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一个天才是怎么被虚构出来的 ■文/本报特约记者 卢荡 本报记者 马宁 2001年11月23日北京青年报   ■以史无前例的成绩打破牛津大学800年历史记录?   ■大学二年级就获得博士学位及6万英镑奖学金?   ■牛津大学表示她在所有功课中都取得满分是不可能的   ■牛津大学曾授予吴杨60英镑而不是6万英镑奖学金   ■任何人在没有修完第一学位之前不可能获得博士学位   ■牛津大学否认其学生深夜会到卫生间或走廊刻苦攻读   ■一则未核实的报道    预告了一个“天才”的诞生   上周,国内某著名媒体刊发了一条名为《中国19岁女学生打破牛津800年 优异成绩纪录》的消息。该消息表示:今年6月28日,牛津大学曾颁发校长令, 把博士学位和六万英镑的最高奖学金的殊荣授予今年十九岁目前正在牛津大 学读二年级的中国学生吴杨。原因是因为吴杨在学校的考试中以数学和计算 机两门专业共11项科目全部名列第一的成绩,打破了有800年历史的英国牛津 大学的历史纪录。吴杨是牛津大学二年级唯一穿博士服的学生。并称英国的 《太阳报》也刊发了有关此事的消息。此后,该报道被国内众多网站转载并 在广大读者间引起轰动。   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记者调出了有关此事的报道。发现其实早在今年 7月间就有相关报道出现,并且一直到9月仍有一些媒体在转载此类消息。但 是这些新闻报道相对来说都比较零碎,而且对于“博士学位”和“六万英镑 奖学金”的报道各媒体间存有差异——有的媒体报道说只是“享受博士学位 待遇”,而对于奖学金数额的报道也不尽相同。那么什么叫“享受博士学位 待遇”,最高奖学金一事是否属实?吴杨家庭以及她成长的经历又如何?为 了让读者了解更多有关此事前后的内容,记者决定向有关媒体约稿。记者找 到黑龙江省某报的某位记者。该记者是最先报道此事的几位记者之一。   11月21日中午,记者所约的稿件如期而至。在这篇稿件中作者讲述了吴 杨在国内成长以及在牛津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些情况。文章中表示:在牛津大 学一年级的期末考试中,吴杨的11门功课皆位居榜首。牛津大学颁布了第 23号校长令,破格授予她享受博士生学位待遇和最高奖学金,并决定,吴杨 读完大学课程后可以免读研究生学位,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但是事后记者了 解,这篇报道的有关情况并没有向牛津大学核实。   11月21日,记者委托有关人士找到吴杨的父亲并希望他能够提供吴杨的 照片。吴杨的父亲杨先生于21日晚7时30分左右将照片传至本报社。但是此时 与最初约定传发照片的时间已经推迟了近4个小时。为了进一步核实有关吴杨 报道的准确性,记者随即与杨先生约定30分钟之后进行采访。   ■牛津St. Hugh's学院办公室主任:    从未听说过6万英镑的奖学金   与此同时,记者在国内某网站看到一条有关此事的最新消息。该消息的 作者是一位名叫吕剑锋的英国留学生。   文章称:我是一名中国留英学生。近期,中国媒体多次报道吴杨富有传 奇色彩的新闻。为了查清事实,11月19日我与吴杨所在的牛津大学St. Hugh's学院和牛津大学新闻处取得了联系。以下是我与St. Hugh's学院办公 室主任Honeyman先生的通话记录(经整理)。   吕(本人):你好,我是拉夫堡大学的一名中国学生。我注意到,近期中国 媒体报道了牛津大学St. Hugh's学院本科二年级中国留学生吴杨的新闻。根 据报道,她在上一个学年里以很高的分数通过了考试,其中11门考试的成绩 在同学中名列榜首,这在牛津大学是史无前例的。基于她的学术成就,(牛 津大学)校长向其授予了博士学位,并颁发了6万英镑的奖学金。您能否澄清 此新闻的真实性?   Honeyman:我们想声明的是,吴小姐正在我们这里攻读第一学位,但至今 还没有从牛津大学拿到任何学位。当然,(关于你刚才提到的博士头衔的问 题)我们希望她(吴杨)(在完成本科课程后)继续在我们大学深造,(以 取得更高学位)。中国的媒体可能以为她正在读研究生。   吕:牛津大学给她提供6万英镑的奖学金了吗?   Honeyman:从来没听说过。假的。   吕:您对她“史无前例”的考试成绩有何评论?   Honeyman:对不起,据我知道的情况,我还无法告诉你,(因为我没有比 较过牛津大学学生的考试记录)。   牛津大学新闻部门的新闻官Jacob O'Shaughnessy在接受吕剑锋的核实时 表示:看来你们被误导了。牛津大学并不为博士生提供大额的奖学金,也不 可能向牛津的任何学生们提供高达6万英镑的奖励。   