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用理性和知识考察新闻源 ——再谈识别假新闻 陈力丹   刚给《新闻记者》写完一篇分析假新闻的文章(载《新闻记者》2002年第2 期),又从2002年1月25日的网上,看到一条被人们点击次数颇高的新闻:“今 年39岁的广东梅州市蕉岭县农民王来生八年磨一剑,完成论证‘哥德巴赫猜想’ 的论文,受到国际社会重视。”这使我想到看报时剪下来的另一条新闻,即2001 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的《敢峰就哥德巴赫猜想发表论文》 (我原计划就这条“新闻”说几句)。这条新闻根据人民日报出版社新近出版的 《教育世纪》第一辑里收入的一篇文章《直取“1+1”之探索——用演义数论对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报道一个叫敢峰的人如何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还把他 解决这一问题的数学公式(仅四行)公布在报纸上。虽然最后有一句话“这个证 明能否成立,尚有待数学界进一步研究”,但是发表它的行为本身,至少认为这 是一种有分量、可以值得讨论的证明过程。它比近一个月后的网上同类新闻,口 气算是谨慎些。   一个260年没有解决的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现在一下子有人出来说:我解 决了!没有任何权威的数学研究机构宣布它,或宣称承认的机构,写新闻的人也 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和是否真的权威,只有“发明人”在那里自我鼓吹。在这个 时候,新闻的作者和媒体的编者需要想想,你的知识能够判断这类问题吗?如果 不能,在信息沟通如此方便的当今社会,向权威研究机构查证一下或查实一下, 这是相当容易的事情。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步,经常没人来做,于是这种科 学方面的假新闻便经常重演。例如关于永动机、水变油的新闻,在得到科学的澄 清之后几年,总会有媒体再次报道和转载以另外的形式出现的这类假新闻。关于 解破“1+1”的新闻,我印象里,很多年前也被较小的媒体报道过,只是传播范 围有限,而且很快被澄清了。   这次又出现这类假新闻,一是广泛传播的网上新闻,一是中央级大报海外版 的新闻,我实在为我们新闻业界的科学素养担心。这不是说我们的记者和编辑必 须懂得各种具体的科学,而是要求在遇到关于科学问题的新闻源时,有判断事物 的理性,不能仅凭那种“眼见为实”的经验。所谓理性,指的是理论思维,“没 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 系都无法了解。……经验主义蔑视辩证法便受到这样的惩罚,连某些最清醒的经 验主义者也陷入最荒唐的迷信中”。(恩格斯语)这里的要求并不高,不能看到 当事人拿出满屋子的计算手稿或自己也看不懂的推理公式,就轻易相信什么。世 界上没有神和必须用神来解释的东西、不可能有永动机、水不会变成油、哥德巴 赫猜想不会那么轻易被解,这样的信念总要有吧?恩格斯谈到的人的思维的至上 性和有限性的矛盾,以及一些基本的唯物主义道理,还是要有的。我们天天讲的 马克思主义不应是那些套话和空话,最根本的是唯物主义的、尊重科学的世界观。   现在回到哥德巴赫猜想的问题上来。这一猜想自1742年被提出以来,最接近 解决的、被世界公认的研究成果,是陈景润于1966年完成的,他的成果被俗称为 “1+2”。但最终证明“1+1”,目前还不具备条件。现在被报道的所谓破解这 一猜想的新闻,一会儿是这个人,一会儿是那个人,当事人都是业余数学爱好者。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的陆柱家研究员指出:“可以负责任地说,哥 德巴赫猜想不仅业余学术爱好者做不出来,就是数论专家在没有采用新方法之前 也是不可能证明的。”但是,现在该所和全国各地的数学专家,不断收到宣称解 决了这一猜想的论文,即使回信告之问题所在,还是有人不断寄来。这些论文, 据陆研究员说,几乎没有一篇是有价值的。网上那条新闻的当事人王来生,把他 收到美国、匈牙利、英国杂志编辑部礼仪性质的稿件收到通知书或感谢信,当成 了“国际承认”,看来连投稿的经验也没有。而在他再三恳求下,经校方推荐, 看过他论文的福州大学数学系教授谭宜家,当即告诉他要打好数学的基础,因为 他只有初等数学的知识,没有正规高等数学的训练。然而,这则新闻却宣称“组 成了以谭宜家为主的专家教授组对其语言进行论证和完善”。谭得知这条新闻时 极为惊异,批评道:“这篇报道怎么如此不负责任呢?”   不论是网上那条新闻,还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那条新闻,除了记者 和编辑丧失判断事物的理性外,还有一种盲目的民族自尊心理支持着。似乎中国 人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就如何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这种观念本身不是长“志 气”,而是显“稚气”。科学是不分国家和民族的,不论谁破解了科学的难题, 都是人类智慧的胜利,都值得庆贺。如果受盲目的民族自尊心驱使采写新闻,我 们可能还会制造出更多的异质同构的假新闻来。   在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上篇文章的观点:当问题涉及科学暂时无能为力的 地方、科学探索感到困难的地方、随机性复杂和因果关系复杂的地方、人们渴望 健康和幸福的地方,突然有人宣布一下子解决了问题,新闻提供的事实越精彩, 即报道中矛盾越集中,事实越典型,越有高度的情感或趣味,就越要冷静。往往 在这种时候,更要查实,否则,假新闻出现的频率会很高;即使不是假新闻,出 现的报道差错也会较多。   令人高兴的是,就在网上那条关于王来生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假新闻出现的 第二天,《北京晚报》发表记者蔡文清的通讯《“哥德巴赫”不断被猜测》,对 网上那条新闻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查实,逐一澄清,揭示了事实的真相。这样揭露 假新闻的新闻,看来现在特别值得提倡。它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冲突性和异常 性),又给人以科学的认识,无形中提高了读者辨别假新闻的能力。现在媒体竞 争中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在有限的新闻中,好的卖点难抓。如果针对那些社会上 或媒体上出现的假新闻,及时写一些这样的揭露性新闻,舆论导向的效果一定会 不错,也可能成为媒体的一个卖点,这也是一种“双赢”。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