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上海大学副校长唐豪论文剽窃举证之一 作者:范朴切   ★任何合作作品在发表前要经过所有署名人审阅,所有署名人均应对作品承 担相应责任。   ★ 剽窃:将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冒充为自己所创;擅自使用在同 行评议或其它评审中获得的学术信息。   ★ 抄袭:将他人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不注明出处,而作为自己的研究 成果使用。   ★ 严重抄袭:在自己的论文、著作或其他成果中抄袭部分占20%以上(含 20%)。   引自《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   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副校长唐豪单独署名的“论文”《中小民营企业技术 创新面临的问题研究》附件①,以下称《唐豪文》,(《现代财经,2006年第9 期,P29-31,P37),有重大剽窃行为。   以下与《唐文》有雷同成果或文字的作品出现在《唐文》发表之前,并且有 相当的可考性和时间差:   ★ 附件②:《技术发展与南京民营经济的发展》(涂志玲、 马野青、 张 二震,《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P106-112)   1、《唐豪文》29页左栏第2段-右栏第1段,参照附件2第106页左栏第1段- 右栏第1段,将熊彼特、加尔布雷斯、考莫瑙、谢勒尔、植草益、纳尔逊、卡米 恩及施瓦茨等西方学者的话不加引注,窃为己有,文序有所调整,计约335字符。   2、《唐豪文》29页右栏第2段-30页左栏第1段,参照附件2第106页右栏第2 段-107页左栏第1段有关文字,再次将谢勒尔、罗斯韦尔等西方学者的话不加引 注,窃为己有,文序有所调整删节,计约285字符。   3、《唐豪文》30页左栏第2段,参照附件2第107页左栏第2段-右栏第1段有 关文字,将詹建芬等学者的话不加引注,窃为己有,并且将美国政府有关部门的 研究也列入“我国学者的主要观点”,计约270字符。   ★ 附件③:《杭州市中小民营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徐婕、 詹士昌等,杭州市科技情报调研计划,杭州市科技政务网,2005年12月 )网址 见:http://www.hzst.gov.cn/dybg/xm1b.html#3   1、《唐豪文》30页标题“二、1”一段,参照附件3标题“三、(一)、1” 一段,整段照录,窃为己有,计约180字符。   2、《唐豪文》同上,参照附件3标题“二、(三)、1” “表4”下一段有 关文字,计约30字符。   3、《唐豪文》同上,参照附件3标题“二、(四)、1”一段有关文字,计 约40字符。   4、《唐豪文》同上,参照附件3标题“二、(三)、1” “表4”下第3段有 关文字,计约132字符。   5、《唐豪文》同上,参照附件3标题“二、(四)、3” 下第2段有关文字, 计约102字符。   6、《唐豪文》30页右栏标题“二、2”一段,参照附件3标题“三、(一)、 2”一段,计约160字符。   7、《唐豪文》30页右栏-31页左栏标题“二、3”一段,参照附件3标题 “三、(一)、3”二段有关文字,计约230字符。   8、《唐豪文》31页左栏标题“二、4”一段,参照附件3标题“三、(二)、 1”二段有关文字,计约315字符。   9、《唐豪文》31页左栏标题“二、4”一段,参照附件3标题“三、(二)、 2”第2段有关文字,计约103字符。   10、《唐豪文》31页左栏标题“二、5”一段,参照附件3标题“三、(三)” 第1段有关文字,计约230字符。   ★ 附件④:《促进民营经济创新提高民企竞争力》(剧锦文,经济参考报/ 2004 年/ 10 月/ 27 日/)   1、《唐豪文》同上,参照附件4第2页右栏第2段有关文字,计约130字符。   ★ 附件⑤:《三大病症困扰长三角民企自主创新》(记者裘立华、裴文彬、 姜帆,来源: 新华网,2006-03-01 20:45)网址为:   http://news.163.com/06/0301/20/2B5ILHJ40001124T.html   1、《唐豪文》30页右栏标题“二、2”一段,参照附件5有关文字,计约80 字符。   2、《唐豪文》31页左栏标题“二、5”一段,参照附件5第4段有关文字,计 约102字符。   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副校长唐豪的“论文”对他人成果不注出处,引用他 人文字不打引号,视为己有,使之成为自己“论文”的主体和实质部分,其做法 已构成抄袭行为。   《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研究》的原文约4900字符,抄袭2724字, 占55.59%,属于严重抄袭。   现代财经,2006年第9期,P29-31,P37   收稿日期:2006 - 05 – 18   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研究   唐 豪   (上海大学房地产学院, 上海201702)   一、国内外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进展   在过去的一个很长时期,创新理论并未引起西方理论界的关注。