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面对面》新年特别节目:面孔2004   中央电视台   主持人:转眼又是一年,在向观众朋友问声“新年好”的同时,我们也照例 站在新年的门坎上回望,回望和您一起走过的 2004年。2004年,置身纷繁芜杂 的新闻世界,《面对面》一如既往地关注人的命运,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去探寻 谁、做了什么、为什么和结果。我们希望走进《面对面》的真正的新闻人物,并 且希望这些人物能带给电视机前的您真实的信息和有用的启示。从今天开始,我 们将用四集节目的时间对过去一年走进我们节目中的人物做一回顾, 2004因为 有了他们而变得更加精彩。 (一)责任   主持人:翻开字典,“责任”两个字的意思是“份内应做的事”,一个人做 了份内应做的事,本不足为奇,但有时候,即使是做份内的事,也需要具备勇气、 付出代价。也正因如此,一些人成为了新闻人物,在2004年。他们用自己的实际 行动诠释了责任两个在字的真实分量。   一 李金华   解说:2004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仍然延续着自2003年开始的媒体高 关注度。在反腐的大背景下,国家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一年一度的审 计报告,如同一枚定时引爆的炸弹,不仅能适时引爆一些大案要案,也使由审计 监督掀起的“审计风暴”逐年升级。与此同时,审计长李金华和他的一句著名言 论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记 者:审计我们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   李金华:这个话不是我发明的,我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前德国的审计长叫扎 威尔伯格,他讲的一句话,我第一次见到他他就跟我讲他,他说我们都是看门狗, 我说什么看门狗,(他说)国家财政的看门狗。1998年部长访谈的时候,要我讲 审计是干什么的,所以我引用了这句话,审计,简单地讲,就是国家财产国家财 政资金的看门狗,就是说你要通过审计维护国家财政国家财产的安全和有效。   记 者: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对你说这个话,审计长能说这个话,我们爱 得不行,但是很理智地想一想,有没有“秀”的成分?   李金华:没有“秀”的成分,事实上就是这样。为什么这么讲,为什么德国 审计长跟我讲了以后,我一直把这个话记住了,而且我在审计系统内部都讲了, 我觉得我们要忠实于国家的财政资金国家财产的使用的合法有效,要去努力做这 个工作,这是我们的天职,不可懈怠的。   记 者:衡量部长的工作的话,可能更多的是,你审计了多少违规的资金, 你办了多少个案子。这个让人想起来就是说一句老话叫一将功成万骨枯啊,你内 心没有矛盾吗?   李金华:不是我想发现(大案要案)的,客观存在。如果你去审一个单位, 这个单位明明有重大的违法违规问题,甚至经济犯罪,在你眼皮底下溜过去了, 我觉得就是我们对人民的一种犯罪。人民拿钱养你干什么呢?是不是,你不是看 门狗吗,宅你看不住呀。   2003年,财政部违反预算法问题、社保基金问题、国资流失问题;   2004年,审出淮河灾区和云南大姚地震灾区有关地方政府虚报挪用救灾款, 国家体育总局、科技部等四家中央单位虚报挪用预算资金,以及原国家电力公司 领导班子决策事务造成重大损失。   解说:一场场“审计风暴”之所以能刮到各违纪大户的门前,跟李金华审计 长的执法禀性密切相关。突破传统的为官之道,以“铁面”的形象示人,舍得一 身剐,李金华身上所呈现出来的胆识和责任感令人感动,也让民众对他寄予了更 多的“热望”。   记 者:这个中间有矛盾呀,审出来不一定是你们的功劳。但是审不出,一 旦出来了肯定是你们的过失。   李金华:别人说是不是我的功劳,我都不在意这个,我内心里面感到欣慰。 我觉得我没有白吃老百姓给我提供的这碗饭。审不出来确实是我们的过失。   记 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一天到晚拿这个面貌,你怎么活啊,你还 得有朋友,那不成孤家寡人了吗?   李金华:财政部长金人庆,我以前也讲过,这是我大学的同学,我开始就跟 他讲了,我说金人庆,尽管我们是同学,我的眼睛以后要老盯着你了,希望你理 解。   记 者:他的反应呢?   李金华:他的反应是他很理解,他跟我讲得很清楚,他说大的问题我决不去 找你麻烦,就是说只要你查出大的问题,我不会说你什么的。严重的违法的经济 案件还是少数,还不是多数。是吧?所以这点我不怕孤立。如果要说这种孤立是 一种光荣的孤立,我不害怕。现在谁敢说你李金华抓了个骗取银行贷款的,说你 混帐,没人说这话。   记 者:大家怕你。   李金华:怕?要是一点不怕也不好。谁都不怕说明你没有尽到你的责任呀。   记 者:您坐在这样一个位置上,一天到晚眼睛盯着别人,您就不担心?   李金华:我担心什么,也有人劝我,我现在有10多年了,我每天早上坚持一 个人走路,有很多人劝过我你要注意安全,为什么要注意安全?我不担心。   记 者:但是一万个老百姓欢迎你,可能不如一个领导欢迎你,你得罪一个 人有可能?   李金华:最近这些年,我有个想法,我曾经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可能也是不 太好听,我说死猪不怕开水烫,就那么回事。当然这个话我也不愿多讲,多讲人 家会想你是不是又在作秀啊,我觉得到我们这个年龄,走到这一步,两个,一个 无所谓,一个无所求。我可以这样跟你说,现在这个社会当中违法违规的问题太 多,我不是说有一种怪癖,问题多了我就喜欢,我觉得这些问题如果不去触动它, 不去解决它,对我们全民进入小康社会,我认为可以说是没有希望的。   二、吴青   解说:这里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处普通办公室,每个星期二,这里都会坐 满前来反映问题的群众。接待这些群众的,是北京市人大代表吴青。从1984到 2004年,当了20年人大代表的吴青已经在这里接待了整整20年。   吴 青:84年6月4号当选,当选就开始接待了。   记 者:为什么你能够在周日去接待群众?   吴 青:依照《宪法》我应该这么做,所以我就这么做了。你不听人家的意 见,当什么人大代表?   记 者: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吴 青:当然好。   记 者:到底起多少作用?   吴 青:我觉得人大代表必须是联系群众的,必须知道群众的需求,否则他 已经失去一个当代表人民的意义了。   解说:从第一天当上人大代表至今,吴青无论走到哪里,书包里都携带着母 亲谢冰心送给她的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年来,她始终坚持用《宪法》 解决问题,在给人当面提出意见时,她都会亮出自己的代表证,介绍自己的人大 代表身份。   吴 青:比如我在马路上如果我看到了汽车进入自行车道,我就拿我的代表 证。   记 者:你管的过来吗?   吴 青:我能管一定要管。实际上我也是在宣传宪法。宪法里规定:全国人 大代表应该在工作、 生活中和各个方面不停的宣传宪法,我觉得也是我的责任, 是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   记 者:当你拿《宪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你给人家从包里掏出《宪法》来, 人家一般用什么眼神看你?   吴 青:有人觉得我很奇怪,我不管你怎么看,我就是要用它。因为我现在 有一种感觉,我觉得好像是天经地义的,必须是这么办的,我不管人家怎么。因 为人家说我的多了,人家说吴青就是要出风头,人家说东她必须朝西,人家说南, 她必须往北走。   记 者:是这样的吗?   吴 青:我自己认为我走的很正,我是用《宪法》。人家说我的话,什么话 都有,我已经不在乎了。我觉得骆驼队的方向总是往前走。   解说:一个人大代表的责任时是什么,吴青一直坚持用自己的行动做着诠释。 第一次参加北京市人大会议,她就连投了两张反对票、两张弃权票,充分显示了 自己的个性。   记 者:为什么会这样呢?当时你来投弃权票、反对票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 吗?有可能是你一个人一票。   吴青:我根本不考虑这个。我就这么想,我没有考虑到谁几个人。   记 者:如果说你考虑到只有一票的话你还会举手吗?   吴青:我会举,现在只有我一个人我还要举,因为我的意思要表达出来,声 音绝对要说。现在我到处做这个,一个手指,两个手指,三个手指。   记 者:什么意思?   吴青:就是声音,一个手指也要说,尽管声音小,但是当你团结就是力量的 时候,全场的群众会跟我这么做,我觉得需要全场的声音,全场的声音就是每一 个公民都尽到自己的权力和责任。   记 者:在你的观念里,是不是就没有一个面子观点,或者给人面子这种概 念?   吴青:面子算个什么。就像皇帝的新衣,你老穿皇帝的新衣,明明没穿衣服, 干嘛,这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害处?   记 者:这是一种责任让你这么做还是你的性格?   吴青:我觉得是责任。   记 者:让你能够坚持下来。   吴青:我觉得是责任。我觉得责任太重要了。   三、耿瑞先   解说:2004年5月 8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共有15人获得了这一全国青年人中的最高荣誉,其中包括河南省新乡市耿庄村的 党支部书记耿瑞先。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耿瑞先把带领全村人脱 贫致富作为自己的责任,使耿庄村由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变成了全国文明村,其 间的经历让人感动。   记 者:当时为什么想到自己自荐当这个支书?   耿瑞先:我回到家乡以后,我们家乡,路不平,灯不明,天不晴,特别我们 村最为突出的,就是没有一个道路,可能现在水泥路,是我们修好的水泥路,过 去的“水泥路”,就是一下雨,水跟泥一掺就是“水泥路”,根本没法走。只要 是我们到新乡市,一提哪儿呢,北站区耿庄的,人家就看不起我们。   记 者:村里不好耿瑞先好就行了,耿瑞先有能力我把自己弄好了。   耿瑞先:因为我走的时候,我们村上办好多事都不公平,在占地工分配上, 在计划生育指标发放上,等等很多都不是太公平,我这个党员,我要回去当支部 书记,我一定一碗水端平,我用群众给我提供这个平台和舞台,一定干一番事业, 当时是这个想法,一定叫村里都住上跟城里人一样的房子,让村民都走上跟城里 人一样的路。    记 者:决心有了,能力呢?   耿瑞先:当时为什么在我们这个班子配备上,我建议党委,尽量配退伍回来 的党员,因为像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面锻炼过的人,首先他懂政治,第二他有组 织能力,所以说我就挑选了用我们曾经从事过军旅生活的党员。   记 者:你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树立自己的权威。   耿瑞先:不是树立自己的权威,树立我们这个班子的权威,树立出班子的权 威,然后树立我们党员队伍的凝聚心。   记 者:你当时的工作思路是什么,千头万绪从哪儿下手。   耿瑞先:我们这个班子组合到一块,我们在下面都谈过心,都是为了一种理 想、信念,都是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到一块。在舞台上干一番事业,我们必须 付出常人所付出不了的劳累,还有常人所付出不了的痛苦,还有常人所付出不了 的体力,当时我们“三付出”,结果都同意。   解说:作为一个两千多人口村子的带头人,耿瑞先深知工作的艰难,所以, 村里的任何一项决定,都要经过党支部成员的集体讨论,并通过村里的有线电视 网在全村直播接受监督,而在执行规定的过程中,耿瑞先一直坚持,要想让其他 人做到的,必须自己首先做到,在村集体企业的改制过程中,耿瑞先更是先从自 己身边开刀,主动免去了哥哥的面粉厂厂长和父亲的砖厂厂长职务。   记 者:家里人的反应呢?   耿瑞先:家里人反对,当时我父亲气憋了,休克了有好长时间,最后我们邻 居有懂医的,赶紧给他扎针,扎过来了,因为这个我还跟我大哥打架,我大哥打 了我一巴掌。   记 者:但是你毕竟还是个儿子,你还是你哥哥的兄弟?   耿瑞先:是啊。由于气,我父亲不能见我,我就在那儿关着门我自己大哭, 我确确实实想干点事太难了,没有人理解我。好在我们班子成员理解我,群众理 解我。   记 者:你这个集体观念怎么如此根深蒂固呢?   耿瑞先:在一个农村,你要不舍小家,你绝对顾不了大家,你要不舍弃你自 己的亲人,你绝对不可能得到群众90%的拥护。   记 者:在村民的眼中,现在耿瑞先是谁,你的作用又是什么?   耿瑞先:村民感觉到困难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他总觉得我是一个坚强 后盾。依赖我,我感觉村民都是这样的。   记 者:但是客观上来说,如果是耿瑞先有一天,他想别的了,你可以把这 个村都给卖了,村民也没办法限制你?   