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院士剽窃别人成果的新证据 作者:不得不说   我是一个刚刚毕业没有几年的小人物,不敢也没有与顾冠群院士这样的前辈 打过交道,但参加过有他发言讲话的一些会议,听他讲话,好像很有水平,也很 有政治头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他的人品、学问等可谓佩服得肝脑涂地。 当我刚看到他的博士生抄袭国际著名会议论文并发表在一本在计算机网络界从未 听说过的小杂志《现代有线传输》的消息,第一个感觉就是他可能被一个不学无 术的学生害了,及至看了东南大学以学校名义发的《关于“东南大学校长剽窃外 国同行成果”的真相的说明》以及抄袭的博士生写的检讨,更是坚信,顾院士对 此一点不知情,为顾院士感到冤枉,甚至还为此与其他人辩论得耳红鼻子粗。但 跟在后面披露的第二、第三篇抄袭论文使我无话可说,被别人好好嘲笑了一把。   本星期一,我约一个学生到资料室谈事情,偶尔看到一本2002年3月出版的 英文版的《东南大学学报》(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ISSN1003-7985)18卷1期,封面上印着“Special Issue in Celebration of the Centenni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1902-2002)”, 想必是东南大学这所百年名校的百年校庆特辑,因而所发论文应该是经过严格精 选的,能够代表东南大学主要研究领域和成果的。因为是百年校庆特辑,因而其 中在论文目录前登了十几幅东南大学代表人物的照片,其中在“东南大学计算机 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有一幅“校长顾冠群院士在指导工作”的 照片,照片上是他在很认真地指导一男二女。   从目录中看,这期共发表了20篇论文,有很多文章都与计算机或网络有关, 仔细看正文,发现其中有四篇论文是计算机系或顾院士领导的CIMS中心的,占了 全部论文的五分之一,可见计算机系在东南大学的位置。本期学报的第六篇是沈 军与顾冠群合作的“基于分解的可视化功能规格说明及功能自动生成”(这是中 文目录中的名字,英文名字为“Decomposition Based Visual Function Specification and Auto-Generation of Function”),论文发表在这期的28 -32页,在论文的第一页的脚注上注明收稿日期是2001年12月17日(可见该学报 的审稿、发表周期是多么的短,以后真该给这本杂志投稿),并注明“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project of Ministry of China about key fundamental research on application(6209003001)”,猜了半天也不知道是 什么项目资助的。对第一作者Shen Jun的介绍是“Born in 1963, male, associate professor”。由于有抄袭事情在前,我就把这篇论文仔细翻了一下, 发现这篇论文不是关于网络的(我记得顾院士是搞网络和CIMS的),因而英文我 看不懂。幸而,后面有中文摘要,我不妨抄录如下:   “针对软件模块,本文提出了一种称为VSL的可视化规格说明语言,该语言 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将一个大规模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系列较小规模的问题,最 后投稿各小规模问题的求解综合而解决大规模问题,借助于计算机支持,VSL能 实现软件模块的可视化描述语自动生成,从而较大地改善软件的质量,提高软件 的开发效率。本文论述了VSL的简单定义、自动生成原理,并给出一个样例,指 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从摘要上看,这篇论文与顾院士原来的工作没有任何关系。我请一个对此稍 微懂一点的人看了一下,他说可能是软件自动化方面的论文,他也不太懂。我就 认真研究了一下参考文献,该文共有9篇参考文献,其中前三篇是出版社出的畅 销书“Web Developer’s Guide to Java Beans”(1997年出版)、“Inside COM+ base services”(1999年出版)和“How to solve it”(1957年出版, 不知道作者有没有看见过这本书)第四篇是IEEE Trans Software Eng.1998年发 表的一篇论文“Automating Visual Language Generation”,第五篇是作者沈 军和Cheng Zhengchao 1993年在《东南大学学报》(中文版23卷1期,100-104 页)发表的一篇论文“A CASE environment for supporting 2-stage software model”,最后四篇也是书,分别是“Semantics of context-free languages” (1968年出版,又是一本很老的书,想必作者也没有见过)、“Advanced CORBA programming with C++”(1999年出版)、“Enterprise CORBA”(1999年出版) 与“Mastering COM and COM+”(1999年出版)。