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向“兽道”回归 沙林、于舒兰   “动物不应是人们娱乐的工具,而应是人们表现同情的对象,这为了 动物,也为了我们人自己。”民间环保组织负责人梁从诫说。   过去,北京动物园到处立着这样的牌子:某某动物,皮毛光滑保暖, 肉鲜美、骨可入药,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云云。   “这不是教唆人们去屠杀动物吗?这种展馆实际在告诉人们:你傻你 笨你就该被吃。推而广之到人类社会,你弱你善,你就该被抢被欺。”作 家石英愤然道。   几年前,澳大利亚游人来到北京动物园,看到他们的国宝袋鼠躺在冰 冷的水泥地上,于是向园方提出意见,饲养者马上想法改进;过去如果小 公象调皮,饲养员就骑着它不断奔跑,直到它精疲力尽。几十年来已成惯 例。直到两年前的一天,游人突然在圈外高喊:不许虐待动物!   动物园不应是施虐场所,已成共识。北京动物园不得不变。    让野兽出笼   动物为了我们人类背井离乡,难道我们不应给它们更多的同情?   90年代以来悄悄发生变化,首先是展馆更有人情味了,由19世纪的使 动物毫无尊严的笼舍式,逐步变成20世纪的场景式,个别已超前发展为 21世纪的浸入式展馆。   所谓场景式展馆是指远远看去,没有铁栅栏隔在游人和动物中间,也 可能地下有壕沟为堑,但游人看到的就是草地和树。假若游客给大象或黑 猩猩照张像,照片显现的宛如非洲原野。   浸入式展馆更进一步,尽量给动物创造一种舒适的、类似家乡的环境, 尽量消除各种人工痕迹,使游人步入其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奥地利的大象馆是浸入式的,看不见一根栏杆,而我们的象房是 50年代初建的,给人的印象就是钢管、水泥和铁链。”大象饲养班班长李 培福给我一把干草,让我喂伸过鼻子的大象:   “没有一个好的基础设施,很难对动物施加更多的温情,而且给观众 的印象也不好。好在新象馆马上就要使用,没有达到浸入式也差不多是场 景式的。”   北京动物园最典型的浸入式展馆是两栖爬虫馆中的鳄鱼池,热带环境 的仿生建筑里,有高大的热带雨林植物,从热带运来的海水,全空调调温, 完全是按照鳄鱼故乡的生存环境建造的。   继两栖爬虫馆之后,大熊猫馆、犀牛馆、大象馆、鸟馆、海洋馆等场 景式和浸入式展馆相继建成。   但是,展馆造得再精致,跟大自然还是有区别,新鲜的空气和阳光是 动物最需要的,任何东西代替不了。北京动物园知道这一点。   几十年来,中国的动物园都是将动物关在笼舍里,它们终年不见阳光。 几个照明灯取代了自然光。它们可能一辈子就卧在冰冷的水泥地上,人和 动物不是被一块玻璃隔开,就是动物藏在笼舍里,游人难睹尊容。   北京动物园决定让动物走出笼舍。   第一批外放的是大猩猩和鸸鹋。以前猩猩馆建筑结构不合理,兽舍长 年积水,大猩猩多年不能到室外活动。当大猩猩的笼舍经过改造后,两只 大猩猩摇摇摆摆走到外面的草地上,游人惊喜不已。大猩猩是濒危动物, 珍贵程度超过黑猩猩许多,过去难得一见。   犀牛外放非常不容易。饲养员先要与犀牛建立亲密关系,取得信任, 然后用鲜草一点一点把它们引出兽舍。一天比一天挪得更远一点,从兽舍 到运动场不足100米的距离,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让动物走出笼舍对动物健康很有利。北京动物园外放猩猩、河马、犀 牛后,发现这些动物比以前更健康。大猩猩比以前更强壮,毛色变得黑亮。 以前一只白犀牛由于整个夏天不见阳光,腿都瘸了,外放不久,腿就好了。    动物也有心理疾患   承认不承认动物与人一样有心理活动,是爱它们与蔑视它们的一个分 水岭。过去我们总认为动物蠢、傻、没有心理活动,这也是我们摧残它们 的心理基础和口实。实际是:对动物你爱必有回应,你恨必得报复。   李培福说:大象是非常有智慧有感情的,正因如此,它们的心理活动 也非常复杂,它们会嫉妒、懂报复,也知道感恩。养象人为了摸索、适应 它们的心理,吃了不少苦头。   1976年的一天,一个老师傅违反规程,在大象身后扫地,突然大象猛 地往后撞了一下,游人看到那饲养员像张纸一样慢慢滑到地上。胆大的游 人蹿进象栏,把他抢出来,发觉人已不行,全身骨头都碎了。   出事前好几天,这个大象的眼神就不对,人们接受教训,从此非常注 意大象的眼神。