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也说“雨人”周玮   作者:NKLiang   “讲科学比讲神秘化好些,……,故意神秘化就更不好了。”——华罗庚   科学研究中,对任何观测数据或现象规范的做法是,首先尝试用已知的科学 成果给出合理解释,这是因为已知的科学成果已经被反复证实。如果对目前已知 的科学成果可以解释的数据或现象,给出不同的解释,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个结 论就是“非比寻常”的结论。非比寻常的结论,必须给出可以验证,可以重复, 排他的非比寻常的证据。如果没有给出如此“非比寻常”的证据,而声称这个结 论,必须接受质疑,结论提出者有责任给出充分的证据回复质疑,而不是相反。 这就是所谓 “谁主张,谁举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即使最终证实结论 确实正确,诚实严谨的科学家依然会(也应该)尊重,感谢质疑者,而不是谩骂。 因为正是这些质疑使其理论完善,使其结论正确得到保障。   这是科学的基本规范,是科学家必须遵守的科学道德,是保证科学相对正确 的基石。   如果提出非比寻常的结论,只进行闭门保密的所谓重复试验,而声称自己的 实验或观测手段正确,这不是科学方法,是标准的民科做法,即使大牌科学家力 挺,也只不过是比较像科学的民科做法而已。   最近周玮又是闹得沸沸扬扬。如果只是作为娱乐节目,管他真假,大家开开 心也不错,这年头媒体是当不得真的。可节目偏偏起了一个与科学有点联系的名 字——“最强大脑”,而且请了据说权威的科学家,数学家当场检验,不过在当 今娱乐时代,这也可以理解,……。   可问题是节目组声称有一个科学家团队作为技术支持,且这个团队以科学家 身份断言:“周玮对复杂算术题的计算,可能是太自动化了,像被固化的CPU”; 有名校的实验室声称用实验证实周玮的大脑的神奇;更有名校的院长支持这一结 论。这就变成了科学家的科学结论,而不是娱乐节目了。   既然是科学家提出的科学结论,而且是与目前科学已知结果解释不同的结论, 这就是“非比寻常”的结论。那么,就应该遵循规范的科学程序,必须给出可以 验证、可以重复、排他的“非比寻常”的强证据;就应该接受质疑,并提供证据 解释疑点。而不是关到小黑屋里,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做实验,抬出大牌教授站台, 更不应该发动舆论对质疑者谴责、谩骂,甚至搞什么网上投票。这是所有科学家 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科学道德。   网上讨论这一事件的文章很多,就技术而言我最欣赏的、比较中性理性的一 篇是 @万精油墨绿 的《关于中国“雨人”周玮的讨论》[1],作者以数学家特有 的严谨分析了周玮的算法,得出结论:“智障青年能有这种表现很不错,值得鼓 励,但不必神话。”【作为娱乐,笔者架空猜想,假若中国的高考只考类似周炜 所做的速算题,高考的竞争,尤其是名校的竞争,其激烈程度绝不会亚于现在。】 最后作者以数学家所特有的严谨加了一句:“以上论述基于假设电视台没有事先 告诉周玮题目。” 这句话一方面反映了数学家的严谨(受过好的数学训练的人 说出的话不会叫你抓到漏洞),但同时,也反映了数学家与科学家的不同。数学 研究通常是在一定条件假设下,验证结论的逻辑真伪。对非比寻常的结论,科学 家首先关心的是试验或观测是否严谨、是否满足科学规范、是否排他、是否可被 第三方重复,在此之前不会认可结论。   我个人比较赞同@卢昌海 (写过很好数学科普文章的物理学家)的观点 【2】:“但是,就现有的表演而言,有一点使我对周玮具有速算技巧的可能性 持很怀疑的态度,那就是倘若他果真懂得速算技巧,并且能达到足使人惊讶的速 度,那他又何必偏偏要选那些凭死记硬背也不难解决的问题呢?是纯粹的碰巧吗? 这当然也并非不可能,但一个号称有速算技能的人,偏偏选择了可以轻易作弊的 题目来做,总让我觉得有猫腻的可能性远远大于纯粹碰巧的可能性。”   在出现新的满足科学规范的“非比寻常”的证据之前,仅就目前的证据而言, 如果叫我在节目组及他们的专家的结论和方舟子的质疑之间选择,我会选择方舟 子。   质疑是科学不犯错的保障,是科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对结论提出方专家 组很不严谨娱乐式的证据,质疑更有必要,作为结论提出方有义务用符合科学规 范的证据回答质疑。更何况这个专家组给出的证据是如此的缺乏说服力。例如使 专家组惊叹不已的周炜(非循环)小数化分数的能力。学过算术的人都会知道, (非循环)小数化分数只涉及除法中最简单的被除数是2或者5的除法,这也会使 专家组惊叹?   