叔阿姨的拥抱    哥哥姐姐给我的惊喜    一排排的老师    他们象树一样站着    而我坐着 我在读书和游戏      与爸爸作对    还有你,隔壁的小伙伴      我还保留着你送给我玩具     希望你忘记我所有做过的      让你生气的事儿      让我们快乐向前      成长,象树儿一样      吸取阳光和雨露      太阳和母亲一样无私      他照耀我们,不求回报      所以他总是乐呵呵的      没有烦恼      我要学习他      作个阳光女孩     虽然胖点      但是正如一滴水    体积大些    便于反映太阳的光辉    今天,再看以上的文字,我问自己,我足够诚实吗?在孩子面前,我是不是 故作轻松,藉以消解这一悲剧的悲壮色彩?我可不可以告诉她,孩子,我们有选 择死亡的权利。我们的2000年的传统在主张“视生如寄,视死如归”,“宁为玉 碎,不为瓦全”,60余年的“马”统甚至借一位14岁女孩的死来提倡“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西方人不也推崇“不自由,毋宁死”?“是默然忍受命运暴戾的毒 箭,还是挺身反抗人生无涯的苦难”,是可以选择的。蒙田甚而至于说:“预谋 死亡,即预谋自由。”生命之路是通向死亡之路。从终级意义上说,对生命的理 解建立在对死亡的理解上。如果死亡是纯粹的虚无,生命即是结果的虚无。如果 死亡是圆融,生命便有了参赞天地的大气。 所以我们不但有选择死亡的权利, 我们有更重要的——自由选择死亡含义的权利,自由地理解生命和表达生命的权 利! 如果我们没有这些权利,那么对这些权利的追求就是生命的意义。    三、谁为这样的死负责    不难注意到,在前引的死亡名单中,出现最多的学校是北大。一位北大女生 自杀,不难让我们联想起半个世纪之前另一位北大女生的被杀。   1957年5月22日,一个闷热的夜晚,北大才女林昭在北大十六斋东门外的马 路上介入一场早已受到严密监视的“论战”。林昭当时是为了张元勋的一首小诗 遭到群体的攻讦而忿然站了出来的,面对讨伐的人群,林昭一口夹杂着吴侬软语 的普通话,顿时使喧闹、激动的会场安静下来。在她看来,张元勋既不是党员, 连团员也不是,就因为写了一首诗,就值得如此大动干戈,继而群起攻之?林昭 的质问掷地有声,但她的发言却被一个陌生人的吼叫打断:“你是谁?”黑暗中 谁也看不清这个陌生人的嘴脸,他摆出的竟是一个审讯者口吻。林昭愤怒了: “我是林昭,你记下来,双木之‘林’,刀在口上之日的‘昭’……你是谁?还 有你们是谁?怎么不敢自报家门?”黑暗中的陌生人当然不会自报家门,就是在 这一刹那,在那个黑暗而又闷热的夜晚,仅仅是由于内心世界感到有一种“组织 性与良心的矛盾”,一个被北大名教授游国恩先生看中的女才子从此踏上了命运 的不归之路。(摘自范 泓《林昭之死与我们这代人》)   恐怖的是,48年后,我们不知道谁是“黑暗中的陌生人”,更加恐怖的是, 我们不知道谁是48年后的“黑暗中的陌生人”!   我们的担忧不无理由。请看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诠释北大精神及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民网北京3月2日讯:下午2时,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做客人民网,与 网友进行了主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在线交流。在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征求意 见稿里,闵维方提了一条修改意见,认为在文件当中一定要明确提出绝不允许教 师利用课堂散布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言论,这一条在实际工作中正确把 握和妥善处理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闵维方表示课堂是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课堂,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宪法规定 的要求,一定要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宪法所规定的。北京大学是一 个学术思想特别活跃的地方。学者和教师可以广泛的探讨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思想问题和理论问题。在研究上是没有禁区的,可以研究各种问题,但是在课堂 讲授上是有禁区的。作为学者是自己在探讨问题,是在对真理进行探索。北大主 张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通过各种方式对各种问题进行探索。但是在课堂讲授的 过程中,不能把探索过程中尚不成熟的东西拿到课堂中来。这是本着对于青年一 代负责任,让他们得到的知识是得到实践检验的,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 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知识。闵维方表示,北京大学一刻也没有放松对网络工作的 研究,专门成立了与互联网相关的学生工作的队伍,时刻密切地关注着网上的各 种信息,建立了红旗在线网站,通过网络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能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同时也通过网络提供学生学习的辅导,通过网络对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利的信息。     通过这些堂而皇之的说辞,我们依然能看到背后的恐怖。   也许在闵维方“一刻没放松”组织的队伍中,“黑暗中的陌生人”已不再陌 生,她也许是班里“微笑也很美丽”的团支部书记,他也许是上铺的兄弟,正开 着录音机呢。黑暗的力量是顽强的,吞噬林昭的黑暗一样在大行其道。在一切罪 恶中,权力的罪恶是罪魁。   我为北大悲哀,我为北师大悲哀?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训的大学培 养的人在北大鼓动什么?在这里,我们有理由向天下的父母提个醒,你们及你们 的孩子向往的北大已经一塌糊涂了。本该与孔子、柏拉图和真理为友的北大被权 利和金钱夺走了,与其他的地方一样,良知被精神暴力干掉了。   在林昭之后,选择自杀的北大女生在问:    为什么小学的时候无比盼望中学,曾经以为中学会更快乐      中学的时候无比盼望大学,曾经以为大学会更快乐       盼望离开欺负与讥讽自己的人       盼望离开被彻底孤立的环境       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最后,充满了难以再继续下去的悲哀      不得不靠环境的彻底改变来终结而在这里,真正能给孩子们指引人生的大师 已经缺席。人肉的盛宴却经久不散,不时可见谋杀者得意而狰狞的面孔。哀哉北 大,“黑暗与光明的消长”中的蔡元培们苦心培育的元气,“兼容并包”的恢宏 气度,已经被权力和逐臭之夫风干。   孩子们问“活,还是不活?”我们要问校方:“自杀,还是他杀?” (XYS200510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