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中国青年报周刊中心讨论考评方案会议记录   记录:谢湘   时间:8月12日下午   地点:报社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谢湘、王胜春、杜涌涛、卢跃刚、邓琮琮、李雪红、武卫强、潘 婷、赵飞鹏、徐虹、许革、姜蕾、季元宏、潘平、滕兴才   谢湘:按照报社要求,本周内各部门要把大家对考核条例的意见征求完毕。 昨天下午参加了经营管理委员会会议,听到一些以前未听到的新消息,8月31日 作为分界线, 编辑、记者都要由公司转回报社;原先有公司负责的经营权也要 交回报社。现在有很多的善后工作需要做,其中有一个,就是编辑记者回到报社, 将按什么标准发薪。7月底,编委会就发了一份关于中青报采编人员绩效考评办 法的讨论稿,准备在下发以前,由编委会先讨论一次,要求保密。我仔细地看了 一下,从我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提了8条意见……   卢:意见的核心是什么?   谢湘:比如署名的事情。条例规定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笔名,我觉得没有必要。 比如考核标准问题。按团中央和中宣部的表扬标准,和我们周刊基本没关系,那 我们的好稿怎么办;版面分也不一样,这种差异的问题。还有奖励加分的标准问 题。我看有些东西改了,新上网的考评办法比过去的有些调整。那么以现在公布 的条例为准征求大家的意见。我们不是走形式,确实有必要把大家的意见集中、 讨论,并向上反映,我们有这个责任。同时,这个会也是开放的,不管是主编还 是编辑、记者,都可以自由参加。我主要是听大家讲。   卢:我先说。以前开会太少,但这种会必须参加。我们看了方案以后讨论过。 我觉得这个方案不是一个技术性方案,给大家加多少分,版面什么级别,如何分 配。严格讲不是一个简单明了的利益分配方案。刚才谢湘也讲了,它是一个明确 的办报方针和价值取向,和过去是180度的转型。这是极为明确的。它的要害是: 鼓励什么,反对什么。什么稿子是能得到重奖的,什么稿子是会得到贬斥的。我 看了几遍,有四个字——“舆论监督”是没有出现的。最近很多部门说约稿子不 好约了,记者也明确表示不打算写了。   杜:大家可以看看周凯昨天的公共留言,已经不知怎么写稿了。   卢:这份文件完整地、系统地陈述了以李而亮为首的编委会的态度。总的来 看,这篇东西是个大倒退。它基本上倒退到前毛时代,而不是毛后时代。毛本人 关于中青报和人民日报是有比较的。他讲过,人民日报死气沉沉,不爱看。中青 报活泼,思想活跃,是有可读性的,是能得到读者欢迎的。这是有案可查的。毛 当时发言的语态,不是以党的主席,而是以普通读者提出的。(杜:胡耀邦也有 论述)不说别人,就说毛,毛时代对媒体的管制,我们是见证人。我觉得这个东 西对办报方针,是对毛时代的反动,惶论其他。我们知道人民日报、经济、光明, 从未有过哪家报纸把是否获得某级领导表扬且是以级别高低的表扬作为衡量记者 的标准。从没有过!他们心里想也不敢说,因为太恶心。这样的横向比较,我们 中青报也开了先河。党报和机关报都没有这样明确地把领导表扬作为记者的行动 指南和衡量标准。中青报此次编委会集体讨论、获得通过并在征求意见的标准, 开了中国新闻界的先河。你们在事后作了纪要。这是已经作为编委会会议讨论过, 而且作过原则性的纪要的。这里面很清楚地告诉大家,征求意见是形式上的,是 程序的,是走过场的,标准是要强推的。我们不知他们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   不论征求意见与否,这是一份已经公布的标准,因此它已经是个丑闻。我把 话说正在这里,公布出去会让全天下笑掉大牙。有个问题必须回答:是不是周强、 赵勇之前的历届团中央领导的都不是党报和机关报?是不是李而亮之前的总编辑 办的都不是党报和机关报?这份东西基本上否定了周、赵之前历届团中央对党报 和机关报的正确领导,基本否定了李而亮之前的历界总编辑对报纸的领导和努力, 基本否定了1951年之后中青报赢得新闻界尊重的努力和传统。