直到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第三次技术革命导致世界经济高速增长,西方经济学理论界重新对 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学理论进行认识,技术进步和创新因素开始从外生变量过渡成 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进入21 世纪,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成为国内外学 界关注的焦点。   【唐豪文1】   对于困扰企业创新的诸多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有的国外学 者认为,创新是一项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的活动,需要有相当的技术能力和风险承担 能力,从而构成技术创新的“熊彼特约束”,因此垄断性市场组织与大企业都有能 力进行企业技术创新。大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大企业 在经济实力、市场力量等方面拥有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因而成为技术创新 的主体。(2) 大企业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只有它们才能把创新作为利益最大化 的手段。(3) 大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在生产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优势明显,具 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更容易吸引研究人才。还有的学者认为,大企业能够促进创 新,而小企业则会妨碍创新;不完善的市场比较近乎完善的竞争市场更有利于技术 的变革。因为,R&D 需要较高的固定成本,是一种典型的趋向于规模经济的跳跃过 程。规模经济使R&D 投入的收益增加、新产品引入更加便利,从而使大企业能够 从创新中获得更大收益。R&D 是一种风险投资,只有大企业才能通过向不同研究 项目进行分散化的投资以降低风险,因而才更能发现创新的市场价值,从而减小创 新的不确性和风险性。(《唐豪文》29页左栏第2段-右栏第1段,参照附件2第 106页左栏第1段-右栏第1段,将熊彼特、加尔布雷斯、考莫瑙、谢勒尔、植草 益、纳尔逊、卡米恩及施瓦茨等西方学者的话不加引注,窃为己有,文序有所调 整,计约335字符)   【对照资料1】   传统理论认为,大企业由于在经济实力、市场力量等方面拥有中小企业无法 比拟的优势,因而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项具有较强不确 定性的活动,需要相当的技术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这构成技术创新的“熊彼特 约束”,……..加尔布雷斯也强调,相对于仔小企业而言,大企业资金实力雄厚, 在生产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抗风险的能力,更容易吸 引研究人才。……….考莫瑙、谢勒尔和植草益等人认为,R&D需要较高的固定成 本,是一种典型的趋向于规模经济的跳跃过程。规模经济使R&D投入的收益增加、 新产品引入更加便利,从而使大企业能够从创新中获得更大收益。纳尔逊也指出, R&D是一种风险投资,只有大企业才能通过向不同研究项目进行分散化的投资以 降低风险,只有大企业才更能发现创新的市场价值,从而减小创新的不确性和风 险性。卡米恩和施瓦茨认为,大企业占有较大的市场势力,只有它们才能把创新 作为利益最大化的手段。(附件2第106页左栏第1段-右栏第1段有关文字)   【唐豪文2】   然而,信息技术革命促使中小企业大量涌现并促进了技术创新,许多学者就转 而从实证和理论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进行探索。他们认为,企业规 模与技术创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并不总是处于不利 状态。中小企业具有灵活性强、专业化程度高、内外信息沟通容易、决策层次链 较短等特点,因此在外在竞争压力下,创新的作用和强度远远超过其自身规模与资 金实力的限制。同时,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角度来看,中小企业领导层比较精干, 管理层次少、灵活性强,上下级关系近,内部交流方便,信息传递快速高效,因而更 能灵敏地感觉到市场的变化,并在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面前快速做出创新决策。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还可在与大企业打交道之中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一 般来说,大企业对那些小的、不太重要的创新,或高风险的新兴产业往往兴趣不大, 这恰好给中小企业创新腾出空间,并借此赢得竞争优势。此外,中小企业更为重视 市场需求,创新意识更强,且因为缺乏老传统的束缚,更易接受新的经营理念。西 方国家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同时,研究还表明,中小企业的 创新效率也高于大企业。(《唐豪文》29页右栏第2段-30页左栏第1段,参照附 件2第106页右栏第2段-107页左栏第1段有关文字,再次将谢勒尔、罗斯韦尔等 西方学者的话不加引注,窃为己有,文序有所调整删节,计约285字符)   【对照资料2】   ……….