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历史已经终结——方韩之战观感   作者:江南柳三   其实用不着等到今天,早就可以引用福山那句名言了:“历史已经终结”。 只要多少具备一些人文常识,只要自己多少有过一点阅读与写作训练,只要没有 受虐狂的变态爱好,或者只要良心还没让狗吃了,就不难得出一个合情合理的的 判断来:不但确有代笔,还不止一个。写小说的是一个或一伙人,写博客的是另 一个或另一伙人。这里我把两个人也算作一伙,韩寒有参予提供素材的可能。随 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需要,两伙人后来有分工合作的迹象,换句话说,由什么 人代笔取决于写什么题目。   是的,确实没有直接证据,也不需要,这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法律问题。当 韩寒最初发表那几篇灾难性的答辩文章的时候,也是从创作论的角度出发试图洗 刷自己的污名,这说明他也理解争执的性质是学理层面上的。但也正是在这个层 面上,韩寒暴露出来的无知是惊人的,以至于他自证清白的说辞后来全部成了反 证。网友们对此说什么也想不通、信不过,忍不住要去查看比对那些乌七八糟的 视频来调整思路。不料一看之下更傻了眼,引用一位网友的简练概括就是,“泯 然众人矣”,甚至还不如。这些视频以前没看过吗?也看过的。为什么前后观感 如此不同?这就是“质疑”的作用,不质疑就无法祛魅、除蔽。有位帮闲鲍鹏山 说方舟子的质疑没有多少“正面价值”,说的一点不错;负面价值与负面美学一 直是奴才哲学的死角,也是主子的心腹之患。   知道不是法律问题,可为什么头一天还在撒娇,转天就黑起脸来要去告官呢? 是受了什么人或什么机构的暗示吗?我有许多猜想,都成立,都是诛心之论,但 也都无所谓。从韩家的一面考虑,他们也是出于无奈,因为不这样也的确没有别 的法子好想,除非韩家当真以团队的形式出来迎战。说到这一点,我真为他们惋 惜,为什么不呢?过去十三年不是合作得很默契吗?真的,越是在这个时候,越 是需要全体枪手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该怎么操作还怎么操作,日后的事情日后再 说。当然,保密工作一定要比平时格外加强。不料咋受打击一下子乱了阵脚,加 之做贼心虚,断定这个时候只能由韩寒一个人出阵才能打消疑虑,证实清白。说 实话,这是最臭的一招棋,我做梦都替他们可惜:如果不是韩寒单独一个人跳出 来现眼,这个神话难说会维持到什么时候。自己造的神,久而久之竟忘了那是泥 胎,以至于真的指望他有禳星祈雨的神通。有一种愚蠢的傲慢,就是放眼天下不 见有人,严重低估了广大屁民的判断力。   告官这件事,让两个阵营的公知们都很没有面子,一时间呆若木鸡,只好仰 仗几个法律专家跑出来比比划划地装神弄鬼。好在中国的法律不是陪审团制度, 践踏常识正是这些专家们的特权。我理解这些公知们的良苦用心,无非就是,好 容易竖起的一面革命旗帜,无论如何也不能就让它这么倒掉,否则谁来当炮灰呢? 中国有些所谓公知,说白了也就这么一点子出息,只管利害,不问是非。当初韩 三篇还没有发完,就有一位说书的老艺人跳出来欢天喜地地预备过年,还断定天 下学者教授之流加起来也不如一个半大小子更明白什么是民主自由革命。别的且 不管,我只要问他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到了韩寒这里就不容置疑呢?这是民 主自由的正常姿态吗?韩寒有今天,这些连一知半解程度都不到的篾片公知难辞 其咎,无论他们是什么派别,无论他们的意愿如何。然而在中国,所谓“公知” 常常不过是“公众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意思,并不表示他们此前一直就是这么 一个人。   最让篾片公知和粉丝们没有面子的,还不是告官这件事,而是韩寒最初自己 的表演。如此拙劣的演技,让天打雷劈的中国电影都自愧不如。悬赏、赌咒、发 誓,这些可笑的伎俩无一不是反智倾向的极端化表现,暴露出对于批评与反批评 毫无概念,暴露出唯我独尊的丑陋心态,也暴露出不学无术的虚弱本质。但是, 什么人、要丧心病狂到什么程度,会说“我的文章如有一字他人代笔,我诅咒我 自己不能活着看到我女儿成年”!够了。上海滩是出流氓的地方,但即便是徐家 汇大股东余秋雨,和上海市政府代言人周立波,也还没下作到这种程度。此言一 出,被天下精英寄予大任的自由斗士形象瞬间灰飞烟灭,连带那些抨击时政的博 文作者也就彻底成了疑问。