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对《南开大学颁发奖教金,校长侯自新竟然获得第一名奖励》的意见   方舟子先生:   您好!我是南开大学毕业生,亦是《新语丝》读者。今天看到新语丝上作者 “一点观察”所写的《南开大学颁发奖教金,校长侯自新竟然获得第一名奖励》, 有几句话想讲。“一点观察”的看法太过偏颇,不但于理不通,在感情上也让人 难以接受。   作者在文中首先质疑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为何获得敬业奖教金,还说侯校长 获得的是“第一名”,实际上在一等奖中并不见得是按照名次来排序的,不知他 如何得知是“第一名”?此外,校长就不能获得奖教金了吗?南开大学校长侯自 新同时也是数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啊!   “一点观察”更让人难以接受之处在于,他臆测“获奖的名单中,估计许多 是学校和学院的领导人物或者负责人,而非真正的贡献在教学、研究第一线上的 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以及普通的学校、教学、研究人员。”请问他是如何“估 计”获奖名单中很多是学校和学院的领导人物的?南开大学设立奖教金,不过也 是为了表彰那些表现出众的全校教职员工罢了!其分为管理类和教学类分开评审, 就可见一斑。“领导人物”如果教学成绩不是突出的话,去参加管理类评审,照 样有希望获奖,何必非要走教学类呢?   获奖名单中的一些名字是我不知道的。我在南开呆了这么多年,如果是个 “领导人物”,不可能连名字都没听说过。新引进的人才不知道的可能性大些。 就我知道的这些人,都是各院系的教学、科研骨干,中青年居多。文末附上一个 南开大学人事处所列的全校骨干教授名单,读者两相对比,就一目了然了。当然, 这个名单的制作日期我并不知道,也许有些过时(因为学校每年要引进很多人才, 更新太快),但其中的误差不影响我的论述。   以教师一等奖为例(所谓的“领导人物”去争二等奖也没什么面子),名单 为:侯自新 张光寅 吴功宜 董孝义 严秀平 张正之 程 鹏 白志鹏 杜 荣骞 陈 洪 张 毅 王敦书 刘文英 侯钧生 柏 桦 李建民 佟家栋 张晓峒 刘志远 齐寅峰。据我所知,这份名单中都是教授。20人中,可能被认 为是“领导人物”的有4人: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信息技术科学学院院长吴功 宜,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原国经贸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其余16 人均为各院系耳熟能详的学术带头人,既有老一辈,又有新一代:张光寅(长江 学者许京军的老师,曾与陈省身先生获得首届“伯乐奖”)、董孝义(光学所老 一辈带头人,2003年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严秀平(2003年国家 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张正之(不认识)、程 鹏(2003年国家自然科 学二等奖第五完成人,他指导的本科生张磊、易龙连续获得“挑战杯”特等奖, 博士生赵斌2003年至今发了2篇第一作者JACS,1篇第一作者Angew Chem)、白志 鹏(环科院引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杜荣骞(生物系老教授,看过他的书)、 张 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得主)、王敦书(著名历史学家)、刘文英(哲 学系教授)、侯钧生(不认识)、柏 桦(法学院教授)、李建民(好像是国际 商学院教师)、张晓峒(不认识)、刘志远(会计系教授)、齐寅峰(国际商学 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   “一点观察”如果要论证名单中很多“领导人物”,请去查他们的简历;如 果要论证这份名单中哪个不是学术带头人,不配获得“敬业”奖教金,请到南开 打听一下他们的学生,或者查查他们的简历,和教学、科研情况。仅凭想当然, 如何让人信服?如果图方便,很简单,到南开BBS上去发个帖子,贴这个名单出 来,让各院系的学生看看哪个是耳熟能详的“教师”,哪个是在教学科研上无所 建树的“领导”就可以了。   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臆测之下,“一点观察”这番话就不足为奇了(南开 这所大学最近10多年已经从一所全国著名的一所好大学“一落”为一所一般的 “重点大学”,越来越具有天津地方特点。许多教职员工说一口流利的天津土话, 这个离北京很近的大学居然要发起普通话“运动”。教育部只确定把南开大学建 设成为“高水平大学”而非“第一流大学”。可见南开大学今不如昔。这个学校 的教师待遇低下,许多人调离开,或者被别的大学“挖走”,或者出国,总之, 人才流失严重。从这个教师奖励获奖名单可看出,南开的领导带头领奖。)。   