我不知道,大家是 怎么想的。我很好奇,这个如此重大根本性颠覆历史的东西是如何出笼的,不知 道如此敏感重大的东西编委会是如何讨论的。我只看出,他们对中青报和中国新 闻史的了解是张白纸。这已经是个文献了,所有当事人都将被记录在案,不论什 么意见。   我们原来办的是不是党报?是不是机关报?这个问题必须回答。如果是,这 个文件则意味着“不是”。如果不是,那么是否按着这个文献办就“是”?   可以举个例子。某稿子读者强烈欢迎,中宣部又批评了,怎么办?读者提名 最好的将奖励50分,而批评将惩罚300分。如何处理?如果是给个差,那么我愿 意称它为“差差方案”(杜:300减50,还剩250,这是个“差差方案”加“250 方案”)如果是这样,那么还要加上一点,它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所有否定。 改革开放以来,所有中国媒体都面临转型,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化,由官本位转 向读者本位。那么,将这点写进方案意味着什么?我们编委会是准备办个官本位 的报纸,还是个读者本位的报纸?它实际上已经回答了。那么我们的同仁愿不愿 意办个官本位的报纸?办个我们一直以来努力要打破的、唯上是从的、避免犯那 么多历史错误的报纸?如果愿意,需要拿出个理由。但我们没有看到拿出任何理 由。   李方辞职一事,袁梦德有个帖子,提到了回归青年路线问题。“青年角度” 这个问题我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讨论过,而且是多元化的讨论。当时结论 也有荒唐的,比如采访某件事,先看对方的年纪,35岁以下的不报道。这是个误 区。“青年路线”不仅是写青年,同时还要写青年关心的问题。后来中青报变革 的核心是写青年关心的问题。(杜:老徐说过:写青年关心的社会问题,写社会 问题中的青年问题。为什么今天还要说?我们整个采通网上,从学谦在时,一直 说政经大报,现在成了青年新闻。这是个什么风气?实际上这是早已解决的问 题。)   我现在最不能理解的不是文件本身,而是那么多人堂而皇之坐在那里,言之 凿凿地让这个文件出台。我们这个曾经那么辉煌的伟大报纸,现在居然说一篇稿 子是否好,是由团中央、各省部级、政治局委员的嘉奖来决定。如果按这个标准, 贺延光应该得一万分,因为他的“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的照片是得到胡锦 涛表扬的。问题在于,我们自己没标准吗?我们都是吃屎长大的吗?不要有假设。 不会有人吃屎的,想吃屎的人食之。眼睛朝上,一将功成万骨枯!天底下没有这 个道理!这个世界是由很多先知构成的。不要以为一个先知就能搞定一切。   这个文件背后反应出中青报领导阶层弥漫的、有损良知的心态。这样做,马 屁是拍不成的。因为马屁拍得太笨。我们原来也研究如何做正面报道,如何按照 新闻规律,符合人性的进行报道。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是写出来同行叫好, 领导也会叫好的。那是聪明的拍马屁。现在这个东西是想拍马屁,但按照这样拍 不好。真替他们着急啊!拍不好是因为太赤裸裸,太笨。拍不好,写出来又被天 下人记录之。光说李而亮是不够的,整个编委会都没过脑子。显而易见,这份文 件和他们的心态、价值观、原来公开写过的理想是格格不入的。但据我的了解, 没有人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这份文件出台,不说毁了中青报一世英名吧,至少 是让我们脸上无光。   简而言之,技术性问题没必要讨论。算法还挺复杂。讨论技术问题没有任何 意义,而在于它主张什么,它反对什么。我再重复一遍五个否定:一否定毛泽东 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新闻的新闻改革;二否定了历届团中央对中青报的正确 领导,这个文件证明以往不是办的机关报、党报;三否定了历届的中青报领导班 子;四否定了中青报人为赢得广泛尊敬而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五否定了中青 报人从80年代以来的读者本位的价值追求。