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1.dyndns.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 上海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典贵造文章 东施 我在查阅有关叶片优化设计时查到原东南大学教授、现上海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 授黄典贵的3篇文章, [1] 黄典贵,王异成,孙金坤,寇磊,刘卫宁 国产18MW汽轮机次末级型线部分的改 进设计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2] 黄典贵,寇磊,高磊 国产18MW汽轮机末级通流部分优化设计 , 动力工程2000 年04期 [3] 黄典贵,刘卫宁,寇磊 , 国产18MW汽轮机第11级通流部分优化设计, 机械工 程学报2000年06期 当时非常激动, 心想黄典贵博士肯定在该领域做了一系列系统性的工作. 但只要 你看一看摘要就知道是明白其中的奥秘: 1. 篇名 国产18MW汽轮机次末级型线部分的改进设计 原文 下载 作者 黄典贵,王异成,孙金坤,寇磊,刘卫宁 关键词 汽轮机;;流场;;设计 机构 东南大学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中心!江苏南京210096,东南大学火电机组 振动国家工程中心!江苏南京210096,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 210037,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37 中文摘要 对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18-3.43燃气 /蒸汽 联合循环系统中的汽轮机次末级叶片进行优化设计 ,大大改进了该级的气动性能 , 级效率显著提高。为中小型汽轮机通流部分的优化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文刊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2. 篇名 国产18MW汽轮机末级通流部分优化设计 原文 下载 作者 黄典贵,寇磊,高磊 关键词 中小型汽轮机;;末级;;通流;;优化设计 机构 东南大学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京210096,南京汽轮电机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南京210037,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210037 中文摘要 通过对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18-3.43燃气/蒸 汽联合循环系统中的汽轮机末级通流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大大改进了该级的气动 性能,级效率大幅提高。为中小型汽轮机通流部分的优化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图8表2参5 中文刊名 动力工程2000年04期 3. 篇名 国产18MW汽轮机第11级通流部分优化设计 原文 下载 作者 黄典贵,刘卫宁,寇磊 关键词 汽轮机;;流场;;设计 机构 东南大学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京,210096,南京汽轮电机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文摘要 对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18-3.43燃气/蒸汽 联合循环系统中的汽轮机第11级通流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大大改进了该级的气动 性能,级效率显著提高。为中小型汽轮机通流部分的优化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文刊名 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 3篇文章的收稿日期分别为 1999年11月04日, 1999年11月01日, 199年10月25日 从收稿日期看, 黄典贵博士是同时发出这3篇稿件 从文章内容看, 这3篇文章题目、摘要、 前言、第一节(汽轮机通用部分全三维 计算程序),第2节(优化前L18-3.43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中的汽轮机第 XXXX 级三维流场计算),第3节(优化后L18-3.43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中的汽轮 机第XXXX级三维流场计算),第4节(结论), 无论从结构还是在文字叙述上完 全一致!8幅图也一一对应. 我们不妨摘录3篇文章的相关部分(XXXXX代表11级,12级和未级)。 图1是优化前L18-3。43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中的汽轮机第XXXXXXXXXX级根 部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可以看出,静叶内弧压力分布良好,背弧压力分布也基 本合理;动叶内弧压力分布比较正常,但背弧压力分布是不理想的,主要是进口 正攻角过大,动静比配不良,导致动叶背弧压力在叶片前缘大幅度下降后急速回 升,这对叶片的性能都是有影响的。 大家知道未级于前几级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3级的原因相同, 何必写成3篇? 大家知道汽轮机不同的级, 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性, 特别是在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那么黄典贵是如何看待这些差异呢? 