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袁崇焕守墓  ——一个延续三百多年的故事 冯武勇   1630年,一代抗清儒将袁崇焕被崇祯帝冤杀,其帐下 谋士佘氏舍家忘死偷葬袁帅首级。从此,300多年来, 佘 家世代为袁大将军守墓。一名美联社记者采访后感慨无比: “我们美国立国也就二百多年,你们佘家却为一个人守墓 三百多年,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佘家第17 代守墓人佘 幼芝女士说:“不为别的,就为忠义两字。”而“忠义” 二字却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 佘义士冒死葬忠魂 在北京崇文区第59中学校园内佘家小屋的后面,便是 青砖矮墙围起来的明代抗清将领袁崇焕墓园。墓园内有一 大一小两墓,大的墓碑上书“有明袁大将军墓”楷书,小 的只有一块无字墓碑,则是佘家先祖的墓。 佘家先祖的称谓已无从查考,连佘幼芝也说不上来, 但后人一般以佘义士名之。袁崇焕系广东籍明朝一代名将。 天启六年(1626),在宁远一役中大挫金军,努尔哈赤本人 亦为袁军大炮重创身亡。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败金 军于北京广渠门外。但崇祯帝轻信谗言,中了皇太极的反 间计,将袁逮捕下狱。次年8月袁被凌迟处死,行刑当日, 沿途一些误信他通敌的人一人一口咬他身上的肉,死得极 其惨烈。 佘义士是跟随袁将军多年的一位谋士,在袁被害后, 他含悲衔愤冒灭门之祸偷偷取回悬于旗杆上的袁氏人头, 埋在自家院中,从此隐姓埋名。佘义士临终前嘱咐家人死 后把他埋在袁大将军身旁,并要求佘家子孙此后不许为官、 不许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为袁将军守墓。 袁崇焕身后150年,清朝乾隆帝为他平了反。 同时为 他及佘氏修坟以旌气节。民国初年由康有为出面,各界人 士在袁墓旁建立袁祠。建国后,毛泽东主席曾批文指示保 护袁墓,不得动迁。当时每年清明,周恩来、宋庆龄、朱 德等都前来祭拜袁墓。 问世间“义”为何物 文革开始后,“红小将”的大锤便毫不留情地砸烂了 袁墓、袁祠。佘幼芝欲哭无泪,那可是佘家人战战兢兢守 了300多年的袁将军英灵啊。 当时,佘家所有与袁崇焕,与守墓有关的照片、书等 都付之一炬,佘幼芝当时抢救出来的唯一一件东西是她父 母与外婆的合影。 文革后,袁墓已面目全非,墓园被中学辟为操场,原 先的文物有的散落学校各处,面对这一切,1978年起,她 到处奔走呼吁,以期修复袁崇焕之墓。 很多人对佘幼芝的举动不理解。 1990年,佘幼芝因膝关节病入院,在她最无助的时候, 写过一首诗自勉,内中有这么一句:“苦守灵园三百载, 谁知我氏心中情。”在她的床头,恭录着袁将军的一句话 “心苦后人知”。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袁崇焕墓终于重建起来。1992 年4月5日清明节,修葺一新的袁崇焕墓迎来了文革以来第 一批祭奠的人们。那天,佘幼芝剪去留了十几年的发辫。 当初她曾发誓:一天未修复袁墓,一天不剪头发。 在佘家,有一个专用帐本,上面记载了每一笔海内外 捐款的来源和支出,除了用于袁墓的维护与祭祀,这些钱 款谁也不能动,而在他们家中,我看到除了一台十四英寸 的黑白电视外,可以说是家徒四壁。 当地文物局曾一度要雇专人清扫袁墓,佘幼芝婉言谢 绝了:“为修墓国家已经花了不少钱,请人扫墓又得花钱, 还是我来扫吧。” 谁来继续守墓 如今,佘幼芝老人的最后一个愿望就是能在有生之年 看到袁祠的恢复。但如今的袁祠大院里住有十六、七户人 家,光搬迁、安置就是个大难题。另一个叫佘幼芝大伤脑 筋的是佘家第十八代计从何出。佘家后人到如今只剩佘幼 芝一家六口在此坚守着,佘幼芝的哥哥,即佘家第十七代 中的“掌门长子”在文革中便搬走了。 不过,佘幼芝感到欣慰的是,女儿焦颖和儿子焦平都 明确表示愿意继续守下去。爱人焦老师竭力支持,但他表 示,得继续“考验”儿女:“因为光守墓仅仅是表面的东 西,要把一种精神,一种传统接下去,教育后人”,“要 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把墓交给政府,佘家守墓就在我们 手里终止。” (据《中国图片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