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产到户是如何秘密实施的             ≈≈≈≈≈≈≈≈≈≈≈≈                 张广友   1979年春天,在凤阳县实行“大包干”到组的同时,梨园公社最穷的小 岗生产队,实行了包干到户。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1978年冬天,这个只有20户人家的生产队,划分 4个包干组。干了不多天,组里又产生了新的矛盾,于是每个组又“发叉”,全 队又分成了8个小组,每组只有2-3户,差不多都是一个门儿的,有的是父子 组,有的是兄弟组,可是没干几天,又有吵架的,还是干不好。一天夜里,生产 队召开社员会解决矛盾。会开到快天亮了,矛盾也没解决好。于是有的社员说: 这样干不好,干脆包干到户,大家一致表示同意。生产队副队长阎宏昌说:“如 果大家能答应我两个条件,我就同意包干包到户。第一,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 ,要先把国家的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谁也不能装孬种;第二,我们是明组暗户 ,瞒上不瞒下,不准对上级和队外任何人讲,谁讲谁就是与全村人为敌。”有位 老者说:我看再加一条,今后如果队长因为让我们包干到户犯法坐班房,他家的 农活由我们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大家异口同声表示同意,并赌 咒发誓按这三条办。于是,连夜抓阄分牲畜、农具,丈量土地,一个早晨就全部 分好了。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小岗人不说,邻队的社员也能看得出来,别的队 干活都是一帮帮的,只有小岗是一家一户,公社听到邻队反映小岗“单干”了, 赶快去调查,果然不错。问他们:“叫你们大包干到组,你们咋到户了?”“组 再小,哪怕两三户,也是集体的,户就不同了。”于是硬性叫他们并到组里干, 不干就不发给种子、肥料、耕牛和贷款,可是,小岗群众不管你好说歹说,死活 硬是不并,僵了好长时间,影响了春耕生产。4月初,县委书记陈庭元到小岗检 查工作,公社干部向他汇报小岗群众自发“分田单干”,“搞资本主义”。陈庭 元与公社干部一同到队里了解情况以后说:“他们已经穷‘灰’掉了,还能搞什 么资本主义?全县有两千多个队,就算这一个是搞资本主义,也搞不到哪里去。 已经分到户了,就先让他们干到秋后再说吧!”就这样,小岗队的包干到户幸存 下来了,大包干开始由组到户。   由于包干到户任务更明确,生产更灵活,方法更简单,利益更直接,优越性 更大,效益就更高。到年底,小岗生产大丰收,全队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3.3 万斤,是上年的4倍。这个合作化以来23年中从未向国家贡献一斤粮食的“三 靠队”,1979年包干到户一年,第一次就向国家贡献粮食65000斤,油 料20000斤,第一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第一次留储备粮1000多斤 ,留公积金150多元。由于生产发展,社员收人大大增加。据统计,1979 年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000多元,平均每人400多元。最好的户总收入可 达5000多元,平均每人可达700多元;最差的户平均每人收入也在250 元左右。   农业丰收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阴云消失了,人 人欢天喜地,人人笑逐颜开。“参观”的人来了,他们总是像接待客人一样,捧 出炒熟的花生、瓜子。客人问:“今年够吃不够吃?”他们总是指着满满的囤子 、圆鼓鼓的“草包”,自豪地说:“看!这不都是粮食,过去队里的仓库也别想 有这么多!”   过去收割季节,到处防偷窃,看场的看场,看田的看田,还是免不了丢黄豆 、少山芋。去年那么多花生都拔在田里,晒在田里,那么多山芋干都抛散在荒野 上,从未发现有人说谁家的东西少了。深秋季节,成片柿园,火红的柿子挂满了 枝头,没有人去摘。群众说:“不稀罕了!”   