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关于乔方利成果讨论的是与非   作者:天涯   网上关于乔方利成果的讨论已进行多时。经过广泛的讨论,以下事实是清楚 的:乔方利及其领导的课题组(以下简称“乔”)成功地提出了解决波流耦合的 参数化方法,突破了原有方法的局限。乔的方法在海洋环流模式中得到应用,取 得了显著的成效。乔在国内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出版了以该方法为核心的专集。 乔的成果得到物理海洋领域三位院士的支持。由此可见,乔既没有造假,也没有 剽窃,取得的是实实在在的学术成果。   继续争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乔研究的是不是“世界性科技难题”?如果不 是,即使成果再好,对其宣传也是夸大其辞,乔难辞其咎。第二,乔是否破解了 这一难题?如果只是取得了一些小进展,也是夸大事实。下面我对这两个有争议 的问题提出我的拙见。   1.关于世界性科技难题   乔研究的问题是不是世界性的科技难题呢?我的看法是:是的。   乔涉及到的问题是:大气的能量是如何进入海洋,并如何影响整个海洋的运 动,是正确理解大气与海洋运动的核心问题。多年前我初入海洋界时就请教不少 老师,大气的能量有多少用于驱动海流,有多少用于驱动海浪,海浪消失后能量 哪里去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现在使用的方法就是海流用风 应力,海浪用能谱,大家都知道这种方案是有缺陷的,但苦于物理认识上没有突 破,至今没有更好的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从不同角度探索多年,同类 的理论有海气相互作用理论、波流相互作用理论、内波破碎与混合理论等等,许 许多多的科学家把毕生的心血用于该领域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索问题的实质, 说它是世界性的科技难题毫不过分。   也许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认为大气与海洋的能量传递不是世界难题,那我 将非常高兴地听到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学术上长长见识。关于世界难题问 题没有必要讨论下去,因为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不是,认为不是的人想说服认 为是的人,或者反过来,都是很困难的。所谓什么是世界难题还没有一个判断的 标准,也不能由法院判决,只能任凭人们见仁见智。既然我们有些人认为是世界 性难题,报道中宣称破解了世界性难题,关键就不在于其是否是世界性难题,而 在于乔是否“破解”了这个难题。   2.“破解”与否?   早在几年前,我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待这项成果:为什么考虑了发生在 海表面的海浪运动,就可以影响海洋更深层次的运动。为此,我三次认真听取了 乔关于其成果的详细介绍,在会上会下严格的、甚至是苛刻地盘诘其理论和应用 的每一个疑点。最后我得到的结论是:现在的海洋环流模式中,只考虑了大气向 海洋环流传送的动量和能量,对海洋内部其他能量的转化没有充分考虑;乔的工 作实际上反映了海浪运动的能量传递给了海流,弥补了环流模式所缺乏的那部分 能量,由此改善了模拟结果,在认识上有新的提高,在方法上是恰当的与合理的。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得出的认识与结论,也许算不了什么。我希望想否定乔的成 果的人能够同样深入了解其成果的内涵,得出自己正确的判断。   乔的工作算不算破解了“难题”呢。我认为是的,他破解了。求解科学的难 题不象1+2就等于3,而是可以有多种解答。求解科学的难题也不是一劳永逸地解 决。求解科学的难题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认识层面、不同物理框架下逐步接近 的过程,一旦在认识上、理解上或应用上有了新的突破,称为破解了科学难题是 可以接受的。乔的工作第一次将海浪的能量引入大洋环流模式,使大洋环流的模 拟结果有了重大改进;乔的成果有很好的系统性:第一,有新的科学思想,考虑 了海浪的能量向海流转移;第二,采用了恰当的理论,即波流相互作用理论;第 三,确定了恰当的参数化方法并在数值模拟实践中得到应用;第四,经过了实际 数据的检验证实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称其破解了科学难题并不为过。不知有谁怀 疑他在这四个方面的成绩。   解决了世界性科技难题是课题组内部对成果的基本评价,不加遮掩地拿来宣 传触动了两个问题:第一,中国人在世界上从来都是对别人的成果亦步亦趋,怎 么可能破解世界难题呢,人们不敢相信、不想相信、不肯相信,不想去看看事实 到底是什么样子。第二,中国人习惯上要谦虚,这种事最好自己蒙在被里偷着笑, 一旦笑出声来,无异于搔人之痒。