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采访中见到的邓小平同志   魏赤娅   ●本文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魏赤娅多次采访邓小平同志会见外宾时的亲身 经历,通过记者的眼光,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作为外交家的风采。   “你是做的比说的多的少数几个政治家之一”   现在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被装修得焕然一新,富丽堂皇。但原先大厅前摆放的 那幅有阳光、大海、巨岩和翱翔在蓝天的海鸥的大屏风画面,在举国悼念邓小平同 志的这些日子里,在我的脑海中更加清晰;有好多次我们采访邓小平同志会见外宾 的活动之后,他同我们时政记者合影的那些美好时刻,又重现在我的眼前,而那时 福建厅里充满了我们一阵阵愉快的欢笑声。   记者生涯多年,我曾有幸多次采访邓小平同志会见外宾的活动。尤其是198 9年,我参加了邓小平同志会见几位重要外宾的活动:2月26日会见新上任的美 国第四十一届总统布什;3月23日,会见乌干达总统穆塞维尼;5月11日,会 见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哈梅内伊;11月10日,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1 1月13日会见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11月23日,邓小平看望来访的坦桑尼亚 革命党主席尼雷尔;12月10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特使斯考克罗夫特等。   在他会见的这些外宾当中,既有他的老朋友,也有他新结识的朋友;既有他担 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时见的客人,也有他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退休后见的客人 ;既有发达国家的领导人,还有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正是这些不同之处,给在现 场采访的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重新翻开我1989年的采访本,上面有这样的记录:2月25日,阴天。美 国第四十一届总统布什和夫人芭芭拉16时30分抵京。到了老机场,这里庞大的 车队阵容一时无法估计有多少人来迎接布什总统和夫人。后来听说,到机场迎接的 大小车辆超过200辆。26日11时,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邓小平主席会见布什 总统。在记者可以在现场呆5分钟的时间里,邓小平同布什有一段愉快的交谈。   邓小平:“我衷心地欢迎你。”   布什:“你非常健康。”   邓小平:“你相当辛苦啊!”   布什:“我们长途跋涉,但是没有感到疲劳。”   邓小平:“你是一名运动员,所以身体好得很。”   布什:“我每天都想骑自行车运动运动。”   邓小平:“是呀,你这个喜好好得很。我们还有个同好,就是打桥牌,我们可 以当个伙伴。即使我们在桥牌桌上是对手,也是好朋友。”   布什:“我很久以前就放弃了打桥牌,因为太难,太复杂了。”   邓小平:“现在你打牌恐怕就更困难了,我知道美国总统不好当,每天的事情 多得很,恐怕是世界上最忙的冠军。”   布什:“是比较忙,但是非常有意思。这次访华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进行得很 好。刚才同李鹏总理进行了会谈,非常有益。”   邓小平:“工作访问,在礼仪方面也从简了,希望以后适当时期,你认为合适 的时期,到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布什:“非常感谢您对我提出这个邀请,下次来,我一定找机会到外地走走。 ”   邓小平:“但是我认为你这次的工作访问,虽然只有两天,比正式访问重要。 ”   邓小平同布什的会见结束后,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李肇星向中方记者介绍了两 位领导人会见交谈的情况。   关于双边关系,邓小平说,十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是平稳的,尽管也存在 一些问题,我们希望在布什总统任期内,两国友好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他表 示,中国是从自己的根本利益出发来制定内外政策,作出战略决策的。我们不打什 么牌,也不搞权宜之计。   