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1.dyndns.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 学术界的“华威先生” 卖炭翁 华威先生夹着公文包串场的情形想必大家都记得。那个忙忙碌碌的身影不知 何时出现在了学术界。一些大学的教授或博士导师也夹起了公文包,在各个大学 里窜来窜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描绘他们忙碌的生活。早晨还在北京喝 豆浆,中午已经在深圳用午后茶了,而到傍晚又准时出现在另一所大学的演讲会 上。晚饭后接过他们的名片,你会发现上面有好几所大学的教授头衔,让你搞不 清他们到底在哪儿领工资。其实,这样的疑问非常幼稚。像这些到处飞的教授, 谁还会在乎那点工资呢? 据说在各大学里兼职越多的教授越吃香。所以一些教授在国内大学里弄不到 足够的兼职,已经屈身到美国兼任“克莱登大学”的教授了。这些弄到兼职的教 授们已经从“坐贾变成了行商”,今天在这个学校里指导硕士生,明天就在那个 学校里指导博士生。有些教授在各个大学里串场还觉得不过瘾,现在又热衷于在 大型企业里开坛布道,将许多企业老总纳入自己的帐下,每月在不同地点的酒桌 上教学。据说有的导师已经将目光瞄准了政府官员,力争在近期内将各地的政府 官员全部硕士化。如此看来,教授们今后会更加忙碌了。 教授们充当“华威先生”不是新鲜事。早在中国学会热的初期,一些大牌教 授就热衷于在不同的学会中间串场。只不过那时仅能混个脸熟,并没有多少经济 上的好处。现如今的教授串场则不同了,教授在每一所大学兼职,大学必定为其 提供一套住房,有时还要为其配备助手,甚至还要为其装备实验室或者建立研究 中心。如今教授的派头大了去了。 当然,这样做也并非只有串场教授得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双方得利的 事情。对于热衷于聘请大牌教授的大学来说,自从引进了大牌教授,本来没有申 请博士点资格的现在有了;本来不能成为重点学科的,现在通过大牌教授的运作 搞到了重点学科,甚至不该进入211工程(重点办好100所院校)的学校也进入了 211行列。所以引进教授对于那些合并后某一学科不强或者缺少开办某一专业基 础的大学来说,走的是终南捷径。 对于那些热衷于满天飞的教授们,兼职自然好处更多。一是提高了知名度, 今后在社会上演讲的价码更高。二是扩大了研究生或博士生的招生生源,可以在 更多的学生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三是扩大了收入渠道。一些教授拥有了两份 工资、第二套住房,甚至有的教授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在大型城市里都有住房。这 些教授们带研究生的方式一般是“三上”,即在去机场的汽车上、在飞机上、在 饭桌上,工作非常有效率。 简单地把这些教授称为逐利之徒似乎不妥。因为客观上他们也为中国的高等 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对提高中国企业老总和政府官员的学历干了实事。但 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将严肃的学术广场化,庸俗化了。譬如有些问题本来可以在 同行之间进行细致深入的学术探讨,但由于一些教授热衷于串场,难以静下心来 认真地思考;可是他们主观上又想抛出新观点,于是在不同的大学里进行毫无学 理支持的大“放话”,使得许多学术争论变成了媒体上声音大小的“比拼”。更 有一些教授热衷于争论谁拥有某个观点的“首发权”,他们通过在不同大学里串 讲,将一系列中国改革制度设计师的帽子戴到自己的头上,不管这种设计是否有 足够的理论支撑,也不管这些观点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 出现这样的局面,首先应该在大学教授身上找原因。现在一些大学教授失去 了中国文人固有的人文精神,缺乏最基本的学术素养。中国政府“大跃进”式的 高校改革也为这些学术界的“华威先生”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一些政府官员将抓 企业的那一套拿来管理大学,以为只要大学合并后,抓简单的少数,就会促进高 教事业的发展。实际上这是违背高教基本规律的愚蠢之举。最近披露出的“伤熊 事件”和博士导师抄袭事件已经说明,政府部门将巨额资金投入到少数学校,进 行学术上的大跃进根本行不通。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扎实的基础教育,有 赖于学者自身的长期积累。那种试图借鉴美国式的依靠外力来打造名牌大学的做 法,可能会成为教育史上的笑柄。 ◇◇新语丝(www.xys.org)(xys1.dyndns.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