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闹剧揭密:一个“美男作家”的诞生 尹小强 文化先锋网   1、两封神秘来信:谁是“美男作家”的始作俑者   时间:2003年11月4日   地点:上海市徐汇区   人物: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K   一天,K的信箱里奇怪地收到了一封来自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来信。这是一封 被群发的信件,发件人的地址是changjiangwenyi@hb.wh.com,显然,这是长江 文艺出版社的电邮地址。信里包含着三篇新闻统发稿,题头上标有【长江文艺社 供稿;请支持发稿】字样,其中第一篇署名邓凡一的文章,标题为《2004年出版 界选秀战提前引爆――长江文艺第一秀锁定葛红兵『沙床』》,就在该文的第二 自然段中,出现了“因其长相俊秀,有‘美男作家’之称,被认为是国内少有的 具明星气质的作家之一”的字样。在另一篇没有署名的文章《“学者作家化”卷 土重来?》一文中,作者进一步渲染葛红兵的“脸蛋”说:   相比起余秋雨来,葛红兵似乎要更为“明星化”一些,他因为长相俊秀而被 一些媒体戏称为“美男作家”、“美男学者”。对于葛红兵的这一明星味实足的 称呼,同为学者的郝雨笑言:所谓的“美男作家”的称呼完全是“自然灾害”所 至。谁让他爹妈把他生得那么一副“帅哥”面孔呢?好好的一个很有深度的学者, 却那么一张小白脸,绝没有当年的鲁迅一流那样的看上去就是整日地苦苦思索的 样子。即使在他的一些书的封面上他总是愿意把那张一手托腮做深思状的照片放 上去,可那张小白脸就是让人一看就显得太“帅哥”相了。这就让他又是“美 男”,又是学者,又是作家,还是教授和评论家,自然就格外引人注目。   该文虽然没有署名,却是用Word软件书写和存档。记者在其文本属性中查到 了作者的视窗注册代码:“lrm”,其单位是“shanghai daxue”,这显然是葛 红兵的所在单位――上海大学的拼音。以后,当这篇文章出现在“网易”文化频 道里时,上面终于出现了一个名字:李瑞铭。这也就意味着这位来自上海大学的 作者以及葛红兵在上海大学的同事郝雨,在《沙床》面市之前,就提前知道了作 品与“美男作家”命名有关。   这封来自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信件及其所含的两篇文章,无疑就是后来在媒体 上广泛出现的“美男作家”一词的真正源头。   K觉得这是发件人误把他当作媒体编辑的缘故。但他对信中提供的资讯内容 发生了兴趣。看到“美男作家”赫然在目的四个字,他不禁哈哈大笑了起来,在 当天的晚餐上,他把这个消息当作笑话告诉了饭桌上的朋友们。在座的多是文坛 批评界人士。他们也收到了内容完全相同的信件。   次日,K打开电脑,却意外地发现了来自葛红兵本人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 道――   因我的疏忽,可能使您--我的朋友今天上午收到了您本无意接收的邮件。 为此我感到非常抱歉。我已经意识到这个疏忽并通知有关发件人纠正。再次抱歉。 葛红兵上。   这个奇怪的信件,把长江文艺出版社和葛红兵紧密地捆绑到了一起。耐人寻 味的是,长江文艺发出的信件,为什么需要葛红兵出面来道歉?只有一个逻辑解 释,那就是这是一个双方共同策划的炒作行动,其中,葛红兵不仅向出版社提供 了上海大学作者有关“美男作家”的文章,而且也提供了他所拥有所有E-mail 地址,这表明葛红兵完全了解信件的内容,并且参与了“美男作家”事件的炒作 策划。“道歉”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基于一次偶然的技术错误:把信件发到了不 该发的地点。   就在K收到此信的同时,国内近百个媒体编辑和作者,都收到了这三篇新闻 稿。