耿瑞先:是,你提的这个确实。如果有这一天的话,那就是我们国家以法解 决。   记 者:这种名声就是一个双刃剑,你担心不担心耿庄村昙花一现。   耿瑞先:我不担心,因为我这个人既自信,也很自卑,我自信的一面,是在 困难面前,在挫折面前,我绝对能坚强地挺过去,我自卑的一面,就是我始终看 到了耿庄村的企业,耿庄村的发展,跟人家先进地区相比,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我填补这个不足,我徐徐地会把耿庄村做的更强更大。   四、鲍宇   解说:2004年6 月,一起假核销案在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的 审计报告被披露,在这起案子中,交通银行锦州分行与当地法院联手作假,用伪 造的法律文书上报交通银行总行核销了175户企业的所谓“不良”贷款2.21亿元, 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在假核销过程中,一些单位和个人从中获得了巨额利 益。这起案件的披露,跟一位名叫鲍宇的实名举报人密切相关。   记者:你什么时候判定这些钱到了小金库?   鲍宇:这个不是我刻意去了解的,因为银行里这个规程和收贷流程是非常深 的,如果走账收贷的话我应该能看得到。如果没走账这钱肯定在账外。   记者:查实的结果是多少?   鲍宇:作假的金额是五亿三,已经批复(核销)的是两亿多,由于我们的举 报下面的三个多亿没有批复(核销)。   记者:结果当时通知你了吗?   鲍宇:我们已经得到肯定的答复了,他说我们审计署成立到现在像你们这样 的举报人我们头次碰到,材料这么直接、这么具体、这么明了。   记者:按我们的理解,现在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应该是很齐全的、完备的, 为什么还会出那么大的漏洞?   鲍宇:如果确实按照现有的操作程序、监控办法,所有的都能避免,从锦州 分行都出不去,内部的和外部的监督监控应该说对锦州分行都没有起到作用。据 我们了解,到目前为止中国金融界还没有这样的丑闻发生。   解说:因为发现了丑闻并不断向上反映,鲍宇受到了疯狂的打击报复,他被 待岗停职长达15个月,外出经常被人跟踪,家里不断收到恐吓电话,2003年11月, 就在鲍宇配合审计署调查期间,回家途中遭受四名歹徒围攻,大腿被刺中5刀, 每处刀伤都身达5厘米。   鲍宇:没说别的,上来一句话也没说上来就打,就用刀扎,并且那人还说 “用刀扎,扎死他,扎死他”。   记者:怎么能断定这伙人和案子有直接联系?   鲍宇:是我们行的一位同志雇了四个人,就是直接报复我。   解说:目前,这起案子已经基本尘埃落定,雇凶报复的人被抓获,假核销案 的相关涉案人员也都在接受司法调查。2004年11月26日,鲍宇在经历了15个月的 待岗后,重新恢复了工作,停职期间的全部工资也得到补发。   记者:那你现在又回诉讼科了?   鲍宇:没有,应该说恢复了工作,但我们现在还没有回去工作,当初积极参 与打击报复我的人,甚至说我们是烂苹果的人还在岗位上,我们回去以后还要继 续领导我们,我们怎么去工作呢,这个原因我们暂时还不能上班。   记者:就是案子对你来说应该结束了?你为什么还会有那么担忧呢?   鲍宇:作为举报人来讲,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使命了,但是这个案件, 锦州分行的假核销案件是非常复杂,盘根错节,就是一种关系网还存在,因为涉 及到银行内部,涉及到其他的部门,涉及这么多的企业,就是造假绝对不是一两 个人的行为,处理上我们希望得到公正的处理。   记者:后悔举报吗?   鲍宇:不后悔,因为举报我始终认为就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五、樊锦诗   解说:2004年是敦煌研究员建院60周年,因此,拥有2000年多年历史、汇集 四大文明的敦煌再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而对于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来说, 2004年是她守望敦煌的第41个年头。千年敦煌,凝聚了这位女性的青春岁月和人 生思考。   记 者:到底是你需要敦煌,还是敦煌需要您,换一个人当院长不行吗?   樊锦诗:我想也可以,但是我想我喜欢敦煌。那么现在来说,敦煌也需要我。   记 者:它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对您来说。   樊锦诗:它这个艺术确实漂亮,而且它的内容是非常非常的博大,非常的博 大。就是说应该说是百科全书,什么里头都有。   记 者:比家庭,比孩子,比丈夫还重要吗?   樊锦诗:如果说爱人不支持我,说咱俩就掰了。那我肯定就要走了,我肯定 离开敦煌了,我还没那么伟大,为了敦煌我不要家,不要孩子,我不会的,我不 是那种人。我想我爱人,我想是在男子汉里面是不多的好人。就是说他很顾及我。   记 者:您呢?您的感受呢?有没有内疚?   樊锦诗:有内疚,肯定有内疚,别人老问我,我说按中国的传统观念,应该 是妻子跟着丈夫。   记 者:夫唱妇随。   樊锦诗:现在倒过来了,丈夫跟着妻子。所以我说像这样的丈夫,确实打着 灯笼很难找。   解说:无数人感叹敦煌之美,却少有人比得上樊锦诗对敦煌的感情。虽然壁 画中的飞天不会对她表示任何的谢意,但对于敦煌的责任意识已经深深地溶入这 个66岁女性的生命之中。所以,在一些人欢呼敦煌的旅游价值的时候,樊锦诗却 总是忧心如焚。为了延缓敦煌退化的步伐,她提出了建立“数字敦煌”的计划。   记 者:用数字把影像传下来跟我们传统的手法进行保护有什么区别?   樊锦诗: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现在采取的保护办法,物理的、化学的、工 程的等等的办法,实际上只能延长它的寿命,就是使它延年益寿,或者是叫他慢 一点退化,实际上这种退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记 者:这就是你提出数字敦煌的原因吗?   樊锦诗:这就是我们的原因,我怎么能使这份人类举世无双的文化遗产永远 留在人间,为我们民族,为世界,为人类永远留下。   记 者:花那么多的人力,花那么多的财力做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是否值得 呢?   樊锦诗:我认为值得,这样的珍贵的遗产,世界独一无二。那么用任何的手 段来保存它,包括保存信息,我觉得都不为过,都是应该的。   记 者:现在本身来得及吗?现在的敦煌可能不是原来的敦煌了。   樊锦诗:是啊,我也开玩笑说,这个电脑技术在唐代,在古代发明就好了, 当时我们创作出一个洞,就拿电脑录下来,现在非常好了,那不可能的,这是玩 笑话。但是我现在做还来得及,我们已经意识到,这就还来得及。   记 者:有没有考虑过你的继任者?你希望你的继任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樊锦诗:我相信我的继任者比我会更聪明,绝对是这样的。但是我希望我的 继任者,他们有一份对敦煌专心致志的爱心,再一个,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因 为你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好,那么你尽管稍微笨一点,拙一点,我这个人 不是很聪明,别人会觉得你确实是在做事,你确实也是在享受。所以我最希望他 们要干净,要专心做,要一心一意去做,要一心想敦煌的事。   记 者:您做到了。   樊锦诗:我想我做了。   六、桂希恩   解说: 2004年2月28日,欧洲银行家马丁·哥顿来到中国湖北省武汉市, 将 2003年度艾滋病预防的国际最高奖“贝利—马丁”奖颁给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传 染科医生桂希恩,奖励他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在颁奖现场,桂希恩 宣布将五千美元奖金全部用作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为中国艾滋病高发区的最早发 现者,这位多年来一直行事低调的医生在2004年开始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记 者:得奖这个会使你的名声更大了,这件事对你重要吗?   桂希恩:如果这个奖是让我申请才可以得的话,我绝对不会申请的。但是一 个外国人他给这个奖了,他体现人家外国人关心中国人的艾滋病的防治事业,那 这种情况,那我也只好接受了。   记 者:但是我听说有奖金,但是桂教授还没有领到这个奖金的时候就已经 决定要把这个奖金捐出去。   桂希恩:我不缺钱用,他要给我钱,我都用在这个上面了,人要那么多钱做 什么呢。   记 者:我也知道您经常掏钱,自己掏钱给患者。我想知道两个,一个它影 响到您的生活没有?   桂希恩:没有。我说了我不需要(钱),假如我现在没有饭吃,你给我,我 一定要的,我一定要的,我要生活下去。我现在钱已经够了。我记得好像是巴尔 扎克他写的是《人间喜剧》。他说了一句话,“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写尽金钱的罪 恶”,我相信他这个话是对的,现在就是有些人把钱看的太重,才出现这些腐败 什么事情都出来了。就拿艾滋病来讲,那些收购人血的人,还不是就想在这些人 身上榨取钱财吗?   记 者:我也知道您经常掏钱,自己掏钱给患者。我想知道两个,一个它影 响到您的生活没有?   桂希恩:没有。我说了我不需要(钱),假如我现在没有饭吃,你给我,我 一定要的,我一定要的,我要生活下去。我现在钱已经够了。   记 者:第二个,你选择的标准是什么,给谁不给谁?   记 者:你选择的标准是什么,给谁不给谁?   桂希恩:这个有困难的,在我能力范围都愿意给帮助。医务人员都应该有一 点同情心,如果没有同情心,这个医生不容易做好的.   记 者:这些人跟你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桂希恩:病人和医生那你说有没有关系,难道到医院来的都是有特殊关系的 才来找你啊。   记 者:你不管这件事不会有人责怪你。?   桂希恩:那我良心会责备我的。看到这种情况你视而不见,不做一些也许你 能够做到的事,那我对不起这些人啊。我是搞这个专业工作的,做传染病工作的, 遇到这种情况还不过问,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   解说:为了履行一个合格医生的责任,桂希恩在秘密的状态下顶着压力完成 了对村庄疫情的初步调查,并将自己发现的情况不断向当地和中央政府反映。他 愿意和艾滋病人交朋友,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治疗和减缓病痛的机会,并以极大 的勇气独自承担有可能到来的危险。   记 者:按你的说法,艾滋病没有什么危险。但是我知道,每一次做实验的 时候,每一次需要抽血的时候,你都抽,而不让你的下属抽。   桂希恩:是。   记 者:这不是跟你的做法相矛盾吗?   桂希恩:不矛盾,有一次就是我们140份血,两三天那次,我就分两个组, 因为时间很紧,要赶快抽了好走,不能在那儿多待,政府禁止的,结果另外一个 组,我这个组,两个人一个组,我抽,另外一个组就找了一个护士抽的,抽血比 较好的,结果她把自己扎了,就非常紧张,结果我也紧张,我们回到武汉第一件 事,就把那个病人的血拿来查了,是阴性的,所以她不可能感染。不过我可想到 一个教训了,这个事以后不能再来了,万一发生在他们身上,我们怎么跟医院、 家庭还有她――这个护士我怎么交代呢?所以以后我出去,抽血都是我一个人抽, 万一要有了,我是个老头子。   记 者:你是个老头子,老头子怎么了,老头子的生命就不珍贵?   桂希恩:不是不珍贵,就是假如一个年轻人死了,大家都很惋惜的, 我属 牛的,你知道,我67了,这个也差不够本了,所以假如有两个人要死,那应该是 老头子先死。这是合乎自然的规律的。   记 者:但是让艾滋病感染者来投票,你们这个结论可能不成立,大家不会 赞同。   桂希恩:那我们不要说谁,我们不说具体的人,一个67岁的,一个30岁的, 哪一个应该先死,老头子,这个我相信他会投这个票。   解说:在桂希恩等一些人的合力推动下,河南的艾滋病疫情终于引起重视。 正视艾滋病疫情,加强对艾滋病的防疫和治疗工作,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 2004年6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桂希恩的家中,对这位抗艾英雄表示了 公开的支持和感谢。桂希恩当年防艾的孤单脚步声正在变大,他身边聚集了越来 越多的同道。   七、尼玛拉木   解说:如果不是看到这样的情景,也许很多人不会相信这是在送信。正在过 溜索送信的人叫尼玛拉木,是云南省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的邮递员。每次送信, 她都要用这个溜索过河,而溜索人一旦掉到江里,绝无生还的可能。2004年,尼 玛拉木过溜索送信的照片成了中国邮政宣传册的封面,震撼了无数的人。   记 者:你怎么能保证你不掉进去?   拉 木:先要看绳子的安全才走。   记 者:邮件呢?不怕掉下去吗?   拉 木:使劲地拴着。   