这样的东西如果实行——我断定它没 法实行——我敢说会天下大哗。   邓:我接着说两句。这样的体系,无法从技术层面讨论。无论是原则,还是 细则,都颠覆了一个媒体整体的价值底线和社会功能。监督、预警、满足公众的 知情权,这是媒体与生俱来的社会职能。靠领导的不同级别的表扬,使记者成为 满足各级领导好恶的马屁精,这样的记者还是中青报的记者吗?如果不这样,就 让你在职业操作过程中受到处罚?这种原则性的颠覆是前提,其次才能说到技术 层面。据我现在的了解,薪酬的总额不变,总的篮筐不变,而利益分配极大地向 权力岗位倾斜,挤压一线采编创造人员的利益,这是非常恶劣的。会使报社有决 策资格的核心权力层,有意无意被赎买,认可这一体系,而使下面的人为几个分 值打得鸡飞狗跳。它将导致如果你不认可这一价值原则,就无法生存。这不仅颠 覆了中青报几代人创立起来的价值理念,甚至颠覆了一个媒体应有的价值体系和 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的必要性。因为报社毕竟不是团中央的宣传部,它有自己的社 会功能。如果是宣传部,可以由团中央领导来考核。对这一方案,不是修修改改 的问题,而是彻底颠覆的问题。   杜:这个条例如果实施,无疑将对中国青年报传统的彻底颠覆。它将彻底毒 化中青报的空气。从新闻的职业水准到新闻的职业道德,彻底被毒化。现在已经 出现这种苗头,看看现在采通上各部委的表扬信就知道了。走部委路线,走上层 路线,只为求得一份表扬,这里有利益呀,这是执行这个条例的唯一后果。我不 好揣摩制定这个条例的人的动机,但我觉得它的后果就是要瓦解、毒化中青报。 此外,我不从政治上评价,我仅从经济风险评价,这个条例,将使中青报快速死 掉。让读者快速远离我们。可我们知道,读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中青报要这样 办,很快会变成下一个光明日报。但是我们知道,光明日报是有中央财政扶持的。 据我听说,近几年陆陆续续上面给了几个亿,包括新的办公大楼。另外,光明日 报集团的子报子刊要比我们成功得多。我们谁给钱?报纸办砸了,读者离开了我 们,我们只有喝西北风。所以,此事事关报社每个人的利益,可以说是利益攸关。 条例是否能够通过,与每个人的责任相关。各位千万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是跟每人的身家性命相关的,细节问题这里压根不值得讨论。   我们前一段时间的两个系列评论文章,网上骂成那样,内部意见也很大, 居然在编委会决议中说没有任何负面意见,无耻到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有 些人总以为他们是在代表党,但事实上只有一己私利。差不多有十多天了,我都 是夜里三点多睡不着就起来,看着报社莺歌燕舞,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   李雪红:我们讨论具体层面的问题,但他们又说具体层面不用讨论。我们都 完不成任务。部门主任不能写稿子,这不公正。   卢:我的感觉是他(李而亮)似乎完全没在报纸呆过,而且似乎也没在这个 时代呆过,凌空而起发出了这个东西。这个社会在进步,而且不是封闭性的进步。 一个农民可以和我们的总编辑同步地知道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信息。他几乎没有 呼吸过,没有吃过人间的饭,没有享受过人间的痛苦和欢乐。党内很多高官脑袋 都比我们办大报的人的脑袋清楚。我不知道赵勇他们知道了会怎么看,我觉得会 把他们吓死。难道他会再写封表扬信来?我估计不敢。因为只要一上来就会被套 进去。   邓:原则上是倒退。技术上是让所有编采人员都成为小地主似的东算西算。 那还是中青报吗?   卢:是的。程序上也很有趣。