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莫以臆讹传恩师   ——唐振常先生两文指谬 李廷华 《书屋》2002年11月   由钟敬文、张岱年名誉主编,邓九平主编,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 国文化名人书系》中有一套《谈恩师》,从梁启超谈夏穗卿始,至黄天骥谈董每 戡终,共一百七十三篇。大多是名人写名人,有些情真意切,使人看到名人生活 中的幽微意趣;有些属事赅实,可资钩弋文化学术的流脉传承。但其中也掺杂着 一些漫漶大言之篇,乖违事实,致成荒谬。唐振常先生的《想起了吴雨僧先生》 一文,述及吴宓先生生平,便出现多处明显讹误。如唐文转述“谣传”说吴宓先 生在全国解放以前“削发入山,后又还俗”,“不知怎么的,去了重庆的西南师 范学院。又不知怎么的,竟然放弃了他几十年执教的西洋文学,当了图书馆馆长” (《谈恩师》第656页)。事实上吴宓先生从来不曾出家,也没有放弃本业,更没 有在西南师范学院当图书馆长。唐振常先生在四十年代初期的成都燕京大学听过 吴宓先生的课,又可以说是现存不多的吴宓弟子。但是,从《谈恩师》一文看来, 他对吴宓先生的了解实在还不如未入先生门墙的一般读者。他记得吴宓先生曾执 教于燕京大学和四川大学,却忽略了解放前夕吴宓先生实际是受武汉大学文学院 院长刘永济之聘,执教于此间的外文系。吴宓先生是从武汉应聘往重庆任教的。 吴宓先生逝世于1978年,唐文却记为1977年。      唐先生的专业是中国近代史,史实的准确应为治史之首义,何况是写自己的 恩师呢。再看唐文述及吴宓先生立身行事大节时和真实相距有多远。唐文说: “先生有父母之命的乡妻在陕西老家,长年是一人在外生活。在成都燕京大学任 教,就和我们学生同住于县文庙中,不过他独居一室而已”。这里,不是转述 “谣传”,俨然体己声口。事实是:吴宓十几岁便从陕西老家考上清华学堂,尚 未谈婚论娶,哪里有什么“乡妻”?他的元配夫人陈心一女士是浙江省女子师范 学校学生。吴宓在美国留学时和陈心一之弟陈烈勋同学,经其介绍,吴宓从美国 回来后即与陈女士结婚。据《吴宓日记》,成婚前,他曾往杭州拜见岳父,陈女 士也随他往上海拜见公爹。吴宓和陈心一共生下三个女儿,其中之一吴学淑还和 唐振常是成都燕京大学校友。唐文还说:“先生与乡妻毫无感情可言,他早年爱 上了他的女学生毛彦文,倾全力培养毛彦文出国留学。”这就真正叫“打胡乱说” 了。毛彦文和陈心一是浙江女师同学,比吴宓只小四岁。吴宓的清华、哈佛同学 朱君毅和毛彦文结婚、离婚,吴宓都对毛彦文有所帮助,因同情而成单相思,在 很长时间里是学术文化界的话题。吴宓自己也不讳谈此事,早在执教清华时便常 在讲台上对学生倾诉衷肠,并写成诗歌多首发表。唐先生对这些情况显然一知半 解,又要硬写,便多出误讹。这已经背师恩而乖文德,可是,唐先生不思己妄, 徒指人谬。唐文说:“先生的学生、剧作家李健吾,以此事写成话剧《新学究》, 从而嘲讽之。先生确乎有新学究之气,但我认为做此事有失忠厚之道,更非学生 所应为。1946年,在上海我偶对李健吾先生言及此意,李先生仍不无自得,说他 很了解雨僧先生。嘲弄老师的痛苦,实在是并不了解老师。”《吴宓日记》曾言 及对李健吾作《新学究》之不满;以吴宓单相思入文的,还有钱锺书。但吴宓先 生愤怒之后,也自谅学生辈拿他做题材,实出于这题材本身的意义,并非对他个 人的不恭。《吴宓日记》中记叙了《新学究》剧本发表前后吴宓由气忿而冷静终 于谅解的全过程。1937年4月1日,周煦良告诉吴宓,李健吾的三幕剧《新学究》 即将在某书店出版,“以宓为题材,描写失实,而讽刺过恶”(《吴宓日记》第 六册第99页)。这时吴宓并未看到剧本,“以此大为郁愤,觉非自杀离世不可”。 同年5月5日,吴宓记道:“接煦良函,言李健吾之《新学究》剧本已出版,劝读 时宜冷静之云云”(《吴宓日记》第六册第121页)。到5月15日,李赋宁给吴宓送 来了《新学究》剧本,吴宓读完后写道:“细察全剧,盖模仿Molieres ‘Misanthrope’(原注:莫里哀之《恨世者》),目的在讽刺而滑稽,未必专为 攻诋宓而作”(《吴宓日记》第六册第128页)。从吴宓先生自己对《新学究》的 态度可见,他一旦弄明白这是文艺创作,便未再耿耿于怀。以后,他还将自己的 经历作为素材提供给潘伯鹰,让他写小说。唐振常先生在批评李健吾先生“有失 忠厚之道”时,实际上提出了为文的道德问题。李健吾写的是戏剧,评判标准应 该是艺术性(吴宓先生便读懂了它的“滑稽”);而唐文是纪实文章,首要在真实 性。言艺术而胶柱真实,似护持“恩师”而实不知师;谈真实而讹传虚造,形膜 拜而终落秽亵。      唐先生是报刊上常见文字的名人,仅我所见,谈及前辈,失据出乖不止一处。 他发表于《文汇报》 1998年9月16日的《顾老三封信》中,说顾廷龙先生生前 “以钟鼎文写苏东坡句‘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赠他。顾老并特为言说:“内 容要和你相符。”唐先生得赠后说:“一饮千盅不能,挥毫万字更不敢,但此句 却符我时有不羁之一面。”文章写得很热闹,却遗人哂笑。“平山栏槛倚晴空, 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这不明明是欧阳修的《朝中措·平山堂》吗? 任何一本普及性的宋词选本都收得有,欧阳修的版权怎么被唐先生赠送给苏东坡 了?即使顾廷龙先生一时记忆有误,唐先生公开发表文章总该检核一番吧? 看到 《谈恩师》中的唐文,文末注明这篇文字写于1989年,而该书的出版时间是2000 年。十多年间,有关吴宓先生的材料层出不穷,唐文中关于吴宓先生经历出处的 多处讹误却不加修改,原样搬入颇具魅惑的《中国文化名人书系》。唐振常先生 是有影响的史家,倘若有人引据唐文而称吴宓先生弃“乡妻”,做和尚,以讹传 讹,岂不成了读书的过错?倘若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读者也须得三翻四覆才能得其 究竟,读者之累,岂不是作者之耻?昔贤说“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实际上谁 也做不到,但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总应该是写文章出书的基本道德吧?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