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中国人才大塌方 杨晓升   一、世纪末中国科研院校(所)人才严重流失,外国人喜笑颜开张网收罗直 至抢掠。中国科技事业人才告急!   进入90年代以来,一场以信息革命为核心的科技浪潮正在发达国家蓬勃兴 起。对于综合实力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而言,科教兴国正成为最迫切的愿望。然 而,“科教兴国必须先振兴科教”,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物理系主任甘子钊先 生曾忧心忡忡地说:“人才流失才是国有资产的最大流失!”据甘先生介绍:北 大物理系,恢复高考以来历年占学生总数三分之一的优秀学生几乎都出国了,仅 在美国就超过500人──推而广之,一个北大、整个北京,乃至全国,这些年 来我们的科技人才到底流失了多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人事处长刘琪女士介 绍说,80年代初全所科研人员的总数达到六、七百人,现在只剩400余人, 纯流出三四百人。据首都高校师资管理研究会1996年对在京的6所高校的统 计,1982年至1991年毕业的教师已流失53.3%。其中,首都医科大 学1982年至1989年毕业的教师流失75%,1989年至1991年毕 业的教师流失40%。调查显示:在院士们主持的国家级项目中,人员流动“较 大”,“个别流动”约占72%,而“不流动”只占10%。在流动人员中35 岁以下的中、初级人员最多,分别达到59%和62%。流出人员的去向,排第 一位的是出国,高达67%。35岁以下的年轻科技队伍严重不稳,特别是承担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课师的队伍中,那些具有初、中级职称的35岁以下的青年科 研人员,他们的不稳定已经使得国家科研队伍流出大于流进。据《劳动报》19 96年9月3日报导:80年代以来,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突破20万,然而, 20万人员只有7万余人学成回国。出国的,多数人是留在国外了。而没有出国 的,也正以各种渠道流向在华的外国企业,因为那里有高薪的诱惑,除了一毕业 直奔外企业的学生,其它在国内各单位就职的人才,也都经不住外企的这种诱惑。 以北京为例,目前驻京的外国计算机公司在1995年已达908家。他们争夺 中国市场首先从人才入手,千方百计从在京的高科技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及高 校、研究所中的招聘人才,尤其是计算机人才。据调查,近3年中关村企业平均 每年调出人数都在300人以上,主要是调往外企及合资企业。企业在高科技人 才的流动中损失严重。北京第一机床厂采用计算CMIS技术后,没多久就有30多 人被外国公司挖走,企业只得花钱再从头培养。1997年5月至7月,民盟浙 江省委同杭州市5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青年科技人员及工人代表座谈(共10次, 196人),并作问卷调查(收回504份)。结果表明,除一家企业知识分子 平均工资在1000元以上,因而工作比较安心外,其余4家知识分子流失相当 严重。流失青年知识分子分别占他们总数的30.1%、27.8%、22.9 %和22.8%。有一家企业出国培训10余人次。学成归来的青年知识分子也 纷纷被合资企业拉走。尚未离开企业而问卷作答的504名青年科技人员当中, 回答“不愿意留企业”的占36.1%,回答一天也不愿意留的占4.8%,两 者合计40.9%,其中有一家企业竟达80%以上……   二、留人留不住心,隐性流失使中国的科技事业再遭损失。   1997年夏,某重点大学出了这么一件事:一名青年教师通知学生暑假提 前一周来校参加学习。谁想,学生们顶着酷暑如期赶到学校,在宿舍里苦等3天 却没有一点音讯。经校方查询,原来这位教师因为在“忙自己的事”“耽误”了 正常的教学计划,造成了这起严重的教学事故。据校方一位负责人介绍:这其实 是目前一些大学中愈演愈烈的教师人才隐性流失的恶果。所谓“隐性流失”,是 指部份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身在校园心在校外或在其位不谋其政,导致学校 教学质量严重滑坡,更影响了当今高校的科研成果。张某是北京某高校的一位青 年教师,199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他现在一家广告公司兼职,月薪12 00多元,就这也远远高于自己在学校的工资收入。他说:“我在学校里,分房 至少要等上10年,提职称要论资排辈。所以我现在兼职干些其它工作也是不得 己而为之。一是可以增加些收入,二是如今招聘单位招人都需要工作经验,外出 兼职,可以从能力、经验上为将来‘跳槽’做准备。”科研院校人才的隐性流失, 给正常的科研和教学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位大学校长对此不无忧虑地说: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今天的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 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断收集信息更新知识,才能保证科研和教学的质量,这种 纷纷兼职的现状,实在是令人担忧。”虽然人才隐性流动的恶果不言自明,但谈 及此事,许多科研院校往往有无可奈何之感。某高校教务处的一位处长坦言:“ 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流失与隐性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既非今 日始,也不是我们的愿意看到的。但学校往往对此一筹莫展。一方面难以精确常 握教师中外出兼职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教师的收入的确太低,学校也只好默认。”   