我们看原文: 1) 优化前的计算 优化前的计算结果为图1, 从参考文献看, 黄典贵用的是自己编的程序. 其结果分析如下(不同处用[[ ]]标出): 文1 (11级) 图1是优化前L18-3.43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中的汽轮机[[第11]]级 根部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 可以看出, 静叶内弧压力分布良好, 背弧压力分布也基本合理;动叶内弧压力分布比较正常, 但背弧压力分布是不理想的, 主要是进口正攻角过大, 动静比配不良,导致动叶背弧压力在叶片前缘大幅度下降后急速回升, 这对叶片的性能都是有影响的。 文2 (次未级) 图1是优化前L18-3.43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中的汽轮机[[次未]]级 根部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 可以看出, 静叶内弧压力分布良好, 背弧压力分布也基本合理;动叶内弧压力分布比较正常, 但背弧压力分布是不理想的, 主要是进口正攻角过大, 动静比配不良,导致动叶背弧压力在叶片前缘大幅度下降后急速回升, 这对叶片的性能都是有影响的。 文3 (未级) 图1是优化前L18-3.43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中的汽轮机[[未]]级 根部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 可以看出, 静叶内弧压力分布良好, 背弧压力分布也基本合理;[[主要表现在: (略)]] 动叶内弧压力分布比较正常, 但背弧压力分布是不理想的, [[首先]]是进口正攻角过大, 动静比配不良,导致动叶背弧压力在叶片前缘大幅度下降后[[再]]急速回升, [[在动也后半部, 内弧压力又出现一个向下的突跳]] 这对叶片的性能都是有影响的。 2. 优化设计 应用黄典贵自己的程序, 黄典贵对叶片进行了优化, 我们看原文: 文1 (11级) 通过应用无粘, 有粘两个全三维计算持续[1.2], 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 并参考文献[3~5], 作者设计出新的动,静叶片型线. 采用后加载的扭转倾斜静叶, 静叶倾斜角为[[12度]], 倾斜方向为正倾斜, 即静叶以根部为起点, 沿叶高向着转子的旋转方向倾斜, 扭转角为6度, 从根部到顶部, 叶片出口几何角向轴向均匀扭转.倾斜静叶片能有效地提高根部反力度. 文2 (次未级) 通过应用无粘, 有粘2个全三维计算持续[1.2], 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 并参考文献[3], 作者设计出新的动,静叶片型线. 采用后加载的扭转倾斜静叶, 静叶倾斜角为[[12度]], 倾斜方向为正倾斜, 即静叶以根部为起点, 沿叶高向着转子的旋转方向倾斜, 扭转角为7度, 从根部到顶部, 叶片出口几何角向轴向均匀扭转.倾斜静叶片能有效地提高根部反力度. 文3 (未级) 通过应用无粘, 有粘两个全三维计算持续[1.2], 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 并参考文献[3]~[5], [[笔者]]设计出新的动,静叶片型线. 采用后加载的扭转 倾斜静叶,静叶倾斜角为[[12度]], 倾斜方向为正倾斜, 即静叶以根部为起点, 沿叶高向着转子的旋转方向倾斜, 扭转角为8度, 从根部到顶部, 叶片出口几何角向轴向均匀扭转.倾斜静叶片能有效地提高根部反力度. 可以看出优化后不同的3级, 都是采用后加载的扭转倾斜静叶,静叶倾斜角为12度. 3. 优化后的计算 我们摘录其原文: 文1 图5是优化后L18-3.43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中的汽轮机[[第11]]级根部叶片 表面的压力分布。 可以看出, 在静叶内弧上, 前半段压力缓慢下降, 后半段压 力迅速下降,背弧压力从入口到静叶喉部压力降合理,喉部过后,压力回升,这是一 个典型的后加载透平静叶表面的压力分布, 曲线光滑, 包络线形状与面积十分合 理, [[看上去相当完美]]. 文2 图5是优化后L18-3.43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中的汽轮机[[次未]]级 根部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 可看出, 在静叶内弧上, 前半段压力缓慢下降, 后半段压力迅速下降, 背弧压力从入口到静叶喉部压力降合理, 喉部过后, 压力 回升, 这是一个典型的后加载透平静叶表面的压力分布, 曲线光滑, 包络线形状与 面积十分合理. 文3 图5是优化后L18-3.43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中的汽轮机[[未]]级 根部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 可以看出, 在静叶内弧上, 前半段压力缓慢下降, 后半段压力迅速下降, 背弧压力从入口到静叶喉部压力降合理, 喉部过后, 压力 回升, 这是一个典型的后加载透平静叶表面的压力分布, 曲线光滑, 包络线形状与 面积十分合理, [[看上去相当完美]]. 三级的数值结果完全相同, 这还不说明问题?? 得到的结论也完全一样, 这里不当抄文公了. 我们给出以下评论: 1) 这3篇文章是不同的作者, 所以黄典贵是一个抄文公 2) 这3篇文章根本不是优化的文章, 根本没有要优化的目标函数, 这种试算的方法称不上优化. 3) 据黄典贵的学生反映, 黄典贵还要写第4篇文章, 我想按现在的推论, 1~10级 可写10篇. 4) 不同的级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因, 相同的改进方案, 得到相同的效果, 所以其 中的 数值计算是伪造的. 他的学生说, 他还在东南大学, 那么他上海大学教授, 上海大学力学长江学者是 假 的? 我已把黄典贵的简历贴上去了, 明白无疑写着黄典贵是他上海大学教授和上 海 大学力学长江学者。 