9篇参考文献中就有7篇是书, 而且5本是非学术性的畅销书,2本是1957年与1968年分别出版的著作。另外两篇 参考文献中除了IEEE上发表的一篇外,另外一篇是第一作者将近10年前发表的。 因此我就对这篇论文的质量产生了怀疑。想看看它是不是与IEEE Trans Software Eng上的论文类似,可惜,我们资料室没有这本杂志。我就想再看看第 一作者在1993年发表的那篇论文,可惜,我们这儿只有最近几年的《东南大学学 报》。于是我就想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查一查,但期刊网上只有1994年以后 的论文。我把东南大学沈军的论文查了一下,结果有一个很大的发现:这篇以沈 军、顾冠群名义发表的论文(以下简称A文)居然是由沈军、程正潮(Cheng Zhengcao,现在知道他的中文名字了)在《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7年7卷2 期,第2-8页)上发表的“一种新的软件模型及其开发支撑环境FDPE” (以下 简称B文)与《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1995年11卷2期,第63-70页)发表的 “‘Specification Plus Transformation’: A New Model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以下简称C文)等论文拼装而成的。A文的内容几乎都可以在B 文和C文中找到,除前言和结束语外,A文中的三节与B文及C文的对应关系如下:   一、 A文第一节“Visual Specification Language”   这一节对应于B文的第二节“直观规范描述语言 VFDPL”和C文第1.2节“The Formal Definition of FDP”,所给出的关于Module、Decomposition分别与B文 关于模块、分割的概念与形式定义完全相同。A文关于VSL Package的概念与形式 定义与C文的FDP程序相同。区别只不过在于为作者所“研制”的直观规范描述语 言 的名字,三篇论文中分别叫做VSL、VFDPL与FDP。   二、 A文第二节“Principle of Automatic Generation”   A文第2.1节“To create the data dependent relation”与B文4.1节“数 据依从关系建立”几乎相同:A文第2.1.1、2.1.2、2.1.3与2.1.4小节分别与B文 4.1.1、4.1.2、4.1.3与4.1.4小节相同。   A文第2.2节“To generate the subprogram package of predicted object language”对应于B文4.2节,除了B文中的PASCAL程序在B文中换成了等价的C程 序外,两者之间没有本质性区别。   A文没有第2.3节及以后各节。   三、 A文第三节“An Example”   A文第3.1节“”对应于C文第1.2节的“Example”和第2节“Program Transformation”。主要区别有二点:一是A文中将它变成一大节并分成3.1、 3.2、3.3小节,而C文的这一部分为第1.2节的一个“Example”和整个第2节;二 是A文的文字要比C文压缩一些。除之而外,连例子都相同。   四、 图的对应关系   A文中共有6个图,他们与B文、C文中的相应图形没有一点区别。下面给出它 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A文图1 对应于 B文图1、C文图1(a)   A文图2 对应于 B文图2   A文图3 对应于 C文图2(b)的一部分(A文中这个图太简单,似乎是为突出 不同而加上的,这也是A文与B文、C文的主要区别)   A文图4 对应于 C文图2(b)   A文图5 对应于 C文图3(少了一些虚线)   A文图6 对应于 C文图4   A文3.3节末的两个小程序 对应于 B文图 、C文图5与图6   由上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A文不仅思想是从B文和C文拼起来的,而且文 字几乎也没有什么改动。   我又比较了A文与B文C文的作者,A文的作者是沈军和顾冠群院士,B文C文的 作者均为沈军和程正潮。顾院士大名在外,就不用再了解了。沈军是个什么人呢? 前面讲过,A文说他是1963年生,男,副教授,B文说他是“讲师 ,主要从事软件 工程、程序自动生成及可视程序设计技术的研究”,可见与顾院士的研究方向没 有关系。C文没有作者介绍。B文对程正潮的介绍是“教授 ,主要从事软件工程 , 函数式程序设计语言的研究”。应该与沈军的研究方向比较一致。那么为什么沈 军在把他和程正潮合作发表的两篇论文“整理”成一篇新论文时把程正潮换成了 顾院士呢?我又在期刊网上搜索沈军的论文,结果发现了沈军单独写的一篇论文 “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思路研究”,其中对作者的介绍是“东南大学计算 机系副教授、博士生”,这下子我明白了,沈军博士原来是跟程正潮教授干的 (那时他是讲师),后来抱大树,跟顾院士读博士,提了副教授。看来顾院士招 博士生不仅可以把跟别人干的人招过来(这没有问题),而且还把别人的成果一 起找过来重新“整理”发表。   为此,我们有如下几点不太明白,现请教顾院士、东南大学和沈军副教授:   1. 顾院士主编的《东南大学学报》可以把多年前已经在二流杂志上发表 过的论文拿出来重新发表,而且是发展速度飞快的IT业的论文,何况其中很大的 一部分已在7年前(1995年)在这本杂志上发表过。