记 者:有多重?   拉 木:最轻的是30斤,最重的是50、60斤。   记 者:等于说背了另外一个人了,背得动吗?   拉 木:背得动。背不动也是要背。背得动也是要背的.   记 者:你把邮件单独溜过去行不行?   拉 木:不能。   记 者:必须随身带吗?   拉 木:随身要带的。邮政必须是准确、安全。   记 者:那您自己的安全呢?   拉 木:先要邮件放在第一,然后再自己才要安全。   解说:尼玛拉木所在的邮政所负责33个自然村的近6000人的邮件投递,一千 多公里的投递范围几乎全是山路,经常需要翻过海拔近四千米的高山才能把信送 到。所以,在当地方言中,人们把邮递员发音为“苦役”,即使在怀孕9个月的 时候,尼玛拉木还在坚持送信。   记 者:但是路那么远,你就不担心孩子出问题吗?   拉 木:因为邮件是要放在第一位,邮件是最需要的。   记 者:生完孩子以后多长时间你上班?   拉 木:20多天又继续上班。   记 者:身体受得了吗?   拉 木:反正必须得去,对邮递员来说,送邮件是责任。   拉 木:我还好,有个地方的一个邮递员,至今还没有找着对象,已经30多 岁了,因为她工作上比较投入,跟别人交往得少。   记 者:在你平常一个人的时候怎么办呢?不孤独吗?   拉 木:孤独。再孤独我也必须要送邮件,我应该坚持,必须要把信件送到 老百姓的手中。   记 者:你怎么办呢?一个人走路.   拉 木:唱歌。   记 者:喜欢唱吗?   拉 木:喜欢唱。   记 者:那我们想听一听,那你给我们唱一唱。就像你一个人走在路上唱的 那样。   拉 木:(唱歌)   主持人:从尼玛拉木的歌声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普通岗位上普通人的责 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身处其位,恪尽职守是一个人应该有的道德操守,也是社会 良好秩序的保证。在2004年,还有些人因为自己的责任意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比如任长霞和牛玉儒等人,很遗憾我们没有办法与他们面对面,但我们仍然要表 达对他们的敬意。最后,我想引用李金华说过的一句话:一个负责任的公司,才 会有未来;一个负责人的国家,才会有希望;一个负责任的民族,才会永远朝气 蓬勃。明天请继续关注我们的新年特别节目《面孔2004》。   (二)理想   解说:仔细看看我们在2004年采访过的人物,我们发现,那些具有某种理想 主义精神的人总是成为我们关注的目标,他们求真、求善、求美,不惜一切代价, 并且坚持用良心说话,而在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的过程中,他们同时也影响着 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他们的理想往往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理想。   方舟子   解说:方舟子,这位留美中国学者常常自诩为“揭穿皇帝新装的那个孩子”, 他的理想就是过滤掉学术领域的造假行为,让科学和科学家真正成为社会的良心。 从2000年开始,他主持创办的《新语丝》网站频频揭露国内的种种学术造假骗局。 “基因皇后”事件、核算营养风波、脑白金风波等媒体关注的一桩桩公案也都起 因于方舟子的网上言论。而一直以来,他创立的这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个人打击 学术腐败模式也倍受争议。   记 者:你的动机是什么呢?   方舟子:我的动机很简单,你搞科学研究不能腐败,你学者、科学家是这个 社会的良心,大家为什么那么相信科学家呢,就是因为把他们当作追求真理的人 来看待,说出来的话特别有威信,有公信力。   记 者:你觉得你有力量改变目前的状况吗?   方舟子:我没有任何权力,我甚至没有办法能够去处罚那些我认为违规了, 是在做不道德的事情,不正当的行为的人,这些我都没有办法,我现在能够做到 的就是利用我的言论自由把问题揭露出来。   记 者:那我听到那句老话叫“无利不起早”。   方舟子:从商业利益、金钱利益这个肯定是没有的,然后我想象不出还有什 么其它的利益。   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人说想来收买我什么,这个也没有。包括像有一些什么卖 保健品的想在我们那个网站上面做广告,我们也给它拒绝了。   记 者:你是不是感觉到很满足呢?有成就感吗?   方舟子:可以这么说,现在我揭露的越多的话,就觉得更感到可悲。我们从 2000年8月份开始揭露学术腐败到现在总共揭露多少起,我统计了一下,粗粗统 计了一下,差不多有300起。而且这个只是冰山的一角,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记 者:跟你有什么关系?众人皆醉,我方舟独醒。   方舟子:本来是跟我没什么关系,但是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看到这种就是说 眼里容不得沙子,我性格就是这样。   解说:方舟子的性格决定了他容不得学术领域的掺假行为,他挑战权威,而 且不留情面,几年来,他抨击最多的就是和自己有着类似经历的留学归国人员, 多次公开指责一些归国人员故意夸大乃至编造学历背景和学术成果。另外,方舟 子关注的重点越来越集中在一些名牌大学和权威研究机构,因此,他每次曝光的 造假事件都会迅速成为舆论热点。   记 者:你们是不是有意这么做?   方舟子:我们把重点放在名牌大学也可以说有一点用意,这个用意是什么, 就是说这个名牌大学他们占有的科研资源要比一般的大学大,所以他们这些大学 的教授如果弄虚作假的话,危害就更大,对国家科研基金的浪费就更严重,影响 就更坏。   记 者:站在名牌大学这些老师的角度,他们可能会说,你是倒过来说,只 许百姓放火,但是你不许我们州官点灯,你把问题扩大化了。   方舟子:我就要特别重点地打击这些学术地位比较高,名声比较大的这些人, 就是应该打击这些人,这样才能够起到一种,至少能够起到一个杀一儆百的作用。   记 者:那么我们节目是做给大多数老百姓看的,别人可能会问,知识分子 都知道方舟子做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但是你这么做跟我们老百姓有什么 关系?   方舟子:跟我们老百姓实际上也有关系,因为他们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在 浪费国家的基金,科研基金,那国家的科研基金从哪里来的,那还不是因为我们 老百姓纳的税来的,并不说是天下掉下来的,所以最终浪费的还是我们普通老百 姓的钱。   记 者:但是这种公开的方式是杀伤力很大的,有没有考虑对方能不能接受?   方舟子:我是要争取的中间人,争取的是旁观的人,一般的人,一般的公众, 我不试图去改变对方的观念,因为我认为是有意去造假的,是很难去改变,不是 说一种无心的过错。我揭露的目的就是理想的状态,就是为了让你没法再在学术 界混下去了。   邓朴方   解说:2004年是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作为邓小平的长子,一向低调的邓朴 方首次向记者披露了他在文革期间的遭遇以及它和邓小平之间的父子深情。   记 者:分手的时候你是家里的长子,很健全的人,这个时候再见到你的时 候是这样,父亲没有说什么?   邓朴方:没有说什么,他没说什么,我也没说什么,就是眼睛看着,无言相 对。我说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就不记得当时是不是流泪了,但是心里 面的泪是在流,也许淌的是泪,也许淌的是血。   记 者: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他没能照顾自己的孩子。   邓朴方:但是他自己从来不说这事情的,家里一直到文革以后他也从来不说 这些事情,当然我们知道,从我自己感觉的话,我自己觉得我这一生也没有对不 起任何人,没有做过对不起其他人的事情,我毕竟有自信的,但是我唯一对不起 的就是父亲和母亲。   记 者:怎么讲呢?   邓朴方:因为我自己的行为造成了父亲母亲的痛苦,我觉得非常对不起他们, 他们是精心培养我、教育我、爱护我,而我呢?却给他们这么大痛苦。   记 者:你一直自责?   邓朴方:是的,一直是这样想的。在那后来,90年代了,我跟张百发接触的 过程中,他给我讲过一段事情,他跟我讲,那时候80年代初期的时候,前三门建 了那一排宿舍楼,修了一条路很漂亮,当时父亲去看,看了以后父亲就跟他们说, 你们说房子将来可不可以作为商品?我看将来会作为一个商品,如果将来卖房子 的话,我要给我大儿子买一套,他是因为我而受伤的,其他的孩子我就不管了。 我听了张百发那个话以后,我觉得实在是父亲的这一片心意,他的内心的这种痛 苦他从来没有表达过,也没有说,但是在这件事情看出他自己内心的一种伤痕, 他的这种伤痕越深,我的伤痕也就越深。   解说:亲身经历使邓朴方对人道主义有比常人更深刻的理解,也坚定了他在 中国传播和实践人道主义的信念。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的残疾人事业走向正规并 取得蓬勃发展。这让他获得了2003年度的联合国人权奖,他是第一位获得这一奖 项的中国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残疾人。   记 者:去年底你得了联合国的人权奖,不知道您自己是怎么看的?   邓朴方:很淡,很淡,人权奖是好事,但是你要说那么了不得,我觉得人权 奖只不过是两个标志,一个标志就是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了。 第二个标志,标志国际社会更加重视残疾领域。对国家来说是好事情,中国的人 权得到国际上承认怎么不好?好啊,对个人来说,不过如此而已,不是不要名声, 是不要去刻意去求名,一刻意求名就落了下场。在这个问题上看淡点,随便点自 己也放松,也给别人一种松驰感,多好呢?   记 者:但是事实上没有邓朴方就没有残联?   邓朴方:那也不能这么说,没有我,也会有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可能进程会 有不同,地球离了谁不转呢,我觉得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实际上是中国改革开放 进程大环节中的一个局部,如果没有这个大的背景,老觉得自己做什么了,岂不 可笑。   记 者:您自己对这个工作或者您对这个事业有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   邓朴方:人总是要死的呀,像我这个身体,现在虽然看着不像要死的样子, 但是你总会要死的,总会要过去吧,我就是后十年,基本上考虑一个问题就是说, 考虑一个没有邓朴方的中国残疾人事业。   记 者:现在离这一步还有多远呢?   邓朴方:我基本上已经快完成了,原来我是中残联主席、党总书记、理事长 都是我,我一个个往外交,现在交得只剩一个主席了,既然不死就撑着吧。但是 我一定要把责任,把人员培养起来,创造一个没有邓朴方的中国残疾人事业。这 才算最后完成任务,否则的话,不算数。   尚立富   解说:在很多人眼中,26岁的尚立富是一个自讨苦吃的人,从1998年到2003 年,他先后四次以骑自行车、徒步等方式考查西部农村农村教育,行程4万公里, 走访了20多个省区,拍摄了5000余副纪实照片。亲眼所见的西部农村教育现状让 尚立富一直放不下。   记 者:你到底看到了什么,什么东西让你放不下?   尚立富:看到了太多的一些贫困和不均等发展的东西。我总觉得西部教育, 就是培养人才的方式,我觉得太单一了。   记 者: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   尚立富:像当时我去过青海的一个学校,当时一些老师就跟我讲,他说我们 现在不知道培养学生该干什么,他说我们培养学生四不像,他们当地还把上过学 的人称为是浪费铺盖卷的人,就是没用的人,他们说我们面对的是牛、羊、牧场、 植被,他说你让我们学这些东西,我们根本用不着。他们说连简单的给牛羊打针 你们学校都没有,只让我们学几何算术那些东西。   记 者:你的意思是直接教给牛羊打针不就就可以了吗。   尚立富:不是,学校里面应该有这样的课业,我觉得就是教育本地化。教育 究竟怎么能服务于本地农村,让我们的学校能服务于农村,我觉得这是很关键的。 但是现在好多地方的学校没有服务于农村,就是只为了升学。   记 者:很多西部的孩子,就像你一样,他们通过考学校,改变了自己的命 运。   尚立富:我们好多同学没上大学,好像成了我们的陪衬了,陪读了一样,我 今年回家,我就做我们那儿的调查,我们好多同学,当时可能就10%上学了,从 小学一直上到大学,但90%在农村里面。   记 者:但是如果说没有升学教育呢,可能这10%也出不来。   尚立富:但是我觉得农村不应该一刀切完全都为了升学而准备,让所有的人 都升学,这时候应该考虑更多数的人,没上学的人,他们应该怎么办?   解说:西部农村教育的现状让这个年轻人感到震撼,也让他找到了为之奋斗 的目标和理想。尚立富主动辞去了别人眼中的好工作,来到北京,向呼吁有能力 的组织和机构为农村教育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并在北京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 者,到西部进行文化扶贫,他想告诉大家,西部不是西部人的西部。