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非诚勿扰九七三!   ——揭南方医科大学973首席陈武凡的欺世行径   作者:杰青   科技部的一些重大研究项目由于管理上的弊端(如邹承鲁院士生前所痛斥 的),如今已成为少数人为谋取个人名利而不择一切手段追逐的目标,弄虚作假, 内外勾结,学术诚信与尊严荡然无存!而获得科技部顶级项目的光环又使得学术 腐败分子能堂而皇之地攫取更高的地位和利益而畅行无阻,最终的结果是祸国殃 民!   [注]:在整理发表此材料时本文的主人公已荣登“2009年工程院医药卫生学 部增选院士候选人”之列。   近日科技部有关人士宣称:去年10月刚刚“通过”结题验收的973计划项目 (No.2003CB716100 重要临床医学信息处理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因其特殊表 现,将可能再获科技部4000万元巨款的“滚动支持” !!   早在2005年在北大读研时,我亲眼目睹了北大物理学院包XX教授等对该项目 造假行为的无情揭露——师生们都以为能引起科技部当权者的重视,立即刹车查 办,然而今天的事实并非如此!下面我将依据几年来,该项目公开发布的材料与 信息(部分通过向该校师生求证),来揭露这个自始至终充满了欺骗、充满了荒 诞可悲表演的项目!   (一)该项目从一开始申报时就造假   早在2002年陈武凡作为该项目申报的负责人,在其申报材料提及的主团队 (时为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转地方后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骨干成员中,加上 陈本人总共为4人,然而竟有3人是造假!    其中名叫张XX的教授时为该校附属医院南方医院影像中心主任,陈借用 他纯粹是挂名,为的是在标书中利用该中心所拥有的庞大固定资产数据,相关证 明是:张教授其后既未拿到该项目一分钱!也未承担该项目任何工作!而另外两 个骨干成员:陈X和冯XX,其时都还是陈武凡的学生(在读博士生),尚未定职 称,最多享有初级职称待遇。陈却在职称和年龄上对二人进行了大幅“提升”、 明目张胆的伪造(见下表),以欺骗评委!   主研姓名 实际年龄 申报材料伪造年龄 实际职称 申报材料伪造职称   陈 X 28 37 在读博士生 教 授   冯XX 28 37 在读博士生 教 授    [注]:考证陈和冯当时的实际年龄和职称,可参见973申报前后二人在 其公开发表的任何一篇论文中所写的“作者介绍” [如:陈X等, 基于互信息量 和模糊梯度相似性的医学图像配准. 电子学报2003 Vol.31 No.12 P.1835-1838; 又如:冯XX等,一种新的模糊矢量量化算法.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1年10月18 卷第4期.]    值得指出的是此等造假行为当包老师2006年4月向国家科技部举报后, 科技部便紧急汇同国家基金委派员去广州,秘密通知广州各院校:在既往申报的 项目中凡涉及“年龄”、“职称”不符合的,赶紧“自查”“自纠”!——然而 就在此之前不久的同类造假事件,国家基金委曾果断“枪毙”了12个已到手的面 上基金项目:    (http://www.nsfc.gov.cn/nsfc/cen/00/its/jiandu991013/20060302_01.html),   ——陈的针对国家顶级项目的造假行为其危害性远比上述情况严重得多!此 番却何以“另当别论”?何以表现如此“宽容”?一句话,科技部官员们何以对 陈武凡如此庇护?善良的解释是:科技部的巨资已投给陈,不愿意自打耳光!此 举给陈武凡等人提供了“合法” 销毁证据的大好时机则是勿容置疑的;然而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那证据销毁得完吗?!    申报材料中的其他假话太多不再一一列举。例如陈武凡在申报此973项 目之前,仅在国外期刊上(IEEE Trans. IP,2001)发过1篇论文。在申报材料 上却列出了好几篇,美其名曰“待发表”——可是5年过去了、973结束了,相关 期刊至今却未发表他所提及的任何一篇论文!    (二)为通过项目的结题验收再次造假    在该项目2008年10月结题验收消息的发布中,提供的唯一值得称道的量 化数据是声称该项目“共发表了SCI论文193篇”!   (http://web.fimmu.com/news/show.aspx?classID=31&NewsID=4147)   陈武凡充分利用了SCI论文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从而能换来再一次巨额资 助的筹码。