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转基因“安全”获批缘何引来“不安”悬疑? 专家建议拓宽信息公开途径和方法 2010-3-7 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陈瑜   3月5日,北京国际饭店的走道里,一群记者将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黄大昉委 员团团围住,一遍遍地咨询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性。   事实上,在转基因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很久之后,3天前,有关部门终于公开 表态: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和转抗虫基因水稻是安全的,安全证书是经过严格的评 价过程后发放的,且不意味着现在就可以进行商业化生产。   然而,相关的安全证书早在2009年8月17日就已颁发。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 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告诉记者,目前应该思考的是,类似转基因这种新品种研发 的信息该何时发布、以何种方式发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西方国家,这类问 题会由专业科普人士随时向社会通报。   信息不畅令转基因讨论“妖魔化”   尽管赵吉(化名)已经几年不敢就转基因安全问题接受媒体采访了,但在网 络上,因为公众的片面理解,有关对他的谩骂依然颇多,不少网友甚至斥其“汉 奸”。   赵吉的遭遇让一些从事转基因研究的科研人员除了不敢轻易说话,还担心即 使说了也不容易被人相信。   “转抗虫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常规水稻相比是安全的,没有增加新的不安全 因素。”作为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的权威,彭于发主持了973基础研究项目“农 业重要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和863课题“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研究”。他表 示,这一结论是历时十多年,经过几十项检测后得出的。   但这样的声音总容易被淹没。   相反,一些号称中立的国际组织有关转基因不安全的言论,却受到热捧,并 被广为传播。   著名生物技术专家、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范云六院士将这一现状总结 为“转基因讨论呈现妖魔化倾向。”业内人士认为,学术允许讨论,但目前的讨 论已远远超出了学术讨论范畴。   科普不足让公众对发展转基因“不安”   “堂堂正正的生物技术,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做事情?”范云六感到疑惑 的是,转基因相继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新兴战略性产业,国家1号文件也明确 提出“要发展转基因”,但公众却如此“不安”。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毅认为,当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普做得不够。   彭于发也表示,转基因安全法规中提到安全评价管理包括风险评价、安全管 理、风险交流。但在实际过程中,作为三大支柱之一的风险交流在我国做得很少, 因为转基因属于高新技术,知识传播和科学普及需要相应的经验和专业科普力量, 但目前这方面的力量严重不足。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目前的科研评价体制并没有强调科研人 员做科普,在很多人看来,论文才叫文章,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也是发表论文。 从1992年到现在,他没写过一篇中文论文,“100篇中文文章不如一篇英文论文 管用。”当然,他也没想就转基因问题写科普文章。   但一个现实情况是,大众没有途径、也没有兴趣去了解专业文章。彭于发介 绍,美国为了鼓励科研人员做好知识传播,一般在科研项目中安排10%的经费用 于科普知识传播。传播形式不仅包括专业论文,还有科普文章以及自印材料推广 项目介绍等。   转基因信息公布渠道亟待拓展   对于这个关系到每个人饮食安全的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始终有来自各方的 声音期待其更透明化。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孙其信介绍,转基因 生物安全评价过程不亚于新药开发,不能提供有问题的证据,也不能简单判断有 问题,但过程越透明越容易得到理解。他表示,相关部门不应该躲躲闪闪,应该 告诉公众每一步是如何做出来的。   “转基因安全评价过程没有多少可保密的。”彭于发一直希望能增加公众知 情渠道。   身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彭于发告诉记者,从1997年农业 部依法对转基因生物进行安全管理以来,根据安全性评价和批准的阶段不同,有 的是审批书,有的是审批文件。参照国际惯例,这些审批书和审批文件从1997年 到现在一直都不对外发布,安委会多采用业内外专家开研讨会的方式,来介绍安 全评价结果。   但他表示,这种形式减少了与公众的沟通环节,信息公开做得不够。   彭于发介绍了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做法:转基因研究者会随时通报研究进展 情况,将决策过程和结果等尽可能多的信息对外公开,并就大家关心的科学问题 和风险征求公众意见,甚至还设有公众评议期。   “现在很多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往往随意用‘这是机密、这是秘密’来限 制公民知情权。”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对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进行二审 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永新就指出,要处理好保密跟信息公开的关系,在不 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基本上能公开的信息都应该公开,保密法是 服从于保障公民信息知情权的。   他特别提出,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还是科学技术发展,大部分是涉及民生 问题的。如果动辄以“保密”为借口限制信息公开和公众的知情权,不利于和谐 社会、法制社会、民主社会建设。他建议把信息公开法列入立法计划。   在此之前,我国在2008年出台了信息公开条例。   “卖瓜的说瓜甜,结果不甜了,企业就应该承担责任。”彭于发介绍,在美 国,科学知识和技术变成产品,遵循的是谁研发谁受益、谁受益谁宣传、出了问 题谁承担责任的原则。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农业部发布问答这种行为,更应让专 业科普人员,尤其是从事这方面研发的企业去宣传。而这也是培育市场的重要手 段。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朱祯建议,应学习借鉴国外设立科普 基金的做法,建立专业化科普队伍。(本报北京3月6日电) (XYS20100307)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