2004年的暑 假,第一批志愿者已经赶赴西部,开始了他们的西部阳光行动。   记 者: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工作能让你快乐吗?   尚立富:我这样做也可能最后什么都改变不了,但是也许最后我也会给自己 一个答案,我努力了,我争取了。   记 者:但是你还是一个学生,或者说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你首先 必须养活自己   尚立富:我有时候也想自己以后怎么办,我也在想这个话题,我感觉有时候 顾不了那么多了。   记 者:欲罢不能?   尚立富:但是现在走上这条路了,总觉得我不能放弃。我一直在想,只要自 己能有一个吃饭的地方,能有个床住,我自己就愿意做这件事。当你真正投入你 自己所喜欢做的事业里面,什么都不重要了。   成龙   解说:   作为一个影视明星,成龙一直坚持扮演正面角色,在演艺圈纷纷传出丑闻的 今天,他始终以以健康向上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近些年 来,成龙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无论是捐钱捐物,还是代言慈善机构,总是能看见 成龙的身影。   记者:大家很欣赏你为大家所做的一切,但是我也听到过一句话,世界上没 有无缘无故的爱,成龙施与别人的爱,做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成龙:当然,我穷过,我苦过,我努力过,我拼命过,到今天有这个成就, 今天这个成就是我自己很努力得来,也有很多其他人给我原动力,所以我觉得我 要回归社会。   记者:站在受施者这个立场,希望施与这一切都是真心的,可能有些人不是 这么做,我可能送一些东西给你,但是我是一个另外目的,商业的目的。   成龙:很多人,我看见太多了。   记者:成龙有没有呢?   成龙:我有过,以前刚刚开始就是这样子,公司安排,现在任何这种宣传我 都不去做。   记者:你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哪些可以去做,哪些愿意去做?   成龙:我要看,每年每天我都接很多不同的信,那种要募捐的信,我不能帮 助每一个人,我去挑,挑的时候经过成龙慈善基金会的执委跟经纪人,他们挑选 完了以后跟我讲,这几个我们觉得应该帮助,好,大概要多少钱我们就去做,我 一个人力量有限,我还有很多人帮我,所以慢慢就定了,在中国大陆也搞一个慈 善分社,他们帮我处理这些东西。   解说:为了回报社会,成龙于1988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 目的是帮助贫苦孩子,残疾人士、老年人和那些在科学以及艺术领域颇有追求的 学生。随着成龙电影在全世界影响的扩大,成龙的慈善事业也开始走向世界,如 今,成龙在近30个国家52座城市做了近百件善事。在从事表演之余,艺人应当以 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出现,成龙做出了表率。   成龙:我就感觉我有这个责任去做,我不单只有这个责任在香港做,刚刚开 始是从香港做,后来到中国,到了后面已经发展大欧洲、美国、非洲、加拿大我 都去做,而且我做的时候我穿着唐装,让他们知道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来到外国 帮助你们,而且我们中国也受到很多的帮助,但我希望用我一点小的力量给人家 知道,中国人也到你们国家帮助你们,这是我觉得好像我有这个使命去做,身为 一个中国人。   记者:你感到累吗?   成龙:有时候真的很累。   记者:成龙给大家的形象就是一个热心公益的形象,做到现在也有一点欲罢 不能,即便我不想去做。我也必须维护我这个形象?   成龙:也不会,现在已经变成习惯了,变成是好像我一定要去做,我有责任 去做,今天我很坦白讲,我一退休我走了谁也找不到我,我可以安享太平七八辈 子都无所谓,真的,为什么今天出来抛头露面,打电话求这个,打电话求那个, 跟这个人讲,其实我很累,但是做得很开心,当你完成,我要知道我能做得到, 我要这个结果。   记者:你能感受到什么快乐?   成龙:帮助人家的刹那很快乐,当我筹款一年以后看到那个,看到那边所有 的老人,他们有康乐措施,有扶手,医生这些都是你捐回来,我觉得我没有白活, 要么我什么都不做,我觉得这是废人,在这个社会可有可无,我要做一个有用的 人,我要做一个可以让我成家,让我爸爸妈妈抬起头,让我的儿子很骄傲,我有 这么一个爸爸,而我自己对得起我自己,我希望有一天或者是在电影史上,有一 个人写几时几时有谁,几时有一个成龙就够了,我觉得这辈子就没有白活。   席宝力皋   现场采访:   记 者:我现在就感觉到烫脚,这个沙子热吗?   席宝力皋:现在这个沙子就热,这才是刚刚开始呢,6月中旬。   记 者:这还不是最高的呢?   席宝力皋:真的不高。   席宝力皋:在7月中旬,这么高温天气,埋一个鸡蛋,一个钟点以后自己就 熟。   解说:   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白音他拉镇,位于科尔沁沙地的边缘,由于过去的乱砍 滥伐和过渡的放牧,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全镇72万亩土地中有三 分之一是沙地。而就在这片热得能烤熟鸡蛋的沙地上,年轻人席宝力皋正在努力 种植自己的绿色梦想。   席宝力皋:(有一次)就累倒了。   记 者:纯属是累倒了?   席宝力皋:累倒了,春季风沙大,感冒,累倒了。叫我,我就听见,动不了。   记 者:爸爸妈妈过来了。   席宝力皋:我听着他们喊,我知道,就是起不来。他们正好找到我了。杀陀 沟里,正好刮风, 我的腿,上半身都是……   记 者:埋在沙子里了?多悬。不来找你,可能沙子给你埋了,就找不见了。   席宝力皋:对。他们要是真不关心我,不找的话,我就真的埋在挖的大沟里 了。   记 者:怎么就离不开这个地方。   席宝力皋:祖祖辈辈住下来这个地方,心里有感情,长在这个地方,生在这 个地方,要搬走有什么劲,没啥劲。这个沙地改造出来以后,环境好了以后我们 照样过日子。   解说:   从1995年开始,席宝力皋开始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植树。他义务为村民提供技 术指导,免费提供树苗,在他的带动下,村民自发植树近800000亩,整个村子周 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经济生态圈。这些在沙地里长出的希望不仅守护着他们的家 园,也成为全村人的绿色银行。   记 者:那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愿意这么干呢?   席宝力皋:1995年的时候我心里就已经想了,我辛辛苦苦的一家人种到啥时 候啊,别的不说了,就是我村里的三万多亩沙地还有两万多亩目前还是这么严重 呢,我一个人靠得住吗?   记 者:那你这不是一贴到底了吗?还给出工?   席宝力皋:不帮工他们不知道怎么种啊,那我那些苗木就白白浪费了,他们 不知道怎么种啊。   记 者:那村里的三万多亩你要全部变成你这样的。   席宝力皋:那赶明儿这样我村里发展得多好啊。大家的力量在这些沙地里, 我总那么想,一个人舍小家为大家。   刑贻前   解说:   白鹭、古树、椰林、民居,海南人刑贻钱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来建设和维护这 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间天堂,为了延续千百年爱海岛的古朴与自然,刑贻前 从身家两亿到家财散尽,期间的经历更像是一部人生传奇。   介绍古榕树:   刑贻前:像这棵树如果不是我及时地买回来,他就在地球上没有了。为了这 棵树就修了八公里运输的道路。   记者:这个树在你的眼里它是什么,你为什么愿意这么做?   刑贻前:有一种天赋吧,我对树的一种特别爱好,因为我比较喜欢看树的形 状、看树的枝杆的挺拔,这样就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那种感觉。   记者:借出去的钱有多少?   刑贻前:借出大概有100到200万吧。   记者:那借给谁不借给谁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还是来者不拒。   刑贻前:都是来者不拒,反正有那么一种感觉,给人的感觉就是基本上是有 求必应。   记者:你做的这些跟保护这个园子有什么关系?   刑贻前:这个非常有关系,因为你要搞好这个你要有一种号召力,同时要有 一种亲和力,因为这个保护区和别的保护区不一样。因为这保护区里面,三万多 亩里面有22个村庄,这个村庄是有人居住的村庄,它是没有隔离带的,是人和自 然的和谐相处,是靠人,靠这里面的人要来维护的,共同来维护的。那么这些人 如果不是跟你一条心的话,他随意的一种破坏都让你这个保护区建立不起来。   解说:   然而,因为经济不景气,刑贻前已经四年没有收入,不得不依靠变卖汽车房 产来维持保护区的巨大开销,目前,保护区的养护和巡逻队员大部分都被遣散了, 刑贻前终年守候在日渐荒芜的庄园,像一个孤独的国王。   记 者:那你现在守着这么大一个园子人家随便指着一颗树,这棵树就值几 十万。   刑贻前:因为这是我的一个原则,我早已经公开跟大家说过了,所有的这些 东西只能进不能出的。   记 者:只能进,不能出,为什么呢?   刑贻前:因为这是通过辛辛苦苦把它这个搬过来。种下去让它存活了生命, 然后你就为了几个钱。这个钱在我的概念里一直都是很薄弱的。我对金钱的看法 也是跟很多人不一样的,钱就是要来做你喜欢做的事情的,那么这样的话你就等 于自己违反了自己的原则。   记 者:这个原则有那么重要吗?   刑贻前:这个原则我看得很重要。你做的一举一动,也就是原来你把这个保 护区搞起来,做到这样一个成果,也都是要凭着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如 何给人家一个榜样吧,你现在由于没钱了,你把这些树给卖出去,那么等于就是 说你原来说的话都是骗人的话。   记 者:那你能坚持多久呢,照现在这个的形势?   刑贻前:没有办法的时候,把门关上,那个树可以你不要去管理它,它会继 续生长,反正它会在这个地球存在呀。   阮仪三   解说:   2004年7月,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举行,同济大学的教授阮仪三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授予 “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并因此成为中国建筑和建筑教育界获此个人殊荣的第一人。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现 代“文明”对自然、古迹的毁灭,阮仪三痛心、愤怒,奔走上书,四处疾呼,甚 至不惜以死相拼。在首批“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有五个镇的保护规划出 资阮仪三之手。   记 者:那现在留下来的是6个,相对于你原来说的50个来说,那不能说是一 个成功啊。   阮仪三:是失败,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不是我的失败,是我们中国人的失 败。因为我们全国来讲,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古城,我初步研究的,大概有两千多 个。现在真正完整保护好的这些古城,数得过来,没几个。   记 者:为什么会毁掉了?   阮仪三:有一个破旧立新的观念,有一个尽快反映我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 的概念,这个概念实际上我觉得很肤浅   记 者:在你的实践当中有多少领导能接受你的观点呢   阮仪三:少数,   记 者:碰过钉子吗。   阮仪三:钉子碰得大了,基本上都碰到钉子,碰得头破血流   记 者:不去不就完了吗   阮仪三:我这个人比较执著,看到那么许多好东西,就在那个时候毁掉,我 心里疼得不得了。   记 者:议论阮先生的个性的时候,大家也在想阮先生的性格可不可以改一 改,比方说当官员面话别说那么难听,是不是效果会好一些。   阮仪三:有的不行,你非得难听点,击一猛掌,才能使他清醒过来。   记 者:你只是一个做规划的,学者,做完规划就完了嘛。   阮仪三:但是你这规划不付诸实现,这个规划还是白纸一张,所以我觉得有 人家常常讲一句话,就是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纸上画画,不如首长一句话。   记 者:但是归根到底权力在别人的手里。   阮仪三:是啊,那么我们就尽我们的能力去做这个事情,我们就常常讲,只 有击一猛掌、启发他的良心,启发他的良知,你别利欲熏心,再没办法只好采取 断然措施,这个断然措施,我们没有办法影响国家,影响社会,只好拿自己,周 庄, 没办法,我只有以命相拼嘛。   解说:   “刀下救平遥”、“以死保周庄”,阮仪三以他的方式拼力保护中国古城遗 迹。