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忘了我是谁——陈惠雄《人本经济学原理》读后   ——兼论什么是经济学 clx   台湾文学大师李敖先生写过一首民歌,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看了心里都是你,忘了我是谁。”近读陈惠雄老师《人本经济学原 理》,只读了序言部分,其“眉眼”之间流露的一种东西使这几句歌词就莫名其 妙地从心底冒了出来,遂不再往下看,生怕“忘了我是谁”。   虽然只看了序言部分的几十页,已深深感到,陈惠雄老师作为《人本经济学 原理》的作者,早已进入“忘了我是谁”的“境界”(用陈老师的话说,应该叫 “层次”)。“人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如果有谁想通过学习陈老师的《人本经济学原理》来达到 超越经济学的渴望,一定不要“忘了你是谁”。   “人本”一词溯源   “人本”一词并不新鲜,《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有 词条“人本主义”:亦称人本学,泛指任何以人为中心的学说,以区别以神为中 心的神本主义。在哲学上,通常指抽去人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而把人仅 仅看作一种生物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主要代表为德国费尔巴哈……俄国车 尔尼雪夫斯基也把他的唯物主义学说称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只是关于唯物主 义的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列宁全集》第55卷第58页),在当时反对宗教 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起到一定作用。   再看《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关于“人 本主义”的解释: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一译“人本学”。希腊文词源 antropos和logos,意为人和学说。通常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升华的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以十九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和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 代表……他们都反对把灵魂和肉体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反对把灵魂视作第一 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人本主义一词被某些唯心主义哲 学家所歪曲,如德国现象学者谢勒(Max Scheler,1874-1928) 和法西斯主 义理论家克拉格斯(Ludwig Klages,1872-1956),就侈谈“哲学的人本主义” 或以“肉体和灵魂的统一体”为对象的“人本学”或“性格学”。他们所说的 “人本主义”,是一种宣扬非理性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唯心主义理论。   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如果陈老师的“人本经济学”中的“人本”即上面 的“人本主义”的“人本”,必非陈老师所愿,如果“人本”一词再无其他解释, 陈老师以“人本”修饰其“经济学原理”时,必定是望文生义,把“人本”简单 的解释成“以人为本”了,我初读此书时也是这样理解的。   按照陈老师书中的意思,似乎用“人文”一词更合适,因为人文主义作为欧 洲资产阶级最早的反封建思潮,提倡属于人的东西和以人为中心,其内容包括: 肯定现世人生的意义,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提出各项解放,要求个性自由;相 信人力的伟大,称颂人性的完美和崇高;推重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主张运 用人的知识来造福人生。(以上讨论参见《简明社会科学词典》词条“人文主 义”)。陈老师给大学本科生开过一门课叫做“快乐的经济学”,可见,其“经 济学原理”用“人文”修饰比用“人本”修饰合适,但陈老师为何舍“人文”而 用“人本”确实不得而知,作为后来者,这里我也不敢冒昧揣测。   “人本经济学”的修辞分析   按照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定义,名词对名词的修饰可以表示两个名词之间的偏 正关系和联合关系,如“父亲母亲”、“生物历史”等,陈老师把“人本经济学” 作为一个学科(人本学科或经济学科),“人本”和“经济学”两个名词的关系 应该是偏正关系,即用“人本”修饰“经济学”。按照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定义, 偏正关系又可分为领属关系和非领属关系,区别的方法是在两个名词中间加“的” 字,如果意思改变,则是领属关系,如“苏联朋友”和“苏联的朋友”不同, “孩子脾气”和“孩子的脾气”不同,这时两个名词的都有领属关系,同样, “历史事实”和“历史的事实”,“木头房子”和“木头的房子”意思基本相同, 这时两个名词之间的关系只是偏正的修饰关系。现在我们看“人本经济学”和 “人本的经济学”意思一样吗?“人本”和“经济学”两个名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或非领属关系,恐怕只有陈老师能说清。(以上关于修辞方面的讨论参见《现代 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9月第1版)   “人本经济学”一词作为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是经济学,按照逻辑学的常 识,任何名词如果加修饰语,则其外延变小,内涵变丰富,按照这一逻辑推理, “人本经济学”似乎应该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像“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但陈老师的“人本经济学”似乎不 甘于此(见第44页:我写下此书,不奢想它能产生“凯恩斯革命”那样的效果, 只想把人们带入一个快乐的、真正探寻经济学“真际”本质的时代。