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警惕以爱国的名义搞倒退:评杨池明的“高论” 文木 《科学时报》2001年11月29日发表杨池明的文章《文化创新刻不容 缓》,标题不错,我们的确需要“文化创新”。但是杨想说的不是我们理解 的“文化创新”,他的文章中内容谬论很多,前后逻辑上矛盾。 他说“科技期刊只不过是一些科学家用于宣传和保护自己科研成果的‘展览 馆’。任何与这些科学家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对手,都会受到拒绝和排斥。” 这是不对的,以偏概全。又说“科技期刊同时也是科技界和学术界‘司法部 门’的‘陪审团’,所以,需要辩证地对待国内外期刊和SCI。”这些论 证颇成问题,特别是考虑到作者本人最近卷进有关案件。 文中杨公开讲:“商业产品可以打假,然面,学术只存在批评和争论,‘学 术打假’极其不妥,它容易形成对科学家的公开骚扰和人身攻击,容易走向 扼杀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死胡同。”这明显是替自己辩护。如果有学术腐 败,当然值得打假,怎么说极其不妥呢?莫非触动了自己的什么神经?造假、 搞欺骗和浮夸,就是要揭露,还谈什么争论!科学界决不能特殊,学术界的 腐败要不要打?要打。非但如此,学术界的腐败更要先打。 杨构造出来“等待洋人承认和定调”,是不个用意模糊的用词,目前发表论 文确实是洋人有把关权,但那是因为洋人的科技就是先进,这是事实,如果 我们自己先进了,洋人了得让我们承认和定调。问题是现状是什么。 《科学时报》把这样一篇表面“爱国”的文章刊登在第一版,是否有什么用 意,表明科学院对“学术打假”的一点意思?但愿不是。如果是这样,建议 发表不同意见的文章。我就不信,学术腐败对中国科学有利,对科学院的知 识创新有利。 现在世界已经一体化,科学更是早就全球化了,以爱国的名义,强调狭隘的 “科学爱国主义”是不合适的。不存在中国式的科学,所以没必要像杨担忧 的那样建立中国“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验产权平台”。 附: 文化创新刻不容缓 □杨池明 《科学时报》2001年11月29日 几十年来,我们对西方科技长期的跟踪性、重复性研究工作,在国内已经 成为习惯和“正宗”。尤其在一些重大的自然科学理论问题方面,对西方学术界 的理论抱有依赖性,不少人尚不了解或缺少创新意识。跟踪性、低水平重复的研 究受到支持和鼓励,原创性研究受到阻碍。这一切,正严重阻碍国家的科技进步, 不能等闲视之。 纵观世界文明史,由创新文化和环境所决定的科技进步,基本上形成了一个 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国际地位。在我们的历史文化中,“学而优 则仕”的传统根深蒂固,因而在学术和科技等诸多方面鼓励跟踪和模仿。 基础科学研究通常构成了产生产业技术的平台和摇篮。SCI仅仅是一个粗略 衡量基础科学研究的数量指标,并无质量方面的考虑。我们很少有人认识到,虽 然跟踪性、重复性、学徒性的研究工作的质量,不同程度地由所发表论文期刊的 影响因子来衡量(但不是决定),但原创性研究的质量决不依赖于期刊的质量。 也就是说,研究工作的原创程度越大,其重要性越不受所发表的杂志的影响因子 的影响。而且,原创性工作是提高期刊质量的惟一依据。一些朋友不追求创新、 但一味盲目追求影响因子和SCI的心态实际是学术依赖性的表现。 大凡在西方重要研究部门有较多、较深工作经验的人不难了解到,科技期刊 只不过是一些科学家用于宣传和保护自己科研成果的“展览馆”。任何与这些科 学家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对手,都会受到拒绝和排斥。因为期刊不是上帝办的,没 有绝对的公正。一些人由于对西方科研竞争体系和本质缺乏了解,常常耐心地、 盲目地崇拜SCI,这是科技落后国家和地区缺乏认识科技竞争庐山真面目的综合 表现。 当然,科技期刊同时也是科技界和学术界“司法部门”的“陪审团”,所以, 需要辩证地对待国内外期刊和SCI。处于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知识竞争的今 天,迫切需要提高国内期刊的国际地位。一个一百年来仅仅依靠国外科技期刊来 评介自己、而没有自己学术界的“司法部门”的大国是难以令人置信的。我们尤 其迫切需要通过百家争鸣、学术会议、科技媒体与创新研究环境相结合,提高本 国科技期刊的质量,以营造有利于创新和科技强国的文化环境和气氛。 虽然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每一个国家的科学家都自然形成自己的群体, 需要自己的期刊作为支撑阵地。一个没有自己高质量科技期刊或“科技成果展览 馆”的国家,除了在重大科学问题上没有发言权以外,更没有能力在保护重大科 学问题方面建立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验产权平台。 商业产品可以打假,然而,学术只存在批评和争论,“学术打假”极其不妥, 它容易形成对科学家的公开化骚扰和人身攻击,容易走向扼杀科技创新、科技进 步的死胡同。 更为遗憾的是,21世纪的前沿学科之一、生命科学中的蛋白化学、蛋白研究 领域里的化学理论,正在受到类似于“共振论”、“孟德尔的遗传学”一样被扼 杀的命运。后基因组时期,由于对蛋白科学的全方位研究将是一切新药研制和发 展生物技术的前提,对蛋白化学理论的阻碍和扼杀,或者“等待洋人承认和定 调”,非常可能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给国家带来天文数字的产权和经济损害。   科学是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科技创新在于继承和发扬。文化创新是一切创 新的前提、动力、保障。文化创新刻不容缓。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