谈到国内情况,邓小平说,中国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一个稳 定的国内环境难以取得成绩,已经取得的成就也会失去。这一点希望外国朋友能理 解。   布什说,我在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的时刻来华访问,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完全赞同邓小平主席对美中关系的看法。他说,美中关系的 发展有巨大潜力,在美国,对发展美中关系的支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大。   我们中央台对这次布什访华,尤其是对邓小平主席会见布什这场活动作了充分 的报道,专门采制了具有广播特色和发挥广播优势的录音新闻《邓小平主席会见美 国总统布什》,在当天晚上的《全国联播》和第二天27日的《全国新闻和报纸摘 要》节目中播出。我们将中外记者在现场5分钟的时间里采录的他们的对话进行编 辑,加上李肇星对记者“吹风”录音,全部采用实况音响,使这个4分20秒的录 音报道具有很强的现场感,真实、自然、流畅。   这个报道播出当天,备受称赞,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我一起采访布什访 华活动的新华社记者说,他们在车上听了这个报道,说可以获好新闻奖。这次布什 访华报道中,中央台真正发挥了广播快和有声的优势。外交部同志对我说,你们的 《邓小平主席会见布什总统》的录音报道很不错,内容充实,音响清晰,消息播发 及时。   外方媒介对我们的报道也给予积极的评价。美联社电讯称,中国新闻媒介其中 广播电台对邓小平主席同布什总统会见的消息是“闪电般快速的报道。”认为“电 台广播中用了布什的英语讲话,然后用汉语进行翻译,这是一个少有的现象”。   1990年春天,录音新闻《邓小平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布什》荣获中央台19 89年度优秀节目奖。   1989年3月23日,邓小平主席在会见乌干达总统穆塞维尼时,特别谈到 教育问题。那天会见时,邓小平同志仍身穿灰色中山装,仍然是在福建厅。那次由 于邓小平没有出席当时正在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外界有些议论。在见到 穆塞维尼总统一开始,邓小平说,我现在一般不参加日常事务。非洲朋友远道而来 ,应该见面。这次人大会议我都没参加,我请假了。主要是保养身体,多活几年。 更重要的是自己完全从舞台上退下来,让别人工作,这是我多年来的目标。十三大 选出了新的领导人,我们一些老人退出了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我算一个。因为有 一个新的格局了,就不要使新的领导人感觉到头上总有那么一层盖住他们的力量, 这个不好,这方面我们老人要自觉。   邓小平说:“年轻人精力充沛,知道得也比我们多,比我们老年人干得好。”   谈到中国10年的发展情况,邓小平说,1978年到1988年,中国有了 可喜的发展。经济、生活水平可以说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 的失误。他指出,10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方面发展不够。最重要的是在发展 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和共产党员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我 们经过冷静的考虑,认为这个问题比通货膨胀问题更大,只有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奋 斗,才会有比较好的持续发展。只要人们思想统一了,治理也不难。   当时记者记下这些话后,都很感慨:认为邓小平同志在同外宾的交谈中,坦率 地承认中国在改革开放的10年工作中有失误,而且说,“对一些失误,我们老同 志也有份。”这种坦诚博大的胸怀和勇于自我批评的无畏精神,令我们非常钦佩。   我还清楚地记得,邓小平同志送走穆塞维尼总统后,又同钱其琛外长谈了非洲 事务。在他告辞转身走时,看到了站在福建厅门口的我,便问:“你是哪儿的?” 我回答说:“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这时,钱其琛和在邓小平同志身边工 作的张宝忠同志也向邓小平介绍了我,邓小平幽默地说了一句:“噢!你是记者国 的。”大家听后全都乐了。正在现场的中新社摄影记者贾国荣立刻快步上前,按下 了快门,摄下了这一难得的镜头。   伊朗总统哈梅内伊同邓小平主席会面有段“插曲”。原来哈梅内伊总统访华的 日程中,并没有邓小平主席会见他的活动安排。可是5月9日,哈梅内伊同当时的 杨尚昆主席会见时提出这次来访要求一定要见邓小平主席。他的态度认真又“固执 ”。