想搞一个天王盖地虎。告诉你,我们领导上原 则上已经定了,大家去讨价还价,而且还不许讨价还价。   杜:期待任何事情不经讨论就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一个人的意志成为编 委会的意志,这是不能允许的。据我所知,为了设计新的薪酬方案,报社走访了 好多新闻单位,最终形成了一份文本。但和这个非常不一样。这份文本实际上不 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   武:比这个反动还是比这个进步?   杜:我们也没看到。但据说比这个市场化。   李雪红:原来好像是徐文新负责的。   谢湘:是的,原来不是这个。   邓:现在这个就是要把你的价值观牢牢和你的饭碗栓在一起。   杜:更高一点,还要和你的欲望拴在一起。   武:我来说两句。我是一个年轻报人,但可能无法代表所有年轻人。我是01 年到报社的。最开始在《时讯》。之所以到中青报,是因为在大学读了四年的中 青报。进报社这四年多,也是中青报大变革的几年。尤其是今年。地震性的事件 一个接一个。刚刚是李方的离去。我总觉得,一个报纸也罢,一个企业也罢,首 先竞争的是产品,然后是人,再向上是文化,看你的文化是不是更先进的。但现 在的感觉是,中青报越来越没落。我们也经常讨论:中青报应向何处去?但每次 都是不了了之。现在到了各种矛盾最激化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有所改变了,否则 就会很危险。如果我们年轻人离开中青报,差不多也都能再找个不错的工作。但 我们不愿意离开。我们对中青报的历史不是很了解,对未来也迷茫。希望报社能 够出台得力的措施,挽留更多的人。我们已经倒退了,不如先停下来,看看再说。   这次的这个标准也看了,对周刊有什么影响,现在还不清楚。汽车周刊一个 主编一个副主编两个记者。按现在的规定,如果编辑不写稿,报纸怎么办?其他 周刊存在的问题,汽车周刊同样也存在。希望报纸能够出台一个比较现实的有指 导意见的文件。   李雪红:说说我们比较技术层面的讨论。以下问题我们很不明确:   一、署名问题。军事部门比其他都特殊。去军队采访需要很多人协助,帮你 联系人,打通关节。军队有个自上而下的宣传系统,他们都有发稿任务,所以我 们通常都要带上他们的名字。这种情况如果在什么都要评分的情况下就很不好办。 军队的宣传系统是有严格规定的,每年要在各级报纸上发多少稿子。原来我们是 署名不开稿费。他们也不求稿费。如果完不成任务,就不能在这个位置干了。实 际付出劳动的都是我们的记者。但现在这样,均分均下来,不署名会麻烦,署了 名记者的收入问题怎么办?   二、编辑如何考核。如何按那个标准,我们都完不成任务。而且还有个编辑 写稿按30%算的规定,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部门主任霸占版面。不知别人如何, 反正我们是没有。请问,郑琳同志霸占版面了吗?贺延光同志霸占版面了吗?堵 力霸占版面了吗?这样做是让编辑非常伤心的。   三、表扬问题。姑且不说用各级官员来评价我们记者是否妥当,就算是,也 轮不上我们。潘平说我们也可以照套。各大军区表扬、总军领导表扬加多少分等 等。否则的话我们怎么办?团中央也不会表扬我们,省委各部门也不会表扬我们。 一个普通记者去西藏写稿子,自治区可以写表扬信。但我们的记者在卡拉昆仑山 呆几个月也不会有人表扬。   杜:那你们就让军区表扬。(对创业)你们下一步可以申请要安排不同级别 的大款表扬。(众:对,资产5000万以上加多少分……)   李雪红:我还想说说版面编辑在自己版面写稿的问题。要闻和新闻版都不存 在这个问题。但我们周刊不一样,我们就是编采合一。尤其是军事部,根本不能 指望地方记者帮忙。没人投稿,投也不对路。我们也在大力发展。每次记者开会 我们都要请大军区所在地的记者吃饭,请他们写稿子。但他们确实没有积累,投 稿也不到位。而且部队为了各种原因希望接待军事记者采访,免得什么都从ABC 讲起。如果我们仅仅依靠部队通讯员,质量肯定会下降。昨天总参一位领导还对 我说,你们就是第二军报。