为了知识分子的良心和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延续,他不惜撞得头破血流,七 十高龄斗志依然。但对于大家所熟识的斗士形象,阮仪三却并不认可,他认为自 己首先还是个学者。   记 者:你身上最值得他们发扬光大的是哪一点。   阮仪三:对于事业执着的精神。把自己的个人的事业,和我们整个国家的命 运联系在一起,你就能够无所畏惧、无所顾忌了,所以有时候说,阮老师你胆子 那么大,跟人家那么吵,我没有好丢掉的,我没有尾巴,没有辫子,我又不怕你 抓,同时另外我损失掉什么东西,最多你不再找我做设计,没有钱嘛,钱是什么 东西,我无所谓,最多,你说名声难听,但是我也不怕,你说什么名声不名声的, 我为这个,当时保护周庄不开路的事情,跟苏州的头头就闹翻了,苏州不聘用我 做顾问了,又怎么样呢。   记 者:是个荣誉。   阮仪三:是个荣誉,但是并不是我犯了错误你不请我,是你自己不对,我相 信过两天以后,果然一年过后,就很清楚,又请我,因为事情本来摆在那里。事 情的对错摆在这里。   记 者:你能不为金钱所动。   阮仪三:我不为金钱所动,我为事业所动,因为我没有什么好求的,因为金 钱这个东西,有了一定就够了,现在生活非常好。应该都来提高我们的认识,把 这些还留存的东西继续留好它,并且很好发挥它的作用,不要在我们手上又把它 丢失了,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不要为了你近期的利益,不要为了你的升官发财, 或者是为了讨好某些庸俗的、低级的、粗浅的那些意念,而让我们的好东西遭到 破坏。   主持人:他们中有名人,更多的是普通人,也许就在你我之间,但他们的付 出和努力却能够成为一股社会的清流,涤荡和滋润更多人的心田。一个理想的社 会需要更多具有理想主义的人,作为媒体,我们希望更多更好地铭记和传达这些 理想和这些理想中的人。明天请继续关注我们的新年特别节目《面孔2004》。   (三)成败   在2004年,很多人的命运发生了转变,因为一次调动,因为一场官司,或是 因为一句话一场比赛都能使一些人的命运就此转弯。我们用“成败”这连个字来 总结这些命运转变,不管发展的方向是好是坏,他们的成败得失都曾经引起过全 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李昌钰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李昌钰这张面孔多少有些神秘,因为,这张面孔总是与 一些世界著名的大案相关。其中包括轰动全球的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涉嫌杀妻案、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性丑闻案、肯尼迪总统遇刺的重新调查、911事件法医鉴定等 等。在李昌钰的参与下,这些重大案件有的发生了重大转机,有的真相大白于天 下,所以许多媒体把他称作 “当代福尔摩斯”。   记 者:当你拿到莱文斯基的裙子的时候,克林顿对你是不是一种压力?我 想他应该对你不错。   李昌钰;不错,我们认识的,我还跟他打过球,这个不能因为说我认识,跟 他打过球就说不是他的精液,是他的精液就是他的精液。起先说从来没有这个事 情,没有性,到后来只好承认说不是常规的性。   记 者:如果你不说呢?   李昌钰:我不说人家也会说,他是精液就是他的精液,我总不能说是乔治· 布什的精液吧。是不是?或者是你的精液。是不是?不可能的嘛。所以有证据, 让证据说话,做鉴识科学就有这个独立,完全独立。   记 者:他是总统啊。   李昌钰:是总统对我并没有什么影响。总统他的精液在被害人的身上就是他 的精液。   记 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解只能说李博士你是超人,你可以不受任何外 界因素的干扰。   李昌钰:任何人都可以这样做。外界的因素就是看你承受不承受了。你外界 的因素你不认为他是干扰,你不理他也就过去了。你假如自愿让外界的因素干扰, 你一次屈服了以后,你以后就不能不屈服。这个正义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你不 能牺牲它,也不能用钱买的,你不可能说这一次马马虎虎,下一次我借人家的正 义,你不可能的。   记 者:信誉可能也是这样。   李昌钰:信誉很重要。   46年来,李昌钰以“至诚信誉”为座右铭,一直坚持让证据说话,侦破了 6000多起案件,赢得过800多项荣誉。作为全球身价最高的鉴识专家之一,请他 工作每天的酬劳高达一万美金,然而每次回国讲课,他都坚持不收演讲费,一颗 中国心让人感动。   记 者:你自己不需要钱吗?   李昌钰:不需要钱,你能吃多少,你睡觉就一张床。我们生活已经很愉快了, 我跟我太太两个人的生活非常简单的。所以你假如说要赚钱,我赚钱的机会很多。 但是你赚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干什么?我每次到中国我从来不收演讲费的, 有的时候还亏本的。   记 者:为什么?   李昌钰:好像说他只有经费出普通仓(机票),我们这么大年纪还要坐普通 仓吗?当然坐商务仓,他只付普通仓的钱就算了,你自己就贴一点钱坐商务仓。   记 者: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钱你是该得的。   李昌钰:是该得的,我到泰国去办案件,泰国国会议员的案件,很简单,15 万美金,要不然我不去的。   李昌钰:我假如到国内演讲是收的谁的钱?假如说警察学院要请我演讲。我 算便宜一点五千块美金啊。我向谁收钱?是大家的钱。对我多五千块少五千块并 不是很重要的事。   记 者:为什么愿意这样呢?   李昌钰:这是也是我对祖国的一点,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一点,尽一点 心力。   宋亚平   如果把从政者分类,宋亚平属于坚强的改革派,从1999年调任到湖北省咸宁 市咸安区担任区委书记开始,宋亚平接连推出了14项引起激烈反响的改革,涉及 领域包括社会保障制度,教育体制、干部分流、企业改制等政治、经济、社会的 各个方面,宋亚平也因此成了著名的“改革书记”,他本人的命运沉浮也注定和 改革的成败联系在一起。   记 者:是什么原因让你想到一定要改革?   宋亚平:不改革,我们地方县域经济没法发展,很多矛盾得不到解决。   记 者:书记你可以当得很好,县委书记不改一样可以当得很好,为什么要 改?   宋亚平:严格来讲我是一个受传统教育影响比较深刻的一个知识分子型的干 部,在我的骨子里面这种想为社会做点贡献,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这种思想观 念几十年了,一直在我心目当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一直在做这方面 的知识准备能力准备和思想准备。我想要是有机会能给我一个舞台,我一定不甘 平庸轰轰烈烈干一把。   记 者:你在咸安改革你有约束吗?   宋亚平:我给你讲一个不好意思的话,我在咸安这么多年没有上过歌舞厅, 我包括去理头发我都要起码一到两个男人陪着我(剪)再一个女同志我是一而再 再而三我是要求你不要到我家里来,我说我老婆不在家,我说你一来以后,别人 看见她别人不知道我们两在里面干什么。所以女同志到我家里来,我把门打开我 站在门里面你站在门外面你有什么话,咱们这样对着门说。   记 者:这些小节跟你改革成败又有什么关系?   宋亚平:应该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不注意小节,我不注意我平常的一举一 动,我就非常容易授人以柄,最后别人攻击的是我,受损害的是改革。   2004年1月1日,宋亚平调任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任副厅级副主任。此次宋 亚平的调任,引发了很多对于咸安改革前途的猜测和议论,宋亚平关于咸安改革 的全盘构想还没有完全付诸实施,这场代很多个人色彩的改革在他离任后是否能 够继续,咸安改革究竟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经验憾事又一次夭折的尝试,都还没有 答案。   记 者:那在现有的条件下,咸安还能走多远呢?   宋亚平:我相信他们能够朝前走。这个里面就是一个改革要连动的问题,任 何一个地方的改革绝对不能孤军深入得太久,否则就被别人包围起来,再有就是 分而治之,就把你干倒了,如果不突围的话,那孤岛就要沉没。   记 者:你能不能跟我说一说你内心的愿望是什么?是愿意离开还是愿意把 改革继续下去?   宋亚平:我想我根据我个人的这种性格特点和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我想如果 把我继续留在第一线搞操作可能更合适一些。   陈忠和   2004年8月29日凌晨,在雅典的和平与友谊体育馆,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 情况下,连翻三局,最后以3:2战胜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这是中国女排在与 奥运会冠军阔别20年之后,再次获此殊荣,主教练陈忠和以及女排姑娘们喜极而 泣的场面长久地留在了中国人民的记忆深处。   记 者:我记得你四年前组队的时候就说过一句话,你的目标就是奥运会的 冠军。   陈忠和:奥运冠军是梦寐以求,可以说每天都在想的一件事情。   记 者:这一届的奥运会,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得冠军,得了冠军怎样, 一种是不得冠军,不得又会怎样。   陈忠和:得冠军当然是好,当然是开心,多年来梦寐以求,包括我和我的球 员和我们整个班子,都是在想,当然是一个很好很开心的事情,那不得呢,最惨 的就是下课了。   记 者:奥运会对你教练生涯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陈忠和:非常重要,我这次奥运会给球员比喻,那天开会的时候我问了球员, 我说人的一生当中什么最重要?(剪)有的回答是生命最重要,(剪)我说奥运 会跟生命一样地宝贵,一样地重要,你们这一辈子可能有的人还有机会参加第二 次奥运会,有的人没有了,跟生命这么宝贵就一次了,一辈子都没有了,   对于女排输赢之间的差距,也许只有陈忠和自己最明白,在出任中国女排主 教练之前,陈忠和担任了几任女排主教练的助手,从事过陪练、助理教练、教练 等各项辅助工作,经历过女排由盛到衰再艰难爬坡的所有经历。在所有的失败经 历中,2002年第14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的失败最让陈忠和刻骨铭心,当时,陈忠 和为了选择对手而采取让球战术,遭到舆论的批评,中国队在此次比赛中最终也 只获得了第四名。   记 者:当时来说教练来说应该是一种战术,你怎么认识这种战术?   陈忠和:现在再说起这个事情确实很心酸,到目前有时候我看到这份报纸, 或者看到报道这一方面有时候我也挺难受的。当时一个作为我自己太想取得好成 绩,主要是这个,但时队伍还不够成熟,所以就是要避开这些强队,其实是一种 错误,正因为你现在队伍不够成熟,才不应该去选择这些躲躲闪闪,就是应该立 足去冲击每一个对手。   记 者:您后来对媒体的时候,(说)我再也不敢了,你也做了检讨,这种 检讨是真的服气,还是感到压力之后的一种决策。   陈忠和:确实我们是真心的,当然是真心的。   记 者:回过头看这种让球风波带来的这种结果,会不会是中国女排你组建 以来,你担任主教练以来最低谷?   陈忠和:应该来讲,也不算最低谷,在情绪上,在各方面压力上比较大,但 是队伍还是看到往上走了,并不是说这个打击让队员趴下去,我觉得这个时候有 了这么一次教训,有了这一次经验,队员这时候更有一种凝聚力、一种精神。   顶着巨大压力的陈忠和随后率队在釜山亚运会上拿下冠军奖杯,又率中国女 排首次获得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2003年11月15日,在日本大阪,中国队夺得世 界杯冠军,距离上个世纪80年代五连冠的17年后又一次在女排三大赛事中捧杯。   记 者:你得了世界杯之后,你有一句话,大家现在记得很牢,当我胜利的 时候,不要说我什么都行,当我失败的时候不要什么都不行,这是我们很想听你 自己评价一下自己,作为教练来说,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教练,是行的教练还 是不行的教练。   陈忠和:当然是行啦,因为从整个队伍情况,带队的成绩包括队员这种场上 的表现,包括整个队伍的管理,我觉得应该还是做的,我自己认为还是不错   记 者:您自己有压力吗?   陈忠和:没压力是假的,肯定是有压力的,因为去年拿了冠军之后,其实那 一刻无形当中我就多了一份压力。   记 者:从何谈起呢?   陈忠和:因为你拿了冠军,今年必须还拿,而且期望值高了,像球迷、老百 姓,包括各个方面对女排这种期望值就更高了,你一定要去拿。   记 者:你当过运动员,又当过陪练,又当过助理,又当过主教练,所以你 排球生涯是很完整的,你的体验肯定比别人丰富。   陈忠和:比较丰富一点,也体验到陪练,体验到助理,体验到教练,这可能 是全国没有一个,从陪打、助理教练、教练到了主教练,应该是没有了。体验会 更深一些,对人,对教练的理解,可能会理解更多一点。   记 者:如果让你总结,你会更喜欢哪种角色?   陈忠和:如果是现在,我应该更喜欢主教练这个角色。   