据说,哈梅内伊说,如果见不到邓小平,他什么活动也不想参加了。5月11 日上午11时,邓小平主席会见了哈梅内伊总统。哈梅内伊紧握着邓小平的手说: “我们见到你很高兴。”邓小平说:“总统阁下第一次到中国来,我们特别欢迎, 也欢迎这次同来的朋友们。”   哈梅内伊接着说,“非常感谢,我是第一次来中国。”   邓小平说:“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是朋友,近来我们的关系是比较好的。你们 的处境我们能理解。就中国来说,伊朗也好,阿拉伯各国也好,包括你们的对手伊 拉克,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应该团结起来,不要把力量消 耗在相互争端上。我们希望有一个稳定的中东,利用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发展自己 。”   哈梅内伊说,能够认识邓小平主席感到非常高兴,他表示,对邓小平的讲话非 常赞赏。   1989年11月10日10时30分,邓小平在福建厅会见了他的老朋友美 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我的采访本上记着这样一段文字:这次会见是邓小平辞去 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后会见的第一位外国朋友。   会见的气氛非常好,85岁的邓小平精神矍铄,当基辛格走进福建厅时,邓小 平高兴地迎上去紧握着他的手,他们站着说了好几分钟的话。   邓小平:“博士,你好。咱们是朋友之间的见面,你大概知道,我已经退下来 了。”   基辛格:“我昨天听到了消息,但你仍将始终有很大的影响力。”   邓小平:“你不反对吧?”   基辛格:“我赞成。”   邓小平:“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制度。中国现在很稳定, 我也放心。”   基辛格:“我相信,你在中国的未来也将起重大的作用,正像你过去起的作用 一样。”   邓小平:“因为我是中国公民,还是共产党员。公民有权利有义务,党员也有 权利和义务。我的作用就是一个普通公民,一个普通党员,需要的时候,他就起到 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的作用。你现在不是不当国务卿了吗?还不是照样为国 际事务奔忙?”   基辛格:“我也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同时,我知道,你是中国改革的总设 计师。”   邓小平在客人入座后说:“我是退休后第一次见客人。”   基辛格说:“你看起来精神很好。”   邓小平笑着说:“身体还可以,但毕竟过了85岁了,自然规律没法子违背。 不过,我的头脑还清楚。”   基辛格说,我同你相识已有15年了,现在还记得和你这些年来进行的多次会 谈。他对邓小平说:“你是做的比说的多的少数几个政治家之一。你使中国发生了 历史性的变化。”   对这次会见,我采制的录音新闻《邓小平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都在中央 台的重点节目中播出,也同样受到了听众朋友的好评。   就在会见基辛格相隔一天之后,也就是11月13日,邓小平会见了以日本经 济团体联合会会长斋藤英四郎为最高顾问、日中经济协会会长河合良一为团长的1 989年度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这次采访给我留下了一生中难以忘怀和美好的记 忆。   会见开始,邓小平对客人们说,我们都是老朋友,欢迎你们。多年来,你们在 中日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尽了很大努力,非常感谢你们。特别是在我离开政治 生涯的时候,我应该讲这些感激的话,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你 们这个团是我会见的最后一批正规客人……   参加这次采访的中新社记者李伟,她是我们时政记者中最活跃、最勤奋的记者 之一。她和邓小平同志的女儿毛毛比较熟。在会见前,我们看到毛毛随着小平同志 一块儿来的,李伟同毛毛表达了我们想和邓小平同志合影的愿望。当李伟告诉我们 :毛毛说,等会见结束我们要同小平同志照相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后,我 和国际台的记者王冬梅赶快到洗手间“打扮”了一下,还涂了点口红。我看李伟穿 的衣服的颜色比较素,就把自己的一条红白相间的丝巾借给了她。   那天的会见进行了1小时15分钟,当小平同志送走客人后,我们立刻围了上 去,对邓小平说:“邓主席,和我们几位中国记者合个影吧。”邓小平爽快地答应 说:“好,这比会见外宾要轻松多了。”他的话音刚落,福建厅里响起了一片欢笑 声。于是,我们簇拥着邓小平从福建厅的大门口回到了大厅前那幅有阳光、大海、 巨岩和海鸥的大屏风前。