但是,抛开这些因素,抛开记者报道中的外行 话,客观地讲,其对成果的宣传基本上是事实。   3.检验成果的标准   有人会对我的评价不以为然,让我们回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观点来讨论这个问 题。怎么能证明乔的成果是正确的呢?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科技成 果的种类很多,对于以某种具有应用价值的物体为载体的科技成果,检验的标准 就是它是不是好用。检验一个新药就要看其有效率或治愈率,检验核裂变理论就 要看原子弹是否爆炸出足够的当量,检验一个好的汽车就要看其操作性能。乔的 成果是用数值模式表达的,检验的标准就是看模式是否有更好的模拟效果。乔的 文章提供了模拟效果的证据,其他一些使用这个模式的人勇敢地站出来阐明了模 式确实好用,解决了其他模式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科学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 检验了模式的正确性。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这样评价科技成果:凡是没有在国外核心期刊发 表的成果就不是国际水平的成果,凡是外国人没有引用的成果就不是国际水平的 成果。这新的两个“凡是”替代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成为检验成果的 “新”标准。在那篇批评乔的文章中,除了这两个凡是,还有什么呢?由于有了 这两个凡是,该成果就不是国际水平的成果,别人通过实践得到的检验结果就成 了课题组内的互相支持,得到的经费就成了任意挥霍纳税人的钱,院士的支持就 成了扯旗呐喊,得到的奖就成了骗取信任,乔依据事实对网上评论做出回应就成 了想赖帐。我们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这还是正常的学术讨论吗?这说明,偏离 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事物的科学性进行评判势必走向歧途,而且对正在努 力的年轻一代造成误导,不得不重新唤起大家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   需要强调的是,真理标准问题的完整表述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年邓小平同志正式通过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有了改革开放的 大好局面,才有了国家今天的繁荣富强。既然是“唯一”的,就同时否定了其他 标准。也就是说,不用实践来检验一项成果,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那么国际期刊论文和引用率又是什么标准呢,答案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 观标准,其他都是主观标准。主观标准可以用来判断,但不可以用来检验。主观 标准之所以不能用做检验是因为其具有不确定性。同样一篇文章,甲评审同意发 表,乙不同意发表;甲读了文章认为有价值而引用,乙可能就嗤之以鼻。这些评 价都来自人的主观认识,不同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   4.评价乔成果的误区   这里我不得不严肃地指出,您要肯定一个成果,您可以用客观标准,也可以 用主观标准,还可以没有标准。但是,如果您要想否定一个成果,您必须用“实 践”这个唯一的标准来否定。任何一项成果都可能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只凭一 些不同来源的主观认识就否定一项科技成果,此风是断然要不得的,将把我们的 认识搞乱了,没有了是非,没有了成败,有的只是互相攻讦,豆萁相煎。   有些人想象,乔做出的成果既然是解决了世界性难题,外国的著名科学家就 都应该求之若渴、趋之若骛,广泛采用、好评如潮,要不是这样,就不是国际性 成果,就是夸张、造假,就应该受到批判。不幸的是,科学界对新成果的响应并 非如此。世界上做海洋数值模拟的人都有自己惯用的模式,绝大多数科学家对模 式的新进展会观望,希望看到更多的实践效果再采用。人们认为国际水平的成果 就应该有人引用没错,但更要注意这样的成果在短短5年的时间(后面的文章发 表的时间更短)里没有多少引用也属正常。世界上有很多成果都是在发表多年后 才被广泛接受和认同。我希望大家都有一些耐心,会看到乔的成果得到广泛的推 广和引用。如果我们因为外国科学家没有及时引用就否定自己的宝贵成果,就自 我阉割,无论如何都不是明智之举。   有的文章强调乔的文章少。用文章的数量来评价成果水平的高低已经进入了 误区,按照这个标准,爱因斯坦活在当今,恐怕连副研究员都评不上。有人质疑 乔参与出版的专集。国外期刊通过专集的方式汇集同类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普遍的 出版策略,有些重要的期刊每期都有专集。