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势利小人公孙弘 黄朴民   自汉武帝独具慧眼,听取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之后,儒生的身价地位就像当今股票市场的“牛市”似的,一个劲的 上扬。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例子,莫过于公孙弘以白衣而为丞相,封列 侯,显赫一时,成为普通儒生用孔子这块敲门砖撞开利禄大门的一面 旗帜。这使读书人在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苦难、刘邦拿儒冠 当作尿盆的羞辱之后,看到了隧道尽头的亮光。于是乎个个抖擞精神, 准备到官场上一显身手,大展宏图,用班固的话来说,就是“公孙弘 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自此以来,公卿 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汉书·儒林传》)。   公孙弘仕途腾达,当然是际会风云所致,但不可否认,这也包括 他自己有几把刷子的缘故。《汉书·循吏传》说他“通于世务,明习 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正是他不同于一般“迂远而阔于事情”的 陋儒的地方,所以“天子器之”。   不过,公孙弘虽然不乏才干,也有些政绩,“居官可纪”,可是 却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心地狭窄,心理灰暗,“文人相轻”到 了极端的地步。史称其“性意忌,外宽内深”。这就是说,他小鸡肚 肠,表面上一副谦和的正人君子形象,实际上城府极深,自我中心欲 膨胀。同僚当中凡与他有隙怨者,“无远近,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 真可谓台上握手叙欢,脚下猛使绊子,迟早让人家吃不了兜着走。   公孙弘整治董仲舒,就最典型地体现了他的“小人”伎俩。董仲 舒是汉代首屈一指的儒学大师,治《公羊春秋》独步天下。无人出其 右,对汉代儒学的复兴和发展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仲舒遭汉 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有所统一, 为群儒首”(《汉书·董仲舒传》)。刘向把他比之为姜太公和伊尹, 认为其功业要远远胜过于管仲和晏婴:“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 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公孙弘与他相比, 自然更略逊一筹,“不如仲舒”。这下,公孙弘妒火中烧,恨之入骨, 《汉书》用“嫉之”两字,活灵活现刻画出他对董仲舒的阴暗心态。   于是乎,公孙弘开始想方设法与董仲舒为难了。当时汉武帝有一 位胞兄,爵为胶西王,其人凶蛮残忍,把杀人当作小菜一碟,双手沾 满了鲜血,“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太守一级的高中层官员))”。 于是公孙弘就郑重其事地向皇上举荐,“独仲舒可使相胶西王”,就 是让董仲舒去当胶西王的国相,借胶西王的屠刀,取董仲舒的人头。 汉武帝不知就里,自然是钦此恩准。董仲舒当然也不笨,可皇命难违, 只好接旨赴任,落得个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言。所幸的是,“胶西 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没有太为难董仲舒。而董仲舒本人又处处 谨慎从事,三缄其口,终于保得性命,最后以“病免”告退,挫败了 公孙弘借刀杀人的图谋。 光明日报1999.5.21.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