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域 FRONTIERS [美]艾萨克·阿西莫夫 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9.12 扫描,校对:异调 基础科学新疆域(FRONTIERS OF SCIENCE),朱宝如 译 两种乌有 198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人——利昂·莱德曼 (Leon Lederman)、梅尔文·施瓦茨(Melvin Schwartz)以及杰克 ·斯坦伯格(Jack Steinberger),以表彰他们在一种亚原子粒子方 面所做的工作。这种粒子对于它们要经过的任何东西来说,都“如入 无人之境”。 这种粒子叫“中微子”。它既无质量,又不带电荷。它们对于任 何物质都毫不在意,以至于可以穿越数万亿英里厚的铅块,而只有极 少数几个被挡住。几位获奖物理学家对于这些“乌有”粒子的研究工 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 当时,他们对“弱相互作用”感兴趣,这是粒子相互作用的四种 方式中的一种。引力相互作用把宇宙维系在一起;强相互作用把原子 核维系在一起;电磁相互作用把原子和分子维系在一起;而弱相互作 用可以使有些原子核发生衰变。 研究弱相互作用是十分困难的,施瓦茨认为,研究弱相互作用的 途径是利用中微子束。中微子只参与弱相互作用。这就是它们能“如 入无人之境”地穿越一般物质的主要原因。 但是,该如何产生中微子束呢?一种办法是先从一束质子开始, 质子有质量并带有电荷,很容易把它加速到高能状态。让这样的一束 质子去撞击其他物质,从而产生一束密集的高能粒子,其中就有“π 介子”,它会很快地衰变为另一种叫做“μ子”的粒子和中微子。 莱德曼、施瓦茨和斯坦伯格一起研究这种粒子束。他们让粒子束 打到钢甲板上,这些钢甲板取自一艘被拆卸的战舰,堆在一起有33英 尺厚。除了中微子外的所有粒于都被挡住了。这样,在钢甲板的另一 侧,实验者就得到了一束完全由中微子组成的粒子束。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为了利用中微子束,弄明白弱相互作用是怎 样起作用的,就必须使中微子被物质吸收并且发生变化。中微子可以 贯穿物质,但并非总是如此。由数万亿个中微子组成的粒子束,其中 绝大部分将会穿过物质,但是约有几十个中微子会被挡住。 正由于如此,才有可能对中微子本身进行研究。我们需要了解的 第一件事是各类中微子之间有什么差异。 中微子的形成有两条途径。当一个π介子衰变成一个μ子时,便 生成一个中微子,当一个μ子衰变成一个电子时,生成另一个中微子。 这样,便存在两类中微子:伴随着μ子产生的一种“μ子中微子”和 伴随着电子产生的“电子中微子”。 在已知的所有方面,μ子都与电子完全相同,但有一点例外。这 就是μ子大约要比电子重200倍,是一个“重电子”。然而,μ子中微 子与电子中微子却并不存在那么大的差异。在物理学家所作的每一项 测量中,两者都完全一样。这是否意味着两者实际上是完全相同的粒 子呢? 三位物理学家决定尝试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采用所产生的中微子 束进行研究,这一工作现在被称为“两种中微子实验”。中微子束是 由μ子中微子组成,因为它们全都是跟μ子相伴而生成的。现在,当 这些中微子被物质吸收时,它们应该会生成μ子。 如果μ子中微子是单独的一类粒子,即它与电子中微子不同,那 么,结果只会生成μ子。另一方面,如果μ子中微子与电子中微子是 同一种粒子,那么中微子束应该同时会产生电子与μ子,并且,极有 可能两者数目相等。 莱德曼、施瓦茨与斯坦伯格用中微子束不断轰击目标物体,达八 个月之久。难以计数的数千亿个μ子中微子撞击着目标物体,在这八 个月中,正好有50个中微子被挡住,而每一个都生成了一个μ子。 这就澄清了一个事实:μ子中微子与电子中微子是相互不同的独 立粒子。然而,至今物理学家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们的不同。 它们的所有可以测量到的性质似乎是完全相同的,但是,不知什么原 因科学家还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而其他亚原子粒子用某种方法能够 区分。这意味着存在两种“乌有”,两种不同的“乌有”。 实际上,事情比这还要糟。在两种中微子实验过了大约12年后, 我们还要考虑到第三种中微子,即“τ子中微子”。据推测,它与另 两种中微子中的任一种都不相同。这就使得我们面对着三种“乌有”, 它们在某些我们还不知道的方面互有差异。 无论如何,这种未知的差别,对于构建一个关于物质基本结构的 精妙理论,是十分重要的。因而,两种中微子实验完全有资格获得诺 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