三、待遇太低,是当今困扰科研院校(所)并造成人才流失最直接的原因。   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朱震 刚说:“全国科学院系统现有123个研究所,600多名院士,5万多科技工 作者,这支队伍是一个庞大的人才宝库。但是国家每年几个亿的投入太可怜了, 多数研究所拿到的钱仅够发工资,国内搞基础研究的中青年人才都快跑光了!” 的确,商品经济社会,我们已难以用精神的作用来一味强求科研人员及高校教师 的献身精神了。发达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效益最高的投入是科教”。 以香港为例,特区政府十分重视对科教的投入,高等院校不但研究经费充足,而 且教师的工资收入大约可达到4至5万港元。这个数字甚至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这使得大批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博士也纷纷到香港工作,使香港的经济迅速发 达。再如美国,据重庆大学陈景秋教授介绍:“中国1998年教育投入109 亿元,只相当于哈佛一所大学一年的经费投入。”相比之下,山东大学数学院院 长刘桂真认为:中国高等院校经费短缺不仅造成大量高科技人才流失,而且影响 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例如国外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免费使用 互联网络,这对交流信息、获取最科技动态,推动教学和科研的进步十分重要。 但我们的高校有的尚未联网,有的已联网但由于收费过高,使教师难以使用。甚 至于在高校,没有申请到科研项目的教师,复印资料、发表论文的费用都无法支 出(目前自然科学方面的刊物大多数都收论文发表费,使得很多青年教师发表论 文遇到困难)。由于经费短缺,许多实验不能做,影响了学生的质量。由于研究 条件和工资待遇与国外相比差别过大,致使青年教师的优秀者往往出国不归。   四、留住人才需要付出高额代价。美国人称:中国不懂开发、利用和保护人 才。外国人在中国大搞“希望工程”。   1996年底,美国著名的通用电器公司在北京某名牌大学举办了一次题为 “中国人力资源面临挑战”的特殊讲座,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麦考尔先生曾用 英语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是极具潜力的人才市场,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但中国人的观念陈旧,不懂得如何去开发、利用和保护人才,而在美国,留住人 才要付出高额的代价!令人尴尬的是,这位美国人一方面直言不讳地揭你的短, 另一方面却明目张胆,挖空心思地抢夺你的人才。仅1996年,该公司的中国 培训计划部花在人员培训上的经费就高达9亿美元。1997年,他们计划在北 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4所中国名牌大学中继续挖掘尖子送往美国培训。他 们认定,高额的资金投入定会换来精良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种种迹象表明:在中 国的外资企业争先恐后地到中国高校抢高材生。据不完全统计,在清华大学的近 百种奖学金中,外企公司设立的占了一半,且数额相当多,其中包括美国的通用 电器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和IBM公司;而北京大学的400多万元奖学金中,外企 公司占300万元左右,其中包括NKK、东京三菱银行、摩托罗拉、宝洁、奔驰、 菲利浦、三星、松下、索尼、声宝,美国的GE和靳羽西教育基金奖学等等几十种。 所有这些外企高额奖学金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 策略,让优秀毕业生毕业之后到自己的企业来。所以有人戏称:外企在中国名牌 高校搞起了“希望工程”!不言而喻,外企这样的“希望工程”将使中国的科技 队伍雪上加霜!假若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都出国或进外企了,中国未来的科 学事业谁来继承?1997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 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文俊先生曾说:希特勒把一大批科学家“送”到 美国,美国发了一笔“才”;苏联解体,美国又发了一笔“才”。人才问题很重 要,但是,没有有“贝”之“财”,无“贝”之“才”留不住。要留住人才,就 要注意解决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纵观当今愈演愈烈的“世界人才大战”,我们 不能不承认,在这场关乎未来国力竞争的关键战役中,中国似乎还只有观望的份 儿。在中国,现实生活中自然呈现的趋向令人痛心:出国令人羡慕,进外企成为 时尚,而固守学问潜心科研的人却因收入低下而被世人视为“迂腐”、“落伍”。 其实人都有七情六欲,谁不希望工作顺心生活富裕?谁不希望走在街上自己能意 气风发眉开眼笑?面对当今来自生活中的众多诱惑,他们不是不能为之而是不忍 心为之,他们不是不能够获得富裕而是他们不忍心舍弃学问。他们之所以“迂腐”、 “落伍”,只因为他们心中多了两个神圣而沉甸甸的名词──科学、祖国。中国 啊,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不让优秀科技人才流失并安于在本职工作上潜心创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将网罗优秀科技人才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呢?!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