我们都非常累(一共三个人,编制上都是编辑),写 了还要用30%算,再和通讯员分,大概只能拿几分。我想其它周刊也类似。如果 非要这样做,那我们以后就都换编辑,发赵飞鹏的稿子就让潘婷当编辑,发我的 稿子就让赵飞鹏当编辑。   还有版面评价问题。现在的标准都是按稿子质量评,但我觉得还应该对无差 错有奖励。这个问题检校部门意见很大。因为完全无差错很难,如果每出个错都 要扣那么多分,那么差错要不要分ABC等?否则认真完了没什么好处。我认真看, 也无所谓,不认真看,也无所谓。   潘婷:我最奇怪的是这个分值是怎么想的。不知别人是不是也是怎么算都完 不成任务。反正我们是都完不成。不知为什么要这么定。   李雪红:对,在既有职务又有职称的情况下,应该怎么算。比如说我,是按 平均工作量的130%算,还是按那个职称任务300分算?按我的理解,我们部门应 该是700分,那无论如何都完不成。所以非常困惑。   谢湘:我的感觉周刊和新闻中心很不一样。我们每个单位都非常小,两三个 人一个周刊。而且周刊中心好像是扒堆一样,从汽车周刊到冰点周刊,从经营性 周刊到办报理念非常鲜明的周刊,跨度特别大;另外层级非常多,主任、副主任、 主编、副主编、编辑、记者,太多了。咱们现在连小作坊的标准都没达到,和个 体户差不多,主任没法当管理者。如果主任、主编不能写稿的话,版面怎么弄? 我们又没有40多个记者给我们写稿。这是很客观的情况。   潘婷:还有一个情况,他们都觉得中青报的军事报道好,但我们的报纸实际 上是领导不喜欢官兵喜欢看。但按这个标准,就会变成领导喜欢官兵不喜欢。而 且军事报道对发行的影响很大,如果按这个标准,是否考虑过对发行的影响?   赵飞鹏:分值的分配导向非常明确。记者写篇稿和编辑编个版分值是差不多 的。我希望能分得更清楚点。   姜蕾:我想从技术操作层面说说。总则第七条,是按报社经营状况浮动的。 那我的理解是这样,比如这个月300分能拿3000块,但下个月500分可能只能拿 2000块。如果是这样的话,不知道报社有没有人能进行这样的人力成本测算。我 们以前都按事业成本测算,现在似乎是按企业测算,必须是很专业的人来做才行。 另外,是按一个财年还是按财季测算呢?这个大家都很关心。如果不明确,会造 成人心不稳。如果按这个方法,是不是需要把财务状况进行公示,告诉大家为什 么这个月一分是这么多,下个月一分是那么多?   还有编辑任务问题。当时我们都定成编辑,是因为考虑到记者的情况,想让 他们有个基本工资的保证。但现在即使我们每期都是A稿,助理记者都完不成任 务,更别说还有责编写稿只拿30%的规定。这样根本不符合周刊采编合一的特色。 我们毕竟不是新闻版。我们总共3个人作两块版。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而 且必须出去才能完成任务。虽说是吃喝玩乐,但也非常苦,因为不会有人陪,住 宿标准也很低。而且版面评价也比新闻版面低。再完不成任务,可怎么办?   潘平:现在这个任务没有现实意义,因为C等版面又没有限制。   众:但我们没有那么多版面,一个月也只有四期。   潘平:不是那样的。虽然周刊版面评价看着比新闻版低,但实际可能还会高。   李雪红:你没明白。现在不是比新闻版面低的意思,而是我们根本不可能完 成任务。   潘平:现在不说任务的问题。这个以前讨论我也提了。他们说这个不是重点, 最开始不会考核的。   李雪红:如果不考核任务量,如何算钱呢?   潘平:实际操作起来也不见得就比新闻版低。打个比方。谢湘,你是中心主 任,但拿的不一定比杜涌涛高。   姜蕾:那个表扬和批评的规则我们看了都很绝望。因为这在我们是根本不可 能的事。最后我们都打算使劲儿宣传红色旅游,使劲公关,然后让各省的旅游局 发表扬来。(众:现在红色旅游都不让出省了!)   许革:我们都没口,更不可能有表扬。(众笑:刚才不是说安排个大款表扬 的级别了吗!)老板也根本不理我们,不接受采访。中青报在地方的影响基本没 有。   李雪红:赵飞鹏参加一个海军和地方的活动。军队都很认中青报,结果泰州 地方领导数完了媒体都没数上我们,理都不理我们。   姜蕾:还有广告占版问题。对于周刊的性质,报社一直没明确。当时报纸对 我们说的是采编合一,同时承担经营和发行任务。