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域 FRONTIERS [美]艾萨克·阿西莫夫 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9.12 扫描,校对:异调 宇宙学新疆域(FRONTIERS OF UNIVERSE),卞毓麟 何妙福 译 中介天体和短缺质量 天文学家知道恒星的情况,也知道行星的情况,但他们现今忙着 寻找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天体。这类天体显得太小了,不能作为恒星; 却又显得太大了,不能作为行星。这是些很难以捉摸的天体,然而它 们的存在——要是它们真的存在的话——会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们了解得最清楚的恒星便是我们的太阳,而我们也知道 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太阳的质量,即它含有的物质的数量,约为木星 质量的1000倍。 太阳拥有如此大的质量,以至其核心的氢原子在非常高的温度下 破碎而挤压在一起,于是经历核聚变。由此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 是为什么太阳会发光,而且几十亿年来一直在闪耀着。木星的确还不 够大,因而不能使其核心的原子挤压生热而引起核聚变。它是太冷了, 本身不能发光;只是由于它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到它。 当然,恒星大小不等。恒星越大,其核心产生的能量越多,因而 它显得越亮和越热。有些恒星的质量可达到太阳质量的大约60倍。另 一方面,比太阳小的恒星则更暗和更冷。有的恒星的质量可能只有太 阳质量的十分之一。 我们所见的最小恒星是仅仅红热的恒星,因此被称为“红矮星”。 它们显得太暗了,在远距离处我们看不到它们,所以只有当它们离我 们没有多少光年远时,才能进行彻底的研究。最小的红矮星的质量可 能仅为木星质量的100倍左右。 如果一颗红矮星显得如此之小,以至它简直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 使它本身发出任何可见光的话,那么它也许可称为“黑矮星”。木星 也许可看作这样的一颗黑矮星。地球以及我们所知的所有其他行星也 许都可这样认为。 但如在太空里形成的天体的质量比木星质量大,而比红矮星的质 量小——比如说为木星质量的10—80倍的话,情况将会怎么样呢?它 们的质量还不足以产生氢聚变,因而不能像恒星、即使像一颗暗星那 样发光。另一方面,它们的质量也许大到足以引起与寻常氢聚变不同 的某些形式的核反应。要不然它们的引力也许大到足以全靠自身把它 们加热到能辐射少量能量的程度。 此类中介天体可能会产生很暗的红光。它们或许也会产生大量我 们眼睛所不能见而仪器能测出的低能量红外光。此类天体不该十分暗, 所以现被称为“棕矮星”(这是个拙劣的名字,因为它们实际不呈棕 色;它们应更恰当地称为“红外矮星”)。 较小的恒星比之于大恒星显得更普通。大质量恒星是很少的,即 使像太阳那样中等大小的恒星在数量上也相对较少。所有亮得足以发 光的恒星中至少有四分之三属红矮星。由此可见,更小的棕矮星确实 应是很普通的。 如果是这样,这就很重要。天文学家多年来已经知道星系似乎具 有比由我们在其中看到的恒星所能说明的质量大得多的质量,这便叫 作“短缺质量之谜”。然而,如果每个星系(包括我们自己的银河系) 拥有大量我们不可见的棕矮星的话,这便能说明,要不是全部,至少 部分的短缺质量。这种附加质量的证实便会加强我们关于宇宙未来发 展和最终命运的理论。 另一方面,有可能恒星形成的机制使得其质量为木星质量的10~ 80倍的天体无法形成。假使那样的话,要解释短缺质量之谜便变得困 难得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天文学家正寻找着棕矮星存在的任何迹 象。近年来,已有棕矮星的报道,但迄今为止,这些报道都被证明是 有些言之过早。 看来最适合查看的地方应是比较靠近目前正在积极形成恒星的天 区,在那里也许能探测到新的年轻恒星。其中有些天体可能足够小而 成为棕矮星。在金牛座有这样一个区域,而今年初,纽约罗彻斯特大 学以威廉·福里斯特(William Forrest)为首的天文学家小组报道了 已在那里探测到可能是棕矮星的天体。 这些天体发出长波辐射,可以为仪器测量到,而且它们似乎不绕 普通恒星旋转,因此它们不是反射恒星辐射的行星。它们是独立的天 体。福里斯特估算这些棕矮星的质量可能为木星质量的5~15倍。而且, 鉴于在一个微小的天区里就发现七个这类天体的事实,他估计在这个 区域对每一颗普通恒星来说可能至少有100颗棕矮星。要是这一点被证 实,同时要是认为在别的天区也是如此的话,那么短缺质量之谜或许 已经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