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修瑞娟—海涛式灌注理论誉满全球?   作者:清衣江   文革后最初几届医学生,大概都知道修瑞娟的大名。   一   谷歌修瑞娟,得到65,500,000结果。百度修瑞娟,得到约153,000结果。   修瑞娟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个以中国人姓氏命名医学理论的医学家.”【1】   修瑞娟因为两大成果,成为中国微循环第一人。建立了微循环 “修氏理 论”,微循环海涛式灌注学说。 发现国产山莨菪碱能够抑制血液中粒细胞和血 小板的聚集。   “作者介绍:修瑞娟 女,汉族,1936年9月生,医学博士,理学博士,毕 业于莫斯科第二医学院。1985~1994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 大学副校长,微循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5年至今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 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至今兼任瑞典卡洛琳斯卡皇家 医学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微循环部主任、教授。瑞典传统医学科学院院士、意大 利医学研究院院士。现为美国前沿科学学会嘉奖特邀会员、世界微循环学会联合 会常委、亚洲微循环联盟主席、中国微循环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曾获全国 科技大会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部甲级成果奖、亚洲微循环联 盟奖、国际学术大会奖。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著书6本, 发表中英文论文180余篇。” 【2】   “早在1981年,她利用休假到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血液病研究室工作,就 发现了中药山莨菪碱能抑制血液中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并抑制血栓素的合成, 为防治各种血栓类病找到了一条新路。   ……她应用自己发明的方法,发现了各级微动脉自律运动的相互关系和变化 规律,提出了微循环时器官和组织灌注的新论点——海涛式灌注,被美国和欧洲 微循环界的权威称为‘修氏理论’。” 【3】   据说:1983年4月11日,“修氏理论”获得公认。   “1983年4月,……修瑞娟,在全美微循环学会会议上宣读她关于人体微循 环新理论的论文,折服了美国的医学权威。‘修氏理论’随即被公认。” 【4】   “1983年,修瑞娟在美国首次提出:微循环对组织细胞的海涛式灌注新理论, 否定了当时世界上流行的田园式灌注的推论,被世界誉为‘修氏理论’,并被评 为 ‘1983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在国际医学界享有盛誉。” 【5】   “修瑞娟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自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发现血液循环并发表 《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以来人类对微循环领域研究的空白。 ” 【6】   二   修瑞娟自己系统阐述修氏理论的文章,我在睿医网(http://www.i-md.com/) 和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上只发现两篇:《微妙的生命源泉—微循 环》1985年【7】,以及《微循环——微妙的生命泉源》1997年【8】。   两篇都是综述,更像是科普文章。内容基本重复,97年的文章详细一点。在 文章中,修瑞娟叙述说: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60年代,国外都观察到了细动脉,微动脉的自动节 律性收缩。   79年,修瑞娟她们用闭路电视扫描研究金黄地鼠,发现微血管除了每分钟有 小的节律性舒张和收缩外,还有连续数分钟的扩张收缩运动。   82年8月到83年8月,她在加州大学Intaglietta教授实验室工作。采用地鼠 背部开窗手术,长时间连续观察皮肤微血管自律运动。将选定部位的微血管图像 进行测量、并用计算机处理分析。   实验发现:“在同一微动脉的同一剪切测量部位上周期性地出现频率相似的 波谱,这种相似频率的波段的相应振幅的比例亦近似。” 进一步在微动脉分支 处下游200μm 处测量分析,与上游的微动脉自律运动频谱非常吻合,时间上延 迟几秒。“实验证明,微血管的自律运动是沿着管壁波浪式从上游往下游传播前 进的。”【8】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中国药物 “654”,“703”可以使微动脉的自律运动 立即明显加强。   “654或703这两种药物的作用之一,是使消失了自律运动的微血管又重新出 现自律运动,同时使自律运动增强。使痉挛或者闭锁的微动脉闸门开放。这时候, 血管巨大的外周阻力得到了缓解。