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略读《新语丝网络科普奖》参赛作品有感   作者:彼得潘   发现《新语丝网络科普奖》征文又开始了,十分期待产生佳作。然而粗略读 了一下已经提交的作品,不能不说颇有些失望。至少到目前为止,整体水平与第 一届相比相去甚远。试举几例:   1、《生物学史上的一宗疑案》(以下简称《生》文)。方舟子写过一篇 《产婆蜍的黑色指垫》(以下简称《产》文),讲的是同一个事件。从《产》文 看,无疑卡姆梅勒(《生》文作卡莫若)造假的嫌疑较大。《生》文提出了不同 意见,认为存在几个疑点,虽然在我看来,有的疑点实在不值一驳(比如“人之 将死其言也善”之类),但是人人有独立思想的自由,李先生认为这是“疑点” 也无可厚非。关键问题是,即便真如李先生所言,这个事件的合理推定也只能算 是“疑案”(不能断定卡莫若造假),不知道怎么回事,李先生写着写着就把这 件事定性成了“冤案”(断定卡莫若一定没造假)。靠着几条并不过硬的理由, 就言之凿凿“现在看来,那墨水应该不是卡莫若注射的”。接着再由这个“事实” 出发,煞有介事地罗列三种推测,大有要找出“真凶”之势。科学工作者应有的 严谨体现在哪里?   2、《白鹇当选省鸟之问》。看到题目有点不明所以,以为是某省并无白鹇 却将白鹇作为省鸟。看罢全文,更加不明所以,疑心看的不是科普作品,而是街 头小报《娱乐版》的八卦消息:本报娱记某某某采访了著名观鸟专家原野(为防 有人查实,此处用化名),得知各地省鸟、市鸟评选中大量“秘辛”, 细节不 便透露云云。   不是我刻薄,这是我真实的读后感。全文究竟提供了多少有价值的信息?最 后一段倒有点“卒章点志”的意味,提出官办评选要向表达民意的方向发展。意 思是不错的,问题是这是科普作品评选,本文的主旨似乎与“普及科学知识、科 学思想或科学方法”的要求毫无关系。   3、《费伯的世界》。读完本文我的主要收获是:知道NASA开发了一个人工 智能游戏,知道了该游戏的基本设定,还知道了游戏网址 http://www.cliki.net/Planet%20of%20the%20Feebs。除此之外呢?没了。不知 其他读者有没有更多收获?   估计本文基本就是游戏说明的中文版,而且还谈不上好的中文版。(有些表 述让人看不懂。比如“总是得到最高的荣耀——10%以内”,这个“10%”是以什 么东西作为基数的?后文述及的聪明费伯,荣耀在50%以内,明显比前者高,作 者却说“取得的成就却不尽人意,只有中等”,怎样理解?)   如果这也算科普作品,我只能感叹科普作品太好写了。方舟子的《矮象和硕 鼠》大可以写成:人们发现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和马耳他岛在更新世生活过一种矮 象,只有猪大小;弗洛里斯岛上原来生活着一种窟山鼠(已灭绝),和猫一样大。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然后交稿完事儿。既是科普作品,总要介绍 点科学知识,或者交给读者一些思考方法。绝不能简单地描述一下现象,然后就 直接把“最后的问题”交给“亲爱的读者”去回答。究竟是你来科普读者,还是 读者来科普你?   4、《人蚊大战》。首先我承认这篇文章只是扫了一眼,所以评论起来可能 不公允。老实说,我根本没兴趣读完这篇文章。我疑心作者原意是参加“网络文 学奖”的评选,不小心投错了稿。我并不反感增强科普作品的趣味性,但是这种 趣味性,应该是着力发掘科学本身的“趣味”,而不是靠玩弄辞藻来“逗乐”。 (弄不清两者区别,比较一下方舟子的作品和科学松鼠会的作品就一目了然了)。 很不幸,我认为本文就偏离了科学的“原味”。把这洋洋数千言的水分挤掉之后, 剩下的干货实在可怜:为消灭蚊子,作者使用了烟熏、杀虫剂、直接用手拍,以 及除去室内积水(杀灭幼虫)等方法。中间段落很牵强的插入了一点蚊虫生理特 点的介绍。一句话,作为中学生作文,大概可以给个高分,没准还能获个啥奖项。 作为新语丝网络科普奖参赛作品,我只能给个不及格。作者真要立志写出趣味性, 建议读读第一届的获奖作品《让科学的巴别塔直达真理的天空》。   其他参赛作品也看了几篇,只能说还算中规中矩。距离十月三十一的截稿日 期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仍付阙如。作为中国科普事业重要 阵地的《新语丝》,居然拿不出够分量的科普作品,失望之余,只能寄望于佳作 仍在反复酝酿修改之中了。 (XYS20110920)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