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groups.yahoo.com/group/xys)◇◇ 面对事实,何必作徒劳的辩解 ──“百名科学家真的推荐了吗?”读后 陶世龙 2002年4月19日出版的科学时报读书周刊,发表了记者温新红就百名科学家推荐“人与地球 科学丛书”一事,向这套书的责任编辑潘晓翊先生、作者之一庞天舒女士及该套书总策划王弭力 女士采访的结果。事情算是比较清楚了,即: 1、推荐者事先没有看到过书 总策划人王弭力女士承认,名单中的科学家在图书出版前没有读过这套书,并说这是不可 能做到的。 2、推荐者事先不知情的问题确实存在 不仅我的查询已证明至少有七位被印在推荐者名单中的科学家事先不知此事,在回答记者提问 时,王弭力女士介绍的名单产生经过,也说明主事者没有直接去找过这些科学家并得到他们的同 意。而是“在去年的每季度秘书长会上,这套书的构想和策划提了出来,并得到了认可。于是当 地质学会提出由各秘书长把本单位的科学家报来并列入到推委会中,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看来她也不敢保证这些秘书长事先已征得这些被列入推荐名单的科学家的同意,因此她说:“若 是这些科学家有不同意的,应当由各单位负责。” 3、程裕淇先生确实未能主编 王弭力女士告诉记者,程老读过同样由他们策划的另一本书,表示欣赏,出于对地质学会的信 任,程老同意当这套书的“主编”。而令人遗憾的事,在出版之前没有看过,而正当图书出版之 时,程老去世了。 事情至此,问题已经清楚。本来如果老老实实承认,并设法补救,挽回产生的不良影响, 尚不失为亡羊补牢。可惜的是看来王女士似无此认识,而且有诿过于人之意,我感到甚为不 妥。 书都没让人看过,优劣不知,如何推荐?此为常理,本无可辩驳。但王女士还要强调:这 套书是由地质学会的科学家把关的。是不是说有这些人把关,别人不看书就可推荐了呢? 再有这“地质学会的科学家”也有语病,参加了中国地质学会的科学家,都是“地质学会 的科学家”,也许王女士的心目中局限在将中国地质学会的办事机构作为“地质学会”了。在 谈话中还有别的地方也让人有此感觉。 “当地质学会提出由各秘书长把本单位的科学家报来并列入到推委会中,也就成了顺理成 章的事。”此话中的“地质学会提出”便也不清楚,地质学会是一个群众性的学术团体,用地 质学会名义,应该是经过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多数通过才能使用,这样由地质学会出面请百名 地球科学家推荐一套书的事,不知是否经过这样的程序?按王秘书长所说,是“在去年的每季 度秘书长会上,这套书的构想和策划提了出来,并得到了认可。”就这段话来看,不见得是得 到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认可,也许这个秘书长会得到授权;而当时如果布置“各 秘书长把本单位的科学家报来并列入到推委会中”却没有提到事先应去征得科学家同意的话, 则明显地是王秘书长工作的失误。 再有这各位秘书长应当是省(直辖市、自治区)一级的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直属的专 业委员会、研究会的秘书长吧?“各秘书长把本单位的科学家报来并列入到推委会中”,这里 的“本单位”是何所指?须知他们是学术团体的秘书长,并不是那一个行政单位的负责人。而 这些学术团体涵盖的单位很多,各单位中的科学家也很多,他们怎样去执行这项任务?实际上 是在给基层学会组织工作者出难题。解铃还需系铃人,怎么能说“若是这些科学家有不同意的, 应当由各单位负责。”呢! 记者的采访,还涉及到另一个问题:“这套书是否如作家陈忠实在序言中所说那样,是没有科学 背景的女军人打造的‘完美科普’。”涉及到庞天舒女士对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解释是否伪科学 诸如此类的问题。须知她在这里并不仅是使用了“拟人手法”,而是当真的。编辑潘晓翊、庞天 舒及王弭力不同意将《边鼓、发嗲与滥情》这篇文章中引述的几段文字称为“伪科学”,这就需 要她(他)们拿出证据来证明植物包括树木是有感情的。 “庞女士讲:‘莫斯科农学院的实验人员,将植物的根部放到热水里烫,连接的传感器立即传出 植物的悲惨呼号。’(第51页)请庞女士给出具体出处,以及植物学界的评论。”这个要求并不 过分。由于程裕淇先生实际上未能主编,实际上担任这套书主编的陈忠实先生也应该出来说明。 我注意到。在采访中,庞天舒表示:“她的两本书是让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接受科学知 识’,因而她的书首先是文学作品,其次才是科学普及”。 谁为主,谁为次本来都可以,问题是现在是首先让百名科学家作为科普作品来推荐,而且即使是 以科普为次要目的,也不意味可以降低在科学性上的要求。 地质学会的副秘书长地球科学家赵先生和编辑潘晓翊都从表述方式来理解庞女士的描述,而不接 受“关东马”的批评,恐怕是没有读懂这篇批评文章,因为批评者提出的不是表述方式的问题, 其实专业人士也是需要想象力的。赵先生说:“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自然界里面,把植物当 作有生命的,他非常理解作者的写作方式。”“把植物当作有生命的”来写,当然可以,但这几 段引来的文字所表述的是“当作”吗。 以上这些问题涉及究竟如何运用文艺的形式去普及科学,以及如何认识和对待伪科学等问题,不 像百名科学家是否作过推荐这样的问题可以干脆利落地解决,这里只能简单地表示一下我的看 法。事实上,将一些不是科学的东西硬扯上科学,散布封建迷信,在社会上并未稍减,中国要实 现现代化,这一场讨论总是得进行下去的。 2002/04/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groups.yahoo.com/group/xys)◇◇