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南方周末》在推卸责任   作者:的地得   据报道,南方周末职业规范委员会关于汶川地震相关报道中涉及北川县政法 委书记张周凯细节的调查结果出来了,“认可该报道的消息来源合乎专业标准且 值得信赖,质疑方提供的材料在事实和逻辑上不能证明其谬,该报道在真实性上 符合职业规范。报道中人名的误写,虽系细节,但亦给专业品质造成瑕疵,提请 相关操作者引以为戒,向张周凯和读者表示歉意。”   但是,作为曾经的媒体人,笔者对该委员会的审查水准表示质疑。   报道对救援过程的描述,显然与多方面反映的情况有出入,而引起争议的关 键对话内容便失去了必要的背景,并由于记者的刻意摘取,而导致了读者的误读 以及对张周凯书记的误解。   《灾后北川残酷一面》文中是这样描述的:   14日,贺一民带着人到县委勘察,爬上县委倾斜下陷到地面的屋顶,隐约听 到里面有人呼救。他要求呼救者大点儿声,于是从下面传来了一个清晰的声音, “救救我,我是张书记!”这个人是北川县政法委书记张同凯。这里是县委大楼。   “你不要跟我说你是哪个,你就说你有多少人!”贺一民说。他喊来了沈阳 消防队。消防人员拿来生命探测仪,把摄像头插进废墟,直到从屏幕上看到一只 巨大的眼睛。救援随即开始。   据分析,日期应该是15日。而最重要的是,贺一民并非首先发现张书记的人, 自然也并非是首先与张书记对话的人。而“救救我,我是张书记!”的回话则是 在张的书记身份早被发现他的志愿者与其确认之后发生的。让我们看下记者忽略 掉的之前的情况:   据说是最早发现张书记的两个志愿者对南方周末报道发的抗议帖:   真相是:   是我俩第一时间发现北川政法书记,我俩是重庆渝运集团二分公司驾驶员周 英福、潘开庆,驾驶的大客车被重庆市消防总队征用,在绵阳北川地震发生次日 运兵前往北川县城抢险救灾。因交通管制,客车只能停在距县城五六公里的地方。   在到达北川县城后,我俩立即不顾时续余震带来的威胁,徒步走进废墟中寻 找幸存者,于5月15日上午9点又一次走进一片废墟的北川县城,结果在2点左右 听到有声响,潘开庆将耳朵贴近废墟,里面果然有人在喊“救我”,声音虽小, 但很清晰。我就问“几个人?”里面传出“5个人。”我和潘开庆用手刨开石块, 废墟石块坚硬,单靠我俩手刨,不能施救,于是潘开庆就跑去叫救援队。我就原 地安慰埋在废墟下面的人,叫他们“保持体力,少说话”,等候大部队来救援。 几分钟后,跑在最前面一个穿淡黄色T桖(原文如此),大约30岁,身高一米七 左右的男子,他问我:“几个人。”我就回答“5个人”。他很惊讶的说:“是 我们的政法委书记,他们几人在开会,完全以为他们在办公室遇难了。”他马上 俯下身去问:“你是不是张书记”下面的人很微弱的声音回答“是”。这时我俩 才知道自己救的人是北川政法委书记。穿T桖(原文如此)的男子立即握住我和 潘开庆的手说:“非常感谢你俩救了我们的同志”!背心上印着沈阳部队的官兵 开始施救废墟中的五个。由于我俩接到新的任务,赶往另一个灾区,没有等到废 墟中人的出来,我俩就离开了。   第一时间发现人:   周英福 13983097809   潘开庆 13996127066   南方周末职业规范委员会莫非没有注意到这个比某媒体的质疑引起更大反响 的帖子?后面有确切的联系方法,不值得去联系和确认下?难道认为这个“真相” 帖不是对报道的偏差和失实的抗议?   如果《灾后北川残酷一面》没有将贺一民描述成首先发现和对话张书记的人, 而将前因后果都放上去,那么张书记的那句话还能引起读者那么大的反响吗?自 然不会。如果我是该记者,也不会把珍贵的版面浪费在这些无关痛痒的对话上了。 记者的笔墨自然是留给“有价值”的对话上。是什么样的“价值”呢?我们只要 看下文章的大标题就清楚记者紧扣主题的动机了:灾后北川残酷一面!   报道中贺一民说“你不要跟我说你是哪个,你就说你有多少人!”显然与张 书记的回话也存在逻辑问题。贺一民开始要求张书记大点声音说话,张书记回应 了那句“名言”,可是贺一民什么时候问过人数问题呢?难道没有理由质疑上述 对话是经过记者筛选后拼接而成的吗?   堂堂的规范委员会不理解记者摘取对话绝对是刻意和有倾向性的吗?你们却 得出了“客观记述,未涉及价值评判”的结论。   事实上,《灾后北川残酷一面》一文的主旨就是对“灰暗面”的反思。这样 的反思是必要的,但为了反思而刻意拼接出符合主题需要的内容,至少客观上伤 害了受难者的名誉和尊严,这样的报道还能被认为是“在真实性上符合职业规范” 吗?   更可笑的是,目前掌握的情况表明,从记者到编辑到值班主编到签发总编, 没有人要求去找最重要的当事人进行采访与核实。而堂堂的规范委员会在审查阶 段,居然宁肯拿新快报对张书记的采访作为依据也不去联系下当事人。这种做法 符合新闻采访的规范和专业要求吗?也难怪记者能写出那样的文字,连规范委员 会都不将采访当事人作为新闻报道的规范要求。   但我不相信,南方周末职业规范委员会就是这个水平!寥寥百字,时间、名 字、情景描述、对话关系都与事实不符,而且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委员会居然宣 称审查后认定很规范很真实,这就是南方周末?如此对待一个被埋76小时的灾民, 如此对待自己的错误!整天装,轮到自己的时候,认个错咋就那么难呢? (XYS20090221)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