在微血管的自律运动增大时,来自整体循环的 血流具有一种能量,流速由慢变快,流量由少而多,如同大海洋中澎湃到岸边的 海浪,遇到礁石腾起万丈浪花向海滩冲去。对局部痉挛或者闭锁的微血管产生一 种冲击,给缺血的组织器官以‘海涛式的灌注’,使急剧缺血和缺氧的组织细胞 得到滋润和复生。” 【7】   三   下面根据修瑞娟的文章【7,8】,作一番考察、分析和讨论。   创建“修氏理论”的实验是82年8月到83年8月之间,在加州大学 Intaglietta教授的实验室进行的。而1983年4月,修瑞娟就在全美微循环学会会 议上宣读了她的有关论文。美国及欧洲的医学权威,就承认了“修氏理论”。这 种可能性太小。   修瑞娟在Intaglietta的实验室进行了划时代的研究,自然两个人要一起发 表文章。在Medline 以作者Intaglietta 和Xiu搜索,发现两篇文章【10,11】 。 两篇都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时间是1985年和1986年,内容是用计算机分 析微血管运动。   如此重要的研究,哈维以来微循环领域最重要的发现,居然没有发表在Peer Review 的杂志上,例如JAMA,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Microcirculation 等等。那些公认了“修氏理论”的国际医学权威、微循环权 威怎么了?或者那些杂志的编辑,水平太差?   按照修瑞娟的叙述,在她之前,已经发现了微动脉的自动节律性收缩。她所 发现的,是自律性舒缩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修瑞娟的实验发现,微血管上下游的自律运动,有几秒钟的间隔。从而判断, 微血管的自律运动是沿着管壁波浪式从上游往下游传播前进的。她进一步推断, 由于这种波浪式传播的微血管自律运动,当药物使痉挛或闭锁的微动脉开放时, 就引起“海涛式灌注”。   “海涛式灌注”不是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而是推理出来的假说。而修瑞 娟的推理,不能完全使人信服。   电、机械生理活动从上往下传播,是普遍的现象。心脏电流从窦房结传到心 室,引起心房心室相继收缩;食道的蠕动从咽喉到胃;小肠、结肠的蠕动;都是 从上往下传,都可以说是波浪式传播。   这种管壁运动的波浪式传播,目的是单向传播,使管腔的内容(食物、血液, 粪便)也是单向移动。管腔内容的移动,不可能是平稳的。有起伏,或者说“波 浪式移动”。但绝不是万丈浪花式的冲击。   修瑞娟描述的,是在微血管痉挛或闭锁的病理状况下,药物使微血管开放, 引起“海涛式灌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是否也是这种“海涛式灌注”?如果 不是,“海涛式灌注”能否作为一种普遍的微循环理论?   不管是病理还是生理状态下,这种“海涛式灌注”的可能性都太小。   根据修瑞娟的阐述,似乎血液从心脏流到微循环入口处的过程中,能量越聚 越多。至少像海浪一样,在冲向海滩的过程中,能量没有多少消耗。   血液从心脏射出,经过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再到微动脉,管径越来越小, 能量逐渐消耗,流速由快而慢,流量由多而少。这是一个封闭的灌溉系统,不是 开放的海滩。在生理状态下,不可能是万丈浪花般地冲击。病理状况下,即使药 物使微动脉松弛开放,也不过使停滞的血流在刚开放的时候涌入多一点。随后则 是缓缓流动,有起有伏。   四   1983年,修瑞娟究竟在哪一个国际微循环会议上,宣读了她的“修氏理论” 并得到权威公认?   修瑞娟的文章【7,8】,叙述了她在Intaglietta教授那里所做的实验,完 全没有提在什么国际会议上宣读有关的论文一事。   修瑞娟的同事在1997年的一篇综述【12】中写道:“1971年,修瑞娟在肺心 病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实验研究基础上,又将甲皱微循环的观测指标应用到肺心 病患者……1980年至1982年,修瑞娟将上述临床及实验研究在美国及欧洲进行了 报告,并发表在国际学术杂志上,首次将我国的临床微循环研究介绍给了西方国 家。”   根据这个介绍,修瑞娟宣读的论文,与修氏理论无关。宣读论文的时间,也 不在1983年。   综述【12】中提到的两篇文章【13,14】,Medline 上都没有列出。两篇文 章刊登在系列书籍《Progress in applied Microcirculation 》上。这一套系 列书是国际微循环会议的论文汇集。   第一篇文章: Vasomotion:The Diagnostic Use of the Patterns of the Microvascular activity【13】是临床研究,观察流行性脑膜炎儿童的甲皱微循 环,以及山莨菪碱的影响, 1966 年在北京友谊医院完成。   第二篇文章: The Correlation of Microcirculatory Dynamics and Clinical Symptoms of Disease【14】是一篇综述,介绍修瑞娟和同事关于内毒 素休克(流行性脑膜炎), 肺心病, 糖尿病以及慢性病毒性肝炎对甲皱微循环及 舌尖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两篇文章都没有涉及修氏理论,都没有收入Medline ,没有在国外几个Peer Review的医学杂志上发表, 只是发表在来稿照登的会议论文汇编中。   