K后来才看到,这些个由葛教授参与组织的稿件,很快出现在许多报纸的文 化版面上。其中“美男作家”四个字经过媒体强化,变得更加声势浩大。   上述事实表明,葛红兵本人,正是“美男作家”一词的始作俑者之一,这一 点已是确凿无疑。   葛红兵的炒作秘诀,看起来复杂,原理其实非常简单。他和他的帮手们不断 制作各种“新闻报道”,然后分别发往各媒体记者和编辑的信箱,一时间成为中 国传媒界的最大垃圾信源之一。南方都市报11月19日发表署名文章,描述作者的 一场奇怪经历:“昨天打开不明邮件夹,赫然发现六七封莫名其妙的邮件,这几 封邮件都涉及到一个人:葛红兵,著名学院作家,拥有博士头衔及教授、研究员 等职位;涉及到一本书:《沙床》;涉及到一件事情:为《沙床》辩护,声称 《沙床》不是色情小说,是严肃文学——邮件附带着对《沙床》的介绍和夸奖。” 作者感到惊讶的是,“这几封邮件却有着共同的中心,不同的侧面,属于战法中 的‘围住一点,多点攻击’。这段描述,点穿了葛红兵们对媒体进行狂轰滥炸的 信息战把戏。”   2、从肉麻炒作到策略转型   时间:2003年11月6日   地点:湖北省会武汉   人物:长江社代表和各地记者   长江文艺出版社先声夺人,宣称该社2004年第一本重头书将隆重推出全国首 个“美男作家”葛红兵,该社刚刚以五万册的起印数签约葛红兵长篇新作《沙 床》,自称这是长江社“2004年第一秀”。值得注意的是,长江社的本次卖点, 不是其它,恰恰就是人们已经看到的“美男作家”这一创意性口号。它终于从人 们的电邮信箱、前期媒体报道中升上水面,成为长江社推出年度品牌的“最亮丽 的风景线”。   然而,“美男作家”刚刚推出,就已经招致出版界和文学界的普遍反感。就 在11月7日的《成都商报》上,一篇主题为“‘美男作家’未出世先挨口水”的 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该报道首先透露了长江文艺的周社长将葛红兵捧为“美男作家”的理由,他 说:“这是因为他长得十分英俊,被很多人认为是国内少有的具有明星气质的作 家之一。”“他在评论界是非常有战斗力的,称他为‘美男作家’主要依据他的 长相。”   该报道同时采访了一些出版界文学界的有识人士,他们对“美男作家”的卖 点连喊“反感”,给葛红兵等人的如火如荼的炒作,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臧永清(春风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把葛红兵称为“美男作家”?他不是评 论家吗?我不能理解。我是他的好朋友,我知道他一向靠作品说话。   金平(四川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太无聊了!什么“美女作家”“美男作家” 都跟文学无关。   赵波(一度被誉为“美女作家”):听到“美男作家”这个说法我感到很可 笑!以前我对别人把我称为“美女作家”一直不赞同,现在更是反胃。   麦家(成都作家):“美男作家”难成气候。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是“男才 女貌”,这种文化根源注定“美男作家”难以被读者和市场接受。   成都商报的报道只是一个初级信号,随后,各大传媒纷纷报道了著名学院作 家葛红兵新作《沙床》落户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新闻。此后,媒体反应强烈,就 “美男作家”、“教授写情色小说”、“师生恋败坏读者胃口”等出现各种报道, 部分媒体及网络读者甚至指责长江社“美男作家”宣传策略过分,指责葛红兵新 作“涉嫌情色”(中华读书网)。   这一情势令葛红兵和长江文艺感到了事态不妙。如此发展下去,会对《沙床》 销售产生负面影响。