谢勒尔、罗斯韦尔等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角度加以分析并认为, 中小企业领导层比较精干,管理层次少、灵活性强,上下级关系近,内部交流方 便,信息传递快速高效,因而更能灵敏地感觉到市场的变化,并在强大的市场竞 争压力面前快速做出创新决策。另外,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还 可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一般来说,大企业对那些小的、不太重要的创新,或高 风险的新兴产业往往兴趣不大,这恰好给小企业创新腾出空间,并借此赢得竞争 优势。………因此,中小企业更为重视市场需求,创新意识更强,且因为缺乏老 传统的束缚,更易接受新思想。西方国家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是创新的重要源 泉。……….同时,研究还表明,中小企业的创新效率也高于大企业。…….. (附件2第106页右栏第2段-107页左栏第1段有关文字)   【唐豪文3】   对中小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观点有:中小民营企业 产权清晰,利润动机明确,具有强烈的创新动力,创新机制灵活,创新速度快、效益 高,创新产品更易被市场接受。对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市场需求是企业一切行为的 基本准则,并成为技术创新的直接动力。中小民营企业的创新过程主要定位于渐 进性、维持式,在模仿基础上的二次创新是其技术创新的主流。与大企业相比,中 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多是市场导向而不是研究驱动,会更快地对新的市场机会做 出反应,并主要从事渐进性创新。在开拓和培育新市场方面,中小企业发挥了关键 作用,促进了技术创新的扩散;中小企业往往在新产业形成方面具有开路作用,是 大型企业成长的基础和发展的伙伴。(《唐豪文》30页左栏第2段,参照附件2第 107页左栏第2段-右栏第1段有关文字,将詹建芬等学者的话不加引注,窃为己 有,并且将美国政府有关部门的研究也列入“我国学者的主要观点”,计约270 字符)   【对照资料3】   对中小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国内学者也作了大量研究。主要观 点有:中小民营企业产权清晰,利润动机明确,具有强烈的创新动力,创新机制 灵活,创新速度快、效益高,创新产品更易被市场接受。詹建芬(2003)认为,对 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市场需求是企业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并成为技术创新的直 接动力。………中小民营企业的创新过程主要定位于渐进性、维持式,在模仿基 础上的二次创新是其技术创新的主流。………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 新更多是市场导向而不是研究驱动,会更快地对新的市场机会做出反应,并主要 从事渐进性创新。在开拓和培育新市场方面,中小企业发挥了关键作用,促进了 技术创新的扩散;…… 中小企业往往在新产业形成方面具有开路作用,是大型 企业成长的基础和发展的伙伴[4]。(附件2第107页左栏第2段-右栏第1段有关 文字)   二、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唐豪文4】   1、中小型民营企业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低弱   多数企业现有生产技术(包括高新技术) 很少是自主研发获得的,大多源于购 买的设备,或引进专门人才。设备的核心技术一般无从掌握,而人才如没有良好的 科研环境、缺少优秀的团队,也往往孤掌难鸣,创新更无从谈起;企业也只是使用 技术,而不是掌握技术。很多企业的做法是现有技术落后了就换设备、购买新工艺, 或者再引入带技术捆绑的一两个人才,周而复始,始终无法进行研发能力的积累和 储备。(《唐豪文》30页标题“二、1”一段,参照附件3标题“三、(一)、1” 一段,整段照录,窃为己有,计约180字符)中小民营企业的研发行为多是自发 而非自觉的,是对市场被动的应对。(《唐豪文》同上,参照附件3标题“二、 (三)、1” “表4”下一段有关文字,计约30字符)至于其现有创新模式多属 模仿创新,模仿属于技术创新中的“搭便车现象”,已成为多半数企业的技术前提。 (《唐豪文》同上,参照附件3标题“二、(四)、1”一段有关文字,计约40字 符)更严重的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自己不创新,却无视道德和法律准则,通过 假冒生产和销售大中型企业创新出来的产品。其后果,一方面会鼓励企业盗用别 人的技术成果,仿冒别人的品牌,而自己不进行创新的投入;另一方面,大中型企业 创新成果的产权无法得到保护,蒙受无法收回巨大的创新投入的损失。(《唐豪 文》同上,参照附件4第2页右栏第2段有关文字,计约130字符)借“外脑”开发 产品是企业获取技术的主要手段,属较低层次产学研结合模式。少数企业虽然已 建立了产品研发机构或部门,但或形同虚设,或运作效果不理想;企业研发缺少计 划目标,随意性很大;科研投入也无法及时到位,这些都直接影响企业对市场的快 速应变能力和对产品持续开发能力的提升。