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绝对地相信科学,是否又会造成新的迷信呢?” 陶世龙 2002/06/03 本文的标题,是借用了陈蓉霞《说你说我,说生物学》中的一句话,这篇文章发 表在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主办的“科学·历史·文化网站”上,是 作者读了洛伊斯·玛格纳(Lois N. Magner)《生命科学史》(A History of the Life Sciences,1979 by Warcel Dekker,Inc.)一书后的感想。 《生命科学史》的确是部很有魅力的著作,从译者李难在1983年的写的序得知, 他们这本原来仅供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研究生使用的译稿,得到教育部高教 司领导和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院长的鼓励和推荐;1985年由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正式出版。32开本,704页,印了6500册,平装本5.35元人民币,精装也只要 6.35元,恐怕是贴钱出的。 书出来后,时任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外国科普作品研究室主任的李元先生很快看 到,说好,写了篇评论介绍。后来我到武汉,见到华工出版社的朋友们,讲了李 元的评价,他们很高兴,还送了我一本书。遗憾的是我并未能去通读一遍,因达 尔文及其进化论和地质学的关系特别密切,看了有关的内容,觉得写的是不错。 这次看到陈蓉霞的文章,赶快找出来将其第十二章:进化论,再看了一下,怎么 也产生不出陈蓉霞读后那些想法。 因为书中对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介绍都没有神化或绝对化,相反倒是介绍了达尔 文提出进化论过程中的许多阙失,而在大量反对意见面前,达尔文非常谨慎小心, “因此在许多方面,要确定他的立场是很困难的。他提出的可能性是这样多,涉 及的范围又是这样广,以致各种各样的思想家都可以应用达尔文的论述作为支持 他们学说的‘科学根据’”*。 对所谓达尔文过分强调雄性的作用的性选择理论,马格纳指出,这种观点在当时 是很典型的,而“在这些问题上,达尔文也是非常模棱两可的,为用别的观点进 行解释留下了余地。他注意到男性的脑子比较大。‘但是否和他的身体成比例, 我认为,还未完全确定’”。** 不知怎的,陈蓉霞看来看去竟看出了有“绝对地相信科学,是否又会造成新的 迷信呢?”这样的问题。虽然是作为问题提出,但其倾向性已经很明确。 不过我看恐怕也不见得是因为看这本书才有了这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不少, 他们未必看过这本书。很可能是这本书讲了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谬误。对那 些不以科学为然的人来说,以为这下子可抓住什么把柄了。其实在科学探索的过 程中,出现这种那种谬误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翻一翻科学发展史,例子多的是, 地质学早期的水成论就是著名的一个。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就包含着不断去纠 正谬误这个因素。 我还觉得陈蓉霞“绝对地相信科学,是否又会造成新的迷信呢?”这段文字, 里面的科学指什么呢?科学显然不能是指某一细节,甚至生物学或地质学整个学 科也不能等于科学。而作为科学是不要求人去信仰的,陈蓉霞担心的究竟是什么 呢?因此只能使人感到概念上和逻辑上的混乱。再有,在今天的中国,真正的问 题恐怕还是相信科学的人太少,而相信乃至迷信某些不科学或反科学的东西的人 更多。 对此,方舟子在《慎勿乱说生物学——评陈蓉霞〈说你说我,说生物学〉》一文 中解释的比较详细,此处不赘。英文版原书出版于1979年,而这些年来生命科学 发展得特别快,方舟子做了些必要的说明。 顺便说一点,方舟子在“中国的科学文化界”的“科学文化”之前,加了一个 (反)字,很有点幽默感,虽然中国是否真的已有了个什么科学文化界,和这 “界内”是什么情况我不清楚,但在当今科学满中华,几乎什么都成了科学的气 氛中,某些自命科学文化者,究竟是真正在弘扬科学还是推销什么别的东西,的 确值得注意。 在这里我愿引述洛伊斯·N·玛格纳在为《生命科学史》写的序言中的一段话作 为本文的结束。 “当前,对待科学的态度正处于紧要的过渡阶段。在科学技术受到高度重视并 得到巨款资助的景气时期后,已经产生了一股逆流。许多现代问题(如污染、 人口泛滥、慢性病等)被视为科学过度发展的结果。人们对科学领域的要求是: 或者停止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或者把科学实践限制在能提供直接报偿的领域内, 如防治癌症或对付玉米枯萎病等等。 有些科学批评家集中谈所谓的由科学造成 的心理损害;他们说,科学把机械得象时钟一样的世界作为现代人在理性上唯一 可以接受的模式送给我们,但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却要失去宗教与艺术的感受。 人们常会发现,这种批评虽和上个世纪那种过时的机械论概念相对立,但和当代 科学的突飞猛进则毫不相干。”*** ---------------------------------------------------------------------- *洛伊斯·N·玛格纳著《生命科学史》(A History of the Life Sciences), 李难、崔极、王水平译,董纪龙校,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5年3月武昌第一版, 513页 **同上书,514页 ***同上书,2页 陈文末注明,《生命科学史》,洛伊斯·玛格纳著,李难、崔极、王水平译,董 纪龙校,百花 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我没看到过这个版本的书,但出版社变 了,译校者还是那些人,应该和华工出的那本相同,因此我就引用了,如有不同, 指出即改正。 [附]序言全文 玛格纳《生命科学史》 序 言 过去,‘科学革命’这一术语,主要使人想起物理科学领域内的那些进展。在谈 到科学对人类的精神与物质世界所产生的威胁时,人们也仅仅把它们与物理科学 相联系。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却处在一场生命科学的革命之中。对这场革命, 有些人觉得极为不安。比起物理科学来,生物科学比较缺乏历史的分析。生物科 学既是一种最古老的科学,却又是一门最年轻的学科。