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六教授举报”会不会因院士致歉了之   作者:刘效仁   中国青年报2009-03-05   近几年来,某些当选院士接二连三曝出学术不端丑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 达课题组涉嫌抄袭造假至今了犹未了,“六教授联名投诉一工程院院士刘兴土抄 袭剽窃”再掀波澜。3月3日,刘兴土院士到东北师范大学向75岁的李建东教授鞠 躬致歉。尽管李称“将不再追究此事”,但几位举报人表示,应完善我国院士增 选制度,将学术道德“一票否决”真正落到实处。(《中国青年报》3月4日)   学术造假、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在其他国家同样存在。只不过,国内大 有愈演愈烈之势。造假者中,不乏资深教授、院长、院士等人物。要正本清源, 自然要从院士“开刀”,从“宝塔尖”“开刀”。要将学术道德“一票否决”落 到实处,首先要确立“学术不端”明确清晰的标准,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学 术评价体系,   2000年年底,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对 “学术不端行为”给出的 “标准定义”,即保留了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局1989年定义中的“伪造”、“弄虚 作假”和“剽窃”三要素(《科学新闻杂志》2008 年4月7日)。而我们对此并 无细密的规范,以至于“学术不端”的官司很难打。正如一位教授所言:“抄袭 不是刑事案件,即使胜诉,不过判对方赔礼道歉、消除影响,顶多给你支付点稿 酬。”因此,许多当事者就极力往抄袭上“靠”,或只承认“文中未做标注”。   “学术不端”急需独立调查机构予以甄别,作出权威性论断。可当下我国却 缺乏包括国际学界专家学者参与的独立公正的学术调查组织。尽管中科院、工程 院都有学术道德委员会,但由于很难做到完全独立自主,不仅“难削自己的把”, 而且为保自身声誉,还可能对学术不端者予以庇护。以至于几年来虽有若干名院 士因学术不端被媒体曝光,但鲜有人受到处理。对李连达院士课题组涉假事件, 舆论纷纷吁请独立调查,直到今天也未见有机构应承。我们要鼓励对学术不端行 为的举报,同样需要专门的机构受理,并依照举报予以认真查究。   我国现行的院士增选除了组织系统提名,就是院士推荐。被推荐人往往找上 门来请托,不少院士则碍于情面,做了“托儿 ”。在填写推荐书时,尽管要郑 重地写上“本人了解被提名人的成就、贡献与学风道德等情况,对提名材料的真 实性负完全责任”,可实际上即使其提名对象日后被发现此前存在某些问题,举 荐人也无需负任何责任。自律意识淡薄加上缺乏约束机制,推荐审核难免走过场。 是故,必须建立举荐失察连带责任追究制。如提名对象涉嫌重大学术道德问题, 或学术水平距院士标准相差甚远,一经查实,仅仅扣减推荐人的下一轮推荐名额 远远不够,亦要公开曝光,予以相应处罚。   至为关键的是,将学术道德“一票否决”落到实处,建立汰出机制。一经查 实形成定论,就当取消相应荣誉和剥夺相应权利。是院士的不妨“除名”,作为 候选者自然淘汰,其他如教授、院长者流,一律从严处置。2005年,麻省理工学 院的副教授范帕里耶斯,在被发现编造和修改科研数据、杜撰合作者姓名之后, 不仅被学校正式开除,甚至其工作过的地方,都对其发起了类似学术调查。美国 还禁止学术不端的当事人数年内申请国家的科研基金,严重的甚至终身禁止(新 华网2005年 10月29日)。然而,杂交水稻“汕优63”培育者、福建省农科院院 长谢华安,被知情人公开举报其论文和专著抄袭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有关方面 将举报调查结果在院士增选大会上公布、讨论。最后,其仍以超过2/3的票数当 选。(《人民日报》1月18日、《南方都市报》1月13日)   如此环境之下,“六教授联名投诉一工程院院士刘兴土抄袭剽窃”事件,会 不会因当事人鞠躬致歉,对方“不再追究”而不了了之? (XYS20090305)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