(《唐豪文》同上,参照附件3标题 “二、(三)、1” “表4”下第3段有关文字,计约132字符)中小民营企业一般 都不是处于某个产业链的源头或拥有其中一个环节核心技术者,需要的只是更好 的适应性技术,以获得在这个环节更大的生存空间;而这种适应性技术的创新反过 来又会促进源头企业和核心技术企业的技术进步, (《唐豪文》同上,参照附件 3标题“二、(四)、3” 下第2段有关文字,计约102字符)从而加大了中小企业 与这些企业的差距,技术进步更加困难。   【对照资料4】   1.中小型民营企业现有研发(R&D)水平较低,创新能力过小。   多数企业现有生产技术(包括高新技术)并非是企业自主研发获得的,很多 源于购买的设备,或引进个别人才。设备的核心技术一般无从掌握,而人才如没 有良好的科研环境,缺少好的团队也往往孤掌难鸣,创新更无从谈起。企业也只 是“使用”技术,而不是“掌握”技术。很多企业的做法是现有技术落后了就换 设备,购买新工艺,或者再引入带技术捆绑的一两个人才,周而复始。始终无法 进行研发能力的积累和储备。(附件3标题“三、(一)、1”一段有关文字)   在这些中小型企业中,大多数的研发行为只是自发而非自觉的,是对市场被 动的应对……(附件3标题“二、(三)、1” “表4”下一段有关文字)   模仿属于技术创新中的“搭便车现象” [10] …….上述的结论是我市中小 型民营企业现有创新模式多属“模仿创新”,模仿成为多半数企业的技术前提。 (附件3标题“二、(四)、1”一段有关文字)   民营企业在社会信用普遍缺失的状态下…….一种情况是大中型企业先创新, 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不创新,它们无视道德和法律准则,通过假冒生产和销售大中 型企业创新出来的产品;,……..其结果会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它会鼓励企业盗用别人的技术成果,仿冒别人的品牌,而自己不进行创新的 投入;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博弈的纳什均衡是大企业创新,而中小型企业仿冒,其结 果是大中型企业创新成果的产权无法得到保护,企业就会蒙受无法收回巨大的创 新投入的损失。(附件4第2页右栏第2段有关文字)   借“外脑”开发产品是被调查企业获取技术的主要手段,属较低层次产学研 结合模式。少数企业虽然已建立了产品研发机构或部门,但半数虚设,半数运作 效果不理想;企业研发缺少计划目标,随意性很大;科研投入也无法及时到位, 这些都直接影响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应变能力和对产品持续开发能力的提升。 (附 件3标题照附件3标题“二、(三)、1” “表4”下第3段有关文字, “二、 (三)、1” “表4”下第3段有关文字)   ……..而且中小民营企业一般都不是处于某个产业链的源头或拥有其中一个 环节核心技术的企业,需要的只是更好的适应性技术,以获得在这个环节更大的 生存空间;而这种适应性技术的创新反过来又会促进源头企业和核心技术企业的 技术进步,达到产业整体技术升级的目的[9]。(附件3标题“二、(四)、3” 下第2段有关文字)   【唐豪文5】   2、技术人才不足且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缺乏   中小民企缺少吸引优秀技术人才的条件,在企业性质、企业文化、科研条件、 工作环境、个人发展前景等方面,多数中小民企都不具备优势。加之缺乏技术入 股、收益分享等有效激励手段,使得这些企业吸收不到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另外,企业也更愿意接受“技工”而非研究性人员,说明企业对自主创新的意愿和 动力不足。(《唐豪文》30页右栏标题“二、2”一段,参照附件3标题“三、 (一)、2”一段,计约160字符)中小民营企业的科技人员大都是“土专家”, 长期依靠自我摸索和实践。同时由于高校资源有限,有些企业只能依靠“星期天 工程师”。这类专家薪酬较高,许多中小企业不舍得花钱。(《唐豪文》30页右 栏标题“二、2”一段,参照附件5有关文字,计约80字符)再从信息角度看,技 术信息与市场信息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依据。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 信息瞬息万变、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情况下,企业要能够及时有效地从事技 术创新,必须有足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而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资金、人才的 限制,收集外部市场与技术信息的能力往往有限。   【对照资料5】   2.技术人才不足,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缺乏。   在这些制约因素中,关键是人才。往往中小民企缺少吸引优秀技术人才的条 件,先天的比如企业性质、企业文化、科研条件、工作环境、个人发展前景,在 这些方面多数中小民企都不具备优势。加上缺乏技术入股、收益分享等有效激励 手段,使得这些企业吸收不到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另外,在实际调查中我们 得到一个有趣的结论:企业似乎也更愿意接受“技工”而非研究性人员,这当然 和企业的现状相关,但也正说明企业对自主创新的意愿和动力是不足的。