一年收了这么多粮食,生活得到这么大的改善,这是小岗人不仅看都没看到 过,而且连想都没想到过的事。小岗人不讨饭了,天天吃细粮,还为国家做了贡 献,人人打心眼里高兴!他们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什么“绝招” 都用过了,就是治不好我们队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真是千条计 ,万条策,不如“到户”一剂药。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拥护,我们赞成!   当小岗人正为包干到户兴高采烈的时候,包干到户的“吸引力”却给他们带 来了“麻烦”。小岗生产队“包干到产”干了一年,谁也没有去总结它,更没有 人去宣传它,在县里整理的一些材料中偶尔出现小岗的例子,也都被谨慎地删去 了。但是这里的情况却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那些穷困地方很快传播开了。在梨 园公社一些和小岗情况差不多的生产队,小岗已经成为群众议论的中心。他们说 :“同是一个政府领导,小岗能干,为什么不叫我们干呢?”尽管公社三令五申 ,讲得严厉,不准包干到户,可是秋种时,有的地方还是采取“瞒上不瞒下”的 办法,学习小岗了,群众一夜之间就把田划开了,把牛分好了,鸡一叫就下地种 麦了。这年秋种时,凤阳全县有1/3的生产队在暗暗地学小岗,许多包干到组 的生产队,在向包干到户“滑”。梨园公社领导怕惹出“祸”来,叫小岗队从“ 包干到户”再拢回到“包干到组”。小岗农民群起反对,坚决不拢;公社领导一 再做工作,硬要强行收拢,群众坚决不干,于是纷纷跑到县里找领导说情。   由于压力太大,县委有些干部也发生了动摇,12月27日,他们把小岗生 产队副队长阎宏昌找到县委党校,对小岗搞包干到户进行批评。阎宏昌反驳说: 我们搞包干到户不仅是县委领导同意了的,还是地委领导批准的,你们如果不信 ,可以马上打电话问地委书记。   电话接通地委后,地委书记王郁昭明确表示,小岗生产队搞包干到户是经过 你们县委和地委同意的,压力再大也不能动摇,不能再合并起来。省委马上要召 开农村工作会,到时候,我找你们谈。   在这之前,县委于12月中旬,曾派办公室的吴庭美去小岗了解情况,吴庭 美经过深入调查,仔细分析,写了一篇在我国农村改革过程中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调查报告:   1月24日,正当小岗农民在紧张不安等待上级领导表态的时候,我们随同 万里来到小岗生产队,万里下车以后,二话没说,挨家挨户看了一遍,只见各家 各户能装粮食的东西都装得满满的,有的屋里放不下,放到外边埋蓄起来了。万 里看过之后,高兴地对小岗干部和群众说:“你们这样干,形势自然就会大好, 我就想这样干,就怕没人敢干。你们这样干了,我支持你们。”当有的社员说“ 现在有人批我们小岗‘开倒车’”时,万里当即表示:“地委能批准你们干三年 ,我批准你们干五年。只要能对国家多贡献,对集体能够多提留,社员生活能有 改善,干一辈子也不能算‘开倒车’”。这对多年吃够“左”的苦头的小岗农民 ,是个莫大的支持和鼓舞。他们听到万里这句话,高兴得快蹦起来了,心里一块 石头落地了。有的社员顾不上再与省委第一书记吐心声了,急忙回家炒花生。他 们一边把炒好的花生送到客人面前,让大家共享丰收之果实,一边一把把地往客 人的大衣兜里装。此景此情,万里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语重心长地对随行的地、 县负责人说:“咱们不能再念紧箍咒了,你们说是不是?”一位乡干部问万里: “别的地方要学习小岗搞包干到户可中?”万里说:“可以,只要对国家有利, 对人民有利,哪个学都行!”   万里小岗之行,肯定了包干到户,使凤阳县的大包干责任制,在进一步完善 中迅猛发展。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四亿四千多万斤,比1978年增长4 9%,人均收入达150元,比1978年的81元增长85%。仅仅一年的时 间,就摘掉了逃荒要饭的帽子。   大包干,结束了凤阳人民六百年来的讨饭历史。 〖摘自《书摘》1996年第1期〗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