--这是典 型的“忘了我是谁”的症状),而是要成为超过以往所有经济学的学科,按照陈 老师的说法,是更高层次的经济学。除此之外,用一个哲学名词修饰经济学,并 要说明其原理,即这一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会是经济学的原理呢?还是哲学的原 理?陈老师是否故意忽略了这一简单的逻辑问题?   “人本经济学原理”的逻辑分析   “人本经济学”既然在修辞学和逻辑学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似乎已经决定了 “人本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科已经很难服人了,但如果讨论就此打住,陈老 师必定不服气,对读者也没有一个完整的交代,而且我自己也有一种言犹未尽的 感觉,因为我看了陈老师的《人本经济学原理》序言部分(我只读了这部分)后, 关于这个序言,我还有话要说。只读序言而评其书,并非不可能,古人早就有 “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的经验之谈。   陈老师提出“人本经济学”的初衷,在于根据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的关于人 的精神境界的论述。冯友兰先生认为,一个人“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 义合成个人的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 界划分为四个概括的等级。从最低说起,他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 界,天地境界。”(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第 二版,下同。)陈老师对此结论的引用大致不差,但冯友兰先生在提出人生的境 界这一论述的同时,还同时提出了划分人生境界的标准,“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 强调,为了成为圣人, 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 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 的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 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 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中国哲学简史》)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人的 境界并不决定于他所做的事,而决定于他做事时的思想状态,研究经济学的境界, 同样不决定于研究的是不是“人本经济学”,而是你在研究经济学时的心境和思 维方式。   我在南京大学读书时,有一位教授,虽然我已经记不起他的名字了,但他讲 的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的一番话,我却始终记得很清楚,大意是:任何非科 学的东西,大到一套理论,小到一条定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不引人 人注目的地方,都有一个小小的“跳跃”,到这小小的“跳跃”就是从真的事实 (原因),到假的结论的“跳跃”,找到这小小的“跳跃”,就很容易区分科学 的和非科学的东西。   首先,我们来看陈老师的《人本经济学原理》的一个大的跳跃,“……随之 而来的是生产过剩、贫富对立、发展停滞、通货膨胀、财政赤字、金融危机、环 境污染、荒漠化、投机诈骗等一系列与现代文明相联系的新矛盾发生了……” (第3页),诸如此类的跨学科的陈述仅在“序论”部分就有许多,陈老师以此 来说明以往的经济学,甚至科学研究的缺陷,但如果我们仔细看,就会发现,陈 老师列举的事实中,有的是经济学问题,有的虽与经济学有关,但已经超出经济 学研究的范围了,而陈老师解决这些难题的答案就是“人本经济学”(古人有所 谓“风吹皱一池春水,干卿甚事?”的说法),这是贯穿于整个“绪论”部分的 一个跳跃。(此书“绪论”后面的部分我没有看,但我想此类跳跃一定还会有)   其次,小的跳跃同样很多,如“任何一位步入经济学殿堂的学子,都必须清 楚为人类提供快乐”(第3页);“真正认识人类自身的状况,对人类的经济行 为作出合理的判断,并提高经济学研究的境界”(第5页);“人类境界的每一 次进步,都给经济学的发展和现实经济问题的解决带来的机遇”(第11页); “人类的消费需求,引起了人类的生产活动,生产能力的大小制约着可供分配的 国民收入,分配收入的多少又规定了交换的规模与水平,从而最终制约着居民消 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变换着人生的快乐与痛苦”(第24页),等等。之所以把这 些称之为“跳跃”,是因为这些陈述或者是没有因果没有必然性,或者是因、果 的内容分属不同的学科。   如果开篇就这样“跳跃”,很容易注意到,所以陈老师为了做到“以理服 人”,还特意借用或新造了许多名词,用一句俗话说,就是“把水搅浑”。如 “巨系统”、“意义世界”、“功利函数”、“佛教经济学”、“并合”、“全 消费概念”、“成本的成本”、“天人共富”、“人学化”、“层序性”、“真 际”(见第1-45页)。用这种办法还造了许多句子,如“人生境界状况存在的 时间序列发展性”(第7页);“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内的经济学将是一种将变 量考虑得更为充分的成本更小化的效用更大化的经济学说”(第14页);“其结 果,先是天被人毁,人毁至极,终被是人被天灭”(第24页,从上下文分析,陈 老师好象把“天”和“自然界”两各概念弄混了,或者他干脆就想偷换概念)。   综上所述,我认为《人本经济学原理》并无实质内容,所以我读完绪论部分 就决定不再浪费时间了,不过我想《人本经济学原理》也不是毫无用处,因为如 果用计算机文字编辑软件中的“查找并替换”功能,把“经济学”替换成“物理 学”、“生态学”、“天文学”、“建筑学”等一系列名称,即可立刻创造出相 应的“超”学科--“人本物理学”、“人本生态学”、“人本天文学”和 “人本建筑学”。对了,如果陈老师可能会说他的“人本经济学”之“人本”非 《辞海》或《简明社会科学词典》解释的“人本主义”之“人本”,可以用此办 法另出一本专著来说明之,叫做“《人本人本学原理》”。   