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崔战锋第一反应:这不可能   为了知道此新闻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学者中有何反响,吕剑锋还 采访了一些相关人士。   英国拉夫堡大学经济和银行学硕士生:“本科二年级就被授予博士,我 觉得不可能,因为那才是大学的刚刚开始。另外,打破800年校史我也不太信”。   金史密斯学院(伦敦大学)大众传媒专业本科生:“牛津大学现在的财 务状况并不好,不会拿出这么多奖学金给一个学生。一次拿6万镑奖励一个优 秀学生在牛津不可能出现,在任何一所大学都不能出现。”   拉夫堡大学数学专业中国讲师:“英国大学希望学生们学习好;但不会 主动去奖励好学生。奖学金是要申请的。而且项目,数额也是固定的。”   牛津大学本科毕业生:“在英国有很多出色的中国学生和学者,他们应 该受到更多的关注,比如:我的朋友,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Cui Zhanfeng。然而,有些新闻记者却报道一些大家听都没有听到过的事情,我 感到很生气。”   非常难得的是,吕剑锋与牛津大学工程学教授,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 崔战锋(音译)先生通了电话。崔教授得知此事后觉得很可笑,第一个反应 就是“No, impossible(不,不可能)”。但是,崔教授认为牛津大学的中 国学生是相当不错的。他希望中国的媒体在报道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学者取得 的成绩时要实事求是。崔教授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关于中国留学生,华人 学者取得的成就的报道让我们非常鼓舞;可是,如果是假的,那负面影响就 太大了”。   文章称:我是一名中国留英学生。近期,中国媒体多次报道吴杨富有传 奇色彩的新闻。为了查清事实,11月19日我与吴杨所在的牛津大学St. Hugh's学院和牛津大学新闻处取得了联系。以下是我与St. Hugh's学院办公 室主任Honeyman先生的通话记录(经整理)。   吕(本人):你好,我是拉夫堡大学的一名中国学生。我注意到,近期中国 媒体报道了牛津大学St. Hugh's学院本科二年级中国留学生吴杨的新闻。根 据报道,她在上一个学年里以很高的分数通过了考试,其中11门考试的成绩 在同学中名列榜首,这在牛津大学是史无前例的。基于她的学术成就,(牛 津大学)校长向其授予了博士学位,并颁发了6万英镑的奖学金。您能否澄清 此新闻的真实性?   Honeyman:我们想声明的是,吴小姐正在我们这里攻读第一学位,但至今 还没有从牛津大学拿到任何学位。当然,(关于你刚才提到的博士头衔的问 题)我们希望她(吴杨)(在完成本科课程后)继续在我们大学深造,(以 取得更高学位)。中国的媒体可能以为她正在读研究生。   吕:牛津大学给她提供6万英镑的奖学金了吗?   Honeyman:从来没听说过。假的。   吕:您对她“史无前例”的考试成绩有何评论?   Honeyman:对不起,据我知道的情况,我还无法告诉你,(因为我没有比 较过牛津大学学生的考试记录)。   牛津大学新闻部门的新闻官Jacob O'Shaughnessy在接受吕剑锋的核实时 表示:看来你们被误导了。牛津大学并不为博士生提供大额的奖学金,也不 可能向牛津的任何学生们提供高达6万英镑的奖励。   ■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崔战锋第一反应:这不可能   为了知道此新闻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学者中有何反响,吕剑锋还 采访了一些相关人士。   英国拉夫堡大学经济和银行学硕士生:“本科二年级就被授予博士,我 觉得不可能,因为那才是大学的刚刚开始。另外,打破800年校史我也不太信”。   金史密斯学院(伦敦大学)大众传媒专业本科生:“牛津大学现在的财 务状况并不好,不会拿出这么多奖学金给一个学生。一次拿6万镑奖励一个优 秀学生在牛津不可能出现,在任何一所大学都不能出现。”   拉夫堡大学数学专业中国讲师:“英国大学希望学生们学习好;但不会 主动去奖励好学生。奖学金是要申请的。而且项目,数额也是固定的。”   牛津大学本科毕业生:“在英国有很多出色的中国学生和学者,他们应 该受到更多的关注,比如:我的朋友,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Cui Zhanfeng。