阿里汉   体育比赛的结果总是牵动人心,足球尤其如此。2004年11月17日,在同中国 香港队的比赛中,中国队虽然以7比0的高比分获胜,但仍因总进球数的劣势被阻 挡在2006世界杯亚洲区八强决赛的大门外。由于中国队过早地远离了2006德国世 界杯,中国球迷四年等一回的梦想成为泡影,荷兰人阿里汉的使命也就此终结, 回想起他在世界杯小组赛开赛时的豪言壮语,不免让人感叹足球的残酷。   记 者:你喜欢预测比赛吗?   阿里汉:我从来不预测比赛。   记 者:但是结果只有两种?   阿里汉:不,结果只有一个。我所理解的足球比赛结果就是赢球。   记 者:但你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   阿里汉:每一场比赛不管和谁比赛,我都有一个信念就是拿下这场比赛。这 是我的天性,因为在我踢球的生涯当中赢了很多的比赛,所以我无法想象去输掉 一场比赛,甚至打平我都不能忍受。因为只有通过获胜你才能取得下一场的胜利, 否则是不可能的。   记 者:如果输了呢?   阿里汉:我们不会输的,我们不会输的,这是不可能的。   记 者:但是很冷静的,很理智的想,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阿里汉:但是生活中什么都是有可能的。有可能明天人类就不存在了,比赛 也打不了了,都是有可能的。   记 者:不管你有压力也好,没压力也好,等待你的结果可能是两种很现实 的,一种可能是鲜花和地毯,一种可能是唾液跟板砖,你觉得会是哪种?   阿里汉:很简单,我想要的肯定是前一种。到目前为止,给我的还都是鲜花。   记 者:我们也很担心,如果出现后一种情况,你会怎么对待呢?   阿里汉:我们不会,不会输的。   记 者:为什么会那么自信呢?   阿里汉:没有自信的话,就别干这工作了。   记 者:前几任外籍教练,大家可能都记住了,施拉普拉,大家记住一个豹 子精神,到霍顿的时候记住一个平行站位,米卢的时候记住一个快乐足球,你希 望你留给中国足球什么呢?   阿里汉:下一步,等我真走的时候你们会知道。   对于阿里汉,直到现在也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准确或者是透彻的评价“他到底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究竟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也不知道他当时的自 信爆棚有多少给自己打气的成分。然而,胜者王侯败者寇,阿里汉没有第三种选 择。从2003年1月16日正式上任,到 2004年11月17日卸任,在699天的时间跨度 里,56岁的他在中国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灾难。699天后,阿里汉带着指责离 开,中国足球带着悲情沉沦。   马胜利   提起马胜利,经历过经历过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人们,大都还能回忆起,当 时这位闻名全国的“马承包”。因为承包国有企业并扭亏为盈,马胜利成为当时 国有企业改革的风云人物,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等400 多项荣誉称号,并在全国做了600多场经验报告会, 1987年,马胜利吸纳了100 家亏损造纸企业,组成了横跨全国的“中国马胜利纸业集团”。一时间,马胜利 “一包就灵”的改革神话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   记 者:这个承包和不承包区别到底在哪儿?你承包的动力是什么,   马胜利:当时我也想不起来是什么动机,反正就干了,反正不是糊里糊涂地 干的,这是第一,也不是为了发财,当时来讲我这个人就愿意干这事,我觉得做 一个人,一个人的价值,存在这个世界上老马得干点事。   记 者:您不觉得那些荣誉来得太快了,您不觉得那些荣誉最后成了您一个 包袱吗?   马胜利:没想过是个包袱啊,我这个人,大概是性格决定的,像他们说名人 难做,我没觉得,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我是越来劲越大,我一点也不收,有人 劝我,老马快急流勇退,哪能那样啊?   然而,由于扩张速度过快,企业的效益开始出现大面积滑坡。1995年,集团 解散,马胜利也被上级主管部门免去了石家庄造纸厂厂长职务。之后,马胜利靠 卖过包子、卫生纸等维持生计,直到2003年11月,在一批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家的 聚会上,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决定 “承包”这位生活处于困境的老朋友,让他担 任该公司副总经理兼任双星马胜利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是,在2004年的春天, 这位身上带着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烙印的人物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记 者:您有这个结局大家很高兴,但是有句老话,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老马毕竟65了。   马胜利:你这个说法不对,谁告诉你我65了,我对外讲我都是42.5岁,你知 道为什么吗?我是从加权平均来的,我老马现在可是三头六臂,我告诉你讲,我 有俩助手,也可以叫副经理,也可以叫秘书,也是我的助理。都是20多岁,而且 不仅精通外语,都是MBA毕业的,有一个是中央财经学院的。   记 者:还有一点我们很担心,20年之前你在汪海之上,应该这么说,20年 之后你在他之下,你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吗?   马胜利:能,早就调整过来了。   记 者:因为你没有别的选择。   马胜利:不是,我认为只能是双赢的,我老马还有追求的,刚才不是跟你说 嘛,我把自己的目标定为亿万富翁嘛,说这个什么老马是马前卒,马后卒也没事, 说什么都没事,当小跑也没事,说什么都没事。   记 者:你有失败的准备吗?   马胜利:没有。他们说老马你是背水一战,我也承认背水一战,但是有备而 战。   麻广军   麻广军是内蒙古赤峰市的一名律师,从业10年来,对于所受理官司的赢与输 早已经能够坦然面对。然而,一年前,在一起普通刑事案件的被告方作无罪辩护 的同时,自己却因言获罪,被宁城县检察院以涉嫌作伪证逮捕, 在看守所被整 整羁押了210天。   记 者:210天,210天都怎么渡过的?   麻广军:这么说,这210天可以说是在一种期盼、等待跟希望中渡过的,期 盼着法院能够早日给我开庭,等待着法院能够做出一个公正的裁决,希望法院能 够早日还我一个清白,还我一个人身自由。   记 者:以前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吗?   麻广军:没有,从来没有。翻开中国律师史,就是从1998年以来吧,这么多 年,就是近六年来,新的诉讼法颁布,近七年,律师就是涉嫌妨害作伪证应该受 到追诉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没等什么直接批捕的。也没有一个当被告人还没有定 罪的时候,就把律师抓起来关几个月开庭的,我这个例子就开了全国之最。   让麻广军入狱的案子是发生在2002年年底的一起涉嫌强奸案,为了尽快结案 并维护自己办案的正确,有关部门使用刑讯逼供的手段,使被告人被迫承认了自 己本来就不曾发生过的犯罪事实,几位证人也被迫承认他们是受麻广军的指使, 在法庭上做的是“伪证”,于是,矛头直指麻广军。   记 者:到底有没有作伪证?或者说有没有唆使别人做伪证?   麻广军:没有,根本就没有,我也不可能做,我也没必要去那么做。我是一 位律师,我十年的律师职业生涯了。我知道法律的严肃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借口去作伪证。   记 者:你的意思对你的指控都是无稽之谈?   麻广军:都是无稽之谈,而且那都是纯是诬告、陷害、捏造的。我记得有一 句古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皮哪有毛,许文生被告的案子还没有审结, 还没罪呢,我律师都有罪了,都抓了半年,都开庭审判了。那么这种现象谁能相 信这是真的,但是恰恰在我身上就发生了,而且关了我七个月之久。   麻广军入狱之后,内蒙古律师协会专门派律师为他做辩护,最后,麻广军的 辩护对象以及麻广军本人都被终审判决无罪释放,从无罪到有罪,再从有罪到无 罪,麻广军的遭遇所折射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官司本身。   记 者:那当两位律师坐在您对面的时候,他的位置应该是你原来坐的。   麻广军:对,我当时很悲伤,我哭了,真的哭了。那么我作为许文生的辩护 人,在头半年之前,我是在外边会见许文生,希望给他做无罪辩护,为他申冤。 没想到半年之后,我坐到了许文生的位置上,由自治区律协派了两个律师在我为 在做无罪辩护的努力,我由辩护人变成了被告人,这种心情让人无法接受啊,但 是面对现实,你必须得接受。   记 者:你当时来说你自己怎么考虑呢,事已至此。   麻广军:我相信法律,尽管在宁城这个小地区来讲,在某些程度、某些地区 上存在着这种司法腐败不公的现象,但是我相信,你宁城这块乌云是永远遮不住 太阳的。   记 者:问题出在哪儿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麻广军:问题就出在,根源就是许文生案子,一开始报案就是假案,公安机 关跟检察机关一开始就把这个案子办成一起错案了,他们要错上加错,为了维护 他们的尊严,为了维护他们办的这种错案,所以他们不惜一切代价。   记 者:有没有后悔接许文生这个案子?   麻广军:没有,我到现在也不后悔。当时我相信法律,相信法庭。因为法庭 它代表的是国家的意志,它代表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某个领导的意志。法庭 代表的是国家的法律跟尊严,它绝对不是代表某个领导的面子。   熊德明   熊德明原本是重庆市云阳县的一名普通农妇。2003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重 庆考察路过熊德明的家门口时,她向温总理如实地说出了自己丈夫打工工资被拖 欠的问题。在总理的过问下,熊德明一家很快就拿到了被拖欠了一年多的工资。 农民工欠薪问题也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广泛关注,同年年底,这张面孔出现在了中 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晚会上,只有初中文化的熊德明获得了2003年度中国经济 人物社会公益奖。   记 者:你觉得你在中间起到一个什么作用?   熊德明:我觉得我如果不向总理讲那句话的话,上面还是不能为民工讨工资 的。   记 者:但是我想法不一样,即便不是熊德明,可能换一个人总理也会去关 心,这是国家应该解决的问题。   熊德明:对,其他人没有这个机遇,没有说到那个地方去,我向总理说了一 句,我的工资得到解决,以前没有听到过谁找了谁马上就能追到工资。   记 者:总理可能帮很多老百姓解决问题,为什么帮你讨回这2000多块钱工 资,你就变得那么有名,   熊德明:我想是这么一回事,前年某个报纸要我到他那去,他有一篇报纸给 我写了一篇文章,就是说农民工欠薪是一个长期性的东西,但是有人把炸药包已 经放到那了,有人把导火索已经准备好了,就是说我这一句话给是一个火柴,是 一个火甩到那就把它点燃了,这是一个报纸上说的,我也想应该是这样的。我当 时去颁奖的时候我还在想那些事,全部都是些老总,各个大企业的一些老总,我 觉得挨着他们坐我都不配,我是一个农民我没有钱,我不可能去向他们平吃平坐。   记 者:那当时通知你领奖的时候你怎么就来了呢?   熊德明:当时通知领奖的时候,我觉得还是农民,能够一两次到北京,能够 好几次坐飞机到北京,这也是一种荣幸,可能还有一部分人说我工作几十年我们 都没有坐过飞机,我觉得还是荣幸的,我荣幸的是能够上新闻报道、能够上电视, 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室,能够到北京后来和老总领奖,   记 者:对你的意义来说可能坐上飞机比你这个奖更实际?   熊德明:对,还有一个原因,那个奖品我是这样想的,他们有人问你得了多 少钱,这个奖品可能是一百万两百万也买不来,为什么买不了,那些企业家可能 真的想来领这个奖,但是他们领不了,我觉得虽然没有得到钱,但是有一个名在, 是一个无价之宝。   走下讲领奖台的熊德明还是那个熊德明,大规模的清欠风暴也没有让所有农 民工都拿到所欠的薪水。但在乡亲们眼中,盛名之下的熊德明就是一个大能人, 每天到她家里寻求帮助的人络绎不绝。面对这些远远超过了自己能力的请求,熊 德明觉得既同情又无奈。   熊德明:我觉得太无奈了,我说我都是无奈的,没有钱的时候,向总理说了 一句实话,我不是总理我不可能解决,起码最开始来的人就讲,你能帮我们把总 理的电话告诉我们,我们能给总理打个电话,把我们的事也像你一样得到解决。   记 者:你有吗?   熊德明:(笑)没有。