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盛衰话“北京”--一个时代的寓言 鹿饮溪   首先声明,此处所提到的“北京”,系指中国大陆自行设计生产的一种吉普车 --“北京”牌 BJ212型。   从大陆出来的人,对这种吉普一定不会陌生。正所谓没开过也坐过;没坐过也 看过。因为自从1966年以来,“北京”简直遍布神州大地,它的轮辙无远弗 届,它喷出的废气也随处弥漫。平心而论,这种车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越野性能 尚好,四轮驱动,马力不小。还可以改装成多种形式,甚至可以安放130毫米口 径多管火箭炮...在大陆闭关锁国政策的年头,“北京”满足了国内各级衙门的 用车需要,还远销至越南,阿尔巴尼亚,多少换回一点外汇或者感恩戴德的颂词。 如果有人写中国汽车工业使,“北京”真可以单立一章。有人指它的设计抄袭苏联 的“嘎斯-69”,那是冤枉了它。尽管两者外形上有几分相似,但构造上的不同 仍不可忽视。比如说,“北京”采用了倒装气门,真空车灯,强化曲轴,正副油 箱。“嘎斯-69”就没有。   “北京”成为众人眼中宠儿的真正原因,在于它有幸作过毛泽东的御驾。19 66年,“伟大舵手”数次乘坐此车,检阅来自各省的红卫兵。后来,当“北京” 普及到县和人民公社一级,不再只是电影上的新鲜玩艺儿后,有人坐上它,心中还 是有一点窃喜,觉得自己好歹也同毛主席坐同样的车了。   80年代门户开放,进口车忽然大量涌上大陆的街头,“北京”一下子相形见 绌。人们以坐“丰田”,“奔驰”为时髦,只有身分卑贱的小人物才皱着眉头往 “北京”车里钻。再后来,各地汽油配给指标压缩,耗油量惊人的“北京”吉普就 更不受欢迎了。但是,对“北京”的声誉打击最大的,却是一位司机离奇死亡的事 件。   1983年,华东某地一位司机在车房里保养他所驾驶的“北京”。为了消 遣,他打开了车上的收音机,但并未启动引擎。当他悠然自得地在车头前擦拭灰尘 的时候,意外的惨剧发生了。“北京”突然自行启动,挂着一排挡的车子象一头暴 怒的犀牛向前猛扑,司机被挤压到墙上,顿时惨死。   事件被调查了数月之久,“阶级敌人破坏”和“司机自杀”的种种假设最终都 被排除。原来真正的杀人凶手是车上的点火开关。由于设计上的疏忽,点火线路上 有一处缺陷,钥匙插入后,开关有万分之几的可能会自行接通,进而起动引擎。那 位可怜的司机,就成了万分之几的概率下的牺牲品。   调查的结果甚至惊动了当时还在军委主席任上的邓小平。因为三个月之后,他 要在河北某地检阅华北大演习的三军,而军队里的“北京”吉普,那时还多得数不 清。邓大人的安危焉能有万分之几的意外?于是乎一声令下,解放军的汽车兵一齐 动手,把“北京”的点火开关,一概予以拆除,换上安全保险的新产品,并由技术 部门逐车鉴定,直至分毫不差...   1986年,制造“北京”的厂家正式宣布:BJ212这个型号停止生产, 今后将同美国合资,出一种跟上新潮流的新“北京”。尽管美轮美款的新车沿用了 那个招牌,但人们只要一提到“北京”吉普,首先想到的还是那种草绿色的,蒙着 帆布的,毛泽东坐过的,在整整二十年里风行全大陆的老型号--那头会顶死人的 犀牛。这是因为它和那个时代确实般配,它实在是那个时代的象征。   毛泽东走了,老“北京”停产了。但中国这辆“车”还在千年故道上颠簸-- 虽然它身上有了些进口的“零件”。这是发人深思的现实。   今后回大陆,若看到老“北京”,务必为这件古董拍张照片存档,免得它一旦 消声匿迹,连向子孙“讲古”都没有附图。它可不象一代伟人,死了还能留下遗 体,让公众瞻仰。 原载于《亚利桑那华报》1991.6.10 第五版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