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冤枉,那是“大局”干的! 作者:张静雯 2014-11-09北京青年报   “大局”是个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词,似乎没有人见过“大局”本尊, 但是一听到它的名字,都觉得这是个老熟人,那些被烟雾缭绕着的暧昧,就躲在 “大局”背后。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卸任了。在卸任之前,他痛斥了发生在高校、知识分子 当中的腐败现象,然后意味深长地说,“也许三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以后,自然 会有对我的正确评价”。   似乎话里有话。这番言论一度被解读为,杨是提前离职,原因是受到复旦大 学腐败丑闻的牵连,而且和巡视组巡视复旦也有关系。这种解读很快被官方否认 ,不过从官方的回应中,我们仍旧不知道巡视组入驻复旦时满得“得用棍子往里 戳”的举报箱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新入学研究生缩水的奖学金是怎么回事。   我们对这种回应模式早就不陌生了。更何况,杨校长的离别演说那么动情, 又似乎有难言之隐,再苛责他,似乎不够厚道。   不过好像杨校长似乎不是第一次有“难言之隐”了。   2009年,方舟子质疑他“履历造假”。方舟子的说法是,在申报上海市 科技精英荣誉称号时,杨玉良自称获得过德国“莱布尼茨奖”,这一经历也被记 载在《杨浦县志》中。但事实上,获奖的是杨在德国的导师的课题组,而杨只不 过是课题组中的一个博士后,根据方舟子的推断,杨玉良本人应该未对获奖项目 做出过贡献。   直到今天,这件事都没有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复旦大学官方网站对杨 玉良的介绍中,并没有提及“莱布尼茨奖”,而且这未必是09年风波之后为避 锋芒修改后的结果。按照复旦宣传部当时对媒体的说法,学校档案中杨玉良的简 历里并没有“莱布尼茨奖”的内容,《杨浦县志》中的内容并未经过复旦审核。 当时学校的基本态度是“不予回应”,并认为杨玉良的研究成果是否和获奖项目 有关联,应该由方舟子自己去求证,直接把举证责任推给了举报人。明眼人一看 便知,这种回应回避了关键问题,套了一套标准模板。   时间过了好几年,事实究竟如何已经很难判断了,但这种暧昧的态度仍旧值 得玩味。平心而论,即使方舟子所言属实,因此就说杨院士是“骗子”似乎太过 残忍。未进入简历档案的内容,出现在了科技精英申报材料和地方县志里,或许 只不过是“应景的夸大”,想来是符合中国特色的,即便杨院士或者校方出来辩 解这事儿“并非出自本人意愿”,可能都是在说大实话。校方和本人都不置可否 ,或许恰是因为“这事儿没法说得太细”。   但问题是,这事儿不调查清楚,估计“正确的评价”就难如期而至。   比起抄袭、数据造假和骗取科研经费,在特殊情形下为自己的履历“贴金” 这样的新闻,放在今天,估计都戳不到人们的兴奋点了。要不是遇到方舟子那样 的“死磕”,旁人估计也发现不了这种问题。我曾经间接接触过留学圈,履历注 水这件事,在圈子里几乎不会遭到谴责,有些夸张的情况下,学校还会配合作假 ,比如“指点”学生托关系开具假实习证明什么的。这么做的风险几乎为零,因 为很少有国外的学校会去一一核实学生的经历,世界上也没有那么多方舟子。但 收益确实明显的,无论对于学生本人还是学生的母校。   对照那些涉及学术不端质疑的暧昧回应,普通学生中间的不诚实就显得“顺 理成章”了,模糊地带越多,“不能言说”越多,作恶的风险就越小,整体道德 水准就越低,不管是主动失德还是被动失德。我的一位老师曾一针见血地点破: 学校根本没有动力去调查学术不端,因为万一抄袭成立,这篇论文就要被撤了, 原本计入学校“业绩”的“科研成果”也就没了。所以甭管学者是不是真的有问 题,暧昧都是应对道德质疑的常态。   单单宣讲道德,哪怕言词悲切、涕泪横流,怕也未必感动得了所有人。虽然 各人底线各有高低,但犯错的空间越大,底线就越容易被突破。雾霾弥漫,就看 不见头顶的星空,氛围暧昧,就难守住心中的道德律。   杨玉良在离职演讲中还颇为无奈地说,考虑到“大局”,“有许多事情暂时 没做”。“大局”是个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词,似乎没有人见过“大局”本 尊,但是一听到它的名字,都觉得这是个老熟人,那些被烟雾缭绕着的暧昧,就 躲在“大局”背后。我猜,当年的“履历造假”风波至今是谜,估计也是“大局 ”干的。 (XYS20141109) ◇◇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