因此可以说,并不是什么人把这个小流氓打回了原形, 不过是他自己主动现了原形。   说回到文学,也不是什么玄妙出神的东西,它也是常识之一,谁都多少懂一 点。偏偏这位少年天才不解风情,硬要给文学披上神秘主义的外衣,把那些鬼鬼 祟祟保留了十来年的所谓证据,连同“原稿”一并拿出来示人,越发证实他对文 学虚构的性质一无所知。他辩解说70年代的东西90年代为什么不可以有?这恰恰 不是虚构问题,而是原型以及原型与再现的关系问题,方舟子问的不就是这个吗? 他说高中时连夜苦读廿四史、《管锥编》、孟德斯鸠和尼采,要知道这才是虚构, 只是放错了语境。即便是这种虚构,也是幕僚的手笔,因为读这些东西,韩寒自 己的表现已反复证明他确实不够料。那么幕僚自己就真的读过吗?方舟子认为那 不过是“附庸风雅”,这个推想很有敏锐的时代感。不过拿廿四史和《管锥编》 来附庸风雅也算他们够狠,社科院历史所的人听了要做噩梦的。   比廿四史和《管锥编》更狠的,是韩寒给韩父一封“家书”里开的代购书单: 1、《西溪丛话 家世旧闻》;2、《分甘余话》;3、《东坡志林》;4、《芦浦 笔记》;5、《古夫于亭杂录》;6、《读书偶记 消暑录》;7、《鸡肋编》。费 力把这个书单敲下来不是要进一步证明什么,也不打算建议让韩寒接受一次考核, 说说这都是些什么性质的书、买来干什么用。我只想借此坦白,我就是从看到这 封“家书”以后,才突然间变成了一个阴谋论者——一切证据不过都是伏笔,如 此而已。活在中国而不是一个阴谋论者,比万劫不复都难。   对待这次方韩之争,媒体再一次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当方舟子的支持率超 过韩寒以后,媒体要么装聋作哑,要么捏造谎言,黑白任其所指。有一家下三滥 的媒体派出一位下三滥的记者采访韩寒,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是不是有一种躺 着也中枪的感觉?”可见韩寒还不算中国最反智的人物。与这位记者趣味相投的, 是两位肉麻当有趣的所谓女明星,不过为这种货色是犯不上浪费笔墨的。   这次争辩总是出现两个人的名字,鲁迅和王朔,这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文 学史上比鲁迅倒霉的人找不出第二个来,这次更是倒足了大霉。王朔的出现却是 意料中的事情,他已不止一次被捉将出来给韩寒垫背,这一次也不例外,几天内 就有四篇檄文面世。但哪一篇是真的呢?我认为一篇也没有,他该说的其实08年 已经说过了,对韩寒那是相当的不利。既然如此,韩粉为什么还要抬出他来说事 呢,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们感觉在反社会这一点上两人有共通之处,关键时刻一 定会施以援手。这不但是韩粉的心态,也是韩家集团最初的盘算,即相信知识界 一定会站出来一致为韩寒背书,从而借机将责任转嫁给公知分子,以民主自由革 命的名誉置对手于死地。他们要不是相信自己有这个本钱,绝不敢在战云初起之 时把韩寒单独放出来胡闹。此计未能彻底得逞有四个原因:他们对精英与公知们 的心智估计过低、韩寒的表演过于拙劣、方舟子的韧性过于强劲、广大屁民对真 相的探求过于执着。   一计不成,此后还有些别的花样,主要是暗示当局对手有政治图谋、是文革 余孽等等,让人不由得想起梁实秋当年构陷鲁迅先生的阴毒手法。可惜这种鬼话 连他们自己都未必相信,遑论“不明真相”的广大屁民呢。于是第三计已经出笼, 在新的博文里又开始踩红线打擦边球,东拉西扯地把建政以来的No.1串烧了一遍。 这多少像是回到了韩三篇以前的调子,目的想必仍然是希望唤起公知们的美好记 忆,好把他们早日搅进乱局同其命运,为此还预支了新的雄文三篇。文内隐隐透 出一股不祥的杀气,和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彷佛在主动邀请“迫害”,这一点 已为目光如炬的天涯和凯迪网友一语道破。但这篇博文同时又一次昭示出前后矛 盾的逻辑、首鼠两端的立场和迥然不同的文字风格。这样一来我们就更加好奇: 哪一个韩寒才是韩寒?   其实,真正的诉讼还没有开始。除非永远都是死无对证,否则这个庞大的利 益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拿相当于抡才大典的国家公器当猴耍的《萌芽》杂 志,还是一手遮尽天下耳目而仍在玩火的新浪博客,都将面临最严厉的指控。 (XYS20120213) ◇◇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