这篇综述【12】,以及修瑞娟自己1999年的综述【2】,介绍了中国的微循 环研究,特别是修瑞娟的研究成果。两篇文章都没有提到“修氏理论”、“海涛 灌注”理论。都没有提到修瑞娟在什么国际会议上,宣读与修氏理论有关研究的 论文。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修瑞娟在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了她的研究和假 说,并被与会者誉为“修氏理论”,她自己一点不提,而中国的媒体炒得沸沸扬 扬。   五   查查与“海涛式灌注”有关的文献,以及国际权威或权威机构对“修氏理论” 的评价。   Medline 检索Xiu, R. Xiu, RJ. Xiu, Ruijuan:1980-2013 没有找到阐述 修氏理论的文章。从80到86,有两篇文章发表在英文杂志上。两篇都不是关于修 氏海涛式灌注理论的。【15,16】   修瑞娟的综述【8】列出两篇参考:   1. 金黄地鼠颊囊微血管管径变化电视连续扫描观察.中华医学杂志,1980: 61(5),270   2. 田牛,修瑞娟,邹荫方,等编.微循环障碍与相关疾病.郑州 河南科学 技术出版社,1985   无法找到这两篇参考文献。睿医网(http://www.i-md.com/)和中国知网 (http://www.cnki.net/)上找不到第一篇文章,类似的有80年的一篇简报 【9】。   根据睿医网(http://www.i-md.com/)检索,1980年到1986年,修瑞娟在国 内发表了9篇关于微血管自律性的文章,大部分都是简报。80年发表了一篇简报 【9】,其余都发表在84年及以后 (附录 )。也就是说,只有一篇发表在“修氏 理论”被世界权威公认之前。   80年这篇简报,修瑞娟的综述【7,8】有介绍。实验用闭路电视连续扫描金 黄地鼠微血管,发现正常微血管管径除了每分钟有小的节律性舒缩外,还有连续 数分钟的扩张收缩运动。微血管有与心脏脉搏跳动不同步的自动节律性舒缩运动。 【9】   Google 搜索Xiu's theory, 没有结果。   维基(中文、英文)没有关于修瑞娟(Xiu, R. Xiu, RJ. Xiu, Ruijuan, 修瑞娟) 的专门介绍。   “1983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享誉世界的微循环海涛灌注“修氏理 论”,似乎只存在于中国的媒体。   总结:   1.修瑞娟不是第一个发现微动脉节律性的人。   2;修氏“海涛式灌注”不是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而是推理出来的假说。   3.微循环不太可能是“海涛式灌注”。   4.找不到修瑞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与“修氏理论”有关的研究论文, 并使“修氏理论”得到国际权威公认的资料。   5.导致发现“修氏理论”的研究结果,没有在Peer Review的杂志上发表。   6.修瑞娟自己介绍修氏理论的文章,只找到两篇基本重复的中文综述。   7.国外找不到有关修氏理论的材料。   一管之见,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16351.htm   英文版 http://www.hewiki.com/view/316351.htm   2:世界微循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修瑞娟。 中国微循环1999年第3卷第1期.   3: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89300.htm   4: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http://www.ioe.cas.cn/qtgn/zt/lstk/201304/t20130417_3821214.html   5:青岛档案信息网 http://www.qdda.gov.cn/front/qingdaorenwu/preview.jsp?ID=302993&subjec tid=12259377426711088001   6: 百度空间 http://hi.baidu.com/fnzhoubin/item/f29623bc78fd7ea6eaba939b   7:微妙的生命源泉——微循环. 修瑞娟, 临床医学.1985(01): 1-4   8:微循环——微妙的生命泉源 修瑞娟; 微循环学杂志.1997(1): 1-3,5-7   9:金黄地鼠微血管管径的正常生理运动——用闭路电视系统连续扫描记录. 修瑞娟; 莫正文; 刘淑英; 鲜述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0(04): 237   10:Computer analysis of the microvascular vasomotion. Xiu RJ, Intaglietta M. Chin Med J (Engl).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1986 May;99(5):351-60. No abstract available.   11:[Microvascular vasomotion: I. Long-term observation and computer analysis of the vasomotion]. Xiu RJ, Intaglietta M. Zhonghua Yi Xue Za Zhi. 1985 Mar;65(3):129-35. Chinese. No abstract available.   