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悲哀与愤懑 鲁孜 读了上海交大2001年录取新生的相关报道后,本来想深深地吸上一口烟然后再长长 地吁上一口气罢了。况且于己而言,索然追怀就象根除不了吸烟的恶习,已经久 矣。但是,忽然又跑出个《一考生的妈妈求教各界》,这叫人无论如何也平静不 起来。 从1977年始,中国高考又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期间的巨大变化也是很难三言两 语述及的。但是,不管变化有多少,有个不争的事实就是,高考依然是改变个人 命运的主渠道,现在尤盛。事实上,我们也很难想象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不经过深 造能够就业(无论是高中生或初中生);很难想象,一个农村孩子如果没有高考 这条路,会摆脱农民的身份(当然不是贬低农民,只是城乡差别多已不愿“承接 父业”)。也正是这个原因,全国上下,莘莘学子,不管自己的祖坟有没有那根 草,总要在“黑七月”来一次大比拼,这是决定命运的时刻啊,这个时刻也是眷 眷父母心的所向所指。尤其后者,我们且不用说从孩子入托、小学直到高考,家 长扔下一切成群结队地候集在校门两侧;不用说父母庇颠庇颠地跟着孩子一会儿 进这个兴趣班,一会儿到那个补习班。单就抚养一个孩子,不论你是否下岗,不 论你是城里乡下那要花费多少——怀孕期6000-25000元;学龄前每月300-600元;中 小学每月200-800元……这可是一组呕心沥血令人感动的数字啊。一个答案,为了 让子女沿着马克思所说的那条崎岖小路到达光辉的顶点。 然而时下这个光辉的顶点再不象从前了。首先是升学率大大提高、其次是文凭泛 滥(不算各类成人后续教育,只要暑假到任何一所中学门口,就能见到五颜六色 的招生大旗)、其次是人为因素、再其次是不包分配……于是就出现了择校上的 大比拼,不是有资料表明清华、北大的学子择业面是1:8-10,甚至学生没毕业就 被“抢劫”一空吗?不是说其它知名院校的毕业生也不用托关系、花大钱,就能 很容易地进入白领阶层吗……? 其实比拼不仅仅体现在高考,从小学就已经开始。如1998年北京推行小学升初中的 电脑派校制,初衷是为了取消名、差校的区别,减轻学生升学负担,公平地按居 住地入学。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倒成了你成绩好,没权没钱,几乎就丧失了进 好学校的权利。有关这些我们还可从一些重点中学的初中新生构成去分析:资优 生,他们参加过学校举办的有偿培训班或者是单位高额赞助过;关系生,教工及 各关系户子女……总之,最终占有稀缺教育资源者除了少数靠个人成绩以外,多 数是权力、金钱、关系网的产物。由此推及,有着一考定终生传统的中国,把握 学生命脉的大学出现递条子接条子,足以见怪不怪了。 另一方面,从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构成单元来看,它一样要以它特有的资源换取 各类所需,正如有些家长语,什么也要。这倒不是为招生黑幕去辩护,而正是要 说明,随着金钱、权力、人际关系的大量涌入,这些被称作净土、被视为殿堂的 圣地出现了不公正的事实,令人悲哀愤懑已是必然,也确实面临着一个被“铲除” 的问题。所幸,今年6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中央领导已经要求:“教育部门要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严格的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和公示制度,坚决杜绝考试招 生中的舞弊等腐败现象。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 响和带动学生,以自己的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热爱……”所幸, “中国社会之还有希望,就在于非既得利益者在发现腐败现象后,还会忿忿不平, 不象某些国家,腐败早已成了合理现象,非既得利益者只有羡慕,没有愤慨。” (《不仅仅是上海交大的问题》方舟子) 让我们怀着朴素的愿望祈祷吧——有着光荣传统而又令人神往的知名学府,当你 们不得不接条子,当你们接完那些条子,可要给品学兼优的学生、给分配到外地 的弥足珍贵的有限配额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啊。 完稿于二○○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