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复刊的风波   二十年前,《中国青年》杂志复刊,曾引起一场风波。中国经 济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张湛彬著的《大转折的日日夜夜》,书中介绍 了这场风波的前前后后,现摘登如下: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停刊的《中国青年》杂志社拟定于 1978年复刊,复刊后的《中国青年》定于9月11日出版。复 刊号有介绍“天安门事件”中勇敢斗争,在“四人帮”疯狂迫害下 坚强不屈的青年工人韩志雄事迹的文章《革命何须怕断头》,还选 登了“童怀周”编辑的《天安门诗抄》。   9月10日,北京承印的60万份《中国青年》第一期已全部 印完,北京地区已有四万多份邮送到读者手中。   9月10日下午,共青团十大筹委会负责人韩英接到汪东兴 的一个电话,具体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中国青年》第一期为什么只有叶副主席题词,没有华主 席题词。   二、《革命何须怕断头》所宣传的韩志雄,你们了解清楚了 吗?这个人有问题。   三、童怀周的《天安门诗抄》怎么又出来了。   四、没有纪念毛主席逝世两周年的文章。   中央副主席的命令自然分量不轻,而且这其中孕含着严厉的指 责和批评。韩英不敢怠慢,马上将此意见转达《中国青年》编辑 部,并宣布刊物停发,等待研究处理。   编辑部当即作了认真的研究,并正式写出报告,说明情况,大 体内容是:第一,关于题词问题是在7月份即向华国锋请求,后又 多次催请无结果,现又出国访问在外;第二,关于韩志雄材料由北 京市公安局提供,并经多方查证属实:韩系共青团员代表,共青团 北京市委已公开号召向其学习;第三,“童怀周”的《天安门诗 抄》是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第四,纪念毛主席逝世两周 年已有毛泽东1948年为《中国青年》创刊号写的手迹,并在复 刊词 中专门说到“以表达我们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以示特别尊 重。   9月11日,编辑部将其上述看法报告给了华国锋及其他几位 中央副主席,并同时报给共青团十大筹委会。   9月12日晚,韩英召集杂志社干部开会传达了他同汪东兴共 同商定的对这期刊物的四点意见:   一、由汪东兴去请华国锋题词(华国锋已出访回国);   二、增加毛泽东的诗词三首信照片;   三、删去《革命何须怕断头》一文中的“这场伟大壮烈的人民 运动被‘四人帮’无情地镇压下去了……”等段落;   四、删去《青年革命诗抄》的天安门题图和编者按。   韩英还特地念了华国锋在1977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 中有关天安门事件和“两个凡是”的段落,说以上两篇文章与华国 锋的精神不符,有损毛泽东的形象。   9月13日下午,华国锋的题词送到了编辑部,当晚,编辑部 向共青团十大筹委会报告增加华国锋题词和毛泽东词三首,而《革 命何须怕断头》与《青年革命诗抄》还是以不改为好。但是,团十 大筹委会负责人拒绝了编辑部的这个意见。   在此前后,社会上已对《中国青年》出刊 受阻事表示强烈的不 满,也有人在西单街头贴出《救救〈中国青年〉》的大字报。   9月14日,编辑部再次上书华国锋及几位中央副主席,阐述 理由,表示最好不要删改《革命何须怕断头》及《青年革命诗 抄》。   14日晚上,汪东兴把杂志社小组长以上干部召集到人民大会 堂开会。会议在紧张的气氛中从晚上8点刻开始,一直开到午夜 12点50分。会上,汪东兴说:   (《中国青年》杂志社)“出了这么大风波”,“不要我审 查,我不负责,我这个人好办。你青年社捅这情况,离开了团十大 筹委会。你们直接写信给中央了,并没有通过筹委会转给我。不是 和筹委会打官司,而是涉及到中央。天安门事件,华主席已经讲 了。”   “刚才第一个是讲出版的组织观念,第二个讲文章内容不符合 华主席对天安门事件的估价。华主席在天安门问题上早讲过, 为什 么有人还在上面纠缠?这样行不行?嘴里讲,文章又那么写,现在 还这样干,行不行?内容上有这个意见,叫韩英去谈谈,你们不改 也可以。中央不知道,将来你们承担责任就是了。这期《中国青 年》没有经过中央审查。已经发了四万一千份,得到了赞扬,你们 不要挑这个矛盾,好像中央不让出版,筹委会不让出版。”   “你们的信,说不改为好。中央不承担责任,没让中央批准, 筹委会审查,出了问题,你杂志社负责。你叫我提意见,又不让我 提。你杂志有威信,你现在把中央的威信搞坏了。”   “你叫我提意见我就提,第一期应该有毛主席的东西,应该考 虑。华主席不在,叶副主席,聂帅题了字,我再给华主席讲讲,题 个字嘛!毛主席逝世两周年,有总理的照片,主席的一个也没有, 不考虑考虑?我说可以考虑一下,再有我说里边有两篇文章的内容 与华主席讲话符合不符合,考虑考虑。再有,英雄人物不是不可以 写,但是天安门事件的性质是定了的。是你们记者写的文章,与转 载不一样。”   “童怀周的大字报,贴出来,说不让《中国青年》杂志出版。 大字报可以写,但《中国青年》第一期到底发生什么影响,你们要 考虑一下,如果你们认为这样行,就按你们意见办。”   “毛主席诗词三首你们一首不登,高举毛主席旗帜,怎么举 法!街上大字报说我阻拦《中国青年》出版,怎么阻拦了?他自己 要拼命发。今天说清楚,不是我阻拦,而是你们提前发。我就怕你 们搞坏了。”   “为什么不发华主席题词?华是毛主席的接班人,为什么不能 等两天?”   “一是不动了,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华主席题词也不登了。这 是你们的意见。怕什么?最多只能说汪东兴讲的、韩英讲的、筹委 会讲的都不灵了嘛!最多说你们打了个胜仗。题词可以不登,主席 诗词也不登。这一期中央没有审查,就是中国青年社发出的。我声 明,我没审查。第二条意见,把主席题词,毛主席诗词三首和照片 放进去,其它不动。因为动了也不行。我看就这两个意见,不可能 有第三个意见。”   “历史上教训,凡是离开党的领导的,一事无成,全碰得头破 血流。”   “已发出的四万一千份换回来。”   《中国青年》复刊的第一期,惊动了华国锋、汪东兴等中央主 要领导,也引发了上述一系列风波,但历经曲曲折折,终于“敲” 定了。从《中国青年》复刊号的前前后后,也可以看出当时党内的 思想斗争是多么的复杂,多么的尖锐。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