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生 物学上的许多问题虽然是一些引入关注的最古老的问题,但是,直到最近,才能 对这些问题科学地作出正确回答。近年来,生命科学的进展是如此迅猛,以至在 大多数科学家和学者看来,近到1953年前发生的事就好象是古代史了。 在本世纪之前,生物学家们对这些有关的基本科学原理真的全然无知吗。在缺乏 解决这些问题所必需的工具时,他们也在尽力奋战吗?或者说,我们就如此地满 足于新找到的答案,以致不能对过去作出正确的评价吗?这些都是普通生命科学 史所必须回答的一些问题。 本书并不打算写成一本包罗万象或详尽无遗的生命科学史,而只想作为一个庞大、 复杂和迷人史话的引言。我的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生物学的一些主要论题的注意 ——各种理论和技术之间的连续性及冲突,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各派科学 家们在探讨生命现象时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并且探索由于这些因素而产生的理论 之间的互相影响。为此,本书强调了那些似乎在历史上起了‘关键的转折点’作 用的主要问题、障碍和事件。因而,在各个特定时期内自然科学家们倾注了主要 精力的一些问题,诸如分类学或发现某些特殊器官、腺体、分泌物、化合物、醇 和新陈代谢途径等,似乎有可能或多或少地轻轻带过。生命科学的历史令人兴奋, 并确实常常是惹人注目的。但是,这种取得成果和令人振奋的时间,对于充满枯 燥沉闷工作的长期岁月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间隙,这一点,任何一个科学家或 创新者都是清楚的。这种起伏的形式既可用来刻画科学家或艺术家个人的事业, 也可用来刻画科学的整个历史。作者认为,完整地说明细节是为了弄清科学的发 展和作用,就象读电话簿是为了了解一个城市的生活一样。 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虽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在科学教育中却存 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科学家和非科学家之间的鸿沟把学校的全部课程和社会文化 分割了开来。科学家们虽然懂得他们自己所从事领域中的科学概念和方法,但对 其他科学领域以及整个科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却很可能都象门外汉那样无知。 当社会基本上仍保持着科学上无知的状态时,它能有效地利用二十世纪科学技术 的概念和发明吗? 当前,对待科学的态度正处于紧要的过渡阶段。在科学技术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 巨款资助的景气时期后,已经产生了一股逆流。许多现代问题(如污染、人口泛 滥、慢性病等)被视为科学过度发展的结果。人们对科学领域的要求是:或者停 止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或者把科学实践限制在能提供直接报偿的领域内,如防治 癌症或对付玉米枯萎病等等。有些科学批评家集中谈所谓的由科学造成的心理损 害;他们说,科学把机械得象时钟一样的世界作为现代人在理性上唯一可以接受 的模式送给我们,但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却要失去宗教与艺术的感受。人们常 会发现,这种批评虽和上个世纪那种过时的机械论概念相对立,但和当代科学的 突飞猛进则毫不相干。 研究科学史将有助于越过这一鸿沟。但这种机会却被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们大大地 忽视了。科学,作为人类的发明和思想方法,理应在人类的历史中占有显著的地 位,由于在我们的文化中存在着上述的基本鸿沟,历史课程中一般都不谈这些。 因此,理科学生们倾向性地认为历史课程是令人厌烦和无聊的,与他们自已毫无 关系。这门课程只不过是战争、订约、毁约、国王、皇后、政治家,以及又重新 开战的编年史。虽然科学家们用其成果从疾病的蹂躏中拯救出来的人数比所有的 战争所消灭的人数还要多,但在一般历史书中却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这些科学家 们的地位。 科学史还有其他方面的启示作用。一旦超过了小学的历史水平,我们就会知道, 现存的历史并不总是历史上所发生过事件的客观实录,它往往只是一些幸存者们 的故事。对科学的历史来说,就象历史的其他分支一样,情况也正是这样。这种 失真并不完全是由于时间太久而造成的,只要进行一下严格的审查,在关于科学 记实的近期的教科书里,这种失真也很明显。把实际上只能说是可疑的、残缺不 全的记述,模棱两可的说法,以及暗示的假设等等姑且撇开不谈,科学的形象也 被歪曲了,它好象是种静止的事物,具有从天堂里某个伟大源泉那儿传下来的知 识.说得更确切一点,我们应当把科学看作一种有生气的、能动的力量,它不仅 包括了知识的本身,而且还包括了获得和运用更多知识的手段。 当代的科学,是全人类的一种巨大而富有成果的努力。它的范围是如此广泛,以 致一般说来,没有一个人能恰当地理解它的全部内容以及它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 总的含义。当代的科学家们,象医师一样,都倾向于成为专门人材。科学虽是能 动的、不断变化的,但科学的某些目标与方法具有某种意义的永久性和思想上的 连续性,这种永久性和连续性本身就值得研究。这里,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能使 我们理解科学和科学家方法的基本原理。有一些“科学家”声称,一切有趣的问 题都已经被解决了。但从更广阔的历史观点来看,令人信服的,似乎倒是相反的 看法:那就是,科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新领域。 对V.弗利博士和J.帕拉斯康多拉博士的非常宝贵的报点和批评,在此道表深切 的谢意。 L.N.玛格纳 ---------------------------------------------------------------------- 据洛伊斯·玛格纳(Lois N. Magner)《生命科学史》(A History of the Life Sciences,1979 by Warcel Dekker,Inc.),中译本,李难等译,华中工 学院出版社1985年武昌第一版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