为此,葛红兵在11月10日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开始矢 口否认他与“美男作家”的关系:“希望大家多关注我的作品,什么‘美男作家’ 我觉得根本不值得一提。”长江文艺也迅速转向,不顾第一轮炒作时的“美男作 家”主题,于11月17日发表声明称:   在我们的眼里,葛红兵先生是一位严肃的作家,他在小说创作、随笔创作领 域已经拥有丰富的创作积累,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新生代作家中有相 当代表性,且也已获得出版界、读者界、评论界不同程度的认可。这是我们接受 并出版《沙床》的唯一理由。   为了不至于让这种表演过份穿帮,该声明也不得不承认,“我们也的确认为 葛红兵‘长相英俊’、‘有明星气’,至今我社部分人员依然坚持‘葛红兵是美 男作家’的说法,长江社并不认为这是‘炒作’,也不认为这会构成对葛红兵及 其作品《沙床》的贬低。”   长江社的举动在旁人看来,实在是欲盖弥彰。人们都懂得覆水难收的道理。 尽管该社作了大量“补救”工作,“美男作家”的定义,已经成为一个无情的烙 印,深深地烙进了葛红兵事件的本质。   然而,肉麻的宣传还在继续升温和弥漫,变得愈演愈烈。一篇来自现代快报、 标题为《“美男作家”葛红兵遭遇网上意淫》的报道,记录了这场肉麻颂扬的高 潮。据该则报道记载――   一个以《沙床》为名在网上做成一个主页,而主题竟是:因为爱葛红兵,所 以一定要“和亲爱的葛做爱”。该主页因点击率过高几近瘫痪。   谁创建了《沙床》的主页,没有人公开说明,但是在这个国内著名的网络日 志网站上,要“和亲爱的葛做爱”的网民们的大胆和火热却让观者耳热心跳。在 “沙床”的标题下面,放大着几排赤裸裸宣泄的网页主题词,“情爱纠结着身体, 狂喜杂糅着恐惧,蒸腾黏连着沉沦……思想的狐在青春的盛宴上徘徊游移”。接 下来是网民们的热情回帖,而旁边竖的一栏,除了回帖导读之外,最醒目的则是 葛红兵托腮沉思的大幅照片。   一个“我爱葛红兵!”的网友这样表达他对葛红兵的爱慕,“以前读过他的 《我的N种生活》,当时便被他的文字俘虏了。看到电视上的他,竟是这样一个 风度翩翩、文静秀气的美男子,叫人怎能不爱他?我心里定下了,他就是我一生 的爱人……我要在X网页上搭起我和葛的‘床’。这里是我和亲爱的葛,爱的温 床。”相对于她的火热,另一个网友说法则相对感伤:“我从没想过,要去接近 现实生活中的葛。我是那么卑微,哪怕我对他的爱是真诚的。我又有什么权利用 我小小的爱,去打扰他的生活呢?我只是远远地看着,只要我心爱的人好好地, 我也就好了。”而相对于以上两人的含蓄,更多的网友则近乎臆想地描绘着自己 和葛红兵做爱时美好的“感觉”,某网友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甚至挑动以 性开放成名且红极一时的网友“木子美”:你能搞定亲爱的葛吗?   在转述了如此令人反胃的言辞和举止之后,记者的报道还进一步表明,葛红 兵本人的反应却是颇为沾沾自喜的,他甚至表示愿屈尊去接见他的女爱慕者们: “我还不知道这些网友是谁,如果她们愿意公开姓名,我愿意见她们。当然,我认 为她们其实只是精神恋,她们是不会公开姓名的,也不会要求和我见面的,而她 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见面以后的事情,我想是不便于公开讨论的。”这一眉目传 情的态度,跟他后来对该网站声色俱厉的声讨,形成了戏剧性的对照。   这种匪夷所思的网上炒作,虽不能说是葛红兵和出版社的亲为,但却是“美 男作家”概念所引发的必然后果,而它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在文化批评界引起强 烈反感。   3、来自批评界的严厉声音   时间:11月15日夜   地点:上海-北京   人物:朱大可和北青周刊记者陈黎   批评家朱大可,曾经是葛红兵的朋友,也曾对他的《我的N种生活》给予过 良好的评价。