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有计划的造假者——叶志镇   作者:一起打假   最近,在新语丝上看到接连几个帖子,揭发浙大叶志镇教授学术造假。又看 到了以笔名“化学生”发表的帖子《浙大造假事件稀罕么?看看大连化学物理研 究所几年前的造假案》。在该文中作者指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在目前导师能力 不济,科研经费不足等条件下,要求学生发表一流文章是导致目前学术不端行为 的一个主要原因。对此,本人基本持赞成态度。但必须指出,叶志镇教授并不在 此列。   由于本人根本不认识他,无法判断他的能力,在此不作评论。但可以肯定他 不属于经费不足之列。   根据浙大材料化工学院网页的信息叶志镇教授“主持并完成国家十五‘973’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面上基金等2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十一五 ‘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6项。其中 十一五‘973’项目经费超过500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超过150万,外 加6项面上项目,叶志镇教授最近的科研经费应该超过700万元,加上已经完成课 题的经费,应该接近1500万元。经费投入应该算是足够多了。   为了搞清叶教授造假的目的,已经不能简单地只从他的学术文章来判断了。 上网一搜,发现叶教授的吹牛造假已经远超出学术文章的数据造假。在此我建议 大家上网搜一下浙大学报发表的由包凌雁写的题为《学缘 科缘——记浙江大学 材料与化工工程学院副院长叶志镇》、苍南新闻网上的《与“硅”的不懈之缘— 访浙大博士生导师叶志镇》、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及阿拉丁照明网上的题为《叶志 镇教授的创新情结》等文章,并结合最近新语丝上的帖子,大概每个有头脑的人 都会得出同我一样的结论。下面我们仔细看一下浙大学报是怎么“包装”叶教授 的。或许学报编辑有所夸张,但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文章中的基本事实都是叶教 授提供的。   学报文章写到:   “1990 年,叶志镇获得包玉刚奖学金资助,作为浙江大学派往美国的访问 学者,到世界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从事一年半的半导体高技术研究。随着信息产 业的发展,硅材料作为基础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叶志镇进入麻省理工学 院,从事低温外延优质硅薄膜研究,这是一项事关下一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微 电子高技术发展的重大课题。借着麻省理工学院优越的实验条件,他经过半年的 努力,一个先进的超高真空薄膜设备得以提前几个月完成,深得美国专家的赞许。   接着,他又将目标对准了低温生长硅外延及外延层的性能评价研究。在550C 下由硅烷热分解,成功地生长出高质量的硅外延层。在千分之一毫米见方的薄膜 上,他使用高分辨电镜技术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大100万倍,能看到一颗颗像豆一 样大的原子有规则地排列,也可以看到一些原子不安分地乱成一团。这一成果, 达到了当时领域的最高水平。当他在攻关年会上宣读这一成果时,引起了国际微 电子材料研究界的重视。在研究外层缺陷过程中,他发现了新型晶界结构。这个 成果得到了当时专门从事材料缺陷研究的巴洛菲教授的高度重视,他与叶志镇商 量:“这一新型成果能否作为一个例子,在我讲课时引用?”叶志镇欣然同意。   1992年3月,归心似箭的叶志镇重返浙江大学实验室,他希望自己早一天回 去,就能早一日把掌握的最新技术带回来,带动国内的硅材料研究。   叶志镇雄心勃勃,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四处奔波,申请了国家优秀年轻教 师基金等6项课题,共得到30万元的支持,创建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半导体薄膜材 料设备。他凭着自己的毅力,四处申请基金,带着图纸北上沈阳加工设备,于国 内首创一套结合RHEED在线监控功能的超高真空(UHV)CVD外延系统,率先开辟了 先进的UHV/CVD低温生长单晶薄膜技术及其应用的新的研究领域。利用该项技术, 在3寸硅片上750C下生长了优质薄硅外延片和新颖的锗硅、锗硅碳合金半导体材 料。在普通的环境下,洁净硅片表面清洗工艺取得突破。”   为了了解叶志镇在MIT到底做了什么,本人在Google仔细搜索了一番,只找 到了一篇与MIT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和材料科学系的Liu, Yaping; Zhou, Zhen-Hong; Reif, Rafael等人发表在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Volume 22 (Number 2 / 1993年2月)第247-253页,题为“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Epi-silicon grown on {100} and {111} Si substrates using ultrahigh resolution cross-sectional TEM”的文章。 本人因工作原因对低温Si和SiGe外延有所了解,如果上述文章代表了叶教授在 MIT的工作,水平并不是象他讲的。