但防之不及:前几年,一个饲养员每天用苹果、香蕉等精 料喂一头小象,他忽然注意到旁边一头大象眼神不对,它知道这是嫉妒, 于是每天总是留点精料,讨好似地喂它。有一天他又把剩下的一些精料往 那大象嘴里放,哪知它两嘴一合,连手带臂咬住饲养员,巨头一甩,饲养 员的身子从铁杆中飞了出去,幸亏他的头没撞着铁杆,幸亏那大象没追上 去踩一脚。   出事后,当事人心理受到严重伤害,坚决要求调走,动物和人一样也 有愧疚心理,不愿看到旧日环境,最后饲养员和那头象都离开了象房。   在鸟岛旁,北农大毕业的动物园技术人员张敬,不时沉默地看着被动 物园环境吸引来的各地飞禽在水上嬉戏:   “无微不至地想到动物是这两年的很大变化,过去我们想不到动物也 有心理疾患。西方的研究证明,对于高智商动物来说,环境太单调,容易 造成刻板行为,如老虎在笼子里走来走去──这实际是一种病态。   “现在我们要改变这些,增加兽舍里的丰富度,如,让动物举目能见 草、树、花、泥土、干木和水,让它们能玩上木架、粗绳、山石,努力让 高智商动物如猩猩等看上电视———往往一看电视,猩猩就不烦躁了,只 有这时它们才忘记是作客笼舍。”   如果它们生活中只有水泥地、铁栏杆,这对它们太不公平!张敬强调 说。   在与动物进行心理交流方面,国外同行对我们是个促进。前饲养队副 队长侯启明说:他去过日本上野(东京)动物园和大阪动物园,他们的设 备比我们好是自然的,但他们照看得比我们细,而且投入更多感情。咱们 送的小熊猫,他们繁殖了好多窝,咱们可没他们那么密。要知道,甭管动 物长得多壮,最终衡量它们是否健康的标准是能否生育。他们的饲养员每 天都要把动物抱一抱、亲一亲,表现出心底的爱,那可能也是一种日本人 所说的“道”。    兽道归根到底是为了人道   “我从来不对动物做不好的动作,过去有些饲养员不注意这些,对它 们骂骂咧咧,用铁棍捅它们,动物的自尊心很强,结果关系弄得很僵,当 他们打扫卫生把动物往另一间屋里赶时,动物就虎目圆睁,吼声如雷,这 些人就越发打,结果弄得猛兽见了他们就扑,恨不得一口吞下。”   在狮虎馆,老虎们一见侯启明就跑过来,表情友善,用脸颊和身体蹭 铁栅栏。   “现在虐待动物的现象已经没有了,这是动物园多年努力的结果。” 侯启明很欣慰的样子。   “我们要求饲养员都跟动物保护主义者一样,都要在跟动物的关系上 体会爱心。当然,来动物园的差不多都是因为喜欢动物,不爱的人一般不 来,来了也要求调走。比如我,在中学考动物和植物,每回都是100分,后 来特意报考动物饲养专业。”   侯启明说,他们饲养队底下有十几个班组,光说不管用,他要以身作 则表现对动物特殊的爱。   “有一只小金钱豹出生后被母豹抛弃,我把它抱到办公室,日夜照顾, 给它配营养奶粉喝,夜里让它睡在我的被窝上。它安然成长,度过危险期。 早上游人还没来时,我给它抱出来,让它爬树、在草地上晒太阳。它东蹿 西跳像只大猫,爬到树上还得意地让我看。我不能离开它,它看不见我就 叫着找我,一听到我的声音就安静下来。我就是它的一切。我给它起名丽 力,美丽小伙子的意思。后来它被送到别的动物园,听说它趴在一个角落 不吃不喝……”   针对社会上一些人对动物的随意态度,侯启明很感慨,现在很多地方 建野生动物园,有的城市一建三四个———美国一个大城市顶多建一个。 这些人托关系报批了,名正言顺地捕捉野生保护动物,弄得它们妻离子散, 或花二三十万元买些动物,没有技术也没有爱,想的就是赚一票就跑。经 常就是内哄一起,一哄而散,可怜那些动物了。成都一个海底世界散了, 鳄鱼趴在那没人管,饿了一年后死去。   1999年春天,在北京动物园里,你可以看到更多的动物了,你可以近 距离地观察野马、四不像等,你可以看到游客在饲养者的操持下,用青菜 和谷物喂大象和黑天鹅,你可以看到与动物一样被圈在钢筋水泥里的城市 孩子,在与原本很普通的小羊、小兔等动物嬉戏时表现出的惊喜……   动物园方面与游人的理想相同:就是当你游动物园时,动物就在你身 边。就像伊索寓言里描写的人类早期与动物充分交融的关系一样。   这是我们现在才明白的“兽道主义”,虽然这很难做到,需要资金和 地盘,美国的许多野生动物园,动辄占地数万公顷,咱们难与之相比,正 像侯启明说的:你能向西迁址,把整个西山圈起来?但他们还在尽力经营 着,争取在这一小块地方里,比起外面,体现出更多的温暖和“兽道”。   从兽道出发才体现了人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了…… 中国青年报1999.5.5.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