他当时写道,“我喜欢这本书以及这样一种自我独白的忏悔录的方 式。学院派和学理至上主义已经毁掉了生命的感受性,而它召回了灵魂的真切声 音,召回了一个‘六十年代人’的奇特经验。我们中的许多人都身负着灾难和苦 役,但在身体写真集四处泛滥的年代,惟独灵魂的痛楚遭到忽略。这部心的写真, 无疑有助于改变这种无耻的景象。”作为八十年代批评界的代表人物之一,朱大 可对“文坛后进”葛红兵寄予过厚望,但这次,他却明显表现出失望和“难过”。   据朱大可回忆,11月15日夜间,他在接受北青周刊记者采访时,对葛红兵的 炒作方式,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严厉批评。他写道:“葛是我的朋友,但我还是为 他感到难受。一个学者,不以思想和文学力量见人,却光着身子跑上大街,还做 出害羞的样子捂住了‘脸蛋’(注意,不是捂住‘羞处’),这种秀法,虽然捂 住了他本人的脸,却难免丢了中国文学界和学术界的脸。他和长江文艺合演的 ‘欲说还羞’的‘双簧’,谁都看出来是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由于葛的不懈努 力,文学和娱乐、学术和情欲的界线完全消失了。葛是用他的脸在给中国文学续 写悼词,而且也顺手为他本人写了一份悼词。”(摘自陈黎《这是一个文学叫春 的年代》,北青周刊)   朱大可的显然是针对葛红兵用“美男作家”之名进行炒作所发的议论。他在 访谈中所表达的是一种痛心:葛红兵作为一个学者,不以思想和文学力量见人, 却要以“身体写作”(“光着身体跑上大街”)和“脸蛋”(做出害羞的样子捂 住了“脸蛋”)取胜。众所周知,朱大可是擅长比喻的批评家,这次,他则是用 更加大众化的比喻来形容葛红兵的失误。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就不难发现,朱 大可从不曾反对“身体写作”本身。他曾对虹影和尹丽川等人作品有过相当好的 评价。   该次采访被记者贴在“天涯”的“文化广场”里,原题是《朱大可访谈:肉 身叙事和文化溃退》,而后又于11月23日出现在北青周刊上,其标题被改为《朱 大可:这是一个文学叫春的时代》。该文随即被各地媒体转载,形成批评“葛红 兵现象”的一个小小的高潮。   而这场批判的真正高潮,却还是发生在葛红兵工作的城市——上海。据《青 年报》报道,11月2日,《沙床》在武汉、上海、新加坡同时举行新书发布会, 不料在上海的发布会上,《沙床》当场遭到炮轰,多名读者离场以示抗议。一位 自称是复旦大学研究生的青年抢过话筒自主发言,他激烈地批评葛红兵的创作说: “葛红兵的小说是以诬蔑、侮辱中国知识分子为乐趣的小说,近百年来中国知识 分子一直从事着启蒙的伟大事业,在艰辛的环境中坚持着自己的使命,但是有些 人却以挖苦、嘲弄、打压他们为乐。作为知识分子队伍中的一员,葛红兵这样描 写自身更加可以说是知识分子队伍中的败类。另外,葛红兵小说表现出了道德上 的虚无主义,全书对所有人物都不做道德判断。”说着该名研究生翻开手中的 《沙床》,该书已被撕烂,“这是我进行暴力清洁之后的《沙床》,只剩200页 了,这样的小说值得你们唱赞歌吗?”说完,该名男士愤然退场,与其一同前来 的数名读者也尾随退出。该男士退出之后,会场一度出现异常的沉默。尽管后面 有人上台打圆场,这个发布会终究只能草草收场。   4、长袖善舞,玩弄公众的道德良知   时间:11月23日   地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人物:葛红兵   为了把自我炒作进行到底,葛红兵终于坐不住了。他对来自外界的批评作出 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反应。   ――为配合《沙床》的发行,并表明他不是下三滥的庸俗作家,他的如意算 盘竟然打到了巴金老人的头上。