身在美国的郑全安研究员协助联系的 专集不假,每一个科学家都有推荐的权利。郑现受聘美国基金委负责审核美国人 的项目,这还不是对他的学术判断能力的认可吗?国外期刊有严格的评审程序, 不是有钱就可以发表文章。如果我们连这种专集的文章都怀疑,我觉得有些人不 仅不用客观标准,连主观标准也要放弃,这样下去还是在讲道理吗?   有的人出发点是好的,意在打破学术造假行为,还海洋界一片净土。然而, 我不得不提醒您,这一次您是真的打错了对象。您打的是中国海洋界正在不断努 力的、积极上进的宝贵科技力量。   5.要关注的其他事实   君不见,国家每年投入海量的研究经费,有多少拿得出手的成果;我国十几 万科学家,又有几个人开展国际前沿的工作;在那些拼搏在国际前沿的精英中, 有重大成果的又是何其凤毛麟角。对于乔,他能在国家的有力支持下,在这个重 大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应该予以肯定和支持。乔确实拿了不少项目和经费。他 用这些经费配备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的科研队伍,成为国内 海洋界最重要的数值模拟基地,符合国家的科技计划,对得起广大纳税人。我想 对乔的团队说,对新成果没有共识是正常的,千万不要彷徨和气馁,要加油,坚 定地走下去,彻底解决这个科学难题。   批评者认为,有三个院士支持这项研究,是因为这些院士都与一所有瓜葛。 在这个问题上,院士们多次倾听乔的学术报告,研究其成果的科学价值,由此才 做出了一致的判断。我觉得有些人需要向这些院士学习,认真研究乔的成果,获 得的判断、写出的文章才有说服力。   我还想说说写这份宣传稿件的研究室书记李清滨。有人写到,书记是乔的下 属,他宣传乔的成果是因为乔的授意和默许。实际上这些工作不是书记的事,他 兼任某大报的通讯员,宣传一所所有科研人员的成果,每年发表的文稿和影象报 道近百项。他把宣传科技成果为己任,不论地位升降,岗位变迁,都不改其衷。 正是因为他的辛勤劳动,才让社会更多地了解科研人员的工作,了解国家取得的 科技成果。美国人重视对纳税人负责,大量进行Outreach工作,我们的这位书记 做到了,他的劳动理应得到尊重,他的努力值得我们大家敬佩。在中国,想否定 别人的人大有人在,而乐于宣传别人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我不想论战,只希望所有参加讨论的人都回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道路上来。怀疑乔的成果是好事,想反驳我也是好事,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 是实际地使用乔的模式,证明模式的模拟效果不好,那时我们再一起来打假不迟。   6.对乔成果的综合评价   最后,我不自量力地想写一小段文字,介绍乔的成果的基本事实,希望各方 都可以接受。   来自太阳的能量主要通过大气环流来驱动海洋的运动(不包括潮汐)。迄今 为止,大气如何驱动海洋运动以及大气的能量在海洋中如何分配,在科学上还没 有得到充分认识,现有的参数化方案有严重缺陷,是海洋科学领域探索多年而还 没有很好解决的科学难题。   乔的研究工作在现有的海洋环流物理框架中,进一步考虑了海浪的能量向海 流转移,通过波流相互作用理论,将海浪的作用参数化到海洋环流模式中。这项 成果用多种模式在世界上多个海域进行了比较试验,经过与实测资料的广泛对比, 证明了这项成果改善了海洋环流的模拟效果,对上混合层深度的模拟效果尤为明 显,对中纬度海域的模拟效果最好。乔的成果将未破碎的海浪能量加入到海洋环 流之中,这项认识更接近大气向海洋传递能量后海洋自身能量调整的真实过程, 在解决这一重大科学问题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是我国21世纪海洋科学的重要 成果之一。乔的这项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取得系统的研究成果。 乔的成果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获得了国家青年科技奖。   虽然乔的成果对大气对海洋的驱动进行了很好的参数化,但海浪的能量何以 进入海流在理论上还不清楚,需要继续深入探索。在国家项目的支持下,乔凝聚 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研究团队,配备了良好的计算条件,将模式应用到各个海域, 加强在理论上的研究。值得高度评价的是,三位院士对这支年轻的队伍给予了有 力的支持,坚定了年轻人去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信念。乔的团队并不是孤军奋战, 而是与国内外同行密切合作,拓展了其成果的应用范围。我们期待乔的成果能够 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接受,在未来的海洋环流和全球气候研究中发挥重大作用。 (XYS20090523)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