其实在叶教授在MIT工作初期,IBM的 Meyerson博士(此人在该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目前为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战 略联盟副总裁及首席技术官,建议大家到 www.eeworld.com.cn/dygl/2008/0909/article_598.html读一读Meyerson的经历) 已经利用他所发明的UHV CVD设备制备了截止频率高于70GHz的异质结双极晶体管 (GL Patton, JH Comfort, BS Meyerson, EF Crabbe?, E de Fre?sart, JMC Stork, JY-C Sun, DL Harame, and J Burghartz. 63-75 GHz fT SiGe-base heterojunction-bipolar technology. Technical Digest IEEE Symposium on VLSI Technology, Honolulu, 1990, pp. 49–50,June 1990),早在1986年, Meyerson就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Appl. Phys. Lett. 48, 797, 1986) 上发表了他关于UHV CVD低温 Si外延的研究工作。以上两件工作都作为代表当时 最高水平的工作收录在多本有关SiGe异质结器件的书中(如John Cressler的 Silicone Heterostructure Devices, p2-2,p2-5)。同Meyerson的工作相比, 叶教授文章根本算不上“当时领域的最高水平”,甚至都算不上具有参考价值的 文章,网络搜索显示该文章发表16年来的引用次数为零,甚至叶教授本人都不屑 引用它。   至于学报文章中提到的“带着图纸北上沈阳加工设备,于国内首创一套结合 RHEED 在线监控功能的超高真空(UHV)CVD外延系统”,如果真的如此,该套设备 就应当类似于他在MIT设计的那一套设备。为了核实情况,本人委托科学院XX 所 的负责人(为了此人不受打击报复,原谅我隐瞒他的姓名)专门向沈阳科仪厂相 关人员核实,事实是叶教授只是提出了设备的要求,所有设计工作都是由科仪厂 完成的。并且,这套设备带有非常强的科仪厂以前设计的分子束外延(MBE)设 备的色彩,许多零件都是原来沈阳科仪厂设计的MBE设备上用过的零件。因此 “带着图纸北上沈阳加工设备,于国内首创一套结合RHEED在线监控功能的超高 真空(UHV)CVD外延系统”纯属子虚乌有。   至于浙大学报文章中提到的“在近几年,实验室首先在硅上生长了宽禁带、 发蓝光的CaN、ZnO单晶薄膜,这些都是国际首创。”就更不值得一提了。只要在 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知道真相了,在他从事这些研究之前,许多人已经在这方面 做过工作了。并且其发表的结果中就不乏伪造的。例如樊贾和哲达人文章中提到 几篇文章中明显的造假痕迹。顺便指出哲达人文章中的x射线衍射数据也极有可 能是伪造的。稍微有点材料科学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Si衬底的x射线衍射峰的半 高宽应该很窄,一般在40 arcsec以下。尽管叶教授文中并没有指出确切数值, 但对比文章图中的GaN的半高宽,可以判断衬底衍射的半高宽一定大于70 arcmin, 比正常值高了100倍左右。另外,晓评的帖子(见 http://individualism.fyfz.cn/blog/individualism/index.aspx?blogid=4230 15)中提到的一篇雷同文章(phys. stat. sol. (a) 177, 485 (2000))中的二 次离子质谱数据如果属实,表明表面的Si离子产额在离子刻蚀及时秒后就没有显 著变化了,也就是说GaN薄膜非常薄。经跟相关专家讨论后,我从所有专家得到 的信息都是在如此“恶劣”生长环境(见新语丝哲达人帖子)中制备的如此薄的 GaN薄膜根本就没有可能获得文中所示的光荧光谱。   以上提及的其他网站上的文章内容也都含有类似的吹牛造假的成分。由以上 分析和最近新语丝网站上陆续发出的帖子可以看出,叶教授除了在学术文章中伪 造数据外,还非常有系统地吹牛行骗。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获取大量本不应属于他 的荣誉和利益。   其实,发现造假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今天的网络时代,花一 点时间搜一下,读一读,很容易发现造假人的破绽,正如鲁迅先生在《捣鬼心传》 中所讲“但是,人的捣鬼,虽胜于天,而实际上本领也有限。因为捣鬼精义,在 切忌发挥,亦即必须含蓄。盖一加发挥,能使所捣之鬼分明,同时也生限制,故 不如含蓄之深远,而影响却又因而模胡了。“有一利必有一弊”,我之所谓“有 限”者以此。”在同一篇杂文的结尾鲁迅先生还讲到“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 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对打假者和造假着来讲,这两段话都非 常有意义。对打假者来讲,告诉你如何揭穿骗局;对造假者来讲,告诉你骗过一 时,骗不了一世,事实迟早要大白于天下。   至此,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为什么这种系统的造假行为可以 在中国大行其道?长此以往,我们的大学就会为了一己之利,伙同少数不端教授 采用各种包装手段吹牛行骗、巧取豪夺,骗取大量科研经费,我们还有什么资格 教育我们的孩子如何做人。这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学术不端来形容了,这是对支付 我们工资和科研经费的广大纳税人的犯罪。   为此,为了浙大和其他大学今后的正常发展,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希望每一 个知道叶教授造假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揭发叶教授的不法行为,以警示后人。   在此,我再一次呼吁杨卫校长,认真调查,严肃处理,落实自己的诺言。 (XYS20090407)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