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追忆江南某小镇一周间的书缘(之一) 钟汉清 九零年代初,搭火车经过苏州,不忘停车暂问,在车站月台上,心想:“好个五 零年代的新竹站。许多文人、名园的风流,不知安在否?(彼时,许多窗棂等饰 物已流落海外) 。”然后去无锡,稍为参观半导体公司和园林,令人伤心。去太 湖边小乡,缅怀“江南水阔朝云多,草长沙软无网罗。”(唐˙韩愈˙鸣雁诗) 。 那时,我不知道有位轻工业大学的教授正在翻译《约翰生行述》,正与Boswell 的带情感和活力的文字困战不已。 也许是运气,十年之后,许多台商在昆山等处繁荣地方。他们多少有点骄傲。我 在中国南方见识过他们的“造镇工程”--同样的,我从香港到广州经过那些贫瘠 小乡,怎样也不会想到十来年之后,它们的规模可近似彰化。这回去的小镇,在 新开发的工业区门口树立招牌“柳亚子故乡”,我问柳先生何许人,主人们是 “呆胞”,只能人云亦云,说什么毛泽东的老师啦,这答案,境界不高,不过倒 触到边境,也难为他们那有空去翻翻诸如《南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苏州奇人 黄摩西评传》(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0)等等。 我想应该介绍主人们网路上可取得的资讯。譬如说,“……一会儿,父亲起身准 备告辞。我向张氏夫妇执弟子礼。然而,我礼毕抬头之际,眼睛向上一瞥,却发 现“奖状”高高而悄悄地悬靠在贴近房梁的地方。“奖状”不甚考究,还蒙著尘 土。这不禁使我联想起另一位颇负盛名的文人柳亚子来。 父母曾带著我去他家吃晚饭。从黄昏到夜深,我不记得大人们喝了多少坛绍兴老 酒,说了多少古今闲话。我只记得:他家大客厅里有四幅用金丝绒装帧的、与毛 泽东等人唱和的诗词手迹。这两个文人做派很不同:一个把极显眼的东西,搁在 极不显眼的地方,浪漫地对待;一个将极重要的物件,作了极重要的强调,现实 地处理。……” ( 章诒和《君子之交——张伯驹夫妇与我父母交往之叠影》) 可惜,新语丝网站这网站被大陆当局封锁, 而我忘记如何“转接agent”上去…… 不过, 我想,下回或许应该送主人们一本台北很容易买到的书: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作者说: “小愚(我的乳名)…..” 。守愚斋主人在<自序>说:“我这辈子, 经历了天堂、地狱、人间三部曲…..提笔……语言的无用,文字的无力…一个平 淡的词语,常包藏著无数寒夜的心悸……” (“我于1968年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判 有期徒刑二十年” p. 327……) 或许关键词语之一为:“人生末后一著,极是紧要。”( p.76) 书中的主角的“大德、小德”,他们的骨气和品味,总让人慨叹中国文人的悲痛 遭遇。(我最先看<斯人寂寞>章……) 这书风格属一种独创的血泪史,一种远比“Speak, Memory”更有高干子弟伤心 回忆的辛酸: “不要忽略当时我生活的环境,在那样一种极端孤立的环境下,记 忆是比日记或书信更加稳妥地保存社会真实的办法。”章诒和访问时说。台北政 坛流行谈“教养”—这本书可以为许多人开开这方面的新境界。当然我只是就其 中一小面相提示。我的主旨在“追忆” 。 就编辑技术而言,本书无索引,多少令人可惜:本书独特的“关系网络”不容易 再现,这起码对我辈这种“有限理性的感同身受人”而言,如是观。每篇文章附 注释,其中有许多“小传”可观。 新语丝网站上有些重要资料可参考,如: 新京报记者 赵晨钰 《章诒和:我会继续写下去》 (XYS2004030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