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www.xys3.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 编书诈骗:鲜为人知的内幕 本报记者 庄电一 光明日报2002.1.7.   夫妻店炮制“大辞典”   在全国,有成千上万的善良的知识分子曾在一段时间内把目光投向银川这个 塞上古城,但他们无论如何都难以想到:他们寄予厚望、寄来精心推敲的入编材 料并且为此掏了腰包的《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竟是从一个类似家 庭作坊的私人住宅中编辑完成的。他们曾以为是高级科研单位、官办机构的银川 卫星科技情报研究所仅是一个夫妻店而已。最近,这个曾炮制出好几个大部头书 籍的“主创人员”马兴利,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3万元。   生于1964年、大学毕业的马兴利,以编书捞钱已有多年。为此,他创办了所 谓的“银川卫星科技情报研究所”。他通过各种手段收集专家、学者的资料,向 全国各地邮寄入编通知书,编辑出版《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已经 出版的一、二、三卷就收录15000多人,加上已收录但尚未出版的四、五、六卷, 共有约3万人被他“网”住。但收了钱,他并不及时寄书或不打算寄书,以致索 要信、告状信源源不断。有些告状信直接寄给自治区和银川市党委、政府的主要 负责人。有些领导还为此专门作出批示。还有一些告状信则是写给“卫星所”党 委书记或所长的,信中要求他们督察过问,对责任人严肃处理。他们根本不会想 到,马兴利是一身多任的,哪里会有什么“党委书记”,还有别的什么“所长”! 要让他自己处理自己,岂不是滑稽可笑?   骗术种种:基金会、现金兑换券……   尝到甜头的马兴利继续其编书捞钱活动。他甚至在北京开设信箱,仿造某出 版社印章,又编什么《当代中国科学家传略》。   法院审理查明:1999年,马兴利在不具备任何条件和资格的情况下,自己编 出了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并以此名义向全国发函。 收到这一信函的专家学者都误以为基金会是宁夏政府设立的,因而深信不移并很 快汇了款。前后共有103人汇款,总计229700元。   马兴利的“研究所”虽然被注销了,但他还是在2000年12月到2001年1月以 研究所的名义向外界发函,征集《迈向二十一世纪中国科学家》入编材料。新一 轮入编通知书夹带他自己印制的虚假的“现金兑换券”又像雪片一样飞向全国各 地。这次,他又有新举措:“我所对前一百名优秀者随信寄去2000元现金兑换券。 购一套书者,付395元,可兑1000元;购两套者,可兑2000元现金”。他信誓旦 旦地向人们许诺:凡在2001年3月10日前预订两册的以此券兑换现金。   马兴利这着儿很灵。不久,他就收到255笔汇款,总金额达150905元。就是 在马兴利被公安机关拘留后,又有115笔、64795元飘然而至。这些钱幸被公安机 关截获并及时退还了受骗者。   马兴利的骗术为何能得逞   银川市郊区人民法院于2001年9月开庭审理此案。法院审理认为,马兴利利 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先后使358人上当受骗,总共骗得现金380605元。 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法院一审判处马兴利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 金3万元。马兴利以一审量刑过重提出上诉。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于最近 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决。   马兴利编书骗钱一案划上了句号,但许多人心中却还有一串串问号:马兴利 的骗术何以能得逞?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为什么上当受骗的偏偏是知 识分子、甚至是高级知识分子?一些知识分子的弱点是如何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 用的?在这旷日持久的骗局中,广大知识分子们是否也应从自身找找原因呢? ◇◇新语丝(www.xys.org)(www.xys3.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