中新社两位摄影记者贾国荣、郑瑞德,人民日报摄影记者 徐建中,不停地“咔嚓、咔嚓”,拍下了我们同邓小平同志在一起合影的珍贵镜头 和难忘的时刻。   随后,我们一直把邓小平同志从会见厅送到电梯,当时我们内心激动的心情难 以平静。我们在邓小平同志一次次会见外宾的场合认识了他,亲眼目睹了他一个伟 人的风采;领略到他伟大人格的魅力,亲耳聆听了他关于我国政府对外政策的阐述 以及他在维护国家尊严、主权和领土完整时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气概,更增添了我 们对他的崇敬、爱戴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在我的眼中,他在会见外宾的场合具有幽 默、含蓄、坚定、沉着,更有灵活、务实和震慑人心的吸引力。他和蔼可亲,平易 近人,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慈祥的老人;同时,他又具有别人无法与他相比的伟人的 气魄和胆略。   “我想请江爷爷转达对邓小平爷爷的问候”   在悼念邓小平同志逝世的日子里,我第二次看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 》。在第七集中,有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从希望小学里 出来,他手中拿着一把红色的伞,向着绿色的田野奔跑着……看着看着,泪水模糊 了我的视线,1994年5月31日我采访100对“手拉手”小伙伴到中南海做 客的情景一下子展现在我的眼前。   那天是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同100对“手拉手”小伙伴共度“六一”国 际儿童节。由于我对这项活动总的情况不太了解,所以15时的活动我在13时1 5分就来到了中南海。这天的天气特别热,太阳火辣辣的。13时30分孩子们进 入中南海,在欢乐的孩子们中间,我看到一位坐轮椅、身穿红色连衣裙的小女孩, 她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随着孩子们来到丰泽园。从老师那里得知孩子们的第 一项内容是参观毛泽东主席故居。我当机立断,马上采访了坐轮椅的小女孩——— 李欢。接着,我又向带队老师要了一份名单,看到上面有位小朋友名字叫黄诚武, 他是由于邓小平同志资助才得以重返校园的。记者的新闻敏感使我马上决定一定要 采访这位黄诚武小朋友。当时孩子那么多,连老师也记不起他长得是什么模样。所 以老师对参观的孩子们说:“哪位是黄诚武小朋友,请到这边来。”一对对小朋友 不断地从我们面前走过,老师和我站在那里不停地重复这句问话。终于在人群的后 面,黄诚武向我们走来。我蹲下身,手拿着话筒问:“你是黄诚武小朋友?”他有 些腼腆地点了点头。我又问:“你从哪儿来?”“我来自百色‘希望小学’。”他 答道。我接着问:“是邓小平爷爷资助你重返校园的?”他这时显得沉着自信,眼 里含着泪水,“是的”,他说。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他对邓小平爷爷的感激之情 。我又问:“你现在在北京心里怎么想?”“我能两次到北京,是因为有‘手拉手 ’互助活动。来到北京我感到自己非常的幸福。我想请江爷爷转达我对邓小平爷爷 的问候。”听了他的话,我的心受到震撼,同时也很内疚。因为我没有为像黄诚武 这样的孩子做过什么事情。   这次采访给我的触动很大,通过采访,我也受到了一次远远超过采访本身所获 得的深刻感受,并从邓小平同志和孩子们身上看到、学到了许多有益和宝贵的东西 。   今天,当我重新听我在八年前在采访中采录的邓小平那些富有感染力的讲话和 采制的他在会见布什总统、会见基辛格博士的录音报道,以及1994年5月31 日采制的《中南海的小客人》中同黄诚武小朋友的那段问答,看着我眼前摆放着的 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合影的一张张照片,心中涌动着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我们感激邓小平,是因为他开创的中国改革开放之路,将封闭的国门敞开,使 中国人民看到了外部世界,认识了世界,也使外国朋友更多地了解和逐步认识了中 国;我们还感激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观念和思维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为中国人民 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勤奋的工作,把我们的祖国建设 得更加美好。   随着香港回归的一天天临近,我们更加感激他,怀念他……   《大地》杂志  〔1997年 第06期〕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