……… (附件3标题“三、(一)、2”有关文字)   在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人才缺乏。民企中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科技人员 大都是“土专家”,长期依靠自我摸索和实践,同时由于高校资源有限,有些企 业只能依靠“星期天工程师”。这类专家薪酬较高,许多中小企业不舍得花钱。 此谓“大脑缺乏症”。 (附件5有关文字)   【唐豪文6】   3、缺少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渠道   中小民营企业习惯以模仿来获得生产技术者为数众多,相当数量的企业从未 有过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从技术市场获取技术支持则是它们的首 选。因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选择使用对象的时候首先关注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往往够不上对方的门槛。这本是正常的市场取向,但我 们不能忽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还是一种公共资源,具有公益性,应承担起对企业 技术支持的社会职能。同时,企业和这些院所之间的交流渠道不畅,更缺少一种快 速有效的交流机制来保证企业在需要的时候获得支持。(《唐豪文》30页右栏- 31页左栏标题“二、3”一段,参照附件3标题“三、(一)、3”二段有关文字, 计约230字符)   【对照资料6】   3.缺少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渠道   调查发现半数企业从未有过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从技术市场 获取技术支持是企业的首选。因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首 先关注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往往够不上对方的门槛。 这本是正常的市场取向,但我们不能忽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这里不包括自筹 自建的院所)还是一种公共资源,具有公益性,它应该承担起对企业技术支持的 社会职能。(附件3标题“三、(一)、3”二段有关文字)   同时存在的问题还有企业和这些院所之间的交流渠道不畅,更缺少一种快速 有效的交流机制来保证企业在需要的时候获得支持。 (同上)   【唐豪文7】   4、创新费用过高且偿还期过长   比起用外购的方式获取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缺乏时效性。资本的唯利性首先 看中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技术创新却存在着很大风险,其投入产出是不明确的。部 分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做过不少尝试,但成功率低,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致使企业在 后续投入上更为谨慎,或干脆放弃。同时,创新与升级相比,起点更低、周期更长、 投入更大,虽然在企业技术升级的过程中也不乏创新因素,但大多数的升级只能触 及到技术外壳,企业研发能力的积累始终缺少一个基础核心。鉴于资金、人员、 技术储备等方面的约束,中小民企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确困难重重,其长远效益现 在看来还远远不能和短期利益抗衡。不投入就没有技术、经验的积累,没有积累 更不敢投入,企业技术创新陷入一个悖论。(《唐豪文》31页左栏标题“二、4” 一段,参照附件3标题“三、(二)、1”二段有关文字,计约315字符)创新投 入的偿还期过长,易引发企业财务危机。中小民企在企业财务上多缺乏完备的体系, 预期能力弱,应变能力不足。加上资金这个一直困扰中小民企的头号问题尚未有 效解决,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企业技术创新难度极大,很容易引发企业财务危机。 (《唐豪文》31页左栏标题“二、4”一段,参照附件3标题“三、(二)、2” 第2段有关文字,计约103字符)   【对照资料7】   1. 创新费用过高,创新偿还期过长。   比起用外购的方式获取技术(包括设备、人才、诀窍),企业自主创新缺乏 时效性。资本的“唯利性”首先看中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自主创新却存在有很大 风险,其投入产出是不明确的。   在调查的企业中,部分企业在自主创新上做过不少尝试,但据统计成功率或 有效性极低,投入产出不成比例。造成企业在后续投入上更为谨慎,或干脆放弃。 同时,创新与升级相比,起点更低、周期更长、投入更大,虽然在企业技术升级 的过程中也不乏创新因素,但大多数的升级只能触及到技术外壳,企业研发能力 的积累也始终缺少一个基础核心。鉴于资金、人员、技术储备等方面的约束,中 小民企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的确困难重重,其长远效益现在看来还远远不能和短 期利益抗衡。不投入就没有技术、经验的积累,没有积累更不敢投入,企业陷入 一个悖论。(附件3标题“三、(二)、1”二段有关文字)   2.创新偿还期过长,易引发企业财务危机.   