12:我国甲皱微循环研究方法评价。段从高、张坚、宓国伟。中国微循环 1997年第1卷第1期.   13:R. J. Xiu, Vasomotion:The Diagnostic Use of the Patterns of the Microvascular activity.Prog. Appl. Microcirc.1983;3:1 31.   14:R. J. Xiu, The Correlation of Microcirculatory Dynamics and Clinical Symptoms of Disease.Prog. Appl. Microcirc.1984;6:141   15: Inhibition of histamine-induced protein leakage in rat skeletal muscle by blockade of prostaglandin synthesis. Anderson GL, Miller FN, Xiu RJ. Microvasc Res. 1984 Jul;28(1):51-61.   16: Anisodamine inhibits thromboxane synthesis, granulocyte aggregation,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its efficacy in bacteremic shock. Xiu RJ, Hammerschmidt DE, Coppo PA, Jacob HS. JAMA. 1982 Mar 12;247(10):1458-60.   附录: 修瑞娟,睿医网 (只是把与自律运动有关的文章列出)。   1: 中国地鼠微循环观察模型的建立。 作者: 郭长焕; 段重高; 修瑞娟; 平 琲琲;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科院微循环研究中心; 渐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系   出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6(02): 110   2: 一种新的微循环定量参数—微血管迂曲度的建立(简报)作者: 修瑞娟; 应晓光;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中心出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 报.1986(03): 187   3: 微妙的生命源泉——微循环。 作者: 修瑞娟;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 院微循环研究中心。 出处: 临床医学.1985(01): 1-4   3: 山莨菪碱对骨骼肌微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作者: 修瑞娟; Delano FA; Zweifach BW; 段重高;作者单位: 出处: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5(02): 65-69   4: 微血管自律运动的研究——Ⅰ.微血管自律运动的连续动态观察及电子计 算计分析作者: 修瑞娟;作者单位: 微循环研究中心出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 报.1985(02): 116   5: 微血管自律运动的研究——Ⅱ.骨骼肌的微血管自律运动及其与血流速度 及血流量的关系作者: 修瑞娟;作者单位: 微循环研究中心出处: 中国医学科学 院学报.1985(02): 116   6: 微血管自律运动双窗口测量系统的建立(简报)。作者: 程军; 修瑞娟;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中心出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5(06): 414   7: 山莨菪碱对金黄地鼠颊囊微动脉管径的作用(简报)。作者: 修瑞娟; 郭 长焕;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出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 报.1984(01): 58   8: 山莨菪碱对微血管自主节律性运动的效用(简报)。作者: 修瑞娟; 作者 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出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4(01): 58   9: 金黄地鼠微血管管径的正常生理运动——用闭路电视系统连续扫描记录。 作者: 修瑞娟; 莫正文; 刘淑英; 鲜述京;作者单位: 医科院基础所。出处: 中 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0(04): 237 (XYS20130519) ◇◇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