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是:经查证掌握了该973项目几千万巨额经 费大头的陈武凡主团队(南方医科大学)在2003~2008实施973项目的五年间在国 外期刊上就根本没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出过一篇SCI论文!即等于O!! 唯独能发SCI论文的是承担该项目子课题的个别单位(如电子科技大学等),但 论文数也十分有限,那么多计的一百几十篇“SCI论文”究竟从何拼凑伪造而来?   经查证在陈武凡结题验收报告中,一方面把大量非该973项目资助的论文列 入其中外,还把大量非SCI论文(如SCIE论文、会议论文等)用来冒充SCI论文, 蒙骗不懂行的行政官员。   此外将各单位外聘人员、海外学者发表的论文算在973课题上也是一种途径。 例如陈武凡眼看2005年中期评估时未交出一篇SCI论文,于是在2006年11月陈即 说服该校领导花重金(50万年薪)聘请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时任香港科技大学 助理教授的施XX博士,任命施为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全职教 授”,其实陈看中的是他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图像处理的30余篇论文!—— 施博士也心领神会,根本没到该校上岗,一直呆在香港为陈写论文。一年后该校 钟XX院士识破此骗局,向该校领导痛斥此事,施才被该校解聘。——然而施的名 字至今却仍然保留在陈领衔的该校生物医学工程硕博研究生的导师团队中。    (http://yjs.fimmu.com/page/student/doctor/2009/2009_recruit_doctor_int ro/2009_recruit_doctor_intro.htm)   识破这些冒牌论文的骗局其实很简单:首先,论文是否标明受该973项目 (项目号:No.2003CB71610X,X—按子课题不同而异)的资助?其次,是否将非 SCI论文冒充为SCI论文?主管国家973项目的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有责任重新审查 这“193篇SCI论文”,并给民众一个公开交待!!    (三)该项目何以能在考评中一路闯关?    目前我们从公布的资料来透析,便已可看到该项目的戏剧性和荒诞性! 一个顶多只够面上基金的课题何以摇身变为973?泡沫是如何吹大而升空的呢?   据调查该项目的立题建议书是由陈武凡策划的,但却是由北京的工程院院士 余XX(当时陈聘用的客座教授)承头申报,并在北京大力活动成功的。该项目立 题建议成功后,余XX院士即退出,由陈武凡承头正式申报该课题,经过一系列幕 前幕后的活动(此期间科技部每一轮秘密内定的评委名单,陈都能够提前知晓, 了如指掌!),陈最终“战胜”所有对手拿到了973课题,并成为“首席”。为 感谢余XX,陈说服该校领导聘余XX院士为该校“双聘院士”——作为一个双聘院 士,按国家有关规定,在该校工作一年不得少于3个月,而据该校师生讲,余XX 一年能在该校连续工作三天就不错了!然而余XX系“知恩图报”之辈,其高额薪 酬是不会白拿的!   打那以后,每逢973项目的例行检查,特别是2005年的中期评估、2008年的 验收,余XX都当仁不让地成为该项目验收专家组组长。陈的973课题的核心是影 像医学,余XX根本不懂影像医学、图像处理之类的业务,何以每次成为专家组组 长?——余XX身为南方医科大学的“双聘院士”,科技部难道不知情吗?——包 老师此前曾经尖锐地向科技部的官员们挑明此事,然而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的官员 们充耳不闻,似乎组长非余XX莫属!真可谓“客卿判官一人做”,個中缘由耐人 寻味!    上述事实足以部分说明这场闹剧何以能够成功上演又成功落幕的根本原 因了。然而闹剧并未真正落幕呢,由于余XX在项目结题验收会上高调宣称:“此 项目的完成超出预期,强烈建议滚动支持”!不出意料,科技部当局提供“滚动 支持”的4000万人民币又将成为陈的囊中之物了!       (四)该项目的欺骗性何在?    一百多年前,伦琴X射线的发现,开创了影像医学的先河,然而真正突 破性的变革(CT,MRI,PET……)发生在近三、四十年间——各国科技界竞相拼 搏的焦点集中在医学图像获取的理论和方法上,即不断创新变革推出崭新的感知 方式、转换方式以及相关算法等等——医学图像分辨率与日俱增:从器官层面、 组织层面直至蛋白、分子层面,以及从形态学层面延伸到功能层面等等——我国 在这些方面与国际间的差距却越拉越大!然而陈的973团队根本不敢正视和涉足 这些核心关键领域,而搞的是所谓“后处理” (这是过往我国一些躲在书斋中 脱离医学实际的学者们所孤芳自赏的!)——本身反映出该项目立题的荒诞性— —这与国家设立973计划项目的宗旨(“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 问题” )是根本背道而驰的!