这其实是上一个问题的延续……..反映在企业财务上也缺乏完备的体系,换 言之:预期能力弱、应变能力不足。加上资金这个一直困扰中小民企的头号问题 尚未有效解决,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企业自主创新难度极大,很容易引发企业财务 危机。…….. (附件3标题“三、(二)、2”第2段有关文字)   【唐豪文8】   5、知识产权保护及创新动力不足   资本先天的逐利性要求企业利润实现最大化,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显示出贪婪 和短视的一面。对短期利润的渴望和对长期发展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行为的短 期化。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资金长期不足且技术薄弱,用模仿甚至剽窃的手段获 取技术成为它们在现有条件下最现实的选择。在一个无序的环境里,劣币往往驱 逐良币,技术创新投入大,风险也大,在企业有更便捷省钱的方式来获得技术的时候, 技术创新动力就显得不足,即便有企业坚持技术创新,但在外部环境无法保证谁创 新、谁受益的情况下也是后继无力的。(《唐豪文》31页左栏标题“二、5”一 段,参照附件3标题“三、(三)”第1段有关文字,计约230字符)由于知识产 权保护不力,大多数民营企业开发新产品是以仿造为主。大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很 快就能被其他企业模仿,享受高额利润的时间极短。因此“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 找死”的心态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出现了所谓的“创新恐惧症”。 (《唐豪 文》31页左栏标题“二、5”一段,参照附件5第4段有关文字,计约102字符)   【对照资料8】   三)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创新动力不足   资本先天的逐利性要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显示出贪婪和 短视的一面。对短期利润的渴望和对长期发展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行为的短期化, 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资金不足加上技术薄弱,用模仿甚至剽窃的手段获取技术 成为企业在现有条件下最现实的选择。在一个无序的环境里,劣币往往驱逐良币, 自主创新投入大、风险大,在企业有更便捷省钱的方式来获得技术的时候,谁来 自主创新?即便有企业坚持自主创新,但在外部环境无法保证谁创新、谁受益的 情况下也是后继无力的。(附件3标题“三、(三)”第1段有关文字)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大多数民企开发新产品以仿造为主,大企业开发的 新产品很快就能被其他企业模仿,享受高额利润的时间极短。因此“不创新是等 死,创新是找死”的心态在民企中普遍存在。此谓“创新恐惧症”。 (附件5第 4段有关文字)   三、上海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状况实证分析   2005年以来,上海民营企业迅速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市私营企业已达47.4 万户,实现生产总值1500多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16.4 % ,从业人数500万以上, 占全市总就业数近65 % ,上缴税收503亿元,对地方税收贡献的比重达18.9 % ,每 万元注册资本的税收贡献高于国有和外资经济。2005年,上海市共有私营科技企 业2万余户,民营经济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日俱增。   上海市工商联合会近期所做的一项大规模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上海市民营 企业为了适应政府倡导的科技兴市的政策导向,并迫于商务成本上升,竞争压力增 大等外部环境变化,从事技术创新的动机有所增强,研发投入逐渐增大,产学研结 合十分普遍。上海市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企业和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 动机可概括为以下七种: (1) 企业生存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2) 扩大销售、拓展 市场或争取国际业务的需要; (3) 迎合节能、环保等政策导向并获得政府扶助; (4) 争取在重大产业项目、工程项目中获得配套机会和政府订单; (5) 提升企业 技术水平、产业能级和社会形象的需要; (6)获得政府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的认 定并享有相关优惠政策;(7) 企业家理念以及对某些技术发明创新的执着追求。 