我花了一点点时间, 查了一下黄典贵博士的一些其他文章, 现摘录几篇: [1] 黄典贵,沈逵 , 大型旋转机械中汽封间隙流激振分析——非定常欧拉解 , 热能动力工程2000年05期 [2] 黄典贵,李雪松,大型旋转机械中汽封间隙流激振力的分析——非定常N-S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3] 黄典贵,沈逵 大型旋转机械中汽封间隙流激振分析——非定常欧拉解 , 热 能动力工程2000年05期 [4] 黄典贵 振动叶栅中三维振荡欧拉流场的压力消去法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999年04期 [4] 黄典贵 振动叶栅中三维振荡粘性流场的压力密度消去法 , 工程热物理学报 1999年05期 ======= 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摘要: 篇名 大型旋转机械中汽封间隙流激振分析——非定常欧拉解 原文 下载 作者 黄典贵,沈逵 关键词 汽封;;激振力;;振荡流场;;旋转机械 机构 东南大学国家火电机组振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6,南京大学数学 系 中文摘要 从汽封内理想振荡流场的振幅方程出发 ,通过合理的数学分析与推导 , 得到汽封内汽流对转子激振力的表达式 ,这一表达式能真正反映汽封内振荡汽流 对转子的作用机理 ,通过分析 ,找到了导致转子不稳定振动的真正因素 中文刊名 热能动力工程2000年05期 5 篇名 大型旋转机械中汽封间隙流激振力的分析——非定常N-S解 原文 下载 作者 黄典贵,李雪松 关键词 汽封;;激振力;;振荡流场;;旋转机械 机构 东南大学国家火电机组振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南京市210096,东南大学 国家火电机组振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南京市210096 中文摘要 从汽封内粘性振荡流场的振幅方程出发,通过合理的数学简化,得到汽 封内汽流对转子激振力的表达式。这一表达式能真正反映汽封内振荡汽流对转子 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找到了导致转子不稳定振动的真正因素。 中文刊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篇名 大型旋转机械中汽封间隙流激振分析——非定常欧拉解 原文 下载 作者 黄典贵,沈逵 关键词 汽封;;激振力;;振荡流场;;旋转机械 机构 东南大学国家火电机组振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6,南京大学数学 系 中文摘要 从汽封内理想振荡流场的振幅方程出发 ,通过合理的数学分析与推导 , 得到汽封内汽流对转子激振力的表达式 ,这一表达式能真正反映汽封内振荡汽流 对转子的作用机理 ,通过分析 ,找到了导致转子不稳定振动的真正因素 中文刊名 热能动力工程2000年05期 篇名 振动叶栅中三维振荡粘性流场的压力密度消去法 原文 下载 作者 黄典贵 关键词 振动叶栅;;振荡流场;;粘性流场 机构 东南大学国家火电机组振动工程研究中心!南京210096 中文摘要 中文刊名 工程热物理学报1999年05期 篇名 不均匀来流作用下汽轮机动叶片的动态特性分析——非定常欧拉解法 原文 下载 作者 黄典贵 关键词 振动叶栅;;耦合作用;;汽轮机;;稳定性;;尾迹 机构 东南大学国家火电机组振动工程研究中心!南京210096 中文摘要 通过三维欧拉非定常流场与弹性叶片动态响应的迭代计算,研究汽轮 机叶片—流场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动态特性。对某一蒸汽轮机动叶片排,在一定的 流量范围内,根据各自工况下静叶出口的不均匀流场,求得动叶片—流场系统的 动态特性,判别其运行的稳定性范围。 中文刊名 机械工程学报1999年05期 下面是黄典贵的基本情况: 黄典贵:教授,博士。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燃气轮机专业,1989年获清华大学 动力机械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机械专业,获博士学位。1997年 在东南大学被评为副研究员,2002年上海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流体 与结构的耦合振动问题、大型旋转机械的振动问题、通流部分(定常与非定常) 三元流动问题的研究。负责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获得机电部科 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成果证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江苏省科技 进步一等奖一项。近年来发表论文40余篇,有十几篇被国际上三大索引检索。发 表的主要论文有: [1] Huan, D.G.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ip clearance flow in rotor and the excited vibration of blad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Journal, Vol. 10, No.2, 2001, pp. 242-247 [2] Huan, D.G. Experimen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rsional vibration of rotor-to stator rub in turbomachinery. Tribology Internatio. Vol. 33, No. 2, 2000, pp. 75-79 [3] 黄典贵等. 大型旋转机械中气封间隙流激振分析-非定常欧拉解. 中国电机 工程学报,2000,20(6):75~78 [4] 黄典贵等. 子午流道形状对透平级三维流动性能影响的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01,37(7):71~73 [5] 黄典贵等. 国产18MW气轮机第11级通流部分的优化设计. 机械工程学报, 2000,36(6):71~74 ◇◇新语丝(www.xys.org)(xys1.dyndns.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