诚然,南开人不能否认母校在过去几年中的低谷。南开的低谷有自身的原因, 也有外在原因,更多的原因则在于社会上一些并不合理的大学评价机构。但南开 什么时候“沦落”为一般的重点大学了?哪一年的高考录取线,南开掉出过全国 高校十强,哪一年的研究生招生录取比,南开不是名列前茅?哪一所一般的重点 大学能有南开的成绩和声誉?   文中说,南开越来越具有“天津地方特点”?此言差矣。南开大学和南开中 学都是与天津唇齿相依的,怎么会不受到天津的影响,不影响天津?如果连所在 的地区都无法为之服务,南开谈什么服务国家?又有哪一所高校能够脱离当地? 如果非要把南开向一所“地方大学”上扯,去调查一下全国各大名校中的本地生 源比例吧,有几所大学的本地生源比例能够低于南开?   至于“许多教职工说一口流利的天津土话”,请问“许多”的比例是多少? 我在南开这些年,从来没听过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讲过一次天津话。至于“普通话 运动”就更可笑了,请问是哪一年,谁发起的?我问了这么多老师同学,每一个 人听到这种说法都瞠目结舌。难道“一点观察”经历过所谓的“普通话运动”, 而南开人没有经历过?   “教育部只确定把南开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而非‘第一流大学’。 可见南开大学今不如昔。”这种说话更加荒诞了。南开一直都不是国家任何一个 年代中第一批重点建设的高校(除了“211工程”),但南开不照样发展成为 “一点观察”承认的“10多年一所全国著名的一所好大学”吗?恰恰是10年之前, 1995、1996年南开进入“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队伍后,南开的发展才放缓 的啊。既要说明南开10年来“今不如昔”,又要用所谓的“教育部”定位来论证 南开的落伍,偏偏这10年是南开在所谓的“教育部定位”中最高的,“一点观察” 的逻辑怎么如此不堪一击!   “一点观察”说南开“人才流失严重”,如果放在四五年前,这句话在某种 程度上是成立的。请他到今天的南开去看看,南开师资一度的“青黄不接”已经 完全改观了。我无法统计各院系新引进的人才质量与数量。但我与很多专业的师 生聊天,对方往往会高兴地谈起又“挖”来、“请”来了哪些学术带头人。   作为南开学子,我们曾经为母校着急过,如今也高兴地看到了南开的进步。 南开正在从低谷中走出,每一个南开学子都能感受到母校在软硬件等各方面的变 化。南开的专职教师1500人左右,理工科专职教师只有700余名,是全国名校中 最少的。无论是教师人数还是学生人数,全国名校中只有中国科大少于南开,而 科大的理工科教师又远远多于南开。以仅有兄弟院校的几分之一的理工科,以明 显少于很多院校的投入,南开做出了什么样的产出:在有史以来第三世界科学院 数学奖5位中国人得主中,有2位来自南开数学所(张伟平、龙以明);2002年, 南开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一等奖空缺,全国不到20项);2003年国家三大 奖,南开全国第一: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其中1项为第二完成人,全国共18 项,一等奖空缺),参与完成科技进步奖一项。2004年,南开又获得国家自然科 学二等奖1项(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全国28项)。南开的SCI一直稳居全国高校前 8位,高校合并之后退步为第10位,2003年为第11位,其中国际论文被引用数位 居第8位。   在2004年揭晓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南开有1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位,位居 全国高校第6;8个进入前5名,位居全国高校第8。在2001年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中, 南开有18个重点学科,位于全国第12位。   很遗憾,南开在Science\Nature这两种期刊上,一直没有收获,与其名校地 位不符。但可喜的是,在化学、数学等学科的高水平论文,南开一直不输于任何 一所学校。以南开数学,该学科的SCI似乎仅仅位居全国第16位,但总体实力是 位居三强的。南开的数学教授发表的论文在其他学校都显得“奢侈”。以龙以明 教授为例,2002年他的一篇美国《数学纪事》(Annals of Mathematics)的论 文,是能检索到的第一篇中国数学家在该刊物上的论文,至今似乎也只有2篇。 南开化学发表的JACS、Angew Chem等杂志的论文数量也仅次于中科院化学所和北 大。一向较弱的物理2004年都已经开始发表PRL了。   南开的文科我就不提了,文科的地位一直比较稳定。   南开人对母校是有深厚感情的,南开的发展是我们能够感觉到的,这是我给 您写信的原因。时间匆促,我写得比较混乱,请多包涵。如能在《新语丝》发表, 请署名“moodstation”吧!谢谢! (XYS200501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