我当时觉得太,我就说如果每一个人有一点点事就给 总理打电话,可能总理办国家大事办不好了。   记 者:你想帮他们?   熊德明:还是想。   记 者:你办到过吗?   熊德明:没有。他们不明白,还死死活活地抓着我要我去给他们帮忙。对我 心里的压力特别大,我一天都不好受。有时候我一想进中央电视台,我觉得这是 我的荣幸,但是他们找到我我没有帮他们忙的话,我觉得压抑,当初如果是总理 到这问起的时候我不讲的话多好。   记 者:你后悔跟总理说实话了?   熊德明:对,有一点点,如果我不说那句话的话他们不能知道最好,我过以 前平平淡淡的生活多好啊。   2004年11月份,几位老乡请求熊德明到温州帮他们维权,但一行人的维权行 动并不顺利。对于熊德明来说,2004年的年底要比2003年的年底落寞很多。年关 将近,但愿今年的农民工都能领到回家的血汗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每个人也都渴望成功和胜利,但失败却总是难以避 免,尤其是处在非胜即负的境地的时候。所以,坦然面对胜负,不管是对当事者 还是旁观者,都是需要具备的心态,关键是这些成败得失能否给我们带来更多有 益的启示,如果真是是这样,我们的社会也许就不存在失败者,因为命运对每个 人来说都不会是一条直线,社会也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明天请继续关注我们 的新年特别节目《面孔2004》。   (四)个性   主持人:每一年都是一样的喧嚣,而每一年又都有不一样的腔调,2004年, 一句“我能”的广告词风靡大江南北,简单的两个字透着自信和极度张扬的个性。 这是一个求新和崇尚个性的时代,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每一张面孔都有他自己独 特的表情,同时,这些性格迥异的面孔也丰富着我们的节目。   刘翔   2004年8月28日,一个中国人心目中的好日子。这天凌晨两点三十分,21岁 的刘翔在奥运会田径男子110米栏项目比赛中获得冠军。同时他的成绩也打破了 该项目的奥运会纪录。这是中国,甚至亚洲选手在奥运会短距离项目上首次获得 金牌。   记者:12秒91,我敢说你自己没有想过。   刘翔:没有想到,我跑下来估计是13秒左右,跑一点13秒进去,不好,13秒 零几。其实这次夺冠,我可以说把所有最好的因素都融合在一起,12秒91,我以 前从来没跑过13秒,最好的成绩以前是13秒06,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就 是发生了,我真的感觉就是一个奇迹。当拿了冠军的那天晚上,根本就平静不下 来,三天没有睡觉,三天一分钟都没睡过,后来实在顶不住了才睡的,就是神经 根本就平静不下来,处于在兴奋状态,天天没事有事就笑,看到人就笑,天天好 像傻掉了的感觉,教练就说不要傻掉,不要傻掉。   记者:12秒91是让所有人振奋的好成绩,但是看了也小有遗憾,从比赛的录 像来看,就是你最后的冲刺,有小动作。   刘翔:那时因为太兴奋了感觉,而且不敢确定自己能不能拿冠军,后来眼睛 瞄了一瞄,压线没有,太好,太有效。不过还是留有遗憾比较多,因为还有潜力 嘛,还有时间能够破世界纪录。   记者:如果你往前看,不往左看往右看,可能就破了,纪录上写的就是刘翔 的名字。   刘翔:应该是12秒90或者12秒89,我想肯定的,没关系,我一定会让这个纪 录在中国的。   “一切都有可能”是这个中国小伙子带给人们的最深印象。他的速度为中国 的新世代加了分,而他的自信张扬和爆发力也成为了和平崛起中国的最佳诠释。 当获胜后的刘翔,身披国旗跳上奥运最高领奖台,他的这个动作也长久地印在了 很多人的脑海中,成为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经典场景。   记者:有设计吗?   刘翔:没有。   记者:跳上的动作?   刘翔:根本没有设计,因为当时我感觉特别兴奋,因为看见第三名、第二名 领奖都是走上去的,我后来一刹那,脑子里就想到为什么不跳上去呢?一方面是 为了展示自己的精气神,有蓬勃的朝气。   记者:但是早有准备,红旗都是准备好的。   刘翔:我本来想走上去的,感觉走上去不怎么刺激,感觉要来一个疯狂一点 的。   记者:为什么不可以收敛一点呢?   刘翔:当时其实我就是感觉自己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发泄出来,都要爆炸,好 像有炸出来的意思,跳上了台。   记者:亚洲有我,中国有我,这种话有草稿吗?   刘翔:没有,我感觉我能够击败他们,真的为中国人,为亚洲人出了一口气, 当时感觉非常激动。我自己一直想说的话。   记者:其实在你之前,我们很少看到东方的运动员或者中国的运动员能用这 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大家认为这是不东方的,你是不是有意这样给 大家一个反差?   刘翔:没有,因为我想一方面感觉比较好玩,因为我想尝试一下什么感觉。 一方面就是为了中国或者亚洲男子短跨项目在奥运会拿到金牌,能够让欧美选手 能够重新认识我们亚洲男子短跨,或者中国男子短跨,在世界田坛的地位,能够 证明给他们看我们并不输给他们。   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共获得32枚金牌,其中有23枚是80年代出生的运 动员获得的。除了成绩本身之外,这批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和活力更加引人 注目。生活中的刘翔,喜欢唱歌、喜欢上网,喜欢同龄人喜欢和向往的所有生活。 不管刘翔是否愿意,他早已不是以往简单的“运动员”角色,而是身不由己地成 为商业明星、偶像和公众人物。   记者:一夜之间成为超级偶像的感受是什么?   刘翔:感觉还是想回到以前,因为现在真的有点很累,媒体的关注和各种报 道,还有各种活动,感觉真的很疲惫,还是想回到以前,以前安安静静的,想干 什么就干什么。   记者:我见到的几乎每一个年轻的女性,跟我们说我们爱刘翔,或者说我爱 刘翔。   刘翔:大概她们看我的比赛很激动。喜欢我就可以了,爱我就不要了。   记者:你现在考虑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刘翔:我喜欢跨栏,我不会去做别的事,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我能够把 我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跨栏训练当中,我就不可能做其它事情。   记者: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的一切。   刘翔:没关系。   杨丽萍   2004年,一台由舞蹈家杨丽萍担任艺术总监,总导演和领衔主演的歌舞集 《云南映像》从云南跳到了全国各地并广受好评。不同于一般的歌舞,《云南映 像》鲜明地打出了原生态的招牌,以云南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作为创作元素, 在近70名演员组成的演出阵容中,有75%的演员是来自于云南村寨土生土长的农 民。   记 者: 那原生态是不是你的包装呢?按我们的理解生活中间你可能到村里 去,到寨里去,你采风所看到的那些才是原生态,上了舞台可能就不叫原生态了。   杨丽萍: 不不不,舞蹈它是无处不在的,你插秧的动作也是舞蹈,你纺线 也是舞蹈,我决得就是舞蹈,你推磨,躲避树枝很多很多都是舞蹈,只是我们太 习惯于去看那个是舞蹈的舞蹈。   记 者: 但是如果说搬到舞台上没有你后来的编排,它还会有那么吸引人吗?   杨丽萍: 我觉得如果换一个人做可能会很难,因为他首先没有这个能力去 传承这种东西,我自认为自己有这个品位和这个眼光来整合这种歌舞,因为我对 它太有感情了。   记 者:那现在我们看到的舞蹈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真感动的越来越少。   杨丽萍:为了一台晚会他急于去编造一个东西,他要赶快,没有了创造的这 颗心,没有了观察这颗心和尊重的感情,什么都没有了。他怎么可能创造出好的 舞蹈呢?   在舞蹈的世界里,杨丽萍更像是一个精灵,自从杨丽萍在1980年从西双版纳 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之后,在舞蹈的创作方面始终保持着另类的个性,虽然依靠 《雀之灵》一夜成名,但在赢得掌声的同时,也受到单位的处罚,因为她从不参 加单位例行的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在当时,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记 者:为什么不去参加形体训练?   杨丽萍:我觉得他们那种训练,就是不太适合我。因为他们训练芭蕾舞,他 们都是用芭蕾舞的教材,民族舞恰恰是原始动力的一种,他可能是弯着腿,或者 绷着腿,跟芭蕾是两回事,芭蕾要往外,我们也许要站成这样,才能站稳,才能 会有东方人的那种独特的那种形体,所以我觉得挺拧的。   记 者:那你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吗?   杨丽萍:他们原来是不习惯的,他们会用一些行政的办法处理吧,比如说批 评,或者扣你的营养费,或者不给你发练功服呀。   记 者:就是因为你走了一条别人不同的路,所以很多人觉得你很神秘,你 的舞蹈的来源很神秘,那我们理解,你就是一个天才,是天才吗?   杨丽萍:在整个舞蹈界,像我这种人,好像是绝无仅有,就是我一个。我自 己一个人跳舞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到,要用舞蹈来换取什么,我甚至不认为那 个舞台是一个表演的场所,或者底下有什么观众,我觉得那个是我在进行一种我 的仪式,我在我心里那个场地里起舞,到现在没有人理解我这个初衷,我为什么 要跳舞。我就试图告诉人们,人是有另外一双眼睛的,我们不能用正常人的眼睛 去看待很多事情。艺术也是这样,他是需要我们这种舞者去开创另外一道门,去 打开另外一扇门,也许打开这扇门不一定代表成功、一种对和错,他至少是我们 有这个勇敢的心,去打开另外一扇门。   维拉潘   2004年7月 17日,中国第一次举办的最大规模足球赛事――亚洲杯足球赛在 北京隆重开幕,中国人历来讲究开门大吉讨口彩,但在开幕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 因不满首场比赛上座率低以及部分球迷的不良表现,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维拉 潘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讲话。这段讲话导致了北京球迷及亚洲杯北京组委会的抗议, 几天后,维拉潘在济南发表了对这段谈话的道歉。   记 者:比赛完以后新闻发布会那一番话,是您个人的一个临时的决定呢, 还是集体的意思?维拉潘:您知道我是亚足联的秘书长,我不会发表个人的批评 或赞美,显然它表达的是一个 集体的观点,是包括国际足联主席,亚足联的主 席,以及其他我们亚足联的成员。为什么北京的球迷错过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来 展示北京,不光是中国的首都,而且是世界的都市。   记者:说这番话之前你想到过你说的这些话会引起中国球迷那么强烈的反响 吗?   维拉潘:您知道,我们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我只是谈了现实,现实有时候 会伤害人的。有些北京球迷不高兴,那么我祝他们好运。但是我是代表和为了中 国人民的利益来说话的,因为在北京将来还会主办更多的国际赛事。人们来到北 京,应该也带着关于北京和中国美好的记忆离去。如果他们看到人们对足球不感 兴趣,看到人们因为不喜欢某些领导就发出嘘声,而这些做法就呈现在外国观众 的面前,我觉得这不符合中国要向世界展示一个积极形象的做法。因此为了中国 的利益,为了未来的赛事,我代表亚洲足联说了这番话。   作为领导亚洲足坛26年的亚足联秘书长,68岁的维拉潘以讲话直言不讳著称, 在2003年7月,因为对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来中国进行商业比赛500万美元的“天 价”出场费不满,他把皇马队形容为“吸血鬼”、“唯利是图”。   维拉潘:亚足联是亚洲的足球事业的守护者。而中国足协是中国足球事业的 守护者。所以,我们要是看到任何的负面行为,任何对球迷和足协不公平的事情, 我们就会站出来,很清楚地表明我们不能接受这种贪婪的市场欺诈行为,这种贪 婪的向球迷的要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表现出我们对这种行为的极端厌恶和反 对。   记 者:您知道您在中国球迷中间有一个绰号吗,叫“亚足联大炮”。大家 觉得你说话非常直,很多人喜欢你的直率,但是也有人表示担心。   维拉潘:当你有一颗好的心,当你心中有爱和热情,而你只有一张嘴,那张 嘴说话很直接,很友好、很真诚,我没有两张嘴,我不懂两面三刀,所以我只有 一份爱,那就是足球,我只有一张嘴,就是要说真话,真诚地,带着我的爱,这 就是为什么我对中国每一个人说,我们将和你们一起携手,跟中国政府一起携手, 把中国队带到应该的高度,也就是亚洲之巅、世界之巅。   