然而,有些新闻记者却报道一些大家听都没有听到过的事情,我 感到很生气。”   非常难得的是,吕剑锋与牛津大学工程学教授,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 崔战锋(音译)先生通了电话。崔教授得知此事后觉得很可笑,第一个反应 就是“No, impossible(不,不可能)”。但是,崔教授认为牛津大学的中 国学生是相当不错的。他希望中国的媒体在报道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学者取得 的成绩时要实事求是。崔教授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关于中国留学生,华人 学者取得的成就的报道让我们非常鼓舞;可是,如果是假的,那负面影响就 太大了”。   ■吴杨父亲表示:最初的有关此事的报道源自一次饭局   此后,记者拨通了吴杨父亲杨先生的手机。在经历一次较长时间的断线 之后,记者再次联络上杨先生。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杨先生表示,国内有 些媒体关于杨杨(吴杨)的报道是不真实的。“事情开始到现在每天都有很 多记者通过各种渠道想采访我,但均被我拒绝了。而且直到现在为止我还从 未接受过任何记者的采访。”那消息从何而来?记者不禁生出疑问。杨先生在 一阵思考后无奈地告诉记者其实最初有关此事的报道源自一次朋友间的饭局。 “我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在酒桌上我们谈到了有关我女儿的一些情况。 其间我提到了吴杨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的事情,而且还提到了牛津大学颁布 第23号校长令破格授予吴杨享受博士学位待遇。后来,饭桌上的一个朋友和 某媒体间的关系比较好,他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该媒体。但直到报道出来之后 我才得到消息。”   杨先生还说后来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出入也随之出现。杨先生所指的 出入代表什么?对此杨先生解释说:“我当时表示的是吴杨获得的是博士学 位待遇而不是有些媒体报道的博士学位。”那博士学位待遇这一奇怪的名词 又如何理解?杨先生告诉记者:“就是在服装上能穿博士生的衣服。”并称: “就像国内的一些干部享受正科级或者正局级的待遇一样,享受这个待遇并 不一定就是这个级别的干部。”但是关于这个博士学位待遇究竟是指什么, 杨先生最终也没有解释清楚。   ■吴杨父亲仍声称:奖学金数额比6万英镑要多   记者又将6万英镑奖学金的事情进行核实。对此杨先生表示:我从没有说 过奖学金的数额是六万,外界如何知道我也不清楚。但是杨先生随后肯定了 获得奖学金是事实。“吴杨的确获得了牛津大学的奖学金,而且我可以告诉 你这个奖学金的数额比6万英镑要多,”并且声称吴杨已经拿到了这笔钱。而 且吴杨还曾经表示要将这笔钱中的一万英镑分给父母。   杨先生还提到,有些媒体不仅将消息报道错误,甚至有个别媒体将照片都 登错。“辽宁的某家报纸在刊登吴杨照片时将吴杨与另外一个中年男士的照 片合成到了一起,并称是吴杨与父亲的合影。”杨先生说到此处气愤至极。当 被问及为何不通过有关渠道澄清事实真相时,杨先生给记者的原因是他平时 工作太忙。并称现在他自己在开公司,手下有上百人,而且齐齐哈尔当地最大 的宾馆就是他旗下的产业。   ■吴杨母亲:我并不知道吴杨为什么现在回国   从杨先生口中得知,吴杨此时已经回国。现在正和她母亲吴女士一起呆 在北京。记者没有能够了解到此次吴杨回国的原因。此时,已是21日夜里9点 30分。记者拨通了吴杨母亲的电话。当记者表明身份之后,吴女士表示她不 方便接受采访,一切问题都得由吴杨自己来回答。当问及吴杨是否在她身边 时,吴女士表示:“吴杨现在在天津,我现在在齐齐哈尔。”当问及吴杨的 联系方式时,吴女士表示她不清楚。还称她并不知道吴杨为什么现在回国, 但是可以肯定和此前国内关于她的种种报道没有关系。随后不久便中断了采 访。   采访进行到现在似乎有些问题已经趋于明显。那就是吴杨根本不像有些 报道所说的获得了博士学位,获得奖学金的数额也不是6万英镑。但是从吴杨 父亲的采访和吕剑锋采访牛津大学的情况对比来看,发现牛津大学的相关人 士根本不承认颁发了像吴杨父亲所说的“数额比6万英镑要多”的奖学金,而 且所谓的“博士学位待遇”的说法也完全不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牛津大学亲自为本报发来传真澄清此事   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21日夜10时30分。