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剽窃在网络时代 上官子木  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0日   最近我在教育文摘周报上看到连续两期所摘二文,均摘自上海某教育类杂志上的同 一文,署名不是我,而其文字内容却是我三年前已发在《南方周末》的一文,以及发在 《光明日报》的一文。在这家文摘报责任编辑的帮助下,我看到了所摘原文,长达六 页。真没想到,这位文抄公在“中、美、日中小学教育的十点比较”这一题之下写了十 个方面,居然八个方面是抄我的,分别抄自笔者已发表的七八篇文章,而且是逐字逐句 地抄,甚至把很多纯粹是我个人的经历,如读了某本书、看了某个纪录片乃至连我与自 己的老师打交道后的感受也照抄进去,让我感到非常滑稽。说实在的,我是头一次见到 除了抄人家的论点、观点,还把人家的个人生活经历换成自己的。   剽窃到底有多少种形式,恐怕一时很难说清,但从目前我所看到的本人自己的文字 如何变成别人的,基本上可以归纳出以下八种形式:①只换标题全文照抄;②换掉标题 和开头,其余照抄;③换掉标题、开头和结尾,中间内容照抄;5主要观点的部分照 抄,其余部分进行综述;⑤全文综述,即不逐字逐句地抄;⑥虽逐字逐句地抄,但抄自 不同的文本,即进行抄袭大拼盘;⑦虽点出原作者的名字,但不作引文范围的限定与说 明,使读者误认为另起自然段以后的文字都不再属于引文;⑧中心观点和主体思路照 搬,但改换关键词。   过去见到自己的文章被抄,多是以一题抄一文,可谓规模有限,而现在的剽窃者气 魄日增,抄袭规模扩大化,能用别人的文字制造成自己的一大篇宏论。仔细分析,要把 一个人的七八篇文章同时抄到一起,如果不是抄书,恐怕只有借助网络了。于是上网查 阅,果然,每篇被剽窃的文章在网上都能找到。令人既感叹又无可奈何的是,网络的存 在让剽窃变得越来越容易,下载使文抄公连动手抄的功夫都不用了,鼠标一点,别人的 文字就成了自己的。   尽管网上查询方便快捷,但作为出版者的杂志社要求我提供原件,这当然是无可非 议的,以原件为证据更有说服力。然而,考虑到我要贡献出书和没有副本的文章原件, 还要自费邮寄,不由得感慨,网络虽大大降低了剽窃的成本,但并没有同时降低受到侵 权的原作者提供证据的成本。针对此事,我随机采访了周围的一些人,结果是多数人表 示既然这么费时费力还费钱那就干脆不去理会。显然,人们不得不考虑个人反剽窃的代 价值不值。   问题由此提出,网络时代我们如何对付剽窃。首先是报刊出现剽窃文,编辑者是否 有责任。我就此采访过一些报刊编辑,其中学术刊物的编辑认为,身为学术刊物的编 辑,理应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基本学术状况,如果一篇已发表且被多方转载的文章被剽 窃,编辑却看不出来,至少说明编辑的专业视野狭窄、专业素养不高。   关于各报刊处理剽窃的方式,就我所知有以下几种:以编辑部的名义公开说明此 事;以受侵权的原作者的名义公示此事;让剽窃者自己公开承认错误;让剽窃者私下向 原作者道歉;不作专门处理,但追回稿费并在今后不再发此人的稿子。   我个人认为,尽管编辑的素质确实应当得到普遍提高,但如今报刊众多,编辑很难 把关,要求每个编辑都能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状况,从目前来看也不现实。然而,编辑者 能够做到的是,发现剽窃之后,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这样做,不仅是使剽窃者罪有 应得,而且是给予后来仿效者以警戒。   总之,我们如何处理剽窃事件,标示着剽窃的代价大小,最终将影响着剽窃事件的 出现率。实际上,只有各个刊物都能采取有力的反剽窃措施以加大剽窃行为的代价,才 能有效地减少剽窃现象。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