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晓声”解释为何揭博导剽窃 《北京青年报》2002年1月17日   不是针对王铭铭个人,而是想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建立学术打假机制   本报记者阎建立摄影报道 《北大博导剽窃,叫人如何不失望》一文的 作者不是北大博士生,也不叫“晓声”,他的真名叫王晓生,是北京某大学 2000级中文系博士生。昨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披露此事的目的是 想唤起学术的“整风”,不是针对王老师个人。   王晓生说,自己的行为首先是一种学术批评。做这篇文章是因为自己对 目前国内学术作假的现象意见比较大,想通过这件事对学术道德败坏现象进 行攻击,给做学术研究的人一个提醒,没想到要针对王教授个人。“如果从 个人角度来说,因此而对王老师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我有点抱歉。”王晓生解 释说,“我和王教授没见过面,也不是一个专业,我的导师和他也是不同领 域,所以网上那种学术战争的说法是根本不存在的。”   王晓生拿着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给记者看,这是他1998读硕士时看 过的,而王铭铭出的《想象的异邦》则是去年暑假看的,因为对这两本书都 非常熟悉,所以马上觉出了其中的雷同。“我先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两本 书摆在那儿一页页地对比。”他说,“我要以此做学术批评,一定要事实准 确,证据确凿。现在学术风气不太好,开学术会是一团和气,听到的总是 ‘谈得很好,我基本同意’;有些人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还能做出结论来; 有的博士生在做论文时,凑数据、编数据。我现在希望媒体对学术歪风的声 讨再造一些声势,使学术打假的重要性引起全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共同 呼唤良好的学术风气。”   王晓生告诉记者:“我最终的目的就是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建立相关 的学术打假机制,制定相关的条例,对学术作假者有些制约。现在虽然有一 些单位和刊物已经建立或称要建立‘匿名评审’制度,但很少实施,大家还 是靠名气、地位甚至关系,刊发论文、出书,这里面漏洞太多。”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