然就其“后处理”而言,其突出的欺骗性是什么 呢?   (1)所谓“图形融合”    考察陈在973之前所获得资助的课题,大多是所谓“图形融合”,即将 不同的医学影像配准重叠;由于其工作没有任何创新之处,973申报更不便老调 重弹,于是在其申报书中提出“多模融合”,尤其大讲特讲“医学影像与电生理 信号的融合”,并将其视为战胜竞争对手的最大创新点和亮点!——然而迄今为 止,以脑电、心电为代表的电生理信号,其正、逆问题全球都未解决(生物电逆 问题因其解的非唯一性,根本上是一类病态问题)的情况下,究竟去与谁“融 合”?——说到底这不仅是形态学的问题,而包含至今未弄明白的功能性问题, 有待于神经生物学家、细胞分子生物学家、数理学家等多学科的长期探索(—— 对这一类研究由不求短期结果的国家面上基金资助*足矣!)。陈的团队当前远 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然而陈为了把几千万元的973项目弄到 手,不惜在其标书中讲假话、夸海口(真可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其课题的“超前性”,决定了其973标书中规定的总目标即“实现电生理信号的 三维逆重建及其与医学影像的三维融合”等,最终不过是空谈一场,交出的是白 卷一张!然而被忽悠后的行政官员们至今还蒙在鼓里。   *[注]:即使是国家“面上基金”资助金额也在30万元以上!   (2)所谓的fPACS    fPACS是陈武凡的所有理论成果的集大成体现,在申报973课题前就已推 出,结题验收中也计为是其973课题的社会经济效益,故在其申报和验收报告中 随处可见其fPACS。众所周知:PACS(Picture Achie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是基于国际DICOM3.0标准的用于医学影像的存档和通讯管理的平台。由 于IBM等计算机公司的大力支持,只要在服务器上装了相关的系统软件,向医院 相关科室敷设好电缆,做好人性化界面,就完成了一个PACS系统。因此,安装 PACS早已成为一种工程施工,国内上千家企业都能干。陈为推销其“与众不同” 的PACS,反复宣传他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创新点是:(A).与所有国内外公司的 PACS不同,别人都未配图像处理的功能,唯独他的配了,因此是功能PACS,故而 命名为fPACS; (B).在其fPACS上可将医学图像“压缩10倍” ! 因而在其fPACS 上的图形传输其速度比任何PACS的都快。    为了上述两项“重大创新”,陈常常请一些信息口的院士专家(对生物 医学一窍不通!)为其评说和推荐,已拿了几项大奖。其欺骗性在哪里呢?    首先,区别于其他影像,医学影像的灵魂是保真!这是各国厂商忌讳在 PACS上玩图像处理的根本原因。燃烧专业出身的陈武凡既非医学影像师、更非医 学物理师,凭什么去处理(或指导处理)医学影像仪所获取的图像?其次,所谓 “图像压缩”,陈武凡等人主要采用的是小波变换进行图像压缩——有点专业常 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地地道道的有损压缩!图像复原后必然丢失信息,还谈何医学 影像的保真?其临床应用后果不堪设想!    陈的上述fPACS推出后,遭到我国著名医学物理学家、医学放射学专家 协和医科大学胡XX教授等的公开质疑和批评。陈武凡所在的南方医科大学的两所 附属医院因知内情而拒绝安装其fPACS!该校前任校领导为支持陈武凡,曾指令 免费为该校第二附属医院(珠江医院)安装其fPACS,结果两年后该医院将其拆 除!经过公开招标该院最终选择了实达公司的PACS系统。    这就是陈武凡的两项所谓“重大创新”!为了其973能够顺利交差,陈 又不择手段以《fPAX的研究与应用》为名活动到了2005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技 术发明一等奖”——然而在教育部科教司收到包老师的揭发信件并查明事实真相 后,该司负责人即明确表态“不再提名”! 陈未就此罢休,转而找广东省科技 厅提名,在改换名目重新包装后申报,照样经过一番幕前幕后的激烈活动,陈终 于如愿以偿弄得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以上仅就公开发布的材料对陈武凡973项目的揭露,需追查的事实真像 还很多,所涉及的问题远不过是冰山一角 !然而已使人触目惊心。特别值得指 出的是作为973项目的国家主管部门为何一错再错,把重金一次又一次投入这个 黑洞(有关该973项目的巨额经费的去向将另文揭露)?不能不发人深思。   呜呼,国家的973!   呜呼,纳税人的血和汗!   于中关村学院路陋室   2009年6月25日 (XYS20090625)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