11月23日,也即巴金诞辰100周年(11月25日) 前夜,他发起了从新加坡向巴金祝寿献礼的行动。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就在两年 前,他曾经在《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一文中批评巴金说,“他写了 一份忏悔书,我们就原谅了他,重新拜倒在他的脚下”,“我曾经将巴金《家》 中的一段话朗读给我的学生听,结果学生们大笑不止,世界上还有这样不堪入耳 的文字?竟然还是经典作品。”但时隔数年,为了达到现实利益,葛红兵竟然一 百八十度转弯,从巴金的尖刻的嘲弄者,摇身成了虔诚的祝寿者,高声称颂他的 思想和文学成就。葛红兵说,他把自己的新作、长篇小说《沙床》的上市日期定 在11月25日,他要用这部新作,向巴老百岁寿辰献礼。但记者遍查所有媒体报道 后发现,《沙床》首次上市的时间地点,是在11月27日,地点为武汉市,也即长 江文艺出版社的所在地,这个日子,比葛红兵所谓的献礼时间,整整晚了两天。 为了完成精神性作秀,葛红兵居然不惜向一个曾经倡导说真话的老人说谎,长袖 善舞,尽情地玩弄着广大公众的道德良知。   ――与此同时,网上到处出现了题为《“沙床”无关“情色”:数十名专家 集体为“沙床”辩护》的文章,收录了十几个专家对《沙床》的赞誉。其中郜元 宝和王宏图的评语,明显是对《我的N种生活》的评价,竟被移花接木,偷换成 了对《沙床》的赞颂。这种话语手术虽然规模不大,却足以从中窥见新闻编制者 的品格。   ――葛红兵一方面接收记者采访,宣称“我想做卓越的情色写手”,“我不 会离开身体半步”,更加放肆地挥舞起“情色”的旗帜,一方面却急于跟“美男 作家”脱钩,不顾刚刚发生的事实,摇身变成了一个比任何人都更加无辜的受害 者,对有关“美男作家”的“提法”,表示“一无所知”。他在接受中华读书报 采访中矢口否认自己是“美男作家”,随后又在12月5日发给各媒体的“葛红兵 声明”中宣称“我痛恨‘美男作家’说法,这个立场是一贯的”,摆出了跟长江 文艺“大义灭亲”的姿态,并指控朱大可等批评者的批评意见,是“造谣”和对 其“人格的侵犯”,“完全是不顾事实的造谣”,等等。耐人寻味的是,在指控 朱大可等人诽谤的“声明”中,却在行文中展开了对他人的诽谤,他斥责朱大可 对他进行“无耻的漫骂和恶毒的人身攻击”,“不仅仅是恶毒而且是极端下作”, 等等,其中使用的“无耻”、“恶毒”和“极端下作”等诽谤性用语,其激烈程 度,足以令文学界人士瞠目结舌(详见中华读书网)。   据悉,针对葛红兵的挑战,朱大可也向记者发表了他的三点声明:   1、我对葛红兵的批评完全是正常的学术批评。对不良文化形态的批判,是 所有批评家的使命。我也欢迎葛红兵就我的观点展开反批评。我认为,建立批评 与反批评的良好秩序,正是我们的重要目标。我在给葛红兵的信中,已经明确表 明了我的这一立场。   2、我相信法律的力量。葛红兵的兴讼只能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揭破那些 被人藏匿起来的真相。我可以透露一点的是,这种行为最终只能进一步损害他本 人的形象。   3、葛红兵的公开声明在行文中展开了对我的严重诽谤,称我的批评是“无 耻的漫骂和恶毒的人身攻击”,“不仅仅是恶毒而且是极端下作”,等等,针于 这些人身攻击的诽谤性言论,我正在考虑对他提出起诉。   朱大可在接收记者采访时说,这种以男色为卖点、恶意炒作的文坛歪风,正 在愈演愈烈,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应当坚决加以制止。他也对这场论战和官司 的前景都表示乐观。他认为,法庭调查将彻底揭穿谎言,令公众大开眼界和大饱 眼福。在记者问到如何看待外界反应时,他淡然一笑,说,人民有戏看了! (XYS200312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