看来这个学报要么没有什么 质量,要么就是审稿有漏洞,见有顾院士挂名的论文就不审或不认真审,要么就 是它为校长开后门。不知道这个学报一年要为顾院士发表多少这样的论文?顾院 士在这本自己把持的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是不是都是这样来的,都是这个水平?一 共在这本杂志上发了多少论文?   2. 程正潮是何许人也?是不是顾院士的伙伴?为什么前两篇论文署名沈 军、程正潮,而这篇论文稍微改头换面一下就变成了沈军、顾冠群?这中间有什 么关节?既然这篇论文明眼人可以看出没有顾院士的成果,为什么顾院士还要挂 名?为什么在“整理”后的“新”论文中要把程正潮教授的名字去掉?顾院士知 不知道这篇论文?我想,作为这本杂志的主编,何况又是百年校庆专辑,您都应 该知道这篇论文。否则,作为校长,作为主编、作为导师,您都严重失职。   3. 我想百年校庆专辑上所发表的论文应该是代表东南大学最高水平的论 文。把多年前发表过的这篇论文再拿出来重新发表,是不是因为这篇7年前发表 的论文水平很高,到现在仍然领先,因此,需要拿出来让大家重新见识见识?那 么,7年前它也不应该只是发表在一本二流杂志上啊!何况发表这么长时间后也 没有什么反响。另外,即使是一篇非常好的论文需要重新整理拿出来重新发表, 那么署名还应该是“沈军 程正潮”而不是“沈军 顾冠群”,作为导师,作为 院士,作为校长,您都不能贪天之功为有啊!否则,您的学生,您的部属会怎么 样看您。有人说您是政客院士、政客校长,把一起功劳都归于自己名下,我还不 信。现在,我是不得不信了。因为您作为校长、作为院士、作为一个治学严谨的 教授,作为一个系的学科带头人(我想,东南大学计算机学科就您一个院士,您 应该是这个学科大带头人),您不能对其中哪些教授干什么、做出过什么东西不 知道吧?何况是一篇需要在7年后重新拿出来发表的“杰出”论文!否则,你怎 么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全系前进啊?——我总算明白了东南大学为什么至今没有 一级学科博士点。我想为您找理由都没有办法了,真叫我脸为您发烧!   4. 前面那个学生抄袭出了问题,您为了你的面子,不惜牺牲东南大学和 你学生的利益和前途(何况是您的指导国三年的博士生,应该是很有感情的), 指示学校急忙抛出说明为你开脱,把东南大学的脸都丢光了!现在,对这个事, 您不是又不知道吧?   5. 关于论文本身,我也想挑点毛病,即使我和顾院士一样可能对它不太 懂。首先,作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应该把论文中引用的在此前已经发表过的论文 都列在参考文献中。但这篇论文中大量拿来了A文和B文的内容,却没有把它们作 为参考文献列出,我想,这不是作者无意中的忘记,因为沈军把更早的他与程正 潮教授于1993年合作发表的论文都列在参考文献中,恐怕不会忘记把以后在1995 与1997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列出吧,何况这两篇参考文献被这篇“新”论文大量 “引用”了。要么就是顾院士不同意?我想,顾院士应该知道沈军发表的这两篇 论文的,因为:一、顾院士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应该知道该学科的重要研究 成果;二、顾院士是《东南大学学报》的主编,他应该对学报编辑有丰富的经验, 不会忘记上面几年前刚刚发表的重要论文的;三、沈军是他的博士生,又是他系 里的老师,他应该也必须对沈军的科研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便指导他,顾院士 难道不知道沈军曾经发表过这方面的两篇论文?即使原来不知道,顾院士在把这 位沈军副教授招为自己的博士生后,总要了解一下沈军副教授的情况吧。或者, 顾院士是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网络院士(在所有介绍您的材料中都提到这一点,可 见您也常以次为自豪),您只要用您的专长在网络上搜索一下不救行了吗?您为 什么不做?顾院士,我真佩服您的学风!真替您害羞(有人替您害羞,您也就不 用再害羞了)!   6. 再看看这篇高水平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2是两本畅销书, 只不过在论文第一句话简单提了一下,在引用它们时所讲的话基本都是常识性的, 根本无需指出引用了这两本书的成果,何况这两本书也不是这个常识的发明者, 请看:“Software model has been going through three phases: procedure-oriented, object-oriented and component-oriented[1,2]”。参 考文献3也只是在前言部分提cognition时提了一下,没有对这本书的引用对全文 完全没有影响。对参考文献4比较新一点,但也只是说作者所提出的VSL语言是基 于decomposition的,而从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decomposition是个老概念,不 需要通过引用一个1998年的论文来说明,何况作者也在1995与1997年发表的论文 中大量使用了这个概念,或者说那两篇论文就建立在这个概念基础上的,因此这 里对参考文献4的引用也是为引用而引用,没有什么意义。