记 者:你说话的方式委婉一点,或者说有些敏感的场合让别人去说不行吗?   维拉潘:不,我不想向大家展现两个形象,两种性格,我只有一种品格,我 就是要讲真话,这一点是重要的。我的老师、我的父母都是这样教导我的,你一 定要诚实,不要隐瞒真相,这就是为什么我讲真话,而且那么直截了当,我不想 利用别人来告诉人们我的想法。如果我觉得这是对的,我就直接说,用我自己的 嘴。   最后,中国足球队在这届亚洲杯上获得亚军,虽然没能夺冠,但这已经是 2004年中国足球的最大亮点。所谓的中超元年爆出了俱乐部罢赛、球员罢训、裁 判罢吹、球迷罢看的满目疮痍的联赛局面。足球革命陷入一场肉搏,比维拉潘更 为激烈的言论和行动此起彼伏。有些人开始理解维拉潘在7月份的讲话,毕竟足 球需要直言不讳,需要公正公开。   释永信   少林寺39岁的方丈释永信是中国宗教界的知名人士,10 多年来,他引领着少 林寺不断冲击着人们对于佛门子弟的固有观念。他将少林武僧团带出国门,在全 球巡回演出数千场;向国家申请保护少林寺商标.并且创办公司进行知识产权管 理;当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时候,释永信就组织僧人学习网络知识,创办了少林 寺网站;主要依靠少林寺自有资金展开了少林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重建,同时积 极筹划将少林功夫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04年,释永信又将沉寂多年的少 林医药、少林武功秘笈重新整理面世,引起一片争论。   记 者:那从文化遗产方面来说,你公布了以后,不担心原来所有的那种神 秘感会逐步在人们的眼中消失吗?   释永信:过去佛教这一块基本上自己给自己筑起一道墙,佛教徒和社会上几 乎没有什么来往、没有什么联系、没有什么瓜葛,所以世人一直对佛教界一直很 神秘,认为神秘就是一种高贵,就是高不可攀,跟别人脱离,甚至是两个世界的 人,现在这个时期的话,要是一直按照过去那种路子走的话,走不通、行不通。   记者:能不能告诉我现在一年之中你有多少时间在寺庙里?   嘉宾:我一年时间差不多有半年时间在寺庙。一般一年有两个月时间开会, 两个月时间在国外,有两个月时间就是自己任意走动一下,机动的时间。   记者:那如果说让您自己评价一下,或者说给自己来定位,您觉得您更像一 个方丈呢还是更像一个活动家。   嘉宾:我敢离开寺庙能放心的离开寺庙证明寺庙这块管理的很好,很稳定。   释永信作为僧人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积极入世态度.越来越拉近了僧人和普 通人的距离,也让他一直处在舆论关注的中心。   记 者:就是包括您用电脑、用手机,你也坐头等舱,你也拿计算器,但是 在人们脑子固有的观念里面,拿着计算器的方丈,总跟想像中的有差距,总可能 不让人们心里那么舒服。   释永信:我在少林寺当家,主持少林寺工作,我要考虑少林寺僧人的生活, 少林寺的生存,少林寺将来的发展,少林寺将来的利益我都要考虑,都要去争一 争,确实跟一般人的修行不一样。   记者:我听说你把寺里起床的时间,你在当了方丈以后也推迟了一小时,你 似乎在努力地进行一些改造,你想把少林寺带到什么地方去呢?   释永信:因为过去僧人起床一般都是四点,我现在把它推迟了一个小时,是 五点起床。因为过去僧人几乎没有太多工作,现在僧人每天要接待很多游客、香 客,每天白天都有固定的工作,所以僧人的身体,我们认为应该得到很好的保障。   记 者:我们过去经常听说出家人“以苦为乐”,是苦行僧,那么过分的这 种舒适的生活会不会影响到你们的修行呢?   释永信:谁的衣服补丁多、谁的衣服越脏感觉修行越好,这是一般世俗人对 出家人的看法,要是刚出家的僧人,可能也有这种想法,它是一种层次境界还没 有到一定的程度,我们真的像少林寺这么一个禅宗祖庭,这样一个少林文化发源 地,这样一个有国际影响的大寺,我们的僧人应该能够住得舒适一点,能够多聚 一点人,甚至聚一点有素质的一些出家人,他们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一个修行环境,这样对少林文化的传承、发展应该是有帮助的。   记 者:那您能告诉我您的个人目标是什么吗?或者说有吗?   释永信:目标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代的需要,叫少林寺不落后于时代, 能够跟时代同步。我领导的少林寺应该是这样。   记 者:我也看到有些报到,有些文章写到说方丈是个很能干的人,是个很 有头脑的人,同时也是个很有野心的人。   释永信:能干有头脑有野心都谈不上,我只是个很勤奋的人,很愿意付出的 人。   魏罡   魏罡和小云曾经是上海市某高级中学的学生,高二那年,情窦初开的两个少 年在晚自习教室里接了吻。但让他们想像不到的是,他们的动作被学校的摄像头 拍个正着,并在一年后在全校播放,两个花季少年心灵上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打击。   王志:你们知道那个摄像头始终是开着的吗?   魏罡: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可以开可以关,都是他个人的意愿,我们干涉 不了。   王志:当时播出来的时候经过技术处理了吗?   魏罡:一开始没有,就是很清楚的背面,有侧面转过来讲话,有搂抱。   王志:能看得清你的脸部吗?   魏罡:看得清,我很快就认出来是我,当然自己很快就认出来了,我还没有 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同学就叫出来了,说是魏罡,大家更加盯着看了。   王志:你的感受呢?   魏罡:当时当然很尴尬也很气愤,应该是很难堪。   王志:学校规定你们不能早恋,你觉得这是正确的吗?   魏罡:我觉得学校如果是硬性规定的话,既然从法律上讲现在没有一条硬性 的规定的话,我觉得学校这样硬性的规定也是不对的。当然他肯定不能支持我们 早恋了,但是从硬性规定我们这算早恋这不算早恋,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我觉 得这是不合理的。   王志:多早算早?   魏罡:怎么样才算恋呢?谁都说不清楚。我想这更多的是一个心理上的问题。   王志:学生也可以?   魏罡:我觉得可以,但是不应该在学校里有亲密行为,不应该像我这样,这 样是不对的,要冷静。   王志:普遍吗?   魏罡:我们这个年龄。   王志:嗯。   魏罡:普遍。   亲昵镜头被突然曝光,一时间,魏罡和小云成了全校的新闻人物,巨大的压 力甚至让两个人想到了跳楼自杀。对于此次事件,学校曾经通过媒体表明态度, 称这次播放只是学校的一次正常的教育活动。而在2003年8月,两个刚过18岁的 年轻人利用打工挣来的钱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起诉母校的这种“教育活动”侵 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和人格权,要求学校对其进行公开道歉。   王志:你希望学校给你道歉什么呢?   魏罡:他把这件事情扩大放出来,我想首先就是损害了我们的人格吧,对我 们人格尊严的不尊重,也侵犯了我们的隐私,我是这样认为的。   王志:学校是在执行他的相关规定,他所录制的是一个管理措施。   魏罡:首先如果说这是他的一种管理手段管理措施的话,我觉得他这样的管 理措施就是有欠妥的地方,他没有完全考虑到我们作为学生的权力,利益,甚至 于我们的心理接受程度。   王志: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摄像头存在,我想学校也是为了重视证据,谁做 了不好的事情,它可以拿出一个不用辩解的证据。   魏罡:如果说他把我们学生只是当作财物的话,我觉得这种做法是妥当的, 但我们毕竟是人,我想每一个人都不希望每天八九个小时待在学校里,都是在某 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监控下面。   王志: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每一个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都跟学校打 官司,那学校不就乱套了?   魏罡:我想最主要的还是他们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就像我说我在这学校读了 三年的书,和他们打官司我是很不情愿的,但是他们应该反过来想一想,一个在 你学校读了三年的学生,最后毕业以后却要跟你对簿公堂,难道他们的处理方法 就一点错都没有吗。   王志:你想用这种方式提醒学校?   魏罡:这样的话我想以后他在教育学生方面会得到一些警示吧。   2004年11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终审判决,判决魏罡和小 云败诉。官司尘埃落定,但关于青少年教育的话题却不曾停止。几乎与此同时, 由魏罡所写的纪传体小说也同时出版,书名叫《我们从来不是花朵》。   雷运姣   五十多岁的老妈妈,大学二年级的女学生,雷运姣把这两种角色完美地结合 在一起,既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也是一个成功的母亲。但雷运姣身上更令人感动 的是她对知识和理想的执著追求。   雷运姣:当时我是班上最好的成绩。   记 者:成绩最好。   雷运姣:考上第一名了,考上宁远一中,算是重点中学,好骄傲的,但是没 读成书,对我来说当时好伤心的,倒在地下滚啊、哭啊,两天不吃饭跑出去。   记 者:当时想读书?   雷运姣:想读书啊。我所以对我母亲一直有这种埋怨,我想读书,我成绩好, 为什么不给我读呢?那时候我就觉得我没有办法去选择我的命运啊,我也没有能 力去选择什么人做我的父母啊。   三十年间,雷运姣结了婚,开了个体服装店,把孩子都送进了大学,但这一 切都不能使他忘掉小时候的梦想,于是,她46岁开始跟读初中的课程,并在50岁 的时候参加高考,被湖南一所大学破格录取,终于圆了小时候的大学梦。   记 者:成绩怎么样呢,两年下来?   雷运姣:还可以,这个学期的成绩出去没有还没去问,那三个学期的成绩出 来了,我没有一科不及格,最好的分数有84。   记 者:但是班上有没有不及格的?   雷运姣:有,还有补考两科、三科的学生。   记 者:那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呢,还是确实功课比较难呢?你怎么都能通过 呢?   雷运姣:是他们读书,老师上课他还在睡觉,他晚上去上网到天亮,他利用 这个教室作床了。我和他们有一个字的区别,他们是“要我读书”,是要他读书; 我是“我要读书”,我不是别人要我读书。好几次我在学校里学生都问我,雷大 妈你这么大年纪还来吃苦做什么,我说吃什么苦啊?他说读书好苦啊。我说读书 好苦的话我马上就回家呀,这也没有谁要我读的,我读书是觉得有味道啊。   学习知识的过程不仅充实了雷运姣的内心,也让她和丈夫的关系由多年紧张 变得和谐美满,知识改变了雷运姣的命运,现在,而通过“雷大妈开心屋”和各 地的讲座,雷运姣也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雷运姣:比方说,我做了一个图。   记 者:这个是什么?一棵树?   雷运姣:一棵树有几种比喻,如果把这棵树,比作孩子、家庭、父母,就是 土壤。培养他的道德习惯,你有土,树才长得成。母亲的爱心就是浇水,你孩子 的目标,就是太阳光和作用,它才能开花,结果。所以我这里呢,还有这三个燕 子,我说两个燕子,一个在前,一个在后,鼓励孩子独立创新,超过老师,超过 父母,创新在前面,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一代比一代强,家庭幸福。社会 进步,他们都说我这个讲得很好。   记 者:你能感到你对别人的影响吗?   雷运姣:我能感受得到。我面对面听我演讲的,有20多万的听众,我不敢肯 定这些听众全部改变,10%,能改变的话,那都是我的价值。还有那个写信的, 给我留言的,这是他们内心的感受啊。B10他们写信,感谢我啊,有的说点好话, 我睡在床上,想到他们说这些,我笑咪咪就睡着了,这种精神快乐,那是说不清 的快乐。所以我比喻我自己现在飞在蓝天之下,就是我刚才说的,我现在变成这 个样子了,我超过我的父母了。但是现在我的儿女又超过我了,他们又是这个燕 子   记 者: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雷运姣:对对对,我就觉得很高兴了。但是你们每个家庭都是良性循环,每 个家庭都是这样,每一代每一代都超过,那我们的国家不更富强了、更伟大了。   很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和多元化的时代,这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更多不同 的面孔。2004年已经过去,平淡也罢,精彩也罢,都已经构成了我们的记忆。从 现在开始,我们要开始习惯在各种落款签字上书写2005年。2005年,还会有一些 新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守候在电视机前的您有一个 更加精彩的2005年。 (XYS2005010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