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从浙江大学叶志镇两篇撤稿文章想到的   作者:吕优   前段时间新语丝上有多篇文章爆光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在氧化锌P型掺杂方 面的造假行为。然而叶大教授一如既往的保持沉默,一副清者自清的态度。而那 些评论的文章,也因此就象大力士打在棉花团一样有力无处使,只知道一个劲的 说叶教授得到哪个院士的支持, 得到校长的鼓励,而不是提供确凿的证据。这 样的评论虽然能够提醒别人不要忘记叶大教授在造假,但是往往也就让读者将信 将疑而已。作为一个在氧化锌掺杂方面的同行,我也来说两句。叶志镇的数据极 其不可信在同行内是不争的事实,笔者曾经在国外召开的ZnO国际会议上,亲耳 听到众多外国同行对其工作的嘲讽。氧化锌的掺杂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P型 掺杂很不稳定。也正因为如此,这也给了造假者极大的空间。叶造假的策略就是 我随便做个薄膜,然后用那个地球人都知道是笑话的霍耳测量仪一测,就说这个 东西是P型。我比较佩服的是叶在写文章方面的功夫做得很足,数据什么的大都 在合理的范围,一般还找不出破绽。你怀疑归怀疑,人家文章就是一篇篇的发。 据说现在叶志镇现在到处在找人测量以证明自己的东西是正确的。只是文章是白 纸黑字的,希望叶能证明那些他发表的溅射出来的薄膜都是P型的。如果都是这 样的话,那些国外卖做ZnO 的MOCVD设备的厂家估计都要大规模裁员了。   笔者在看到新语丝上的评论文章以后,一时兴起去搜了一下叶的文章。发现 两篇叶的撤稿文章:   1. Yuan G.D. , Zhu L.P., Ye Z.Z., Qian Q., Zhao B.H., Fan R.X. Thin solid films, 484, 420-425, 2005. 2. Yuan G.D., Ye Z.Z., Qian Q., Zhu U.P., Huang J.Y., Zhao B.H.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73, 451-457,2005. 这两篇文章, 第一作者都是G . D. Yuan, 根据叶中文文章里的 作者名字,应该叫袁国栋。通讯作者Z. Z. Ye. 两篇文章的撤稿时间大至在新语 丝评论以后. 其中一篇撤稿的理由是” The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SIMS) profile published in this paper had already been included in articles published in Mater. Lett., 58 (2004) 3741–3744 and in J. Crystal Growth, 273 (2005) 451–457. In the former, the SIMS data describe a sample prepar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author did not notify either the Thin Solid Films Editors or the coauthors of this fact. The author apologizes sincerely to the readers, referees, and Editors for violating the guidelines of ethical publication. Also the author apologizes to the coauthors for mishandling of the manuscript.”   从这两篇撤稿文章可以看出叶的确凿的造假以及一稿三投的事实:两篇文章 都是在materials Letter 2004 年发表以后再发表的。里面的有部分内容完全相 同,但是生长的条件却不同。从editor发表的撤稿声明来看,Yuan G. D. 特意 强调了一句,那就是这是他的个人行为,别的作者都不知道,这明显就是此地无 银三百两。谁能相信,做为三篇文章的通讯作者,叶志镇会对这个一无所知?很 显然是叶志镇在网络质疑声沸沸扬扬的时候,授意他的学生把两篇文章撤稿的。 退一步来说,如果叶真的不知道的话,作为浙江大学毕业的博士,Yuan G. D.的 毕业论文里面肯定有这部分内容,明显涉嫌造假, 那浙江大学是不是要对授于袁 的博士学位给个说法?有意思的是,网络上还搜出这个Yuan G. D. 后来还在香 港城市大学发表的几篇P型掺杂的文章,通讯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纳米院士李述汤, 其中一篇也有Z. Z. Ye的大名,看样子叶和李院士那边还有合作,不知道这其中 是不是有猫腻?否则的话,浙江大学再牵出个李院士,那就有得热闹看了。丛叶 的两篇撤稿文章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叶对新语丝上的文章采取鸵鸟埋沙的态度, 但是其内心还是心虚胆怯的。殊不知道这么一撤稿,就露出了狐狸的尾巴。这就 让人想起人人皆知的法官断案的故事:法官不知道谁是小偷,就告诉嫌疑犯谁是 小偷摸了钟手就变黑, 然后让人在黑房子里去摸表面有墨粉的钟,最后只有小 偷手是白的,因为他心虚不敢摸钟。另外,笔者不得不感叹网络时代信息搜集的 强大。任何小小的动作都无法遁形。所以奉劝那些想心存侥幸造假的人,在网络 时代造假还是有高风险的。虽然你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但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 常在河边走,总有湿鞋的时候。要想不为人诟病,还是脚踏实地做工作的好。   此外,笔者也在反思为什么叶发了如此多的文章到现在才有人出来质疑。其 实大家原来的时候对那些结果都是将信将疑,但是本着无罪推定的态度,相信别 人做得好。只是这两年,随着ZnO研究的深入,以及ZnO P型掺杂难以实现的事实。 大家才明白过来原来叶宣称的都不是那么一回事。试想如果ZnO 掺杂如果现在被 别的小组成功解决的话, 叶是不是就成了ZnO 掺杂的鼻祖被别人顶礼膜拜呢? 现在国内相当一部分研究造假其实都在走这个路子。实验结果单纯按照自己的想 法推断预测,这种数据造假隐蔽性很强,真假难断。有些人可以凭借自己聪明的 脑袋就造出美妙的数据。但是假的就是假的,当真相浮现的时候,那些白纸黑字 的文章就成了造假的直接证据。那时候难道你也要象叶志镇那样去撤稿吗? (XYS20090628)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