这里不妨把引用参考 文献3与4的一段话抄录一下,由读者判别:“On the implement of subprogram,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cognition[3], this paper proposes a visual specification language(VSL), based on decomposition[4]”(这段话词法与 语义上的错误可以不考虑,我们应该相信院士的学术和外语水平),明眼人一下 子就可以看出没有必要引用这两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5是第一作者沈军与程正 潮教授合作的论文,引用一下无妨。参考文献7是著名计算机科学家D. Knuth写 于1968年的一本书,是讲上下文无关语言语义的,这种书只有专门研究形式语义 的论文在写background时才会使用,就我研究生时所学的那点形式语义知识,我 可以判断,这篇不是研究形式语义的论文引用它是没有意义的,不信,请看,它 是怎样引用这本书的:“Based on Knuth’s attribute grammar[6], we propose a visual function specification language.”(这个VSL语言究竟是 基于decomposition还是基于attribute grammar?我搞不懂了),可见,一般性 地提一个众所周知的attribute grammar是没有必要加注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7 -9是在Conclusion一节提到未来的研究时提到的,这段话为“The future researches includ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VSL to CORBA-based or COM-based components IDL[7-9]”,这样的参考文献有没有作用,一看就知道。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知道,在这篇需要重新整理发表的论文所列9篇参考文献 中,除了引用作者自己论文的那篇因无法找到而不好判别外,其它参考文献几乎 都是没有必要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可是国内一流学府东南大学的学 报发表的它的老师、它的院士的论文啊!论文中这样的硬伤连我这样的外行稍微 看一下都能看得出来(顾院士的网络论文我还更懂一些),顾院士,您是院士, 您是学者,您应该发表了不少论文,这种低级错误您不会犯吧?!即使论文不是 您写的,您只要像我一样简单看一下就会很容易发现这种这种硬伤,何况作为您 的论文,您应该把它好好看一下呢!顾院士,您不会又要您领导下的东南大学再 发一个文,说您对此文不知情,是您的博士生背著您投稿的吧?无论如何,这个 理由再也使不上了,因为:一、作为导师,您应该看,二、作为学报的主编,您 要负责终审(您平常是怎样进行终审的?),三、即使您忙,在学报当主编只是 挂个名,但这一期是您东南大学的百年校庆专辑,您应该不断地拿它送人,您不 会忙得连这篇论文看一看的机会都没有吧?那您还挂什么名?   7. 沈军博士,你把与一个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又改头换面拿来与一个大 院士一起发表,这种行为是不是卖身投靠?你已经是副教授了,而且在7年前就 发表了一篇值得7年后再拿出来重新发表的论文,你应该很有水平,为什么又要投 靠顾这位品德可能有问题的院士,你不怕他以后把你给卖了?   8. 顾院士,你把别人已经发表过的论文再署上你的名发表,这是不是抄 袭?这是不是剽窃?是不是窃书不能算偷?这是学风不正,还是学术腐败?你一 个院士,也不需要这种论文了,为什么还要剽窃别人的成果呢?你怎么尽是想法 把别人的东西变成你的呢?你为什么会这么贪得无厌呢?以后别人的博士生毕业 后到您这儿做博士后,是不是要把人家博士生期间的论文拿来再署上顾冠群大名 重新发表?   9. 东南大学这几年(据说顾院士在东大已掌权五年多,因为他是院士校 长一起当的,他是1997年当的院士),最近几年来东南大学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不断出现负增长,在全国高校中的排名也不断出现负增长(负增长是政治家的用 语,顾院士据说当政治家的水平比当院士的水平要高得多),是不是与顾院士带 头重新包装多年前已发表过的论文有关?在顾院士把持的东南大学学报上还有多 少这样的“论文”?顾院士发表了多少这样的论文?   附:东南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名单(英语版):   主席(Chairman):   顾冠群   副主席(Deputy Chairman):   吕志涛 孙载阳 王元明 毛善锋   委员(Member):   陈 薇 达庆利 戴先中 邓学钧 董逸生 顾冠群 何建敏 胡敏强 黄 洪斌 黄惟一 将永生   刘举正 吕志涛 毛善锋 沈湘林 施明恒 舒华忠 孙国雄 孙庆鸿 孙 扬善 孙载阳 唐国庆   田玉平 汪凤泉 王 桥 王元明 魏同立 徐宝文 徐金平 徐治皋 张 明德   编辑部主任(Editor-in-Chief):   毛善锋   网址:http//dndxxb-e.periodicals.com.cn/default.html (XYS200301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