为了核实中国女孩吴杨在牛津 大学极具传奇色彩的新闻,记者与吴杨就读的牛津大学St.Hugh's 学院取得 了联系。接电话的是学院办公室的院长秘书Deborah女士,她似乎对此消息早 有耳闻。记者先问了两个问题:“请问吴杨是否在牛津大学破格取得了博士 学位?”;“请问牛津大学是否授予吴杨6万英镑的奖学金?”得到的回答分 别是“没有”和“不可能”。记者又接着问“何谓‘享受博士生待遇’?” Deborah女士表示对这样的说法感到很可笑,不可理解。   由于有太多的细节需要澄清,St.Hugh's 学院院长Derek Wood先生专门 就此事为本报发来传真,全文如下:   最近全世界有很多华文报纸都宣称中国学生吴杨在我学院取得优异的学 术成绩并且大规模地报道此事,我对这条新闻很关心。这条消息说吴杨在两 个学科的11门考试中都取得了满分,打破了牛津大学800年的校史记录。这条 消息还宣称基于她史无前例的优异成绩,牛津大学破格授予她博士学位并且 颁发给她同样打破牛津校史记录的每年6万英镑的奖学金。报道此事的中文报 纸说这条消息最早刊登在伦敦的《太阳报》上。这些报道在很多方面都有失 实之处。   事情的真实情况是:1999年10月吴杨被我学院录取,攻读数学专业学士 学位。她报到后不久就转到了一个数学与计算机的联合专业。在第一学年结 束后的第一次考试中,她参加了5门功课的考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她的 许多同学一起被列为第一等级。因此关于她参加了11门功课的说法是不确实 的,她在所有功课中都取得满分的说法更是不可能的。   为了表彰吴杨在第一学年取得的优异成绩,学院授予她一个每年60英镑 的奖学金,并不是6万英镑。而且,牛津大学并没有授予她博士学位。在牛津 大学,任何人在没有修完第一学位并且进行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以及提交相 当水平的博士论文之前,都不可能获得博士学位。   吴杨在我学院第二学年的学术表现同样很令人满意,遗憾的是由于一些 资金问题,她不得不休学一年。我们很欢迎吴杨在2002年10月能继续回到牛 津读书,完成她后两年的学士学业。   有一些报道中提到吴杨为了不打扰室友,深夜到卫生间和走廊刻苦攻读。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学生并不住在宿舍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房间,而且 我们的图书馆是24小时开放的。因此,关于学生不得不到卫生间和走廊学习 的说法与牛津大学的实际情况差距很大。   伦敦的《太阳报》也从来没有发表过这样的报道,我担心中文报纸的读 者被严重误导了。我学院一贯欢迎中国学生到这里深造。我们与很多中国知 名大学都保持着很好的学术联系,我们这里有很多最优秀的博士生都来自中 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令我们引以为豪,希望这条不真实的报道不会影响到 我们的关系。   St.Hugh's 学院院长Derek Wood   2001年11月21日   应该说事情到现在为止,可以算做是水落石出了。此时,记者想说的是, 几个月以来有近百篇类似有关吴杨“打破牛津800年记录”的报道出现。但是 对于这类新闻的真实性却少有媒体提出过质疑。仅仅是饭局酒桌上的一席话 就引发了一场新闻界的爆炸和创造出了一个看似神话的天才。其间的责任又 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呢?   不能否认,吴杨的确是一个十分难得的人才,就像牛津大学的St.Hugh' s 学院院长Derek Wood先生所说:她(吴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应该说 吴杨是她们这一代人中的佼佼者。但是,如此这番的报道对于吴杨本人而言, 甚至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又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不知道吴杨得知国内报道 后的感想如何。记者最终未能与吴杨本人取得联系。但是据吴杨的父亲介绍: 吴杨为此很难受,她也不希望这样。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