现在都不算了。我记得当时撤 学习时,它的阅读率已经到了周刊第三第四的位置。我觉得周刊是要养的,不能 期望短期见效。这个我希望报社有个说法。旅游至今没有接口,我们非常着急。 因为十一黄金周要到了,如果过了就要等春节,而且春节的宣传费用肯定比十一 宣传费用要少。   谢湘:是。这个问题是要协调。原来经营是公司管的,现在要回报社了,应 该有个新精神。   姜:对。当时是编辑、广告、发行联动的。但现在这个标准没有体现。现在 是连续五次占版后第六次才按C版计算。我们本来版就少,一个月就8块版。如果 这样的话,我们的收入肯定受影响。新闻版可以说不接广告,如果我们接就要影 响收入的话,应该有个相应的政策。   李雪红:还有一条,如果责编写稿是中心主任指派的话,就按100%算。那我 以后每次写都让主任签字。   潘平:这个说法是针对前面新闻版设计的。不是给周刊开了口子的么,主任 知道就行吗?   姜:还有一点。实习生问题。这虽然和我们没有关系。但实习生有时对稿子 的贡献有多有少,难道都按70%算吗?   许:我们记者对采写按质量计分有意见。以前都是按字数计,现在不按了, 那么和人的好恶就很有关系,如果领导个人不喜欢,会不会就给降级?我们建议 还是按字数算比较好。   第二,既然对所有稿件是按一个标准评,为什么版面评价的分值就不一样? (潘:因为他们是两个部门分,供稿和编辑中心)不,法治是最少的,他们每周 三个版,白班和夜班一共两个人分,至少也分1.5个,但我们平均只能分一个。 关键是,考核稿子标准一样,但版面的标准不一样,就是说周刊编辑比新闻版编 辑差很多?   季元宏:看了这个文件的感觉是,抵触性很大。感觉像是恶霸地主给长工的 条例。很难让大家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有创造性地工作。而很可能要投机钻营, 玩规则性游戏,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可以想像的,很可怕的,也很可悲的。那会使 我们在报风、发行、广告、品牌、内部凝聚力、工作标准一系列环节上,都进入 恶性循环。其实我们再怎么发挥年轻人的积极性,也办不到反党反团中央的路子 上去。所以,用各级领导表扬来引诱是很不可取的。以后每个月初一二十个省部 级的表扬是不奇怪的,但结果就很可笑了。   我们报社前几轮改革都不是因为报面上出现了反党反社会主义反团中央这样 的东西,其本意都是要解决报纸经营急剧下滑的问题。所以这次对编辑部的考核 也应该立足于有利于更多读者的认同,更大的发行量,更好的品牌形象,更好的 经济效益。但是在本轮草案里,现在就能想像出结果和我们所要的目标是相反的。 编委会的人应该在职业价值观上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换成编辑记者的。   其实就是按读者标准、发行量为导向的,把报纸做好,上层领导依然是会抬 轿子的。所以我们不要在一些小事上做偏了,做些唯上是从的事。这是对外。对 内是不要过分苛求,不要把这些东西变成为任务的,投机取巧的,玩些文字游戏 的,要让大家心里舒服地高兴地去干自己乐于干的事。从这个角度看,有人说要 颠覆了,我看也行。先把自己的世界观、职业价值观摆正了,再来讨论其他。先 想好你究竟要办一个什么样的报纸。举个具体的例子。现在新闻报道只有矿难是 开了口子了,在每次报矿难的时候,估计是不会得到矿主和矿的上级领导的表扬, 如果按这个标准,怎么办?再让他的上级审查?   邓琮琮:我们不放弃自己的媒体职能已经步履维艰了,现在还要主动放弃。 太可笑了。   季元宏:谁都不是傻子。如果规则就往那个方向引导,大家都弄通了,一个 月跟一个部委要十几二十个表扬,那多可笑。如果一个部门的表扬跟着50万的广 告,那我认为可以表扬。   众:拿网上点击看传统纸媒是不对的,针对的人群就不对。周刊在网上也是 页面的最下方,而且过了出版期就找不到了。   谢湘:先这样吧。如果有书面的也传给我。(完) (XYS200508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