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第二届牛顿杯科普好书评选 引发科普观念大碰撞 ■本报记者谢娟 文汇报2001年12月16日 ●评选过程中针对具体图书出现的意见分歧,缘自专家学者对“科普”认识 上的差异 ●有评委指出《昆虫记》等图书不像科普书;而另一些学者认为,“新科普” 与传统意义上的科普的不同,在于它不强调具体的科学知识,而将重心放在传播 的过程,侧重讲述科学家在从事科学活动中的乐趣,旨在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让公众理解科学” 随着“《Newto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评选结果的公布,从今年10月 份即开始启动的评选活动终于尘埃落定。但是,围绕这次评选的争论仍在继续。 据悉,针对某些具体图书的评价,有学者已经写成文章,很快就会公开发表。此 次参与评奖的作品,在专家学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这种分歧被一些学 者归结为“是两种科普观念的大碰撞”。 11月18日,根据评委投票,产生了43种“入选书目”。“入选书目”一经公 布,活动主办单位就接连收到专家学者的质询。其中,争议最大的是《美梦还是 噩梦》一书([英]Mae-wanHo著,魏荣译“双螺旋丛书”之一湖南科技出版 社2001年6月版)。清华大学科学史教授刘兵对这本书作了积极推荐,他认为这 本书讨论了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的负面效应,本书作者对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秉 持的批判态度,对人类有“预警”作用。然而,方舟子和清华大学教授赵南元却 激烈反对这本书参评,他们认为这本书“是典型的反科学、伪科学著作”。方舟 子提出,达尔文学说和分子遗传学是现代生物学的两大支柱,而该书作者从自己 的信仰出发,谩骂它们是“用来剥削、压迫和迷惑人民以及破坏地球与在地球上 生长绵延的生物的”坏科学。方舟子还称:“我还找到她一篇吹捧中医经络理论、 攻击现代医学的演讲。” 类似的思想交锋,在最终获奖的一些图书的评奖过程中也数度出现。如对 《交界——江晓原的思想轨迹》(穆小文著,“鸭嘴兽三思访真丛书”之一河北 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一书,一种意见认为,这本书是对科学文化人生活、 思想经历的描述,类似传记,书中未涉及具体的科学知识介绍,不能称其为“科 普”。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对科学文化人的介绍,是“让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 内容,可以使读者对科学活动本身产生亲和感觉,这本书“当然是一本科普好 书”。 对《昆虫记》的获奖,也存在不同意见。有人提出,《昆虫记》是一部文艺 作品,不应该参评;而更多的人认为,“法布尔的永恒价值并不来自于对那些小 小昆虫的零部件和结构准确无误的描述,而来自于那种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敬重、 喜爱和感激之情。”《昆虫记》“是一部科学考察报告”,这本书激发几代人对 科学的兴趣,然而直到今年才由花城出版社推出全集,它的获奖是当之无愧的。 另外,对《西方科学的起源》、《艺术与物理学》、《物理学:基本概念及 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美]霍布森著秦克诚等译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年10月 版)三本书的获奖也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有人提出,这三本书应属学术专著, 尤其是《物理学:基本概念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一书,在国外,原著是作为 高校文科教材使用的,怎么能参加“科普”好书的评选呢?但持肯定意见的人认 为,《西方科学的起源》“在一个综合的文化背景中论述西方科学的起源,显示 了科学史的有机脉络,显示了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动态的关联。”这本书的语言流 畅,深入浅出,当作一本科普书阅读,“也未尝不可”。至于《艺术与物理学》 一书,它“全面描述了艺术与物理学这两个差异巨大的人类文化领域中存在的平 行关系,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人以诸多启发。”这些图书是值得向读 者推荐的“科普好书”。 如何理解针对具体图书出现的意见分歧呢?记者在对一些专家的采访中,得 到最多的回答是:这归究于专家学者对“科普”认识上的差异,此次评奖活动, 借对年度科普书的一次集中检视,引发了传统科普观念与“新科普”观念的“大 碰撞”。 “我们不一定要成为艺术家,但是我们可以欣赏艺术的美;同样,我们不一 定要成为科学家,但不妨碍我们欣赏科学中的美。”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卡尔·萨 根在《魔鬼出没的世界》一书中的这句话,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博士田松 用来表述他对“新科普”的理解。田松认为,今天应该让更多的人认识“新科普” 的概念,“新科普”与传统意义上的科普的不同,在于它不强调具体的科学知识, 而将重心放在传播的过程,侧重讲述科学家在从事科学活动中的乐趣。“新科普” 旨在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让公众对科学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让公众理解科 学”。 本届科普好书的评选,再次暴露出国内科普原创力量薄弱的“老问题”。在 获奖作品中,一等奖作品只有陈省身著《九十初度说数学》、徐星著《未亡的恐 龙》2本。二等奖作品中,原创的也只有7种。追根溯源,一些专家提出,中国科 普作家中普遍存在“精通科学”而讷于表达的情况,而科普观念上存在的“障 碍”,也许是我们科普创作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