调查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正成为上海民营企业的共识,但消化吸收再创新仍是企业 创新的主要属性,产学研合作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原始创新、独立自主创 新已有不少个案,但总数有限,绩效尚不显著,在产品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过程中 存在多种障碍。   上海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效果不理想,除了一般原因,还存在以下 一些具体障碍性因素: (1)技术创新增加了成本,在创新成果提升性价比的同时, 销售收益难以同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原动力不足; (2)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资金 能力、人才资源不足,分别从政府科技、产业等部门获得支持、扶助的途径有限, 程序繁复,资助受益程度难以与国有企业相比,影响了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 性;(3)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科技导向、管理组织、分配奖励 方式以及合同履行效率不能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 (4) 与上海整体上的投融资能 力相比,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中,可能得到的风险投资和一般产业投 资合作的概率太低,部分企业还不太愿意与投资合作方共享技术应用成果; (5) 国有经济十分强大,国有控股集团公司数量多,行业涉及面广,关联交易稳固,民营 企业的部分技术创新成果在市场推广中难以冲破业已形成的供应链网络; (6) 民 营企业青睐的实用型技术研发人才往往因学历、年龄等原因,不易为企业引进,其 家属成员在户籍、就业、教育以及享有的其他公共福利方面的权利还缺乏充分保 障。   随着国务院36条和《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 公有制发展的苦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非公有经济38 条) 的落实,以及上海市 政府近期出台的若干鼓励支持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具体政策规制,上海民营经济 发展、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条件越来越好,民营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外部压 力和内在动力均在增强。可以预见,在“十一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内,民营企业 将成为上海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有生力量。国有企业的重大技术与产业项目投 资、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及溢出效应、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及效率,三 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及其技术创新优势互补,将共同构筑上海以企业为主体的创 新格局,推动科教兴市战略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裘立华:“三大病症”困扰长三角民营企业创新[N] . 中国高新技术产 业导报,2006 - 03 - 20.   [2 ]刘迎秋,徐志祥. 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M]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5.   [3 ]白文周.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分析[J ] . 经济问题探索,2002 , (2) .   [4 ]涂志玲,马野青,张二震. 技术创新与南京民营经济的发展[J ] . 南京 社会科学,2005 , (11) .   [5 ]詹建芬. 浙江私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反思[J ] . 浙江统计,2003 , (7) .   [6 ]揭筱纹. 论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中小企业发展[J ] . 电子科技大学学 报,2002 , (3) .   [7 ]常林朝.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J ] . 中国软科学,2000 ,(9) .   [8 ]刘勇. 中外中小企业创新对比研究[J ] . 中国软科学,1999 ,(7) .   [9 ]胡振华,周庆.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 ]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 , (2) . (XYS20090516)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