本人经济学观点   对于“经济学是什么”的问题,以我现在的水平,一定要说,肯定是胡说, 所以,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我只能对前人的一些说法选择“同意”或“不同意” 而已。   凯恩斯认为,“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技巧,以及分析问题的工具与方 法”。它能帮助人们得出正确结论,作出明智决策。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 分支,研究人类的行为-在市场联系中的人类行为,它研究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投入品如何在生产中互相联系?同时还涉及更大的一组问题,即:市场来自何方, 它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惟一途径吗?不同于市场的选择是什么?它们如何运行?既 然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那经济学的理论及经济学的研究注定是“与时 俱进”的,注定要以最先进的文化,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促进最先进的生产 力的发展。   也许我成不了经济学家,但我希望我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不论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如何地越来越科学化,各式各样的经济学理论似乎总 免不不了出错,甚至出大错。与真正的自然科学相比,经济学不能完全准确地反 映社会经济的客观现实及其规律,更不能正确地预测经济形势的未来(《读书》 1999年第10期《经济学的悲哀》叶江)。因为作为一门科学,经济学更多地依靠 逻辑推理,而不能靠实验经验来进行研究。由于任何经学理论和模型都不是来自 实验室,也不可能放入实验室进行反复的实验,因此经济学实际上依靠的是前人 的经验,通过逻辑推导,从过去的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因果现象来确立理论。 经济学的这一缺乏实验基础的特点,决定了经济学不可能如同自然科学那样形成 真正的科学理论或通常人们所说的公理。   然而,人们最容易掉进的陷阱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看见一点东西就忍不 住发一通宏观的议论,用那点芝麻来说明跟它本不相干的西瓜。所以,我认为, 学好经济学,首先要多读书,读好书。其实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学其他学科也 是如此,但由于经济学是社会科学,其理论会随社会进步而不断更新,读书对学 好经济学似乎更重要。其次,学好数学。数学虽然不能解决经济学的全部问题, 但我们能到那儿去找解决全部经济学问题的科学工具呢?学好数学,经济学院的 张凤林教授说过,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数学在经济学当中的应用,可以培养一个人 科学思维能力,同时,由于经济学是对人类经济行为的解释,所以经济学研究往 往存在一些主观性,应用数学,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在经济学研究过程中的主观 性,数学本身不会决定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最后,用毛主席的话说,要理论联系 实际,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是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出世”是手段,“入世”(是传统意义上的入世,不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那个“入世”)才是目的,所以说,现实世界是什么层次的,我们就应该研究什 么层次的经济学(“层次”是借用陈惠雄老师的),至于我自己的人生境界,我 想与我研究的经济学没有关系,至少是没有直接关系。但我觉得古人所谓“心出 三界外,身在五行中”的说法,从消极的方面理解,是一种无奈,但从积极的方 面理解,则是一种“经邦济世”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心和勇气。如果研究 经济学一定要讲层次的话,我倒是喜欢这种层次。   经济学是什么?   如果现在就让我给经济学做一个科学的定义,而且我又真的这样做了,那我 也是“忘了我是谁”了。不过,关于经济学,我倒有一些浪漫的想法,也许可以 做这篇文章的结尾。   经济学也许是四季如春的科学果园中的一棵果树(当然,果园里还有别的果 树,如人本学,生物学……),枝繁叶茂,不时地绽放光彩夺目的花朵,结出美 味可口的果实。   在这热闹的果园中,有人愿意选择做一只蝉,用几年的时间在地下吸吮大树 的营养,然后破土而出,在枝头欢唱,让别人以为他们唱的就是经济学,其实不 然,他们唱的无非是“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了心里都是你,忘了我是 谁……”,或者“都是你的错,是你爱上我,让我不知不觉满足被爱的虚 荣……”,有的甚至在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然而,“这是怎样的妄想 啊!”   如果经济学是一棵大树,我愿是一滴水,一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雨水,我思维的分子会遍布大树的每个角落,从树根,到树干,从树枝,到树 叶,从花蕊到果实,也许永远没有人看到我,但我确实存在,这也许是全部的生 命意义所在。   如果经济学是一棵大树,我愿是一滴水,如果幸运的话,我愿做最大那颗果 实上的最晶莹的一滴露水,这样,在人们赞美大树,赞美果实的时候会看到我, 尽管这会很短暂。但“如何在我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你,为此,我要在佛的面前祈 祷五百年……”。   如果经济学是一棵大树,我愿是一滴水,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是,就是和 你一起慢慢变老……” (XYS200302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