前几天与一个网友(似乎是一个在国外的博士生)在微博上讨论周玮,最后 他突然给我来了一句:“难道你比数学副教授强?”我顿时无语。由此想到,面 对媒体以专家教授的身份表态一定要严谨,因为读者观众会把你说的话当作科学 结论!   微博是一个自由抒发的平台,是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平 台,也是一个可以胡说八道的平台。但是若以某种特殊身份,尤其是学者或科普 身份认证,加V的微博名人,发言应该严谨,应该表现出足够的科学素养,因为 大众会把你的言论作为科普,作为科学的共识。   在围绕周玮的讨论中,有些科普人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严谨和科学素养 。例 如,周玮节目刚刚出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某加V的科普人士断言: “把他脑瓜里的算法提取出来,可能带来场计算的革命。” @万精油墨绿 文章 出来后,其立即放弃了计算革命的立场赞扬 :“博主的文章深入专业客观[- 赞]”。前两天又批评质疑者:应该“一份证据,说一分话。”把这几句前后不 过几天,对同一事件描述的话连起来,我不知道是他的逻辑混乱还是科学素养不 够。   在这次讨论中,一些人文人士和网友因为周玮的智障而引发同情心,引发对 弱势人群的关怀可以理解,也应该赞扬。但是作为为节目组辩护,甚至攻击方舟 子质疑的论据就真是逻辑混乱了。如果仅仅因为周玮作为一个智障人做到这些很 不容易,那么首先应该质疑的是节目组为什么叫“最强大脑”,而不叫其它,如 “我也很强”之类的;为什么提出如此武断的结论。若你觉得周玮就是具备“最 强大脑”,那就没必要拿智障说事,只要给出能够证明“最强大脑”的符合科学 规范的证据即可。   曾经有个37岁的印度妇女莎昆塔拉,仅用50秒就计算出数学教授用4分钟写 完的201位数的23次方根的精确值,其计算速度超过了当时最快的计算机,是不 是比周玮更强的大脑?华罗庚先生看到这条新闻没有声称什么,“她对复杂算术 题的计算,可能是太自动化了,像被固化的CPU”,“把他脑瓜里的算法提取出 来,可能带来场计算的革命。”而是写了一篇科普文章《天才与锻炼》[3],详 细分析介绍了有关计算技巧。其中有一句话:“讲科学比讲神秘化好些,……, 故意神秘化就更不好了。”30多年过去了,这句话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中国是更愿意相信神奇的国度,国人,尤其是媒体,似乎总是喜欢炒作“神 奇”。总是有一些人对一些寻常的现象或者假象非要给出“非比寻常”的解释, 人们也更愿意相信这些没有给出充分证据的“非比寻常”的结论。历史在不断地 重演,每隔些年就会出现“轰动”,耳朵听字,气功大师,水变油,李一神 仙……。   三十年前有过一个真实的“最强大脑”,具有者名叫史丰收,当年史丰收的 速算法引起轰动。在那个计算资源贫乏的年代,其速算法似乎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三十年过去了,有一点可以肯定,史丰收的速算法绝没有对计算科学有丝毫的影 响,史丰收的大脑绝没有引发脑科学的丝毫进展。   也许绝大多数人不会同意,但是我依然认为,即使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次方 舟子错了,我们依然要感谢方舟子。正是他的质疑使“最强大脑”专家组更像科 学家,使他们目前娱乐式的所谓证据完善,成为满足科学规范严谨的证据,从而 取得脑科学的非常非常重大的历史性突破。更重要的是,正是方舟子的质疑,才 没有在中华大地刮起到处都是“最强大脑”的造神之风。大家不是看见了,河北 省某官方微博不是已经声称河北也有“最强大脑”吗?   科学家、教授、媒体人,科普人、受过良好教育的网友们,我们中绝大多数 人永远不能取得华罗庚先生那样的学术成就,我们都不具备华先生的“很强的大 脑”,他的学识他的才智我们学不来,但是只要对得起我们所受的教育,华先生 尊重科学的精神我们都应该学得来。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80df420101cinn.html   2、http://www.changhai.org/community/article_load.php?aid=1390696222   3、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P240。 (XYS20140217) ◇◇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